![]() 凌泽风
|
2015-05-12 13:12:20
写牛,也是写人和环境。不论是拟人、反衬、比喻还是象征,牛总是朴实诚恳地在那儿。在人的眼里,它也只是在那儿就好了,至始至终接受人的安排和利用,任劳任怨、贩卖生杀主动权在于人。
难得遇见一个好的老主人,生命因他而存在,它感恩不求回报,愿意去做任何事,哪怕是用不上它了,把它卖了换钱。大概人有时也是这样,遇到一个好的老板时,你也愿意不求回报地在他手下做事。其实这些都是相互的,你觉得遇见了明主,老板手下能有这样的人,也是非常欣慰的。文中老主人大约契合这样一个形象。但其实,如果你站得高一点,也可以称作是阳谋,把自己的苦楚倒豆子一般给你,说与不说总不是要利用你达到目的,不过是让你理解之后心甘情愿而已。大概真有这样的人,不论在哪里,都愿意推人及已地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甚至不顾己身的事情,只因感恩与善良。这样的人平时都是循规蹈矩,真正决定主动地去做一件事情,就会很疯狂。难得主动一回,为了别人的孩子,就成了疯牛。只是牛所求的并不多,一点点抗争而已。大概人也一样,做一些别人无法理解、被认为莫名其妙的事情时,就是有毛病了。一些奇怪的人和事的出现与发生,总是有立场、有原因的。 文章以牛为第一人称来写,给牛赋予思想、故事和情感,纯真如牛被扼杀之前的一番遭遇,感慨震撼而催人泪下。除了写人性,也反衬一个大环境之下的肉弱强食,耐人寻味。拜读学习了。 |
|
|
![]() 凌泽风
|
2015-05-14 14:07:46
虽然只是一个片段,但读起来却颇受感染。学生时代的美好很多时候就是这样,可以互相触动,这就是环境的好处,你不知不觉就和大家站到了一起。学生时代的很多事情还历历在目,那些人那些事,微笑与汗水,鲜花与掌声,正能量的文章,点赞了,问好作者。
|
|
|
![]() 凌泽风
|
2015-05-14 14:31:50
才来看,来晚了。文中的友情让人羡慕、感动,人生中铁的朋友并不需多,有一两个就足够。文章比较琐碎,不论是对话、情节设置,还是人物心理,细节处见真情。提一点小意见,有些对话可以适当简略一些,兄弟之情,更多的可以放在不言中,默契与理解中。另外,以对话推动情节,情感、心理想法尽量少直露,可以侧面、反衬,间接地来表现,含蓄一些更有韵味。比较主观的意见,并不一定对,一得之见。
|
|
|
![]() 凌泽风
|
2015-05-15 19:25:36
在这个肉弱强食的大环境下,只有自己强大了,才能很好地生存下去。生存除了需要解决最基本的温饱问题,还有来自内部与外部的各种勾心斗角。文章虽是以拟人的手法来写斑马,却又颇具象征性地折射出了对于现实生存的思考。艾伦、沙拉、大公象、狮子、巴拉等角色,正面的、负面的,都很具代表性。比如沙拉,就写出了一个首领的不容易,他既要照顾妻子孩子,还要考虑手下的情绪负责好它们的安全,遇见危险,甚至还得身先士卒。
|
|
|
![]() 凌泽风
|
2015-05-16 15:55:35
很现实题材的小说,一个贫困县求发展不容易,究竟是盲目招商放低要求行不义之举还是总有来自各方面的桎梏难有作为,文章表达得很客观。官员之间表面上都煞有介事,各有说法有立场,或者激进,或者保守,或者冠冕堂皇……到底如何,值得人深思。然而,能跟县长相互制衡的人,先不说到底谁对谁错,首先也得是有同盟或者说是有背景的。
|
|
|
![]() 凌泽风
|
2015-05-16 17:26:23
一样的环境,一样的山水和经历,养出来的人却不同,刘洪与俊女还真是物以类聚。这一种父辈良善,子辈挟恩图报、道德败坏的情况颇为罕见,也很典型。在家庭里面,顾全大局让步多的往往是被伤害的一方。然而,忍让也是有限度的——两家不欢而散。随着时代变迁,心性凉薄的刘洪和妻子终于得到应有的报应,先被归类为大地主没收一应财产土地,后来在他俩的熏陶下子女也学会了翻脸不认人,上梁不正下梁歪吗?妻子俊女被气得病死。正应证了那句“恶人自有恶人磨”。刘洪最后也算是潘然醒悟。
