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雅馨苑 回复本帖
馨语馨愿

馨语馨愿 举人

  • 198

    主题

  • 1670

    帖子

  • 5583

    积分

【天涯展播】中国人过年习俗大博览(十一)

2016-01-31 20:52:34

 

 

 

   中国各地和海外华人如何过春节第十一期 

 

 

    亲爱的江山文友们!欢迎跟随着天涯诗语社团的年俗采风队走进全国各地以及海外华人的身边,去了解他们过年的风俗和文化活动。我们的大博览自展播以来受到文友们的广泛的好评和关注,已经走了十站,展播了二十个省市。今天我们将进入第十一站,去美丽的天津和重庆两市,请跟我来吧! 

 

 

                     ——天津人和重庆人过年——

 

 

     

 

 

                                 二十一、天津人过年

 

     天津春节的习俗有哪些?天津一带过春节的习俗和河北一些地区相仿,但又有自己的特点。天津的春节的时段,广义上是指从农历腊月初八腊八节开始,一直到二月初二龙抬头结束。天津民间有没出正月就算过年的说法。但狭义上讲,天津春节当天仅指大年三十和正月初一。
天津的年俗最主要的价值取向就是阖家欢乐,其社会意义是保证宗法社会下父系家庭的团圆。农历腊月初八的腊八节在天津称为腊八儿,许多天津人在这天喝腊八粥并用醋泡大蒜,从而为正月准备腊八蒜和腊八醋。从腊月十五开始,天津的年货摊贩要上全街(gāi)”,就是各商店把年货全部上齐,把所有吃喝玩乐的商品都摆上贩卖。天津的年货市场主要集中在在天津天后宫为中心的宫南、宫北大街,也就是今天的古文化街一带。
       
腊月二十前后,大多数人家开始采买鱼、肉、蔬菜和干鲜果、糕点茶食等物。由于不少的中小商人家庭是在腊月二十以后才能从店铺拿到年终的馈送,或是远行人带回积蓄钱,故置办年货较晚。因此,大部分店铺一直要忙到大年三十下午。在这短短的20余天中,从掌柜的到伙计都要从早忙到晚。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谦祥益、瑞蚨祥、元隆、敦庆隆等绸布庄;范永和、大春林、桂顺斋、四远香等糕点店;还有成仁纸码儿店、万兴锡米面庄、隆昌海味店、正兴德茶庄等著名老字号都是终日顾客盈门。

 

 

   

 

 

       二十三,灶王爷上天,祭灶 腊月二十三是祭灶日,民间谓之小年。民间传说灶王爷是玉皇大帝派到人间监视每家行善或作恶的神灵,每年年底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这家人一年来的好坏情况,来回需要7天,所以这天各家都给灶王爷送行。这天晚间各家家长主持祭灶,供品为糖瓜、粘糕、草料和清水一碗(后两种供品为灶王坐骑使用)。糖瓜祭灶和粘糕祭灶的目的都是希望灶王爷上天言好事,让糖瓜和粘糕粘住灶王嘴,使其少说话或不说话。还有的人家把酒糟抹在灶门上,用来醉灶王,好让他见到玉皇大帝时醉醉昏昏,无话可说。叩祭毕,纸锞将随当年灶王神码儿焚化,是谓灶王上天述职,并燃放鞭炮欢送灶王爷上天。民间规定祭灶时妇女不得参与,女孩子也不得吃祭祀的糖瓜,据说如果吃了就会口圈变黑。
       
二十四民间例行扫房子,俗称扫房子过水。由于过年是一年中的最后一个节日,又是新的一年即将开始之际,因此家家户户要将家中打扫得干干净净。也有的人家在腊月二十四之前就择一晴暖的日子,进行大扫除,搬箱倒柜,扫掉四壁、墙角和顶棚上的尘土(俗称遢灰),擦净门窗和玻璃,擦亮桌椅柜厨和各处的铜饰件儿,面板、菜板、锅盖、拍盖儿等炊具都要涮洗,要求里里外外一尘不染,以一番新的气象辞旧迎新。转天就是腊月二十五人们要用白粉连纸糊窗户,留新气眼,有的还作卷帘。

 

 

 

 

     腊月二十六开始至二十八是人们准备年饭、年菜的时间。民间俗语有二十六炖大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白面发之说。家庭主妇们要把过年期间吃的鸡、鸭、鱼、肉、腊豆,醋溜白菜及其它菜肴一并做好,荤素尽有,装满家中的大盆小缸。腊月二十八,开始蒸馒头,一锅又一锅,而且在馒头上要点红点,以此祝愿家业兴旺。各种馅蒸食、年糕等食品都要放在一个专门的房间里,这些食物一般要吃到灯节。
       
