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润
|
【专栏】每周一评:第六期2016-01-13 16:06:49![]() 主评:烟雨遥 侯艳杰,辽宁省散文学会会员,作品曾发表于《中国作家网》《辽宁作家网》《中国文学》杂志、《散文时代》杂志、北京市《顺义文艺》杂志、湖北省《大悟山》杂志、湖北省《太白风》杂志、江苏省《分金文学》杂志、江苏省《西楚文艺》杂志、《辽河诗词》杂志、《现代作家文学》《辽宁个体私营经济》杂志、辽宁省《饮食科学》杂志、《调兵山文学》杂志、、《辽海散文》杂志,广东《美塑》杂志、铁岭县《莲花湖》杂志、江苏省《西楚文艺报》《铁岭日报》《辽宁职工报》《辽沈晚报铁岭版》《铁岭广播电视报》《辽北文集》《绿野轻梦》文选,法库县首届“天下乐杯”全民征文大赛三等奖。2015安徽省合肥市“赏美好乡村.品老家韵味”征文大赛优秀奖;2015铁岭“荷出此言”征文大赛优秀奖;江苏获第二届“鹊桥传情,相约七夕”征文一等奖。 作品:《梦里古渡》
体裁:散文 主持:赵淑敏=玉米姐
今天又到了每周一评的好日子,首先我代表赏析评论组为大家的到来表示感谢! 今天我们赏析评论的是精品文章《梦里古渡》。 ***流淌进心内的一首歌 ——论散文之美***
很多人喜欢听歌,听那种怀旧歌曲,好的歌曲有着异乎寻常的感染力。尤其是有了一定沧桑阅历的人,总会有一支歌让你感受到生命成长中的失落、疼痛、还有美好,会让你潸然落泪,会让你沦陷在生命的某一个时期。有时候打动你的不一定是音乐本身,而是某段故事,某句歌词,触动了你敏感的神经。一篇好的散文亦是如此。
私下里和先生闲谈,言语间说起对于先生文章的喜爱和倾慕,先生说是因为质朴而真情吧。我说是吧。他说,以前写文追求华丽精美,可是天长日久,或许曾经沧海,渐老渐熟,或许是大道至简,返璞归真,越来越觉得那些不加铺排,不事雕琢的东西才是经得起岁月打磨的。 作者对于薛傻子的叙述开始不疾不徐,慢慢进入低沉舒缓,让读者的心一寸寸柔软,一寸寸疼痛,最后笔锋一转,将他的光辉事迹侧面交代出来,让人“点点声声不忍听,盈盈泪暗零,”却突然戛然而止,留下无数的感慨、崇敬、伤感、温暖、缅怀、自责交织成一种复杂的情绪,生发出直击心灵的力量,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人生遗恨之多,概也是才下眉头,又上心头吧。
站在昔日的渡口,河水流淌,涛声依旧,曾经的过往已被漫长的岁月遗忘,却在作者心底沉淀一种韵律。在人生的渡口,我们都是匆匆过客,回首来时路,那些能让我们记住的,能在生命里留下痕迹的,会伴随我们走过万水千山。而那碑却像一面镜子,让“我”和那三个玩伴永远记住那段旧时光,用一种歉疚和怀念去祭奠薛傻子那纯净善良的灵魂。
主持:赵淑敏=玉米姐有请悠扬老师说几句。
悠扬: 我说几点跟大家共同探讨一下,不当之处,请作者谅解和沟通。 1.解读一下标题。梦里古渡,就是与古渡有关的人或者事给人心中留下的不可磨灭的记忆。梦里,就是表达一种魂牵梦萦无法忘怀的情怀。根据这个标题,文章的线就是“古渡”,文章的神就是古渡的情怀。所以全文应该是围绕古渡这个主题铺开。 2、解读一下文章开头。3000多字的篇幅里要完成一篇蕴意厚重、饱含思想情感的作品,我觉得应该是字字含金,快速入题。文章的开头说了一些怀旧的感慨都是与主题无关的段落,不能直接铺开。看到这个蕴意厚重的标题,读者有一种不读不快的感觉。而文章入题的缓慢削减了读者急读若渴的心情,淡化了文章的情感色彩,弱化了文章的主题,造成了结构松散的感觉。 3、解读结构和人物。从蒲河——古渡——人物徐徐铺开,童年欢乐基本是一笔带过的,线条比较粗,说明文章的重心就是摆渡人。