本分、善良而实事求是的刘青、燕儿夫妇,闻名乡里,积极面对一切,日子过得好起来。刘洪被抛弃,他俩不计前嫌,以德报怨,也算是仁至义尽。 但说到因果报应,说命运,稍微有些“封建迷信”,但文中自有一股正能量,引导人向善。 文章颇为深刻,个感可以适当注意下详略布局。第五部分“得绕人处且绕人”应该是“得饶人处且饶人”。 |
|
|
![]() 凌泽风
|
2015-05-16 17:56:48
虽然文章上有些说法颇为唯心,有《易经》,有与狐狸大仙相关的一些荒诞故事,但实际上写的却是人心人性。到了一定的年纪,一应真假,什么事儿没见过,老人们都是睿智的,揣着明白装糊涂,老人们即使成全也处理得了无痕迹。大概,像四爷这样的老人,有本《易经》,有个狐狸大仙,那么多无聊的日子才不会孤寂吧。
|
|
|
![]() 凌泽风
|
2015-05-16 22:35:53
|
|
|
![]() 凌泽风
|
2015-05-16 23:15:17
叫你千岁有点奇怪,千岁千岁千千岁,如果你近来发的文都是同一时期新写的话,进步很明显。关心特殊群体,关心他们的生命和生存状态,这种人道关怀,具有非常好的现实意义,引人深思。胖姑娘莺莺是个悲剧角色,她毁于两场爱情。文章的布局和表现手法都非常漂亮,文字也颇具特色。个感情绪可以再含蓄一点,有文字的地方就会有情绪,最好避免议论与直露,比如第五段“谁也不要感叹岁月是把杀猪刀,按人家莺莺自己的话:这都是命”,这一类文字建议删掉。后面也有类似的“宿命”说法,其实文章通过故事情节把这些情绪或者说观点性质的东西都表达出来了,就不要再去直接说出来,少了含蓄就会失了一些咀嚼的韵味。
一点非常主观的看法,不当之余还请见谅。 |
|
|
![]() 凌泽风
|
2015-05-17 00:13:34
大概,不同的人阅读之后感觉都会不一样。如果“我”是一个唯物主义者,那就没什么事儿了。文章很含蓄,留白非常多,需要读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去阅读想象。至于隔壁有鬼没鬼,或许戴眼镜的瘦得可怜的男孩儿已经找到了答案,因为“我”看见他虽然怕得要命还是一个人去求证了,而这些都与“我”无关。文章主题的表达与有鬼没鬼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而有鬼没鬼的表达也与“我”无关,却非常鲜明地表达了游离在钢筋水泥格子间里生存的“我”的孤独与敏感,对周边每个人、每一件事物都抱持着一种奇怪甚至可以说是神经质的态度。或许每个人之间都是平行线,不去主动或者被动地打破,去与人制造关系,永远都是寂寞的。一个人的时候,总是会胡思乱想。文章着重于表达“鬼”,主题以平行线点了出来,个感可以把“鬼”的感觉稍微淡化一点,因为像真的一样了。
|
|
|
![]() 凌泽风
|
2015-05-17 17:45:06
含蓄、清新的爱情,往往是一个人的事,朦胧中的希冀,能够给读者带来一种纯粹而美好的感观。暗恋的滋味其实并不好,在不了解不熟悉的情况下知道事情的真相后,会有一种从没有开始就已经结束的生疼。爱情如戏,入戏与出戏绚烂而短暂,有时候并不会上演开始和结局,这种残缺不全反而有一种魅力,让人留恋而惋惜。作者善于制造氛围,让文章韵味悠长。个感可以适当在矛盾和高潮上多着墨一些,让情节完整,但可能这样又与原本淡无痕迹的风格冲突了。问好作者。
|
|
|
![]() 凌泽风
|
2015-05-17 19:56:39
很文艺的小说,树叶、书、喜鹊,这些与爱情连接在一起,一下子就浪漫起来。不看标题只看前面很多人大概与我一样,以为这是一个圆满的故事,但却是悲剧,悲得还颇为疼痛。