腊月二十九贴倒谐音,意为天天都有,以此表达对新的一年的祈盼)。这一天人们要把春联、福字、窗花、吊钱儿、黑腊光纸剪成的 肥猪拱门剪纸以及室内外的年画全贴上,连水缸、箱柜都要倒贴上字,以取福到之意。家庭用春联多为忠厚传家 久,诗书继世长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等,商号多贴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有的人家在卧室门上贴门童画。还有的人家在院内将芝麻秸粘上用黄纸卷叠成的元宝形,攒成一捆,上面散开,谓之聚宝盆,准备除夕夜踩岁(碎),并借用芝麻开花节节高的谚语祝愿家道兴旺。
大年三十 (小进的腊月二十九也叫大年三十)这天,上午人们便都梳洗整齐,换上新衣裳。这时,由家长供上增福财神的神码儿、全神大纸的神码儿和新的值年灶王神码儿,但在晚间正式敬神上香前都不许点饭香。中午饭是丰盛的菜肴和稻米饭,晚上是荤馅饺子,取更新交子之意。这种饺子的荤馅以猪肉为主,加鸡蛋、虾仁或蟹黄、海参、韭菜等。一般家人有外出者,都必须赶回家来吃这顿团圆饭,故民间也称这顿饺子为团圆饺子。 

 


 

 

        晚饭后,家家都要把涮洗完凡空着的锅和面盆等处都放上干咸鱼和硬皮糕点福喜字,以取多福多喜、吉庆有余之意。晚9时后,家长盥手后冠服向神佛、祖先上香叩拜,以下众人先男后女依次行礼,这时外姓妇女不能进入家门,名为忌人,同样自家女人也不得到人家串门。供年糕则象征生活一年比一年好,拜神祭祖后,各处灯烛不熄,香火不断,直到天明。夜12时为全神下界之时,各家要鸣放鞭炮,此时标志着旧岁已去,新年来临,合家晚辈向长辈贺岁叩头,长辈要给孩子们压岁钱,然后开始守岁。
        
孩子们多穿戴新衣帽,女孩头上还带红绒绢花,三五成群打灯笼,唱儿歌,放鞭炮。家里有老年妇女,头上还要带红绢石榴花。除灯烛香火须留心照顾外,大人们一般要坚持守岁,玩牌、下棋、吃糖果。女人们则还要忙着包初一的素饺子。这种素饺子的馅有面筋、香干、鸡蛋、豆芽菜、粉皮等等。包完饺子后,用黄纸盖上,午夜时要吃点儿,待天将亮时还要煮一些上供,焚香叩拜,并在此时将供奉的全神神码儿焚化,俗称发大纸。据说是送全神上界,迎新灶君下界,将新的灶王神码儿重新供在灶王龛内。此时家家放鞭炮(传说,最初燃放鞭炮是为驱逐恶鬼,而后成为人们祈福求顺的一种表达方式,谓之崩走邪气)。20世纪30年代的北门外竹竿巷、估衣街一带,各商号争奇斗胜,彩灯、烟花相映成趣。除夕之夜街头卖糖墩儿、糖果、糕干之类一夜不停,大年三十之夜民间还有许多禁忌,不许说不吉利的话,特别忌没有了少了死了完了之类语言。也不许扫地、倒水,怕把财气扫走、倒掉。若有瓷器之类的物品摔碎,则要马上说碎碎(岁岁)平安以此驱走不祥。 

 

 


 

     大年初一,天津人讲究送整盆不剪枝的腊梅、海棠和迎春花。另外在这一天,每家每户的米缸不能空着,如果空着就寓意一年之中有断炊之虞。而且在这天还禁止洒水、扫地、倒垃圾等行为,因为天津人往往将水、土视为财气,将垃圾、粪便看做肥水,洒水、扫地、倒垃圾会把财气扫走。
       
初一要吃大年三十夜里包的素饺子,目的是讨一年的素净。这天,一般人家都是家居自乐,不外出活动,晚上早睡。后来,民间又有在初一早上登高的习俗,以图吉利。旧时,天津城区多为平房,登高的地点主要有铃铛阁、鼓楼及玉皇阁等处,人们以登高来求吉利高升。正月初二,民间为敬财神日。天微明,家主人盥洗后要敬财神。清晨,挑水的水夫把一束用红绳捆扎,贴有真正大金条纸条的柴禾掷到住户、店家院里或立在门前,表示送财(谐音),寓意主家新年大发财源。因旧时居民吃水全靠水夫挑担挨家送水,所以,挑水的还要给每家送一担水,在门前喊进财进水来了!于是,接财水的人家要热情接待水夫,一般当时都不给钱,须待初五后再算帐。此外,大多数人家在这天要请全可人开市’”,全可人进屋后念吉利语,预祝一年遂愿。
       
