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评论部 回复本帖
雅润

雅润 举人

  • 182

    主题

  • 1131

    帖子

  • 3172

    积分

【专栏】每周一评:第六期

2016-01-13 16:06:49

主评:烟雨遥

侯艳杰,辽宁省散文学会会员,作品曾发表于《中国作家网》《辽宁作家网》《中国文学》杂志、《散文时代》杂志、北京市《顺义文艺》杂志、湖北省《大悟山》杂志、湖北省《太白风》杂志、江苏省《分金文学》杂志、江苏省《西楚文艺》杂志、《辽河诗词》杂志、《现代作家文学》《辽宁个体私营经济》杂志、辽宁省《饮食科学》杂志、《调兵山文学》杂志、、《辽海散文》杂志,广东《美塑》杂志、铁岭县《莲花湖》杂志、江苏省《西楚文艺报》《铁岭日报》《辽宁职工报》《辽沈晚报铁岭版》《铁岭广播电视报》《辽北文集》《绿野轻梦》文选,法库县首届天下乐杯全民征文大赛三等奖。2015安徽省合肥市赏美好乡村.品老家韵味征文大赛优秀奖;2015铁岭荷出此言征文大赛优秀奖;江苏获第二届鹊桥传情,相约七夕征文一等奖。

作品:《梦里古渡》

体裁:散文
作者:一榆先生
链接: http://www.vsread.com/article-544503.html

主持:赵淑敏=玉米姐

今天又到了每周一评的好日子,首先我代表赏析评论组为大家的到来表示感谢! 今天我们赏析评论的是精品文章《梦里古渡》。
作者:一榆先生
主评:烟雨遥老师,有请烟雨遥老师入场……

***流淌进心内的一首歌 ——论散文之美***

很多人喜欢听歌,听那种怀旧歌曲,好的歌曲有着异乎寻常的感染力。尤其是有了一定沧桑阅历的人,总会有一支歌让你感受到生命成长中的失落、疼痛、还有美好,会让你潸然落泪,会让你沦陷在生命的某一个时期。有时候打动你的不一定是音乐本身,而是某段故事,某句歌词,触动了你敏感的神经。一篇好的散文亦是如此。
一榆先生的散文《梦里古渡》反复读了几次,每读一次,触动一回,感动一回,它像流进内心深处的一首歌,泛起一层一层情感的涟漪,让人不由自主地陷进他的故事里,悲伤着他的悲伤,回忆着他的回忆,快乐着他的快乐,幸福着他的幸福。
先生的开头就很耐人寻味,迅速引起共鸣。念旧,其实不是啥好事,会纠结,会伤感,会惆怅,略显伤感的调子,很自然地将读者的心一点点抓住,一路跟着他的笔触探寻下去。一个人怎么才算老了?新事记不住,旧事忘不了。为什么忘不了?想必自有忘不了的道理。人事苍茫,天地间行走,总有一种旋律牵引着我们,有意无意间就会在心头唱响,让人不由自主地沉醉下去。
先生说在离浑河不远的一个村子买下一块地方盖了房,偶尔就住在这里,所以免不了去河边走走,也听到了与它有关的故事。可这些故事是别人的,与他无关,未参与过他的生命,未流进他的淡淡乡愁,不是他故事里的事,所以他和它们是没有感情的。而真正让他念念不忘的是童年那个辽河的古朴的渡口,那条古旧的木船和深深烙印在记忆里的摆渡人,究竟那个古渡口有着怎样的故事,可以透过肌肤的纹理渗透进血脉?可以在作者几十年的岁月打磨里不黯淡,不磨灭?又是怎样的一种力量可以根植在记忆里不褪色?一种悠扬婉转略显低沉的曲调,在作者波澜不惊的娓娓道来中丝丝缕缕飘入心中,耐人追寻。