一个不和谐的家庭,一个不负责任的父亲和一个风尘女子给后辈带来的痛苦是无法估量的,父母把痛苦抛给儿子,从小缺少爱的人心理上有些反常是可以理解的。正巧又碰上热恋对象的误会,敏感如他想不开也可以理解,甚至是以死来报复母亲。 如果安然能够先搞清楚情况,不急于去指责甚至提出分手,始终与他站在一起,磊诺也许不会走到这一步。亲情和爱情的双重打击是非常沉重的。 文章很好地提出了恋爱中的两个人应该互相信任这个问题,猜疑和搞不清楚状况是大忌,两个人之间关系如何往往系于沟通。 小说整体上人物塑造得颇有特点,情节上虽然不太新颖却能通过一些铺陈叙述和曲折凄婉来抓人。 个感短篇小说还是应当注意下详略布局,不用通篇详写,这样也许会显得更精致一些。 |
|
|
![]() 凌泽风
|
2015-05-17 22:37:28
两个人经受这么多艰难困苦终于在一起,好事多磨,然现实的磕磕绊绊也让人筋疲力尽。娘、荆条、花儿、哑巴哥哥、商人的独子、村长牛叔几个人物形象都跃然纸上,每个人都有自己位置,每个人都有欲求,文章不算长却囊括丰富,文笔老练,意味深长。拜读宇蓝编辑的小说,向你学习了。
|
|
|
![]() 凌泽风
|
2015-05-18 13:58:03
肉弱强食的环境下,为了生存,必须不断掠夺厮杀。小说把犲群人格化,以迅影为主角,带领读者进入一个别开生面极具性格的犲的世界。
有亲情:被母亲遗弃,失去妹妹迅凌,与哥哥迅风兄弟相残。还好有养母也是亲姨——冰喉,把他哺乳长大,后养母为救它自裁成为了群犲的食物。后来他自己也有了需要培养子女。 有爱情:幻羽为救它,为它抵挡金雕的攻击。它为了避免幻羽再遭袭击,以“苦犲制度”甚至把生母踏雪送给了金雕。 有君臣之情:比如冥夕、度雨…… 有道义之情:比如迅影曾放走壮骨的妻子,在他遇到危险时,壮骨来援手对付雪豹。后将雪豹分与壮骨以示感谢。 小说中角色众多,各有特点,以迅影最为有血有肉,可以说,给犲赋予了人情人性——既有多情也有薄情;小说环境铺陈得当;小说情节曲折饱满详略适宜;文字功底也颇老练。文章以迅影从出生到走向生命顶峰的时间为序,如同看一本厚实简略的长篇。非常不错的小说,最后以预言“雪魔、血魔以及影魔”的说法带出文章的思想主题,文章虽是写犲,何尝不是在写人与社会。 整体上来,文章取材上是比较原生态也很血腥的,写得却很文艺,比较艺术化的处理,比如“生命之书的空白”,比如“格桑又开,似生命不败”以及后记里的点点滴滴…… 不过,还是说一点个人阅读的看法: 1、第十五章最后写到,“踏雪失魂落魄的走了,再也没有回头”,不知道别的读者会不会与我一样,以为它离开了,可第十六章踏雪又出现了,被自己的二儿子撞入山崖,给金雕做了食物。 2、最后直接说出雪魔与血魔的意思以及对迅影的评价,个感不如留白,稍微提示一下,迅影明白了预言的意思但不说出来,让读者去体味,是不是更含蓄一些? 另外,写梦预示现实,还有预言一类的,不论是作为细节还是贯穿始终,放在理性主导的世界里有些感性了,个见是可以出现,但最好不要太清晰地表达出来,读者根据自己经验去理解阅读就好。 3、后面不作文艺范处理,点一下主题,培养儿子,或许之后又是一个如同自己一生的血性轮回,主题会不会更疼痛一些? 呃,以上几点只是个人感觉,比较混乱,不一定正确,与作者讨论。 |
|
|
![]() 凌泽风
|
2015-05-22 01:31:14
http://www.vsread.com/article-550873.html
看过如仙三篇小说,之前的《灰》《风吟》以及这一篇,如仙的布局,情节的设置上总能出人意料。比如十四、十五章节的两次转折,前面看不到丝毫痕迹,却有伏笔,伏笔是在你看完转折之后才明白的。
其实这一篇我看到中间的时候,以为后面这帮老兄弟全部都会死,这样文章才会更深刻,这样设定也是必然吧。可后面却完全出乎意料,巧妙布局,最后以一个镜头留白,拉长余味。所有的人物和铺陈都直指最后,人物与环境,矛盾与高潮,皆伸缩有度。 如仙很善于写场景,很有画面感、镜头感,画面切换频繁,让人不会厌倦,如看一部短片,有身临其境之感。 而人物呢,也各有位置、特点,不旁落。文中写的是老人,状态却如少年,每个人都有故事,读时皆有一股与众不同的气质扑面而来,迥异于他人小说里的表现手法,小兰、小强,小金、小幕等称呼也非常可爱,令人赞叹。 如仙的语言也很棒,有很好的语感。