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梅柳
|
【我之见闻】不依规矩不能成方圆(随笔)2015-12-14 19:40:50
说港田是息县城关大街上的一大公害,恐怕没有多少人反对。在城关的大街小巷,到处可见港田的踪迹。所谓港田,就是在电动三轮车的上面安装一个避风挡雨的棚子,当作载人的交通工具。电动车作为一种环保的交通工具,很受推崇,但是,当众多的港田一窝蜂地涌入城镇的车流,给交通带来的安全隐患不容无视。 开港田的师傅大多是五、六十岁的男子,也有一些四、五十岁的妇女。他们大多数来自乡下,有的在城关买了房子,举家迁往城关居住,没有职业,于是就随便弄一辆三轮车,在大街上招揽生意,一天能挣个五、七十块,百儿八十块钱,来贴补家用。也有的在城关租住一间房子,把孩子带到城关的学校上学。在用港田接送孩子上学之余,顺便加入挣钱的大军。 这些开港田的师傅大都安全意识淡薄,擅闯红灯是常有的事。有的根本不懂交通规则。有一次,我乘坐一辆港田到某条街,坐上不久就到了一个十字路口,前方的红灯像老虎的眼睛,可是丝毫不能阻挡港田前行。为了躲避左右穿行的车辆,我乘坐的港田左冲右突,终于穿到了红灯下面。这一小段的行程真是惊心动魄。我说什么也不愿再坐港田了,下了车还心有余悸。港田不但在大街上横冲直闯,如入无人之境,而且在要价上也出奇的离谱,只要一上车就是五元,这是底价,没有商量的余地,然后根据路途远近再上浮。一天晚上,我从城关到工业园区,拦了一辆港田,一问,要价十五元。我拦了几辆都是这个价,这段两千多米的路程,仅仅二十多分钟,竟要这么高的价钱,可见港田宰客已到丧心病狂的程度。 息县北大街商埠林立,行人稠密拥挤,为了安全起见,交警在北大街的入口处竖立了一个大牌子,上书“禁止营运三轮车入内”,并且有交警在此拦截。一天下午,一辆港田无视交警和牌子,硬生生把港田往人口稠密的北大街开。行不多远就被交警拦下了,交警劝其退出北大街。开港田的师傅下了车两眼怒视着交警,用拳头把港田擂得咚咚响,质问交警为什么不让去学校接孩子。而此时是下午近四点,离放学还有好长的时间。他还向满大街的行人声讨,说交警欺负他这个乡下人,连去学校接孩子都不让。他发了一通火,然后跳上港田,继续在人口稠密的北大街穿行。 为了街上行人的安全,县委县政府曾想对港田进行整顿。可是政策还没有具体实施,这些港田就一呼百应,围聚在县委县政府门前,打着他们要生存要吃饭的幌子,强烈要求政府收回成命。于是港田继续在大街上祸害交通。 为方便人们乘车,交通部门在城关增开了多辆公交,这些公交既安全又便宜,很受人们的欢迎,于是许多人弃港田而乘公交。港田的生意虽然很冷清,但是他们仍然像一朵朵不知疲倦的云,空着车穿过一条又一条大街,反正作为港田的能源——电很便宜,只要能拉上一个人,一天的电费就有了保障。 港田已到了非整顿不可的地步了,不要等到祸及生命再想法整顿。整顿港田要区别对待,不可一刀切,以免发生以前那样集体围堵的事件,弄不好还会有上访的事件发生。整顿港田,交警先行,严厉处罚不合格的港田,坚决打击非法营运。只有依法治理,才能收到满意的成效。 |
|
|
![]() 柳约
|
2015-12-15 00:33:37
着眼在民间,比我这酒鬼守着书斋度日强多了。。 出门甚少坐摩的,除非赶时间,但也是打车,我喜欢步行穿过城市。 |
|
|
![]() 马仲良
|
2015-12-15 06:43:41
柳编博览群书,令人敬佩!不像我等,书到用时方恨少。
|
|
|
第九杯茶
|
2015-12-15 11:19:07
现在这种非法营运的全国各地都有。特色是在一些乡镇。公车开得很少,现在的人都不愿意走路,赶集上街都愿意坐车。这种车子比较方便,也经济实惠。有需求,就会有市场。说到底,还是政府的公共交通这一块没有做到。如果在公共交通上面能够大力投入,那么这种情况自然就不会存在。
|
|
|
![]() 天涯寒冰
|
2015-12-18 19:15:26
寒冰拜读,遥祝寄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