怀念古渡,更多的是怀念摆渡人。文章叙述了薛傻子两代人对古渡的坚守的故事、特别是薛傻子,一个略带痴傻却舍己救人的摆渡人,他的壮举是本文的一个亮点和高潮。 纵观全文,古渡是乡魂,作者要表达的是对那个辽河的古朴的渡口、那条古旧的木船和深深烙印在记忆里的摆渡人的魂牵。对于“梦里古渡”这个标题来说,关于古朴的渡口笔墨不够,古旧的木船也是一笔带过,傻子的傻,傻子的婚事,傻子的义举,只是通过一块碑文了解到的。 因此梦里的古渡若说达到让人魂牵梦萦、难以释怀这样的高度,托起梦里古渡这个沉甸甸的主题,还需要一些笔墨。这样,文章内涵就能填满主题。 4、主题的探讨。文学评论不能随意拔高作品的主题,我们可以探讨如何丰富主题这个问题。烟雨遥老师点评,摆渡人对读者而言,摆渡的是一种精神,从卑微到崇高。 古渡,百度为衔接两岸交通的地方。文章最后可不可以升华为傻子的德行,感染和促使了“我”这一辈人从善如流,让我们在以后的路上完成了此岸到彼岸的摆渡。这样是不是主题就更丰富了。 #雪峰(503550406) 20:46:08 这篇文优点都在大家心里了,能得精总是有含金量的作品。我对文字只是喜欢,但实在对它知之甚少,不能讲出许多道理,只能从一个读者的角度,说说自己粗浅的看法。因为手机读文,手机写读后感,所以总只能凭借自己读后的印象来写,不当之处还请作者和大家多担待。 先说开篇。个人觉得这篇文的开头用三个自然段才引出正文,太过于拖沓了,应该精炼一些,留着笔墨丰富主人公的形象。作者以闲聊“老”为切入点,说道父母,又说道置房,偶有闲住,最后由浑河引出主话题地点辽河。第一段与主题没有一点直接关系,如果把闲聊地点放到河边,去掉那些议论,接着写河边偶住,听到关于浑河的故事,而这并不能引起我的共鸣,反倒打开我记忆的闸门,从而引出辽河渡口。这样开头是不是更直接一些呢?
一间新房,一屋家具,不同的人总会有不同的摆放方法。我想文字也是一样的。我读后就想如果本文把一些事件调整一下顺序呢?会是什么效果?我斗胆说一下自己的想法,相信作者定是宰相之量,不会与我计较。 从回忆我们坐船,到我们欺负薛傻子说顺口溜,如果链接母亲给他娶亲和母亲去世那一段呢?这样顺口溜就有了一个顺理成章的出处,不用到后边才知道答案了,再从母亲临终嘱托让他看好撸,到描写他视船如命,以及我们淘气偷上船的一段。 他既然被叫傻子,船必定有故事,再从这说出船的来历,介绍其他一些薛傻子的来历,过去落后,他可以靠船谋生,那么后来呢?我为什么对他却念念不忘呢,是不是也可以在这卖个关子,然后跳跃到我今年回到故地寻找故迹却只见流水依旧。再介绍桥的修建。回到眼前,我四处寻觅发现碑石,引出下文。将他的事迹推向高潮,也把文字,情感送上最高点。最后收尾。 另外,本文中一直叫他是薛傻子,却从未看到为什么,也没有看到他哪里傻了。记得前些日子点评一篇文写疯丫头,便有几个疯丫头与众不同的描写,使得疯有了依托,也为后文做了铺垫。如果这文有一些平时的所谓傻的举动做铺垫,后边的义举是不是也显得更好一些? 另外在读的时候发现个别句子有问题。 看着文喜欢胡思乱想,绝无他意,还请作者多多包涵。
主持:赵淑敏=玉米姐有请雅润老师说几句。 雅润: 散文的整体结构不错,文字很朴实,有特点,很入心,也很感人。文章是给读者看的,每个人的审美角度不同,所以看文章的立意也不同。今天主评已经把文章的闪光点都说了,那我就发表几句,说点不足吧。 1.开头:“一人说句顺口溜。”标点不对,衔接也不对,你看如果把“男人都有个共同特点,叫做”去了才连贯,这应该是语病。 2.这篇散文我读了两遍,发现个问题,就是有的标点符号用的不对,如薛傻子赶我们那里,应该是他说的话,冒号才对。还有几处对话,如母亲临终说完话,应该句号,可是还是逗号。还有几处类似的问题,我就不一一说了。文章重在于细节处理,如果细节处理不当,会影响整个文章的美感。 3.有的字不够精炼,用的不贴切。如房子是砖的,再加几个字,如房子是用砖盖的老房子。是不是更贴切。例如有些语言读者不懂,应该注解一下:如“胡子”,这是老一辈的说法,现代人知道的少,如果(胡子:民国时期造反的土匪,北方人叫胡子)是不是更好呢。因为文章的读者广泛的。就说这几点吧,如有不到之处,请作者海涵。 王月: 我看了,感觉有三个主题:老而怀旧,梦里古渡,薛傻子的故事 每个主题都可以展开一篇文章 作者收拢了,没做结构的规划,而是直接写出来,结构上有些随心所欲了刚有人说了,开头篇幅过重。 这可能是个真实的故事,所以没加约束。那篇碑文很棒。
