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来水榭(本社团不接受非首发稿件,投稿请标注首发,不标注的稿件退稿) 回复本帖
风逝

风逝 探花

  • 340

    主题

  • 8093

    帖子

  • 18361

    积分

【流年编按】风逝浅吟(2015年9月)

2015-09-14 20:43:51
1、【流年】国人之戾气(杂文)作者:君白
【编者按】曾经,“温良恭俭让”一直是我们民族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准则,而今,却不时有暴力事件见诸报端,究竟什么原因导致如此?作者由形形色色非理性导致的暴力事件入笔,深刻揭示了戾气蔓延的严重危害,并深入分析了社会如此浮躁、满是戾气的内、外原因,呼吁人们重视阅读,深入阅读,防止日本军国主义的文化入侵,去除权力戾气,提升每个人的自我修养,营建更美好的世界。文章论据充分,分析透辟,切中时弊,发人警醒,是一篇很有现实意义的佳作,推荐赏阅。【编辑:风逝】
风逝

风逝 探花

  • 340

    主题

  • 8093

    帖子

  • 18361

    积分

2015-09-14 20:45:09

2、【流年】水依苗寨(散文)作者:王克楠

【编者按】跟随作者诗意深情的文笔,我走近苗寨,在他们万物有灵的原生态宗教信仰里赏自然景观,了解他们的风俗文化。那些形形色色的新鲜的绿,那色彩斑斓的小花朵,那充满神奇的树干花……无不给苗寨带来特殊的美。还有祭鼓节、召龙节、过苗年时的神圣的祭奠仪式,让人惊奇的大蝴蝶,活泼变化的小溪,雪白如练的瀑布……更有被溪水哺育的苗寨儿女,他们传承着他们民族特有的民俗文化。作者将苗寨的自然风景,传统文化以及他们的衣食住行与精神世界一一精彩描绘,让我们在保存着原始的纯真的苗寨留恋忘返。他们崇拜自然,珍惜万物,与水亲近,给人一种纯净的美感。好一个水依苗寨,滋养出了一种纯美的原生态的东西,让人忍不住要和文中的美女画家一样,描绘出这份与世隔绝的恬静与纯美。佳作,让在城市的烟尘里挣扎的人们心生向往。倾情荐阅,共享苗寨美丽的风情!【编辑:风逝】

 

风逝

风逝 探花

  • 340

    主题

  • 8093

    帖子

  • 18361

    积分

2015-09-14 20:46:16
3、【流年】跪在大地上的母亲(散文)
作者:孟澄海
【编者按】梦里母亲那个双膝盖跪地的孱弱背影,苍凉,孤独,凄楚,无言无语,却那么清晰鲜明,如一幅鲜活的画面深深刺痛人心。文章紧紧围绕母亲跪地的这一姿态,书写了母亲艰难困苦的一生,而一个母亲伟大的形象也因着这一跪着的姿态伟岸起来。为着救活幼小的“我”,母亲跪着祈求别人的慈善施救;为了感恩救助过自己的王大婶,母亲跪着致谢,跪着为恩人临终送行;为了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母亲跪着向父亲哀求……母亲跪着在农田劳作,跪着在深夜做家务。在难以忍受的病疼无情侵袭,她也是跪着来抵挡那份将她折磨得死去活来的苦痛。母亲跪着在麦草垛下把涓涓母爱传递给羊羔,母亲跪着对因家境贫寒不想读书“我”讲述道理。就这样,母亲跪着送走了青春年华,度过了苦难的中年,迎来了自己人生的黄昏。全文用“跪”串起了被病魔残酷折磨下的母亲苦难而又伟大的一生,每一个跪着的姿态,那么令人心酸,让人动容,看着一幅幅催人泪下的场景,已经去了天国的母亲不平凡的一生便又清晰如昨。全文极具画面感,且脉络清晰,“母亲跪着”,便是一条串起母亲一生的线索,让读者一边阅读,一边在一幅幅母亲跪着的感人场景中泪流不已,情不自禁为这位命运多舛而意志坚韧、辛苦付出又心怀感恩的农村最普通的妇女生出敬意。真情美文,感人泪下,倾情荐阅!【编辑:风逝】
风逝

