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载丰
|
【山水】神韵大孤山2016-05-09 10:05:10
记得小时候在爷爷家生活的时候,就是知道老家有个大孤山,是个知名的文化古镇。
这次驱车201国道返回黑龙江,途经大孤山镇,远远望去大孤山突兀峻秀,像一位美少女亭亭玉立在黄海之滨。大孤山位于辽宁省丹东市西南东港市境内的大洋河河口右岸,孤山镇环绕其南麓,已经升格为丹东市大孤山经济区,辖区总面积498.19平方公里,总人口11.8万人,为辽东地区的著名风景区之一。 车行至景区前,气势宏伟、依山而建的仿古建筑包括盘踞在山峦中古建筑呈阶梯式映入眼帘,顿时令人感悟到人文地理的厚重与神韵。沿街上行,走过巨大的文化牌坊,各类艺术门类的学习班、国画展览等文化活动内容十分浓郁,不时地传来开民族器乐演奏声和伴舞的舞曲声。十二神兽雕像和巨大“崇宁通宝”古币雕像被放在古韵之街北部,让游客在畅游中,体会到了古镇浓郁的地域文化氛围。 首先,大孤山是辽东半岛的名山。据记载大孤山海拔为337.7米,陡峭挺拔,孤峙傲天,山脊状如锯齿,主峰海拔近340米。大孤山风景名胜区由大孤山森林公园、大孤山古建筑群游览区、小岛游览区、孤山镇甲午海战古战场、獐岛以及大鹿岛游览区诸景区构成。据资料记载:“大孤山古木参天,巨柞银杏,夹道成荫,生长着松、柏、槐、杨、柞、枫、柳、榆、皂角、腊树等上百种树木。丁香、玫瑰、杜鹃、樱花等灌木种类繁多,到处可见。300年以上的古树有2000多株,构成了层次分明的森林景观,被列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购买门票之后,我沿着栈道向上走去,古树遮天成荫,造型各异,怪石嶙峋,景色清幽淡雅。听人说,山上有两棵古银杏树系唐代僧人修建“望海寺”时所植,距今1200余年,树高20多米,胸径1.5米,至今仍枝繁叶茂,被业内人士称为千年活化石,也称“祖孙银杏树”。为此,我很快来到了“出关海亭”,目睹其“风采”。只见树木枝干高耸,直径很粗,三四名年轻的女孩试图环抱,却难以成行,引来一阵唏嘘。沿着攀登的山路,映入我眼帘的是被称为“相思元柏”,生长于元代,柏树枝干苍劲,酷似飞龙游天,当地人称为“龙柏”,又因为树冠成圆形状,又称“圆柏”。传说在元仁宗延祐年间(公园1314至1320年),一位云游道人来到这里,见大孤山巨岩摩天古木蔽地,势盛气旺觉得是建寺院的好地方,于是,在此栽下柏树作为记号。不想,这位道人却在归途中一命呜呼。这棵柏树为了等待那位道人,一直独自守望600个寒暑,故称其为“相思元柏”。不少游客将红布条缠绕其身,祈福平安,皆成为一道风景。 随着景区对古树名木进行了全面普查,建立了古树名木档案,设置了古树名木保护标志,落实管理责任。并采取修剪受病枝条、喷施药剂、输营养液等措施,不定期对古树进行养护等启动,这里的古树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其次,大孤山古建筑群独具特色。行走在绿荫山路上,忽然展现在我眼前的是一块长条巨石横卧在较为宽阔平坦的一处,上面雕刻着老子的《道德经》,与巨石相对应的南面就是古戏楼,古戏楼正上方巨匾赫然书写着“神听和平”四个大字,尽管褪去了昔日的光泽,但是仍显得雄浑,透露出一派暗香、和谐之气。据说这个坐古戏楼最独特的地方,那就是他的屋顶,它是集歇山与硬山式两种屋顶的完美结合,成为一体,在古建筑形式中极为罕见,是目前东北地区保存最完好、最古老、最精美的古戏楼。