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来水榭(本社团不接受非首发稿件,投稿请标注首发,不标注的稿件退稿) 回复本帖
三熏沱茶

三熏沱茶 布衣

  • 7

    主题

  • 68

    帖子

  • 194

    积分

【流年评论】三熏沱茶2015年5月评论

2015-05-08 22:29:28

                              另眼相看

三熏沱茶

三熏沱茶 布衣

  • 7

    主题

  • 68

    帖子

  • 194

    积分

2015-05-08 22:31:59

1【流年】之外(散文)   作者:岳阳冯六一

3         文友:三熏沱茶        2015-05-01 02:24:32

之外!很有意味的篇名。作者对湘西之行有这么一句感悟:“也许他们在地理之外,而我们在灵魂之外。”这两个“之外”的内涵与外延是截然不同的,像两个不同的圆或生态圈。正是对这种不同的比对、观照与发现,才能有自我的回归,乃至圆融。至此,所有旅程中表象的美与意境,被提升至一种自我意识的觉悟与完善的精神境界。这,也或许就是人在旅途的目的和意义吧!


2【流年·守】守望春天(散文)   作者:永远红梅

9         文友:三熏沱茶        2015-05-01 13:51:24

全文充溢着春天勃发的气息,那种激动盎然的、明媚阳光的、轻快跃动的、执着期盼的,全为守望一场盛大春天的约会。来吧!挽起我的手,在这春天的圆舞曲里,迈开3/4拍子最流畅华美的舞步,旋舞,旋舞!

春之声圆舞曲(小约翰·斯特劳斯)

1=D  ( 1  5 )  3/4  中速 稍快 (50456023407i┃……


3【流年】踏访曲靖南门街(散文)   作者:杨平原

5         文友:三熏沱茶        2015-05-03 13:52:38

历史有大美,就在于其传承、积淀、铭鉴。作者实地踏访,撩开历史一角的面纱。既有探寻、发现的乐趣,又可补史志之遗缺,更能让脚下的这片土地充实、鲜活、丰盈起来。涓涓细流汇成大海,每一朵浪花都是历史奔涌的印迹,作者一篇篇文章就是这浪花的一帧帧特写。


4【流年】绝版的龟兹(散文)   作者:凌鹰

5         文友:三熏沱茶        2015-05-06 03:24:55

很庆幸有了这次穿越时空的行走!作者像一位出色的导游,引导出旅程中无限深邃的历史感与目不暇接的文化思考。仿佛在袅袅清音的龟兹古乐里,古西亚的先民们驾着马车,朝着“美丽而又寂寞的龟兹”,纷至沓来,于是这曲古乐就在“丝绸之路最显眼的路口”传世悠扬起来。仅凭读者自己了解的一丁点龟兹历史,是无法和作者站一起瞭望或领略“东西方人种、文化、经济、宗教的入海口”奇幻的风景,于是有了更大的热情与兴趣,去查询了解龟兹的历史与人文。本文编辑一朵怜幽说得好,“作者此文,……让不了解龟兹的人了解它,让了解它的人更加深刻地懂得它。”我还想说,读作者这篇“有着迷人气质”(纷飞的雪语)的散文,会不由自主地爱上它——龟兹。
三熏沱茶

三熏沱茶 布衣

  • 7

    主题

  • 68

    帖子

  • 194

    积分

2015-05-15 00:46:46

5【流年】信笺,串起了光阴的阡陌(聆听征文·散文)   作者:风逝

9         文友:三熏沱茶        2015-05-10 21:26:26

这篇饱含浓情的文字,记述了作者和几位文友间鱼传尺素的款款情谊,诚如所言,一纸信笺“便如柔韧美丽的丝线,串起了流年岁月阡陌里相伴跋涉的一路风情……”从这一千多个日子里撷取的几封书信中回望时光,那些时间节点的精确复述,以及信笺底色的浓淡深浅,图案的位置样式,甚至素笺中旁逸的香味,还有那些墨意淋滴的书体,无不在诗意般的情重之外,在当今E-mail简洁单纯的信息沟通之外,另有一种物质赋予的细腻、精致的美感,让人低回流连;那种刻意的融入,借助物质载体,让“见字如晤”蕴藉着“抵达”的亲切。读这样的文,看这样的信,艳羡之余,还有一份美学意味的缱绻。


6【流年】慢城单身生活(散文)   作者:杨献平

2         文友:三熏沱茶        2015-05-11 13:57:13

慢城,当指成都吧?天府之国的富庶,成就了成都独一无二的悠闲气质。不过“单身生活”才是本文的主题。一个人远离亲人,面对新的生活环境和节奏,其间的变化往往令人觉得新奇,重新审视和品评这种差异性,既是对生活的应对,也是一种思考。在这十个细碎的个性生活片段里,在似曾相识的城市背景下,和作者一起品咂带有果味儿的生活原汁。