风逝 探花

  • 340

    主题

  • 8093

    帖子

  • 18361

    积分

2015-09-14 20:47:14

4、【流年】女书女人(散文)作者:凌鹰

【编者按】“女书”,这是人类历史上一个独特而神奇的文化现象,也是中国语言生活中的一个奇特现象。江永的妇女有唱歌堂的习惯,她们常常聚在一起,一边做女红,一边唱读、传授女书。妇女们唱习女书的活动,形成一种别具特色的女书文化。作者由这种类似鸟鸣的声音生动入笔,引领读者一点点走近这一只有极少数女性才能触摸到它的血肉和灵魂的奇异文化。江永女书的最后一代传人一个一个永远告别她们心爱的女书,但她们却最终将女书留给了江永,留给了世界,等待人们去进行一场永久的解读。作者以详尽的解说历数着女书的渊源,它的传承方式,流传范围,异常奇特的标记语言的手段和方法,书写的材料以及其巨大的作用。其女书传人人死书销的习俗,让今人很少见到完整的女书,但其简陋而随地可取的书写工具,却令人感受着其神奇。这种古老的文化让人不知其有多久远的历史,许多学者对其起源也众说纷纭。作者点明了女书与同伴之间的真实关系,批驳了一些人的错误认识。女书的内容与形式,女书的展示方式,女书的作用与价值,无不被作者生动地加以描述。遗憾的是遗留下的供人研究的女书委实太少,留给人许多难以解决的谜团。作者以女书的生动美妙的声音开篇,以它历史根源成为哑谜结束,留给人许多思索的空间。面对许多日益式微即将失传的民俗文化,我们该做些什么?又能做些什么?作者的文发人深省!力作,倾情荐阅!【编辑:风逝】

 

风逝

风逝 探花

  • 340

    主题

  • 8093

    帖子

  • 18361

    积分

2015-09-14 20:48:06

5、【流年】空巢(小说)温亚军

【编者按】小说淋漓尽致地展示了空巢老人二舅在老伴去世后的孤独寂寞与面临的再娶难题。他在面对老林给其介绍对象时患得患失、优柔寡断、瞻前顾后的矛盾心理也被刻画得惟妙惟肖,细致入微。既怕那个年轻的寡妇秋霞贪图他的楼房,在他死后瓜分他的财产,也怕儿女不同意。在历经层层矛盾纠结的煎熬后终于慢慢走近了那个寡妇,开始心生怜惜,他的女儿也在摸透父亲的需求后,给弟弟打电话,二舅终于获得了儿女的同意。当心思解决,万事俱备去找媒人老林时,观尽了高店街雾霾的二舅心里再次充满了雾霾,要强的寡妇秋霞不想再提此事,不想让人误认自己是有企图。小说以老林的逃避、老林老伴那句不忍的话做结,情节戛然而止,意味却甚为深长。但愿,老林老伴再给二舅换的“豆花”不会因太久而凉了。小说展示的矛盾可谓层层叠叠,二舅的孤独寂寞却怕老林提到秋霞,有了再娶心事又对自己财产的担惊受怕,对建高铁占下河洼麦田的烦恼,想和儿子说又开不得口的纠结,挖树坑时对秋霞的关注与超越体力的表现……一直到最后得到孩子许可却去碰了一鼻子灰的萎靡,小说生动形象展示了一个失偶老人内心的矛盾与真实渴望,儿子汲汲于金钱对父亲亲情忽略,村民重视一己利益挖树坑骗钱,这些,都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生活人们对物质利益的重视,这也是对空巢老人情感的忽略的大背景,也是二舅再娶难以称愿的背后原因。小说反射的内容切近生活,耐人寻味。当中国的人口日渐老龄化的今天,会有更多的二舅般的老人在矛盾的漩涡里挣扎,如何让其幸福生活,是小说反映的重大社会课题。精彩力作,倾情荐阅!【编辑:风逝】

 

风逝

风逝 探花

  • 340

    主题

  • 8093

    帖子

  • 18361

    积分

2015-09-16 16:49:08

6、【流年】远在时光尽头的喀什噶尔(散文)