私下里和先生闲谈,言语间说起对于先生文章的喜爱和倾慕,先生说是因为质朴而真情吧。我说是吧。他说,以前写文追求华丽精美,可是天长日久,或许曾经沧海,渐老渐熟,或许是大道至简,返璞归真,越来越觉得那些不加铺排,不事雕琢的东西才是经得起岁月打磨的。
这和林清玄先生说的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很少能欣赏素朴的事物,却喜欢耀目的风华,但到了中年则愈来愈喜欢那些真实平凡的素质,其思辨和感悟如出一辙,闪动着荧荧的哲理之光。
先生的散文文笔优美,流畅,于字里行间如琴音流动,如天籁赏心,如清泉淙淙,如花朵绽放,如行云悠然。作者回忆童年时,满天地疯在那里,可以光着屁股在辽河里游泳,躺在热得烫屁股的沙滩上,可以……”这一段着墨不多,精简凝炼,惜字如金,却如诗如画,如梦如幻,年少的快乐无忧,纯真美好跃然纸上,一览无余。
有河当然就要有渡口,有渡口就要有船,有船自然就引出了摆船人——薛傻子。对于薛傻子的叙述则像邻家大哥哥在讲幼年趣事,生动处让人忍俊不止,似乎我们每个人的记忆里都有那么一个人,行经这世间,哭过笑过,或无声无息或轰轰烈烈,都给我们的生命带来了太多的印记和触动。薛傻子的出场无疑为这个渡口增添了别样的精彩。
薛傻子是一个先天生理和智力皆有缺陷的人,世代摆渡为生。好不容易娶到一个老婆,受不了他的傻和缺陷,跑掉了。老婆哭诉的一段尤为精彩,也给孩子们留下了嘲笑薛傻子的证据。这是一个悲情人物,心智不足,父母相继离他而去,他无依无靠,就像这古渡口的船,在辽河里漂泊。船是他的家。
他牢记着他娘的遗言:把住这渡口和船,把住这个橹,谁碰都不行,有了这把橹,你就能有吃的,穿的,船是他的衣食父母,是他活下去的依靠,因此他爱船如命。他不容许任何人侵犯他的船,孩子们偷了他的橹,他急得要拼命。年少无知的孩子们因此怀恨在心,编顺口溜嘲弄他。
时过境迁,一座大桥的修建,让两岸畅通,渡口没了,渡船没了,薛傻子也没了。没了就没了,生老病死本就平常,倒也无可厚非。
如果文章到此为止,也没什么不妥,它是一段记忆,关于故乡和童年的记忆,是对过去岁月的缅怀和追忆。但作者的真正用意并不再此,他似乎在深究什么,那作者到底深究什么呢?
文章最后不能不说是画龙点睛的一笔。这样一个略显痴傻的卑微的小人物,在受尽孩子的嘲笑和愚弄后,依然不顾生命危险,救下了三个溺水的孩子,最后将自己的身躯和热血留在了这个古渡口。薛傻子的形象瞬间高大起来,让人肃然起敬。于是我们终于明白,这个让一榆先生魂牵梦绕的古渡承载的不仅是童年的记忆和岁月的印痕,它更是一种精神:淳朴、敦厚、慈悲和大义。
上善若水,大概是对薛国栋薛傻子最好的诠释。这种精神是属于辽河古渡的,它像辽河水日夜激荡在它儿女的心中,又像一首歌时时唱响在记忆深处,时而高亢激昂,时而浅吟低唱,时而凝重舒缓,轻轻地流淌进心中,拂去思想的尘埃,让悠思在静谧的时光里绽放美丽的花朵。
对于那三个玩伴来说,薛傻子是他们生命的摆渡人,从死到生;对于记忆来说,他摆渡的是一段岁月,从平淡到浓烈;对于读者来说,他摆渡的是一种精神,从卑微到崇高。

作者对于薛傻子的叙述开始不疾不徐,慢慢进入低沉舒缓,让读者的心一寸寸柔软,一寸寸疼痛,最后笔锋一转,将他的光辉事迹侧面交代出来,让人点点声声不忍听,盈盈泪暗零,却突然戛然而止,留下无数的感慨、崇敬、伤感、温暖、缅怀、自责交织成一种复杂的情绪,生发出直击心灵的力量,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人生遗恨之多,概也是才下眉头,又上心头吧。