而其他大孤山古建筑群与古戏楼同时位于南山腰处,有资料显示这里“有一组寺庙建筑,供奉着儒释道的创始人和重要的神、佛、仙,如孔子、释迎牟尼、玉皇大帝、地藏王、药仙等,是一组典型的‘佛、道、儒’三教合一建筑。整个建筑占地5000平方米,有104间房间,其中除极少数始建于唐,重修于清乾隆年间外,其余则全建于清中、晚期。这一组建筑,皆为砖木结构,飞檐翘角,画栋雕梁,十分美观,是辽东保存最完好的古寺庙建筑之一。寺庙依山势构筑,层层递升,错落有致,十分宏伟。整个寺庙分下庙、上庙两大部分,但上下贯通,连成一体。每个部分都由一个个小寺庙构成,每个小寺庙又都是一个四合院,有正殿和配殿。这种布局,是北方寺庙建筑群的典型布局。下庙左右翼连。左翼中轴线上,由前至后建有前殿、天后圣母殿;右翼中轴线上,由前至后建有天王殿、地藏殿、释迦牟尼殿、财神帝、关帝殿。在下庙的正殿之外,还有东、西十王殿和吕祖亭等。上庙布局较散,由前至后有佛塔、观海亭、玉皇殿。玉皇殿之左有药王殿,其右前方并列有龙王殿、罗汉殿、三霄娘娘殿。”成阶层式的院落,布局紧凑,错落有致,造形完美、线条流畅,工艺精湛;集南、北建筑艺术之特色,融自然与人文,具有很高的艺术研究价值。山上的圣水宫峭壁涌泉,即使是炎夏盛暑,泉水仍清凉宜人。而且古树、古刹交辉,实谓一幅诗情画意的天然美景。难怪古人赞美大孤山:“石笋凌云插碧霄,巍巍佛寺倚山椒。河随岸由盘雄镇,峰转阗回怒晚潮。”生动的描绘和再现了其独特的魅力。 同时,大孤山又是辽东最具代表性的地域文化。其中,天后宫为中国唐代最大的妈祖殿堂,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根据现珍藏于大连旅顺口博物馆的旅顺天妃庙残碑的文字记载和专家研究推断,妈祖文化传入辽东半岛包括丹东地区的时间至少在600年以上。尽管部分弘扬妈祖文化的祭典活动和传统习俗逐渐被淡忘,或者人们在认识上存在偏歧和误解误读,但是人们供奉祭奠海神娘娘热情不减。通过“丹东大孤山”网站了解到当今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妈祖,在这里仍星火相传,不仅成立了妈祖文化交流协会,而且举行盛大的妈祖祭典和巡游活动,不断吸引中外游客。尤其大孤山天后宫举行的恭迎台湾大甲镇澜宫和新港奉天宫分灵大孤山天后宫两尊妈祖神像的安座仪式,以及由台湾妈祖联谊会、大甲镇澜宫、新港奉天宫赠送的三块金匾揭匾,促进了海峡两岸人员的交流和友谊,在海内外产生巨大的影响。这里不仅妈祖文化盛行,佛教、道教、儒教合一文化氛围也更具特色,不仅相得益彰,而且和谐共生,香火不断,延续千年。这里人文文化更值得称赞,民风淳朴、勤劳,人杰地灵,从来不乏名人志士,纵观历史,仿佛看到曹雪芹下榻大孤山伏案完成《红楼梦》最后的书稿那一刻,欣然愉悦挥毫泼墨的殷殷之情;凝视黄海的波涛,仿佛听到甲午海战以邓世昌为代表的无数为国捐躯英雄的忠魂在呐喊。仰望百年松柏,仿佛目睹抗日名将邓铁梅,开国将军周桓,以及范长龙将军金戈铁马、热血争锋的豪气和壮志凌云的霸气…… 由于大孤山镇地理位置优势明显,交通体系发达。丹大、丹沈、丹锡高速在此汇接,201国道、滨海公路和东北东部铁路贯穿全境,以及正在开发建设的丹东海洋红亿吨港口将打造东北东部新的出海通道,意味着大孤山经济发展步入了快车道。对此,笔者在对大孤山美好的明天祝福同时,更希望大孤山打造成历史文化名镇,神韵笑傲四方。 |
|
|
![]() 文淼
|
2016-05-10 12:36:58
这篇文章详尽地描述了大孤山的宏伟壮阔和大孤山悠久的文化历史。令读者眼界大开!学习了!感谢李老师支持论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