7【流年】虚构的尘埃(散文)   作者:岳阳冯六一

2         文友:三熏沱茶        2015-05-12 00:53:47

一切终将归于尘埃之后,也就无所谓焦急、祈盼,还是令人激情四射的风花雪月,于是所有的一切仅只是一种表象。仿佛在尘埃的掩蔽下,文字也多了一份细腻而隐晦的格调。从真实,到虚幻;从房屋里面围困的土地,那种被隔离的神秘和暗地里的交流,到崩塌的墙体可以让这块土地被阳光曝晒;从民工,到居民;从瞎哥,到那个小伙伴;从平房,到高楼……文本始终在变动和不稳定中,让意义在不断地生成,又不断地消失。和传统的阅读相比,本文更具解构主义文本的特点,它不是单一在传达一个明显的讯息,而是某种文化或世界观中各种冲突的体现。


8【流年】千年前的追问(聆听征文·散文)   作者:凌鹰

3         文友:三熏沱茶        2015-05-14 01:20:48

大足石刻,始于战乱,终于战祸,从绽放第一缕静谧幽深的艺术之光,到蒙古大军的战马野蛮地将她踏进历史的深渊,成为无法破译的宗教残卷。历时三百多年的大足石刻,成为继中国北方的石窟艺术之后的又一次石刻造像高峰。从文化史的角度探觅了大足石刻的缘起、发展和戛然而止的历史成因。作者笔力雄健,塑造了传承文化与精神的群雕形象的“艺术难民”,又精雕细刻地呈现了一个个性乖张,避难逃亡的唐僖宗,还有是非功过于一身的韦君靖,以及虔诚慈悲“年轻和伟大”得令人惊叹的赵智凤,为读者描绘了一幅纵深悠长、空间雄阔的文化长卷。


9【流年】不俗的芭蕉(散文)   作者:杨文丰

3         文友:三熏沱茶        2015-05-14 16:08:53

芭蕉,虽是草本植物,却有乔木之姿,令作者抚掌称奇。进而抽丝剥茧般一层层诠释“水性的芭蕉”那清、静、冷、纯、雅的风韵。透视传统文化中的诗、文、曲,总结出“雨打芭蕉”的人文意境,是中国南方文化独具的意向。最后借王维的一幅《雪中芭蕉》,旁征博引,阐述那雪中的芭蕉在艺术领域超越寒暖,立雪千秋的美学寓意和精神向度。苏小妹曾笑劝其兄东坡:心中无佛所见皆恶,心中有佛则所见皆佛。在这个意义上讲,芭蕉的不俗,也正契合了作者的意欲归止和人文境界。


10【流年】有一种情缘,遂成绝笔(散文)   作者:晓文

16         文友:三熏沱茶        2015-05-15 00:41:54

《有一种情缘,遂成绝笔》,是点开来读呢,还是回避?这篇缅怀的文字让我犹豫再三。最后还是选择了后者,因为,不忍卒读。就像那天,树哥的女儿登录了他的Q号,发来流年送给树哥的花圈照片,我也几乎是在第一时间下线,因为那个大大的“奠”,不忍猝睹。

再次徘徊在这篇文前,我不再犹豫。在晓文的悼文里追思树哥,领略树哥的诗情、诗心、诗魂,即是最好的悼念。

也是在晓文发在论坛的帖里,我有幸和树哥有过惟一一次文字的交集。在树哥眼里,一切都充满诗意。

那一缕带着墨香的诗意啊,竟成永诀的追忆……

三熏沱茶

三熏沱茶 布衣

  • 7

    主题

  • 68

    帖子

  • 194

    积分

2015-05-20 02:19:35

11【流年】舞蹈,及两男关系(聆听征文·散文)   作者:端木赐

2         文友:三熏沱茶        2015-05-16 05:35:19

特意上大麦网查了简约而内涵丰富的舞剧《2Men》的介绍,当然,依旧是用文字来描述舞剧,只言片语的勾勒,让人想起德加笔下速写的《舞女》。到底是舞女还是舞女的表演感动了我们?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舞蹈,及两男关系》呈现给我们一个作者眼里的2Men》。那些令思维发散开来的舞蹈,以及作者自己舞蹈经历的诸多细节,让人深信舞蹈的肢体语言无疑比文字在视觉上的灌注来得更为强烈和刺激。至于“两男关系”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父子、兄弟、同志……?没有确切明晰的答案。有时,模糊的答案更无限地接近真实。也或许,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种呈现或表达。


12【流年】永远的边城(散文)   作者:岳阳张灵均

2         文友:三熏沱茶        2015-05-17 02:43:53

矛盾的心情,流连的游踪,刻意说明的789次旅程的目的,仿佛某种定数,一念成谶。在记忆里装载的凤凰时光,像聚光灯下烘托心绪的舞台背景,麻石古街上光怪陆离凹凸的哈哈镜,阳光梳理下愈加斑驳的古城,浅水沱江伦次倒伏的水草……似乎一切都隐喻着一场没有归止的情感历程。情动于中而行于言,文以记之。

再见了,永远的边城!