大年初二的这一天,天津人有回娘家的传统。出嫁的女儿要回娘家,夫婿要同行,所以俗称(迎婿日),回家时要携带礼品,名为代手。当然,大年初二回娘家的习俗,也是为了提供了一个聚会的机会,让许久未见的姊妹们,得以叙叙旧、话话家常。 

 

 

 

      正月初三,传统食俗是包合子,多为三鲜馅,而且要供财神。自初一至初三,民间传承食俗曰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往家赚,合子也象征家族团圆美满,发达兴旺,因此除初三吃合子外,民间还讲究在初八、初九这两天吃合子,以取合子加八越吃越发合子加九越吃越有的吉利。还有在正月十一吃合子,说是合子拐弯儿。正月初五,俗称破五,也称泼污。民间有送穷土捏小人的习俗。旧时这一天,家家户户要在五更天起床,起床后,揭开炕席,把炕底的尘土打扫得一干二净,然后用纸剪一个女人模样的剪影,称穷娘娘像,放在尘土上,用簸箕撮出,倒在街上,一边倒一边放鞭炮,以震跑穷气,震跑来寻住处的穷娘娘,民间称之为送穷士
      
此外,在这天清晨,各家各户还要把过年时积存的脏东西扔掉,污水泼掉。这是因为破五这两个字与泼污相谐,人们过年时都穿新衣裳,屋里屋外打扫得干干净净,污物污水不能像平日乱扔乱泼,恐会冲犯神灵,所以先把这几天的赃物积攒起来,俟初五一起泼出去。而今这一习俗已经不存在了。人们一般在大年三十夜里不倒脏物脏水,初一时就可解除禁忌。 

 

 

      正月初六(亦有的在正月初八),街上各门市商店开业,全体店员聚在门前燃放鞭炮。正月十五为上元节,又称元宵节,民间俗称灯节。正月十五这天要吃汤元,津地土语叫元宵,有糯米(津地叫江米)面和高粱面(津地叫黍米面)两种。糕点店出售的是糯米面的。元宵馅品种多样,故称什锦汤元,制作时用畚箕摇制,煮熟后松软可口。一般家庭自制都是高粱面的,是包糖馅后用手抟成,煮熟后略显硬实。这一天,民间讲究在神像前或屋门荷叶墩上供前一日蒸好的发面刺猬、老鼠驮元宝面食。摆供品多为家中年长者,讲究午前摆供的刺猬、老鼠头朝外,午后掉转头朝里,意谓把元宝驮回了家。晚饭前煮元宵要先供神佛、祖先。正月十五,民间还有舅舅给外甥送灯的习俗。旧时,讲究送鸭子形的灯,取其谐音押子之意,以为外甥祈福,外甥打灯笼——照舅(谐也有预祝外甥长命百岁之意。至今此俗不衰,而且灯的种类日趋繁多,金鱼灯、蒺藜灯等取富裕有余和吉利的寓意。
      
正月十五上元节,天津人称其为灯节,这一天每家每户除了吃汤元外,还要供奉给神仙和佛祖面制的刺猬和老鼠,灯节前后,天津城内各商铺从正月十三日至正月十七日张灯五日。正月二十四晚上,天津农村的各家各户还要在自家的院内或屋内的地上用白粉画出小囤和小梯子,在他们上面放粮食和铜钱,寓意来年物丰粮丰。


 

 

        正月十五、十六两日,民间还有走百病的风俗。特别是正月十六,妇女不仅要回娘家,而且多结伴出游,一边赏灯散逛,一边以行除百病,民间认为在走百病时,必须越过3条河流,跨过3座桥,而且还要摸钉,方能求吉除疾。摸钉就是要用手触摸桥梁上的铁钉或是庙观门上的门钉。因谐音,而又象征男子,所以妇女特别是未有身孕的妇女则必须诚心摸钉,以求子嗣,使其家业兴旺,有传宗接代之人。正月二十五是填仓节,俗称大填仓。在此之前的正月初十是小填仓,也叫食食儿。填仓节是一个由农村发展到城市的节日。
          
天津民间流传农谚: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意指这一天是龙王露头的日子,天也要下雨,而且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旧时这一天,农家主妇们清晨起床,以鞋或扫帚击打炕沿,口中轻声念叨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不露头。随着念,端起盛灶灰和谷糠的簸箕走出大门外奔河边,到河边后再折身往回走,一边走一边撒草灰、谷糠,有意弯弯曲曲地撒进院内,直撒到水缸边,再绕水缸撒一圈,名曰引钱龙,示意引龙回家后,蛇蝎等百虫不敢出来伤人,且生活富足。接着蒸年糕,表示欢迎龙的到来,同时表示蒸死害虫,使其不再糟蹋庄稼。二月二又被认为是土地神生日,各土地庙均有香火。如今,天津城乡仍沿袭龙抬头的旧俗,但大多数人家仅仅是吃应节饭食而已。此日剃头理发之风则日趋兴盛。 