作者:孟澄海

【编者按】沧桑衰败的古堡遗址,成为时光流逝的证据;枝桠虬曲倔强的胡杨,高高挺立,昭示着精神世界的崇高和悲美;缓缓流淌的土曼河,具有童话境界的蓝,暗示着灵魂回家的路。高古、淡泊、从容、安谧的阔孜其亚西巷沉静如初,古巷里表情淡然宁静、说话轻声细语的上了年纪的店主,在一种慢节奏里,享受着安静与恬淡;怀抱一把都它尔的白胡子老人,陶醉在缠绵悠长略带忧伤的音乐里。蕴含自然大美的高台民居,结构简单而实用……作者用白描的手法勾勒着喀什葛尔的风土人情,一切的一切,无不浸润着厚重的历史韵味,在时光的缓缓流逝下,过滤着人世的浮华与喧嚣,使得笔者在阅读时不由自主在作者笔下静美的文字里走向内心的安谧。可以涤荡心灵、安静灵魂的美文,倾情荐阅。【编辑:风逝】

风逝

风逝 探花

  • 340

    主题

  • 8093

    帖子

  • 18361

    积分

2015-09-17 21:53:31

7、【流年】道光年间那块砖(散文)作者:指尖

【编者按】在作者的笔下,我们认识了这样一位形象伟岸的历史人物:他忠于爱情,一生无正室,将生命里最重要的那个位置,留给了那个用生命救取其生命的人;他刚直不阿,敢于担当,体国忧民;他一心为民,在任其间,均以国事为重,竭尽全力,爱民如己出;他,宽人律己,以身作则,清醒、明理……他的名字和黄河大堤砖坝上普通的河工砖紧紧地联在一起,他就是河南山东河道总督栗毓美。栗公在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成就,就是发现并推广了抛砖筑坝,将砖成功推上治洪历史舞台。他的一生,可谓心思全部倾付在水患和饥民上,在任期间“河为不患”,他推行坝砖,“三年未生一新工”,为国库节省官银一百三十万余两。他是力挽晚清危机的中流砥柱,在历史版图上凸显出独有的风骨和精神,为后人所膜拜和敬仰。作者思维别致,开篇人物形象立体鲜明,给着读者以强烈的思维冲击,之后,现实、历史有机交融,记叙描写,真实生动,议论抒情,精妙透辟,凸显了人物高贵的品格。这是一篇别具一格的人物传记,读之没有史料堆叠的枯燥,没有人物生平介绍之繁琐,而是精选了人物最突出的事迹加以生动记叙,并巧妙与现实呼应,及时加以评点,恰到好处地引发出读者的感情共鸣,身不由己对主人公生出敬仰之情。一篇弘扬历史人物高贵品格的力作,很有现实意义。倾情荐阅!【编辑:风逝】

 

风逝

风逝 探花

  • 340

    主题

  • 8093

    帖子

  • 18361

    积分

2015-09-18 21:13:52

8、【流年】桥上的孙奶奶(散文)作者:阿龙

【编者按】桥上,拄着拐棍趔趔趄趄行走、驮着木柴几乎腰弯成九十度的孙奶奶的形象刺疼了笔者的心。作者如近距离的镜头般用文字一点点为我们如实拍录下了一幅幅真实生动的画面,让人为之痛心。一个身体不好、身材瘦小的九旬老人孙奶奶居然还要自己在炎热的中午艰难地储备过冬柴草,如此年纪还不能老有所养,究竟因着什么原因?我帮着老人扛木柴,老人说:“我碰到好人了。”还热切地关心“我”是否饿,是否渴,如此善良的老人,住着那样狭小破旧的房子,她关心一个素不相识帮助了她的人,是否有人关心过她的生存状态?在这个炎热的中午,孙奶奶趔趔趄趄行走的身影触痛着读者的心。作者不加雕琢,几乎白描的笔法却真实再现了一幅在贫困生活线上艰难挣扎的九旬老人的动态图画,每一个场景的推移,都揪疼了读者的心。祝福这位老人,愿社会会给予她更多的关爱,让其享受到一个安逸幸福的晚年。震撼人心的文字,呼唤人间温暖的真情,倾情荐阅!【编辑:风逝】

 

