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寒璃瑟音
|
【雨墨】山水凌云老师古韵讲坛1(杂文)2015-12-31 00:36:29
大家好!今晚我和大家一起学习:写诗词的移情和通感?
诗词修辞格的移情,不少的传统诗歌里面可以随处看到。作者将自己的思想感情移植到或影响到某一个客观事物上面来描写,或者使得气氛得到渲染,或者艺术形象加以更加突出,以引起读者的积极思维,从而增强了表达的艺术效果,这种修辞手段叫做移情。 移情的具体写法是什么呢?移情的写法大同小异,先来看一个例子。李白的平林漠漠烟如织 寒山一带伤心碧,这里为何说是伤心碧呢?伤心的是那位思念故乡的人,而不是寒山,词里却偏偏说,伤心的是寒山,这就是移情。 这句解释为带着几分寒意的秋山,一片碧绿显得伤心,拟人加移情都可。但整体看不如移情更加精准到位,这好似将人的情感 转移到山上面。再比如轻舟已过万重山,这是将人的情感转移到舟的行驶速度上面。柳宗元的寂寞富春水,也是如此 将人的寂寞转移到富春江上。移情的意义从某个角度看与成语的爱屋及乌有些相似 ,明明是写甲的情感,却偏偏不直接写甲,而是将情感移到乙的身上,这样的修辞手法为移情。诸如燕裁寂寞,风翦相思,等等……这样的修辞格 掌握好了,对于遣词造句是有很大的帮助的,同时也增添了诗词的艺术效果。 再来看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本来露之白月之明是客观存在的,但是杜甫经历了安史之乱后就弃官不做了。到了秦州附近的一个小城 因为思念千里之外的三个弟弟,于是感到露是特别的惨白。月亮是特别的灰暗,这样就把思念亲人的情感移到月亮与露上了。其实露月在哪里都是一样的,并不是外国的月亮就比中国的月亮圆。 那么,这样处理的艺术效果是突出内心的思念亲人的情感。因为思念亲人 亲人在故乡,自己在异地 于是心里念着故乡的亲人,看到异乡的月亮都是灰暗的,这是将情感移到月亮露 上的原因。 那么 移情与拟人移就有何区别呢?在语言的表达形式上,移情的修辞格和拟人移就非常相似,但是三者是有着实质性的区别的。拟人是一种把事物当做人来表现的修辞手法,拟人是比较简单的无须多讲大家都会明白的。那么,寒山伤碧富春寂寞山悲水愁马鞍已醉等,单独看是拟人,但是,如果嵌入到具体的句子里面,整体来看,感到寒山的碧色而伤心,感到富春江水的寂寞 感到水光山色也不胜悲愁,感到了马鞍子也像醉了。其实是人在醉,这样的氛围就是移情了。比如,野桃含笑是拟人, 那么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里月圆月缺本是自然想象,不是因为人的聚散离合而有什么变化的。 但是词中作者的兄弟离别,就感觉到月亮老是向别时圆,这是将人的情感移到月亮上 这是移情。那么,移就是把甲事物的性状词移来用于乙事物身上,这样的修辞格叫移情。 比如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柳花怎么能香呢 ?大家都知道,柳花不是芳香的。那么这里 满店香是酒香,作者将救的性状词香移用到柳花身上 这样是移就酒的性状词。风吹着柳花,酒香飘满这小店,这是解释。再看贺铸的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前面写的是没人离去,为什么说是芳尘呢?尘土,是没有芳香的,这里作者将伊人的描述词芳用来修饰后面的尘土 。伊人离去,离去后的尘土都是芳香的,这样就更加增加了离别的那种无奈与凄苦了,这是移就。简单说拟人是把事物当人来描写,移就是将属于甲的修饰词来修饰乙 而移情是将人的感情移到某个事物上。 这三种修辞手段都是作者的想象思维的结果,是创造意境的艺术手段,这三种的区别也是根本的。移情的修辞,移就的修辞,拟人的修辞,都是很重要的表达思想感情的修辞手段,大家要掌握好,在今后的诗词创作中熟练的运用,这样会提高作品的内涵与艺术效果。 关于通感,咱们慢点讲。因为,通感如果理解好了。那么,对于诗词的提高无疑是一个绝对大的飞跃。那么,究竟什么是通感呢?我们来仔细一层一层解开通感的面纱,诗词里面的通感,属于艺术通感,概念的外延。那么,什么又是艺术通感呢?艺术通感的含义包括了两个方面。 1 作为一种创作现象,指艺术家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能够对多种艺术触类旁通,甚至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从而促进自己的创作。 2 作为一种艺术手段,指艺术家在日常生活里 随时随地带着职业眼光,留心观察感受客观事物与自己专业的内在联系从而增强自己的艺术能力。 或者,够将对客观事物的种种不同的感觉联系起来。大脑中互相挪移,表达上彼此沟通 从而提高作品的水平。这是理论上对于艺术通感的解释。那么仔细理会这个定义,看个例子 就会更加深入的感知艺术通感了。 比如 说京剧吧!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麟派周信芳吧!听 麟派的唱腔 ,总会给人一种 欣赏书画中那种破笔画的感觉。苍劲有力,韵味隽永。这是周信芳先生对于演唱艺术与书画艺术的通感体现。 再比如咱们游故宫吧!从天安门进入故宫后所看到的建筑,就像一部大型的凝固的乐章。 这是建筑师对于建筑与音乐的通感,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我们都知道,唐代的大书法家张旭,因为观看了公孙大娘舞剑,他把剑舞的线条节奏的特征圆熟的刚柔相济的技巧,优美的姿势,豪迈矫健的风神等等表象。经过分析综合改造移用于书法的草书笔势之中,于是书法大增 终于成为草圣。这是艺术家对于通感的运用。 那么,我们日常生活里 其实很多词汇都是通感技法造成的,只是我们没有用心去揣摩罢了。通感,并不神秘。我们只要用心就会学会,并且对我们诗词炼字是一个质的飞跃。我们来看平常我们常说的一些通感词汇,比如说一个小女孩长的很甜,这里甜是味觉感觉。 那么 ,小女孩不可能产生味觉感觉,长的很甜是视觉感觉。所以通感无处不在,那么,我们要做的是将通感如何用在诗词作品上。 我们继续来看2 除了感觉的挪移,还有表象的联想通感。表象是指留在记忆中关于事物的形象, 我们大脑里种种表象之间彼此互相引起,成为表象联想。直白点说,就是我们以前脑海里存储的一些表现,现在被另一种表象所勾引,从而二者形成了共鸣。 我们来看个例子,听雨更寒尽,开门落叶深。这句的解释是,听了一夜的雨,早上开门看见的是落叶不是雨。这是唐诗僧的句子,其实作者什么都看到。只是在思维里有雨的表象,所联想起来的,表象的联想。就是见到甲而联想出乙,但这个乙,是曾经留在脑海里的表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