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尽甘来
|
【流年评论】苦尽甘来读后感2015-10-30 16:38:29
当我看到《特别关注》这本杂志里面的一篇《那一代人的读书功夫》的文章时,我被深深地震撼。
那个二十世纪前半叶的那一代文化名人呀!你们的读书功夫真是了不起,我们慨叹不如。如果不看这本杂志,我真不知道钱穆九岁就能背诵《三国演义》,鲁迅小时候会背《纲鉴》,矛盾能背《红楼梦》,而文史学者曹聚义奉行的读书原则不是背诵,而是读,他认为“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他对几部经典著作的阅读遍数:《儒林外史》读了一百多遍;《红楼梦》七十多遍;《聊斋》四五十遍;《水浒传》二十多遍;《三国演义》认为不如《三国志》引人入胜只读了两三遍;而《史记》是他的最爱,读了多少遍没说,可见是读过所有著作中最多的一本。而且他读这些书的时候,不是随便翻翻就完,而都是一本正经的读。让我们仔细地想想看,一本那么厚的书,光一字不漏地看一遍得需要多少工夫,何况还要看上一百多遍,甚至会背,得需要多少时间,花费多少精力和心血才能达到那个程度,正是他们的毅力和读书精神造就了他们那一代的文化名人。
看看他们,再看看我们这些现代人,真是没法比,也根本不能比,我们也成就不了什么名人,和他们相差何止十万八千里。
再看看我们这些现代的读书人,又有几个是真正爱看爱读呢?有的是高兴了看两眼,不高兴连看都不看;有的是无聊的时候翻翻,翻上几页,顺眼的看一下,不顺眼的一手带过;还有的拿着书当样子,一目十行、二十行,厚厚的一本书,一会的功夫就从头看到尾。看完了,问是什么内容,主要人物是谁?好不好?有啥感想?······一问摇头三不知,这也叫看书,那真叫囫囵吞枣,食而不知其味,白白的糟蹋了那本书。如果被书的作者知道肯定跌破眼镜,欲哭无泪。因为他们根本就体会不出写作的艰苦和辛酸。俗话说得好:“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写的书和文章既然发表了,就一定审批过关,一定是有意义有价值 的,值得我们一读。哪怕你看一眼两眼、一行两行、或者一页两页,你都要认真的去看去读去思考,不要敷衍了事,如果那样,说实话你不如不看,最起码不浪费你的眼球。
说真的,以前我总认为我读的书够多的了,我一向看书仔细又慢,不论什么书都一字不漏的看,看到经典的就抄下来,里的人物、看后的感想都写下来。可时间一长我就忘了,书看得多忘的也多,我没有那麽好的记性记住它们,我更缺少那一代文化名人的读书功夫。所以我不再读那些特长的,因我阅读的时间有限,只能读短片的小说杂志,也只能写短篇的诗集。
我不再贪读书的多少 ,而在于读的精、读的熟、读的烂。碰到好的文章,我就反复砠嚼,直到嚼烂完全消化为止,在和我的知识融为一体,随时听候我的召唤。
有时,我看到好的文章就同别人讲,让他们和我一同分享,有时就直接拿给他们看,可结果,他们看完一点反应都没有,白白的浪费了我的感情,真替他们可惜,为什么不和我一样怀有读书的热情呢。还有的更甚者,说我是书痴书迷,简直走火入魔。
“什么书、什么文章到你手里都是宝,你都快成书啦 。”
每当听到他们这样说我时,我都无奈的笑笑,又能说什么呢。他们根本就不可能像我一样吃书,他们不看也罢,我也不勉强,可他们不该打击我的积极性,讽刺、挖苦带嘲笑。但是,我从不因为他们的说三道四,而减少看书的热情。哪怕我的周围全是雪山、冰库,也融化不了我对读书的那份火热的激情。正因为我和他们不同,他们看书只看皮毛,而我看书读书后都有感想,随笔写下了一篇篇的日记、文章,。因为我没有文化名人的那种扎实的读书功夫,所以成不了名人,也造就不了杰出的创作,可最起码我敢想也敢做,也朝着这个目标去奋斗。我不是名人,却朝着名人的方向奔跑,成功与否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有一个可追寻的梦想!
|
|
|
苦尽甘来
|
2015-10-30 17:03:07
我是看了【凤鸣梁溪】钱钟书与生蛋母鸡,才想到现在有多少人是真正读书,有多少人还那么高风亮节,那么低调做人
|
|
|
![]() 天上雪
|
2015-11-01 20:28:08
甘来的这读后感,写得真好!祝愿你美梦成真!
|
|
|
苦尽甘来
|
2015-11-05 14:47:05
谢谢天上雪,认识您真好。祝福您秋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