 

 


 
 

 

                                                              二十二、重庆过年
 

 

        重庆和四川人过春节有点相似,但也有其特点。重庆在中国有山城和雾都的称号,在那里过春节,最明显的标志就是大街小巷都能看到腊梅花。当地人喜欢春节在家里摆上淡黄色的腊梅花,其花瓣带有清香的味道。重庆南山盛产腊梅花,从腊月开始,不论你到花市还是在普通街道,到处都能看到来自近郊的农民身背背笼,里面装满含苞待放的蜡梅花。在街上,你经常能碰到手持蜡梅花的市民,它的价格非常便宜。
    对于年轻人来说,他们更喜欢用鲜花来装饰房间。喜欢春节在家里摆上一大束红玫瑰,红色给人热烈和红火的感觉,与春节气氛很相衬。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愉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 民间认为分压岁钱给孩子,当恶鬼妖魔或去伤害孩子时,孩子可以用这些钱贿赂它们而化凶为吉。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压岁饯的数额从几十到几百不等,这些压岁钱多被孩子们用来购买图书和学习用品,新的时尚为压岁钱赋予了新的内容。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 中。

 

 
 

 

      贴窗花和倒贴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字。春节贴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

馨语馨愿

馨语馨愿 举人

  • 198

    主题

  • 1670

    帖子

  • 5583

    积分

2016-01-31 22:08:25

      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 
       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 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新朋好友家和邻那里祝贺新春,旧称拜年。汉族拜年之风,汉代已有。唐宋之后十分盛行,有些不必亲身前往的,可用名帖投贺。东汉时称为"刺",故名片又称"名刺"。明代之后,许多人家在门口贴一个红纸袋,专收名帖,叫"门簿"。

       一是走亲戚。初一必须到岳父、须带礼物。进门后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礼,然后再给长 辈们依次跪拜。可以逗留吃饭、玩耍。 二是礼节性的拜访。如给同事、朋友拜年,一进屋门,仅向佛像三叩首 ,如与主人系平辈则只须拱手一揖而已,如比自己年长,仍应主动跪拜,主人应走下座位做搀扶状,连说免礼表示谦恭。这种情况一般不宜久坐,寒暄 两句客套话就要告辞。主人受拜后,应择日回拜。 三是感谢性的拜访。凡一年来对人家欠情的(如律师、医生等)就要买 些礼物送去,借拜年之机,表示谢枕。 四是串门式的拜访。对于左邻右舍的街坊,素日没有多大来往,但见面 都能说得来,到了年禧,只是到院里,见面彼此一抱拳说:“恭禧发财”、 “一顺百顺”,在屋里坐一会儿而已,无甚过多礼节。 
      节日里,那些想放鞭炮的人可以开车到郊区,在划定的地方尽情大放一番。那些在农村有亲戚的重庆人会乘机到乡下放鞭炮,过过瘾。
元宵节也就是中国的灯节。重庆灯会也很有名。正月十五这一天,晚上除了大街上的灯会外,一些家庭所有房间的灯都要亮着,家家户户吃汤圆。而且这时候经常是搞灯展的时候,大街小巷,灯火通明。各种民间庆祝从十三就开始了,有表演鱼翁和蚌仙,踩高跷,耍狮子等。重庆一带的风俗,春节时放开吃喝,七大碟、八大碗象征着一年的丰盛。

 

 

        
馨语馨愿

馨语馨愿 举人

  • 198

    主题

  • 1670

    帖子

  • 5583

    积分

2016-02-01 12:09:06
欢迎文友们走进年夜大餐,找寻你们本土的年俗人情,祝朋友们开开心心过大年!
沁香一瓣

沁香一瓣 探花

  • 14

    主题

  • 885

    帖子

  • 21868

    积分

2016-02-01 15:54:50

                  快乐过大年,祝文友们永远快乐幸福!



明山秀水

明山秀水 秀才

  • 4

    主题

  • 529

    帖子

  • 2511

    积分

2016-02-17 17:42:55
祝福伟大的祖国,祝福伟大的民族,祝福伟大的人民!
明山秀水

明山秀水 秀才

  • 4

    主题

  • 529

    帖子

  • 2511

    积分

2016-02-17 17:43:17
祝福伟大的祖国,祝福伟大的民族,祝福伟大的人民!
伊若云

伊若云 童生

  • 0

    主题

  • 105

    帖子

  • 554

    积分

2016-02-19 10:49:27
带着我新年满满的祝福,送给电脑那端的老师、文友们!新年快乐,永远幸福!
共1页 1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