在表述的时候,从不多言,对话和描写恰到好处,不冗长,有意味,或莞尔,或促狭……直击心灵。 如仙的小说有历史背景,增加小说厚度;有诗词名句,增加文章情境;有对历史名人的缅怀,令读者向往。而这些皆点到为止,毫不突兀。 如仙还善于留白,小说整体诉求明确,不会因为表达的东西多而产生混乱。在主要诉求的基础上,总会有许多其他的意味。 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因为老兄弟小羊救人而死引发的一段故事,这篇小说写轻重,委实漂亮。 仓促写个回复,个人理解,不当之处,不到之处,如仙给讲解讲解吧? |
|
|
![]() 凌泽风
|
2015-05-22 19:31:51
|
|
|
![]() 凌泽风
|
2015-05-24 13:47:34
好像是文友在江山的第一篇文,非常荣幸能为您编辑。文章短小,却将到了该婚年龄的人物心理刻画得非常细致生动,圆满收尾也让人读来温暖感动。文章有个别的错字稍作了修改,比如“象”与“像”,“眩目”与“炫目”等,感谢赐稿短篇小说,问好作者。
|
|
|
![]() 凌泽风
|
2015-05-24 19:02:11
|
|
|
![]() 凌泽风
|
2015-05-25 20:53:13
人人都有或大或小的私心,话说人为财死,贪心不足引发的不择手段,即便成功,往往也只能逞一时之快,天网恢恢,善恶有道,“报应”会在某个时刻突如其来。这样说其实有些封建糟粕,说“因果轮回”“恶有恶报”也有些唯心,但一个家庭的兴衰,以及与之相关一些交错的爱情,却十分典型。
世杰与若诗是他人造就的一对可悲形象,王氏和向青陵是罪魁祸首。但一个个角色,说到底,也没有十恶不赦的人。王氏因为嫁了高龄丈夫不甘寂寞,给了向青陵空子,这却写出了一个年龄相差太大的夫妻之间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而向青陵,虽企图不良,勾引王氏骗取信任夺取家产,也有他真心爱恋的人——若诗,虽手段低劣用了强导致若诗间接死亡,最后也害死了她丈夫世杰,好歹也视他俩的儿子睿烁如己出,作为一种爱的延续。说到底,问题出在王氏,她如果严守妇道,不给向青陵机会,经营好家业,一切都似乎不会发生,也不会造成这种不幸。 |
|
|
![]() 凌泽风
|
2015-05-26 00:09:29
一个家庭,父母对儿子影响可以说是非常大的,因为爸爸偷到,妈妈离开了,学校同学、老师都不喜欢“我”,认为“有其父必有其子”,把自己当贼看,就连奶奶看到“我”,也以为“我”跟爸爸一样,去偷了人家的东西,以至于挨打,甚至还替爸爸挨打。而爸爸却始终做贼,即便奶奶为救他去世了,他依然没有放弃偷。父子之间的鸿沟越来越大。这些造就的是“我”的压抑与孤僻,还有对许多事情的偏见。于是,去玩拳,反倒是一种释放,一种不平之中所能找到的平衡。但爸爸却真的改掉了坏毛病,还去做了警察,却在一次执勤中被打坏了脑袋。父亲即使千般不是,但爱子之心,却是有目共睹的——不论做小偷还是警察,他还是常被打,哪怕坏了脑子,红领巾却紧系胸前,这是最好的证明。
文章有一种淡淡的对现实环境的抨击,比如教育环境,还或者职业拳坛,背后的道道点到为止。文中善良的小鱼儿老师以及始终对“我”不离不弃的李欣辰,是带给“我”积极能量的两位天使。小说以“红领巾”贯穿全文,写一个“坏爸爸”的爱子之心,取材独特,颇是深刻。 文章中精致之处有不少,比如第一部分抛出一个矛盾,留下了很漂亮的悬念,吸引读者往下读……文章读来意味独具,个感主题是“我的红领巾”,后面的那些拉长时间点的与“我”与李欣辰有关的情节可以略去,不论情节还是人物为“我的红领巾”服务就好。另外,文章中对话较多,很多对话,是一句一段排列,规范用法是建议加上引号。第二部分有一句对话用了引号,其余的都没用,建议统一一下比较好。 时间关系,很仓促,也说的很凌乱,一得之见,不当之处见谅。
“偷盗”,确实仓促,错字一大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