风逝

风逝 探花

  • 340

    主题

  • 8093

    帖子

  • 18361

    积分

2015-09-20 19:52:22

 9、【流年】旋转的陀螺(散文)作者吴昕儒

【编者按】文章以“旋转的陀螺”为喻,书写着少年时伙伴的多舛命运。矿工的儿子匹勇,吃苦耐劳,因着母亲有病,作为老大的他为学业优秀的弟弟做出了牺牲,学业也很优秀的他只好辍学帮着支撑家庭,木讷的他说起矿山时眉飞色舞,如数家珍,做矿长,那是他梦寐以求的理想。在农村繁重的劳动里,他体贴母亲,供养弟弟,并以弟弟为骄傲。听“我”讲故事,是不停地劳作着的他的唯一的精神享受。生活的苦难再次袭来,他爱着的女子嫁给了流氓恶棍,生活剥夺了他爱那个女孩的权利,加之沉闷沉重的农村生活压力让压抑已久的他爆发,他疯了一般追打着学业下滑的弟弟匹超,追赶着自己多病的母亲。这个一向忠厚勤劳的少年疯了似的在村庄中很多人家门前叫喊、狂砸之后,却没有到父母为老师的“我”家闹腾,而那个优秀的弟弟——除了学习只会玩的匹超经历此后变得神思恍惚、沉默寡言,成绩下滑。在父亲与“我”的帮助下,他慢慢走出阴影,刻苦学习,最终升入大学。疯癫闹腾后去了矿山的匹勇不幸遭遇了矿难,而他少年的儿子在他母亲那儿,再次展示着他少年时的性情。文章生动记录着童年两位性格不一的伙伴的人生轨迹,让人不由自主深陷于文字,时而为这些少年的不凡事迹拍案称奇,时而为其不幸遭遇黯然神伤。人生命运的跌宕起伏,道路的坎坷崎岖,尽在文字中呈现,令人咀嚼,品味,心生凝重。命运,如同鞭子,抽打着每一个尘世之人如陀螺般旋转,或登高处,或落低谷,而身为陀螺,会有怎样的际遇,全在于那个鞭子将如何抽打,在一次次的强力抽打下,陀螺不得不按着鞭子的既定轨道为生活奔波。如匹勇,即使愤然地反抗一次,也逃脱不了命运的鞭子,最后死在了阴暗的矿井下。文章脉络清晰,人物鲜活,意味深长,耐人寻味。美好的田园生活,真挚的少年情谊,苦难的人生经历,让人读之深深为之动容,凝聚着生活酸甜苦辣况味的力作,倾情荐阅!【编辑:风逝】

 

风逝

风逝 探花

  • 340

    主题

  • 8093

    帖子

  • 18361

    积分

2015-09-20 19:53:29

10、【流年】敕勒川,阴山下(散文)作者:杨献平

【编者按】敕勒川,阴山下。看到题目中这样两个地理名词,就不由自主在脑际回荡着那首熟稔的古老的《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作者以此遥远的古歌《敕勒歌》为线索串起了自己在北部边疆的所见所闻所感。古老牧场传承的原始气息,游牧文化特有的深厚底蕴,蜿蜒曲折赵长城、秦长城承载的历史故事,无不触动作者的心扉。作者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巡游怀古,感受着游牧文化在这片辽阔的土地创造的辉煌历史,那些尘封于历史的英雄业绩便清晰如昨。在辽阔的高寒地带,在无休止的积雪与荒原之间,来自于天空和大地之间雄壮而奇特事物的影响产生的游牧的精神力量,一直影响着这里的民族的饮食习惯和文化传统,而今面对历史的遗迹,作者思绪浩荡,《敕勒歌》缓慢、别致、深沉、嘹亮的歌声一直在内心不竭回响,辽阔草原滋养的草原人豪迈雄健的英雄主义精神,更为作者倾心热爱。作者以高超的功力驾驭文字,说古道今,纵横捭阖,书写着对草原文化、草原人精神的不尽喜爱与高度赞誉。文字厚重的力作,推荐赏阅!

 