站在昔日的渡口,河水流淌,涛声依旧,曾经的过往已被漫长的岁月遗忘,却在作者心底沉淀一种韵律。在人生的渡口,我们都是匆匆过客,回首来时路,那些能让我们记住的,能在生命里留下痕迹的,会伴随我们走过万水千山。而那碑却像一面镜子,让和那三个玩伴永远记住那段旧时光,用一种歉疚和怀念去祭奠薛傻子那纯净善良的灵魂。
记得一位知名编辑说过,写作的技巧就是无技巧。文无定法,笔随心走,字字生情,从心底里流淌的真情才是最动人的歌曲。
诗词意境高深,常人难以理解、参透,像古典旋律;议论文过于思辨,线条刚硬,像美声;小说过于通俗、直白,少有感情的互动,少了一抹真实,像流行歌曲;散文意境则若深若浅,若有若无,笔法可实可虚,可动可静,是原生态。
人无完人 ,金无足赤,可能再好的文章都会有瑕疵,评析文章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于这篇散文,我是十二分的喜欢,再说以我之功底,不好枉自非议。唯有一点,如果对薛傻子的描写再细腻一些应该更好,比如外貌、动作等。
感谢一榆先生为我们带来的美文,一如既往的深沉、内敛、厚重。雨遥文字功底实在不敢拿上台面,如有赏析不当,还请先生见谅。

主持:赵淑敏=玉米姐有请悠扬老师说几句。

悠扬:

我说几点跟大家共同探讨一下,不当之处,请作者谅解和沟通。

1.解读一下标题。梦里古渡,就是与古渡有关的人或者事给人心中留下的不可磨灭的记忆。梦里,就是表达一种魂牵梦萦无法忘怀的情怀。根据这个标题,文章的线就是古渡,文章的神就是古渡的情怀。所以全文应该是围绕古渡这个主题铺开。

2、解读一下文章开头。3000多字的篇幅里要完成一篇蕴意厚重、饱含思想情感的作品,我觉得应该是字字含金,快速入题。文章的开头说了一些怀旧的感慨都是与主题无关的段落,不能直接铺开。看到这个蕴意厚重的标题,读者有一种不读不快的感觉。而文章入题的缓慢削减了读者急读若渴的心情,淡化了文章的情感色彩,弱化了文章的主题,造成了结构松散的感觉。

3、解读结构和人物。从蒲河——古渡——人物徐徐铺开,童年欢乐基本是一笔带过的,线条比较粗,说明文章的重心就是摆渡人。

怀念古渡,更多的是怀念摆渡人。文章叙述了薛傻子两代人对古渡的坚守的故事、特别是薛傻子,一个略带痴傻却舍己救人的摆渡人,他的壮举是本文的一个亮点和高潮。
可是薛傻子的事迹在这个处理上是通过碑文展示的,作者可能是想淡淡地记录一个小人物的义举,还逝去的古渡原有的宁静和淡泊,突出一个梦里的主题。薛傻子的傻,衬托他的高大。

纵观全文,古渡是乡魂,作者要表达的是对那个辽河的古朴的渡口、那条古旧的木船和深深烙印在记忆里的摆渡人的魂牵。对于“梦里古渡”这个标题来说,关于古朴的渡口笔墨不够,古旧的木船也是一笔带过,傻子的傻,傻子的婚事,傻子的义举,只是通过一块碑文了解到的。

因此梦里的古渡若说达到让人魂牵梦萦、难以释怀这样的高度,托起梦里古渡这个沉甸甸的主题,还需要一些笔墨。这样,文章内涵就能填满主题。

4、主题的探讨。文学评论不能随意拔高作品的主题,我们可以探讨如何丰富主题这个问题。烟雨遥老师点评,摆渡人对读者而言,摆渡的是一种精神,从卑微到崇高。

古渡,百度为衔接两岸交通的地方。文章最后可不可以升华为傻子的德行,感染和促使了这一辈人从善如流,让我们在以后的路上完成了此岸到彼岸的摆渡。这样是不是主题就更丰富了。

#雪峰(503550406) 20:46:08

这篇文优点都在大家心里了,能得精总是有含金量的作品。我对文字只是喜欢,但实在对它知之甚少,不能讲出许多道理,只能从一个读者的角度,说说自己粗浅的看法。因为手机读文,手机写读后感,所以总只能凭借自己读后的印象来写,不当之处还请作者和大家多担待。

先说开篇。个人觉得这篇文的开头用三个自然段才引出正文,太过于拖沓了,应该精炼一些,留着笔墨丰富主人公的形象。作者以闲聊“老”为切入点,说道父母,又说道置房,偶有闲住,最后由浑河引出主话题地点辽河。第一段与主题没有一点直接关系,如果把闲聊地点放到河边,去掉那些议论,接着写河边偶住,听到关于浑河的故事,而这并不能引起我的共鸣,反倒打开我记忆的闸门,从而引出辽河渡口。这样开头是不是更直接一些呢?

