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味
|
【渔舟专题】 雨的气息从乡下来——记美女诗人班美茜2015-11-24 06:59:25
班美茜,八零后诗歌爱好者,2012年春接触诗歌,在《辽·河文学》·《齐鲁文学》·《望月文学》·《新民文化》·《新诗>>·《晨风》·《星星散文诗世界》·《扬子晚报》·《新诗会》·《诗选刊》·《诗歌风赏》等刊物发表。 2014年六月四日诗歌《山声》获成都苗夫杯诗歌大赛入围奖。 2014年七月诗歌《是的,我们都是农民工》获上海“书房杯”农民工诗歌大赛二等奖。 2014年十一月份组诗《在水一方》获上海市民第八届诗歌大赛一等奖。
后来,她辗转来到了上海,她跟老乡去工地捡过木头,蹬三轮车收过废品,去私立学校教过书,还做过保安。日子过得非常艰辛。后来,班美茜在松江一家日资企业找到了工作,虽说是流水线上的操作工,枯燥单调,但生活总算安顿下来了。 从2012年到现在,班美茜写了六七百首诗。出版了诗集《雨的气息从乡下来》,收集了她尽300首诗歌。 上海作协诗歌委员会副主任杨秀丽说,班美茜的诗清淡、自然,只有有过乡村生活经历的人才能写出这样朴素无华的句子。杨秀丽说班美茜的诗缺乏融入城市的感觉。可是班美茜一天在流水线上要做12个小时,一年只有5天休假。这个休假她要攒着过年回家用。来上海7年了,她只有两次“进城”:一次是去领农民工诗歌大赛的奖;一次是书展。“请假一天要扣一两百块钱呢。”班美茜说。她怎么可能融入城市呢?班美茜说,自己是游走于城市边缘的人。 在答复新民晚报的记着鲁哲的提问时,她用了一首诗。
我为什么写诗 美茜最早写诗歌是这样的:有一天很无聊,一个人走在异乡的马路上,踢着脚下的落叶去松江城内唯一的一家私人书店看书。(那是一家叫做“钱钟书”的书店,我常常光顾的地方,我只看小说和有关书画的作品,从来没动过诗集之类的书,我不知道为什么,对我来说它们都是陌生的,我丝毫没有兴趣触摸它们。)在一堆叶子里一张明信片映入眼帘,吸引我的是画面上的兰草,那时候我很痴迷中国花鸟画,我没学过绘画,但我会常常模仿那些画作,用2b铅笔,用工厂里废弃的包装纸,有时候也用同事过期的化妆盒,那里面有丰富的色彩。 所以在任何地方只要看到与画作有关的,我会很关注,我看到明信片上有几行细小的字附在兰草旁:“让青鸟/在唐风宋雨之间/飞来飞去/我会将你的浅浅笑意/深埋在心底。"我忽然想起了家乡的他,我爱慕过的一个人,我觉得我可以用文字表达这样的情怀。那天回家我用手机记下了几行字,从此不间断。我并不知道那些文字可以称为诗。但那些诗已经在那里了:班庄村,架子车,压水井,童年偷杏子,夜里摘桃花,和父亲去几十里外看电影,芝麻田里寂寞的画着圈圈……2012至2013年上半年我写下大量的打工生活诗,很真实的生活写照,感动了很多人。无疑那些诗是质朴的:《写信的年月》,《我在家乡教书的日子》,《给父亲的十一首诗》,《在异乡17首》,《我的豫东平原23首》等。 从此,美茜就走上了诗歌创作之路。
用班美茜自己的话说: 我一直觉得,写诗是件无比幸福的事,像养育孩子,有什么事会比养育孩子更为幸福的呢?和诗在一起,和灵魂在一起,和烟火升华的情感在一起,我很幸福---------创作的路上。 美茜的诗歌集《雨的气息从乡下来》的出版,让她成为了一个传奇,她是农民工的代表,她用独特的方式表达着自己炙热的情怀。我看到了一汪清澈的星空,一季清新的田野,我闻到了雨的气息……她的诗歌如此清淡、自然,有着让人不敢触摸的倾泻的光韵。她是从田野中走过来的女孩子,在她的笔下,有梨花、桃花、苹果花、蓝蝴蝶、还有老牛和公羊,它们在春天早晨或者是夏天的暮色里和她对话,她闻到了它们的气味,听到了它们的声音和呼唤,她浅浅的,淡淡地把它们写进诗里,没有浓稠的装饰,没有妖艳的喊叫,没有一切浮躁的雕琢。诗,是白描,是倾诉,是均匀的呼吸,她把最纯净的心藏在草木里。那是她的草木,故乡的草木,诗歌的草木,灵魂的草木…… 这就是向我们走来的美茜,带着她的诗意,带着她对生活的热爱和期盼,微笑着走进江山文学网,走进渔舟唱晚,来到我们身边。 让我们一起祝福班美茜,一路前行,继续挥洒着她的诗意生活! |
|
|
第九杯茶
|
2015-11-24 09:15:36
喜欢读诗。
|
|
|
![]() 柳约
|
2015-11-24 13:52:38
不错,不错,祝福诗人,很有灵气的姑娘,稀饭的紧
![]() |
|
|
![]() 鸿鸣
|
2015-11-25 07:56:03
自古英才多磨难,纨绔子弟少伟男。祝福班美茜文友在创作的路上,取得更大成就。
|
|
|
施云南
|
2015-11-26 07:03:45
祝美女写更多好作品。
|
|
|
![]() 阿尔潭
|
2015-11-26 19:49:34
我就是她的诗友,非常了解她的诗歌。雨的气息从乡下来,带着花香和鸟语,点着中原麦地里的露水和阳光。祝福她!
|
|
|
紹屈子
|
2015-12-06 22:33:40
嗯,才看到,才读到。丫头是小草也好,是云朵也罢,到底冲出了农门,到底在农民身上添加了一个神圣工字。诗还是农民的,文也还是农民工的。心
还在地里,话还在泥中。就这样走下去!这世界本没有高低贵贱之文,有了媚俗,有了铜臭,有了尘碴。便出现了种种的非类,种种的不齿,种种的无
奈,种种的不公。但相信脚在路上,眼在荒野,心在黎庶,笔在云天,总有一天,会出头的!会成器的!丫头,老夫挺你!
|
|
|
紹屈子
|
2015-12-06 22:36:59
补漏:贵贱之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