风逝

风逝 探花

  • 340

    主题

  • 8093

    帖子

  • 18361

    积分

2015-09-20 19:54:28

11、【流年】村子里那口老井(散文)作者:红山飞雪

【编者按】一口老井,年岁久远,滋养了村庄一代又一代的村民。暮色降临,牛羊牲畜都聚集老井下方的水槽,咕咚咕咚喝足清凉的井水,然后心满意足回归;晚饭后,全村老老少少常常挑着水桶聚集在老井不远处的古树下谈天说地,说古道今。老井的水清凉,喝老井水的人也眼神清澈明亮,不管是坚守村庄还是走出村子,他们都眼睛是清澈的,嗓音是明亮的,身板是挺拔的。老井,是古老的村庄生命的源泉,它不仅滋养了村人的肉体,更滋养了他们淳朴善良的品格。所以,当干旱降临,井水干涸,老人会那样惊慌。掏井,还老井清凉的井水,成了村里汉子们亟需去做的事情。文章以老井为线索串起全文,且首尾照应,用老井干了村人的惊慌与全村青壮汉子决定再淘一次老井来进一步突出老井对于村人的重要意义,而文章主体部分更是处处展示着老井对于村人的贡献。古老的村庄的这口老井已经不仅仅是地理物象意义上的概念,而是一种精神上的象征——村人纯洁,朴素,无私等美好品质都是她哺育出来的。作者满怀深情讴歌着这口老井以及老井养育的村民,一幕幕颇具画面感的场景,那么亲切,那么触动心扉。很有韵味的美文,推荐赏阅!【编辑:风逝】

 

风逝

风逝 探花

  • 340

    主题

  • 8093

    帖子

  • 18361

    积分

2015-09-23 13:25:45

12、【流年】唱老调的广亮(散文)作者:刘亚荣

【编者按】一个聪明伶俐,孝敬父母,仁义礼貌,诚恳待人的孩子成了杀人犯,悲剧的根源竟是源于贫穷。读着文章,心一直沉痛。文章中写到的主角光亮,竟然成了一个让人怕沾染晦气的人物,而当年,他是剧团师傅愿意免费教戏的人,他是师傅一直赞不绝口的好苗子,是师傅指点别的孩子学习的楷模,更是被外村人点名唱戏的响当当的人物,剧团因为他而红火。然而,父亲常年有病,家境贫寒,债务诸多,贫穷使他最终被迫离开了剧团养家糊口,勤劳的他把所挣全给了家还债,而贫穷也让他拿不出彩礼,心爱的女孩被迫要嫁给他人,痛苦之下的冲动让这个众人眼里优秀的年轻人成了杀人犯,杀掉了那个阻止女儿嫁给他的女人。悲剧,就这样上演了。文章以“我”这个光亮本家的小姑姑的所闻所见为线索,再现了三十年前的一场悲剧,那么真实,那么触痛心扉。如果不是因着贫穷,他的命运是完全可以改观的,贫穷,是送他去了那个罪恶世界的最大推手。文章通过一个人的命运反射了那个贫穷时代底层贫民挣扎生存的状态。开篇人们的鄙弃,结尾作者的慨叹,都发人深思。愿贫穷远离人世,愿那些类似光亮的悲剧不再重演。催人泪下、令人痛心的悲剧,教人深思,推荐赏阅!【编辑:风逝】

风逝

风逝 探花

  • 340

    主题

  • 8093

    帖子

  • 18361

    积分

2015-10-08 08:17:58

13、 【流年】孤独的山路(散文)作者:红山飞雪

【编者按】弯弯曲曲的山路因着大雪变得孤独,更孤独的是山村里留守的孩子和老人,在年根底,期盼着打工的亲人回归。玲玲和奶奶在大雪下的村头望眼欲穿,却几度失望。文章用年关时纷纷扬扬的大雪的寒凉烘托着玲玲和奶奶等待的失望和焦急期盼的凄苦,真实展示了贫困家庭中生活的艰辛与精神的孤苦。父母去远方打工,留下老老小小在家艰难挣扎。年迈奶奶需要干超越体力的劳动,年少懂事的玲也担起了不属于自己这个年龄的负重。而一家人还要忍受思念的苦痛,特别是在临近年关时,这份苦痛越加炽烈。在外打工的呢,则拼死拼活干活,却不能要到工钱按时回家,家里人则在节日时看不到亲人温暖的身影。一条孤独的山路,铺满大雪,难以行走,其实,又何尝不是贫困山区的这些人们的生活之路的写照?青壮年忍受着在异乡打工的艰辛生活,留守的老人孩童忍受着在家乡土地繁重的生活压力,他们忍受着亲人分离的精神苦痛,孤独着,热切期盼着亲人相聚。文章结尾玲玲美丽的梦境让读者读之不由心里酸涩。如何让贫困的山区脱掉落后的帽子,如何让他们能够亲人相亲相伴?本文主题凝重,催人深思。情景交融、催人泪下的力作,倾情荐阅!【编辑:风逝】 

共1页 1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