柳絮依依 2016-1-13 20:56:46 于国涛: 用了符合人物的描写,描写了超乎想象的人物,它更有真实感 我在散文里学到了很多 这就是难得的。任何文章总有优劣 取之精华就好。读老哥的文字,我觉得受教育,受启发,所以我喜欢。
|
|
|
![]() 古渡
|
2016-01-14 19:59:29
从评论中才能更加清楚地认识原作的精妙与不足,烟雨老师评的细致到位,赞一个。
|
|
|
![]() 蝶梦周
|
2016-01-15 14:03:28
我一向很喜欢一榆老伯的文字,有种岁月沉淀下来的力量。赏析的非常好,蝶儿欣赏!
|
|
|
![]() 琴声悠扬
|
2016-01-15 14:48:59
《梦里古渡》是一篇优秀的散文,主讲烟雨遥老师从艺术的高度和文章的厚度进行了精彩的讲解,对于我们重新认识这篇文章,了解作者写作初衷,有了很好引导作用。评论中大家畅所欲言,场面热烈。评论是互赢的事情,作者可以从中看到文章的不足,评者可以吸取文章精华,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希望大家积极参与,共同提升! |
|
|
雅润
|
2016-01-15 16:22:30
在评论中摒弃文章的缺点,学习文章写作的精华和闪光点,不论是对作者还是评论者,都是学习的过程。在评论中进步,在评论中收获,这就是参与评论的最大好处。希望每一个喜欢文学,热爱文学的文友,都参与进来。无论是谁,在文字面前都是渺小的,一起加油努力,让我们的文字更上一层楼。
|
|
|
![]() 赵淑敏
|
2016-01-15 18:31:13
读过一榆先生的这篇《梦里古渡》生出许多感触,其实在我们生活里这样的人很多,他(她)们不会说什么大道理,也从不会喊口号,但是做的事情真的让人敬佩!很高兴每周一评给我们带了这样品读好文的机会,希望我们的每周一评越办越好。
|
|
|
![]() 鬼七七
|
2016-01-15 18:52:57
雅润阿姨辛苦了。端茶!雨遥阿姨厉害!
|
|
|
![]() 鬼七七
|
2016-01-15 18:54:41
雨遥阿姨的文真的太好了,七七一定学习阿姨文中的长处,祝阿姨创作愉快!开心快乐!
|
|
|
![]() 柳絮依依
|
2016-01-15 19:35:37
阅读散文,曾经只注重优美的文笔。社团的老师指出我文章的不足,散文要形散而神不散,但我一直写不好散文。听了评析,渐渐认识到文章要有艺术高度和文笔的厚重。谢谢老师精彩的评析!谢谢每周一评给我们学习的机会!
|
|
|
![]() 凌雨涯
|
2016-01-16 11:56:20
雨遥姐好文笔,好观点,一榆老哥好文章,好思想。
|
|
|
雅润
|
2016-01-16 12:55:29
感谢楼上诸位对评论的参与和支持,一个好的学习氛围是大家努力的结果,一起加油努力吧!我们系统的主评文章点评都很精准到位,让大家可以学到很多知识,向他们表示感谢,辛苦了!
|
|
|
![]() 赵淑敏
|
2016-03-17 18:31:23
遥遥是棒棒哒!
|
|
|
![]() 晚茶清香
|
2016-03-30 08:45:27
大家讨论散文之美,其实还有灵魂的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