13【流年】骑着时间奔跑(散文外三篇)   作者:李健

2         文友:三熏沱茶        2015-05-18 17:44:43

四篇短章,叙议之间,言简意丰,睿智圆融,余韵悠长。既是聆听自然的箫声,又是流溢心智的佳构,更像好雨时节一场润物无声的细雨,应时而生,启人凝思。


14【流年】孤独穿越(小说)    作者:尼苏哦布

3         文友:三熏沱茶        2015-05-19 13:13:58

说实话,这篇小说令人很震惊。展示了一个不同底色的人生。在毕英两次婚姻的背后,不知道她是如何定位感情的呢?或者说,我读不出毕英关于感情、婚姻、家庭的,哪怕只是那么一点点适度的幸福感,相反,她所经历的家破丧子之痛更令人触目惊心。毕英的生活轨迹,就是一个个目的的串连,一种孤独的穿越。我不禁想,是什么让一个刚出校门的人,这么成熟、老道、世故……这种孤独的穿越,颇让人有种不寒而栗的悲哀。当然,生活并不都是馨香和甜美的,在林林总总的生活表象之中,或有不易照见的悖常与苦涩。


15【流年】回家的路(散文)   作者:手心的太阳

3         文友:三熏沱茶        2015-05-20 02:14:14

相仿列车的节奏,那一路撵来的细碎感触,也并轨在现实和冥想之间。人言近乡情怯,可回家的欣喜又怎能掩住对家乡、对双亲无以厚报的一丝愧疚呢!时隔三日,两个方向的回家,尽显出不同心境与角色的变换。爱与责任,或许就像“回”字中,大小远近的两扇门,中间的空白回廊正是我们要去充盈完满的人生之路。

三熏沱茶

三熏沱茶 布衣

  • 7

    主题

  • 68

    帖子

  • 194

    积分

2015-05-23 21:19:31

16【流年】绝恋(诗歌)   作者:慕寒

1         文友:三熏沱茶        2015-05-20 22:15:56

绝恋,是离歌、挽歌,是生死不弃的绝唱!夕颜含英,一夕零落。尤在诗歌的叠句部分,一唱三叹,把绝恋的真情至爱推向了高潮。所谓真情至爱,《庄子·渔父》:“真者,精诚之至也。”;林觉民《与妻书》: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诗的结尾处,笔调一顿,“再见了,夕颜/再见了,爱人……所有我眷恋的/为我保重”至爱绵绵无绝期,遂将一曲绝恋的离歌蕴荡出万夕绝响!


17【流年】我像手持梳子的人(散文)   作者:岳阳张灵均

3         文友:三熏沱茶        2015-05-21 19:53:14

像篇导语或序言。提纲契领地回顾童年和少年的生活,感叹时光易逝,刚刚有了忧伤的潜入,却仿佛一夜之间由青年到了中年,进而向着人生的晚秋伫立。往事如落叶般纷纷扬扬。在记忆里打捞一些被遗弃的,却有价值的往事,像手握梳子的人,把人生往事梳理一遍,又一遍。“既心酸,又温暖。”把人生中之于过往的、半解的、麻木的、困惑的,抑或是透彻的种种领悟,当然,还有爱,那清晰如昨的疼痛感,做一番梳理和呈现,当是对自我的重新认识,也是对生活表明的一种态度。


18【流年】黑暗处的明灯(散文   作者:施立松

2         文友:三熏沱茶        2015-05-22 13:27:06

作者笔下《永恒之女性》中的吕碧城,《时代的寻梦人》中的张竞生,还有本文《黑暗处的明灯》里的晏阳初等等系列民国人物散记,让我们得以窥见,那个已经很远,却又很近的时代中,渐被隐没的背影,水落石出般为我们再现了一批卓著且极具先锋性的文化代表。这既是努力探寻的结果,也含着对时代、对人文的关怀、考量与反思,带给我们别开生面的视野。作者对民国时期特别的视角聚焦,还为读者呈现了《旗袍与中山装》、《民国风情三题》等“适合缓步慢游,细细品咂”文化美文。谢谢施老师的分享!每一篇都韵致纷呈!


19【流年】老猫和她三个孩子的故事(散文)   作者:天窗

2         文友:三熏沱茶        2015-05-23 15:24:45

老猫的忠诚、威严与可爱在作者细腻而生动的描写中灵动传神、纤毫毕现。这种人性化的解读,体现在三只小猫的命运上,就似有所指。掩卷之余,令人若有所思,颇有意味。


20【流年】心月何处寻(散文)   作者:杨文丰

5         文友:三熏沱茶        2015-05-23 21:11:42

文章的思想深度和文学美感,让人手不释卷,且极具前瞻性。从文学艺术的角度,纵观了华夏民族有关“心——月”文化的物质构成和心理积淀,以此引申出人类的“精神自然”与科技探索中亟待构建和完善的“科技伦理”问题。科技伦理,是在克隆技术诞生和发展时提出来的。目前基本集中于讨论克隆技术、基因及转基因技术的伦理范畴。出于作者高度的人文情怀和宽广的文化视野,以及敏锐的眼光,将“科技伦理”引入到文化艺术的“精神自然”领域,是一次现实而有益的探索。文章语言丰美,节奏铿锵,观点犀利,思维宏阔,发人深省,是一篇具有开风气之先,成一家之言的睿智和哲境的大散文。

共1页 1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