一间新房,一屋家具,不同的人总会有不同的摆放方法。我想文字也是一样的。我读后就想如果本文把一些事件调整一下顺序呢?会是什么效果?我斗胆说一下自己的想法,相信作者定是宰相之量,不会与我计较。

从回忆我们坐船,到我们欺负薛傻子说顺口溜,如果链接母亲给他娶亲和母亲去世那一段呢?这样顺口溜就有了一个顺理成章的出处,不用到后边才知道答案了,再从母亲临终嘱托让他看好撸,到描写他视船如命,以及我们淘气偷上船的一段。

他既然被叫傻子,船必定有故事,再从这说出船的来历,介绍其他一些薛傻子的来历,过去落后,他可以靠船谋生,那么后来呢?我为什么对他却念念不忘呢,是不是也可以在这卖个关子,然后跳跃到我今年回到故地寻找故迹却只见流水依旧。再介绍桥的修建。回到眼前,我四处寻觅发现碑石,引出下文。将他的事迹推向高潮,也把文字,情感送上最高点。最后收尾。

另外,本文中一直叫他是薛傻子,却从未看到为什么,也没有看到他哪里傻了。记得前些日子点评一篇文写疯丫头,便有几个疯丫头与众不同的描写,使得疯有了依托,也为后文做了铺垫。如果这文有一些平时的所谓傻的举动做铺垫,后边的义举是不是也显得更好一些?

另外在读的时候发现个别句子有问题。

看着文喜欢胡思乱想,绝无他意,还请作者多多包涵。

主持:赵淑敏=玉米姐有请雅润老师说几句。

雅润:

散文的整体结构不错,文字很朴实,有特点,很入心,也很感人。文章是给读者看的,每个人的审美角度不同,所以看文章的立意也不同。今天主评已经把文章的闪光点都说了,那我就发表几句,说点不足吧。

1.开头:“一人说句顺口溜。”标点不对,衔接也不对,你看如果把“男人都有个共同特点,叫做”去了才连贯,这应该是语病。

2.这篇散文我读了两遍,发现个问题,就是有的标点符号用的不对,如薛傻子赶我们那里,应该是他说的话,冒号才对。还有几处对话,如母亲临终说完话,应该句号,可是还是逗号。还有几处类似的问题,我就不一一说了。文章重在于细节处理,如果细节处理不当,会影响整个文章的美感。

3.有的字不够精炼,用的不贴切。如房子是砖的,再加几个字,如房子是用砖盖的老房子。是不是更贴切。例如有些语言读者不懂,应该注解一下:如“胡子”,这是老一辈的说法,现代人知道的少,如果(胡子:民国时期造反的土匪,北方人叫胡子)是不是更好呢。因为文章的读者广泛的。就说这几点吧,如有不到之处,请作者海涵。

王月:

我看了,感觉有三个主题:老而怀旧,梦里古渡,薛傻子的故事

每个主题都可以展开一篇文章

作者收拢了,没做结构的规划,而是直接写出来,结构上有些随心所欲了刚有人说了,开头篇幅过重。

这可能是个真实的故事,所以没加约束。那篇碑文很棒。

柳絮依依 2016-1-13 20:56:46
阅读此文,浓郁的乡愁在心头萦绕,不由忆起青山绿水的故乡,不由忆起弯弯曲曲的大江,不由忆起江上那年老的摆渡人。文章中的摆渡人薛傻子似乎很傻,其实他一点儿也不傻,他是乡间普通摆渡人中的一员,他也是作者童年时记忆中最值得尊敬的人。一直很喜欢阅读一榆先生的文章,更欣赏这篇感情真挚、笔墨厚重的佳作!

