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来水榭(本社团不接受非首发稿件,投稿请标注首发,不标注的稿件退稿) 回复本帖
江凤鸣

江凤鸣 探花

  • 274

    主题

  • 3963

    帖子

  • 17730

    积分

【凤鸣梁溪】钱钟书与生蛋母鸡

2015-10-23 22:55:50
          我们的无锡乡亲钱钟书,年轻时住在一条江南普通的小巷子里,现在那儿被称作钱钟书故居。故居被一分为二,一半对外开放,凭人参观,不收一分钱。一半还有他的亲戚居住,谢绝参观。小巷子藏在一条大街的背后,如果不是无锡当地土著,你也很少会知道或发现,从一个普通的巷子口进去,里边居然还有一个大学者的故居。这倒是像极了钱钟书先生的性格与为人,他一生沉静,低调,不愿为名利所累。

  钱钟书和某些大才子不同,他这个人很少有新闻,很少有绯闻,也很少有什么趣闻,人们认识他,知道他,都是因为读了他的书,他的作品。

  钱钟书有个一生坚持的怪癖,就是坚持拒绝新闻记者采访,他的理由是:“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好吃,这就行了。何必要看生蛋的鸡是什么模样?”他的言外之意似乎是,你读了作家的作品,觉得好,就行了。何必还要去叨扰作家的私生活。

  但其实钱钟书先生的故居是从来没有养过鸡的。他的父亲钱基博是著名的国学大师,祖上也是书香人家,估计是不会养鸡的。钱钟书少小离家,远赴外洋留学,后来一直在北京做教授,想来也是没养过鸡的,故他对母鸡下蛋的情景是不大晓得的。

  母鸡生了蛋之后,是绝对高调的,它会“咯哒哒”、“咯哒哒”一直高叫不停的,直到主人出来,给些吃食,它才会停止了表功。母鸡的这种做法,企图心很强,就是要人们知道,它才是那只刚生下的蛋的母鸡。

  母鸡的行为,很像是我们的领袖批评的某些人:做了一点事,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别人不知道。当代的明星、作家们比母鸡要聪明多了,除了高叫之外,还会打广告、开发布会、研讨会、签名售书,生了一个蛋,那可真是了不得。

  有鉴如此,我觉得钱钟书先生拒绝记者采访的理由,就有些太老土,太不合时宜了,也违背了生蛋母鸡的本意。

  这个其实不应该啊,钱钟书先生是我们无锡望族的子弟,他的家族里走出了钱穆、钱三强、钱学森……老一辈不说了,就算是同辈人,他的故居里走出了中科院院士、东南大学名誉校长钱钟韩、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钱钟泰、无锡市副市长钱钟汉、同济大学教授、桥隧专家钱钟毅、车辆与内燃机工程著名专家钱钟鲁、汽轮机专家钱钟彭……他自己也是学贯中西的一代大学者,怎么就不知道母鸡生蛋后一定要显摆的基本常识呢?

  钱钟书还有个怪癖,就是坚持不做寿。他八十岁的时候,家中的电话铃声此起彼伏,学士通人,亲朋好友,机关团体,纷纷要给他祝寿;他所在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还准备为他开一个纪念会或学术讨论会,这个可是许多人求之不得的大好事啊。可是钱钟书一律不通人情的坚辞。他的理由是:“不必花些不明不白的钱,找些不三不四的人,说些不痛不痒的话。”

  钱钟书真是个不领世面的怪人。

  要知道如今这个世道下,别说是开纪念会,开学术讨论会了。就是在网络上,发表了篇“不上不下”的文,有人也要到处求人跟帖啊。

  钱钟书去世后,我们无锡的乡亲们说:无锡最后一代的精神贵族去了。当时,我颇不以为然,如今想想,还真是很有道理。

  小可凤鸣,将钱先生与生蛋母鸡放在一起做行文题目,自觉有些不妥,但绝无亵渎之意,而是有感先生的高风亮节,借来发一通书生意气而已。愿先生天上有知不要怪罪,也但愿不要得罪了更多爱惜自己笔墨与羽毛的读书人、码字人,自以为是文人的人。

苦尽甘来

苦尽甘来 童生

  • 14

    主题

  • 517

    帖子

  • 690

    积分

2015-10-30 16:28:17
当今社会,又有几人像钱钟书一样?你的博学令人敬仰,你对钱氏一族了如指掌,钱氏被有人才出,敬佩!看了你发的贴,就想起我曾经写的文《不同的读书》
闲云落雪

闲云落雪 举人

  • 38

    主题

  • 856

    帖子

  • 3412

    积分

2015-11-01 21:50:07
非常受益。做人还是低调些好,问好二哥!
共2页 12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