于国涛:

用了符合人物的描写,描写了超乎想象的人物,它更有真实感

我在散文里学到了很多 这就是难得的。任何文章总有优劣 取之精华就好。读老哥的文字,我觉得受教育,受启发,所以我喜欢。



古渡

古渡 进士

  • 330

    主题

  • 3114

    帖子

  • 7278

    积分

2016-01-14 19:59:29
从评论中才能更加清楚地认识原作的精妙与不足,烟雨老师评的细致到位,赞一个。
蝶梦周

蝶梦周 童生

  • 24

    主题

  • 53

    帖子

  • 941

    积分

2016-01-15 14:03:28
我一向很喜欢一榆老伯的文字,有种岁月沉淀下来的力量。赏析的非常好,蝶儿欣赏!
琴声悠扬

琴声悠扬 进士

  • 44

    主题

  • 1142

    帖子

  • 6450

    积分

2016-01-15 14:48:59

《梦里古渡》是一篇优秀的散文,主讲烟雨遥老师从艺术的高度和文章的厚度进行了精彩的讲解,对于我们重新认识这篇文章,了解作者写作初衷,有了很好引导作用。评论中大家畅所欲言,场面热烈。评论是互赢的事情,作者可以从中看到文章的不足,评者可以吸取文章精华,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希望大家积极参与,共同提升!

雅润

雅润 举人

  • 182

    主题

  • 1131

    帖子

  • 3172

    积分

2016-01-15 16:22:30
在评论中摒弃文章的缺点,学习文章写作的精华和闪光点,不论是对作者还是评论者,都是学习的过程。在评论中进步,在评论中收获,这就是参与评论的最大好处。希望每一个喜欢文学,热爱文学的文友,都参与进来。无论是谁,在文字面前都是渺小的,一起加油努力,让我们的文字更上一层楼。
赵淑敏

赵淑敏 举人

  • 14

    主题

  • 270

    帖子

  • 3478

    积分

2016-01-15 18:31:13
读过一榆先生的这篇《梦里古渡》生出许多感触,其实在我们生活里这样的人很多,他(她)们不会说什么大道理,也从不会喊口号,但是做的事情真的让人敬佩!很高兴每周一评给我们带了这样品读好文的机会,希望我们的每周一评越办越好。
鬼七七

鬼七七 布衣

  • 3

    主题

  • 37

    帖子

  • 208

    积分

2016-01-15 18:52:57
雅润阿姨辛苦了。端茶!雨遥阿姨厉害!
鬼七七

鬼七七 布衣

  • 3

    主题

  • 37

    帖子

  • 208

    积分

2016-01-15 18:54:41
雨遥阿姨的文真的太好了,七七一定学习阿姨文中的长处,祝阿姨创作愉快!开心快乐!
柳絮依依

柳絮依依 举人

  • 78

    主题

  • 435

    帖子

  • 4775

    积分

2016-01-15 19:35:37
阅读散文,曾经只注重优美的文笔。社团的老师指出我文章的不足,散文要形散而神不散,但我一直写不好散文。听了评析,渐渐认识到文章要有艺术高度和文笔的厚重。谢谢老师精彩的评析!谢谢每周一评给我们学习的机会!
凌雨涯

凌雨涯 举人

  • 91

    主题

  • 270

    帖子

  • 3297

    积分

2016-01-16 11:56:20
雨遥姐好文笔,好观点,一榆老哥好文章,好思想。
雅润

雅润 举人

  • 182

    主题

  • 1131

    帖子

  • 3172

    积分

2016-01-16 12:55:29
感谢楼上诸位对评论的参与和支持,一个好的学习氛围是大家努力的结果,一起加油努力吧!我们系统的主评文章点评都很精准到位,让大家可以学到很多知识,向他们表示感谢,辛苦了!
赵淑敏

赵淑敏 举人

  • 14

    主题

  • 270

    帖子

  • 3478

    积分

2016-03-17 18:31:23
遥遥是棒棒哒!
晚茶清香

晚茶清香 秀才

  • 2

    主题

  • 17

    帖子

  • 2058

    积分

2016-03-30 08:45:27

大家讨论散文之美,其实还有灵魂的美。

共1页 1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