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舞风
|
【古韵今弹】当我老了2016-05-10 10:38:08
今早看一则新闻说经常唱歌人会长寿,特别是中国广西一个叫巴马的地方,百分之九十的女性都超过九十岁。科学家们认为唱歌具有一种保健功能,我倒觉得唱歌是因为发泄了自身的一种情绪,不再抑郁或者生闷气,喜欢唱歌的人都有这感触。其实我前些日子看历代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就发现他们大多数都是高寿,九十多岁的比比皆是,大概善于表达自己或者善于发挥自己的都会获得高寿。
得出这个结论其实自己很高兴,因为唱歌和写作都是我所喜欢的。于是设想我老了以后该是什么样子。前些天在公交车站看见一位老太,一头银色的短发,微微打理出一种曲度,很妥帖地挽在耳后,干净爽朗,一身褐色的宽松裙,到膝盖下三寸地方,好看在她围着一条明黄的丝巾,一下子让她亮丽明艳了许多,再加上温暖的微笑,让她在车站的人群中一点也不逊色与时髦的小姑娘。隔着车窗,我注视她很久,心中暗暗地想:我老了也该是这样。 昨天和女儿出门玩,寻着一种幽静。我问女儿,我老了你会带我玩吗?她说那是一定的,如果经济宽裕,就会在杭州住一年,苏州住一年,如果说幽静,享受那种慢生活,这两个地方肯定是首选的。我这个女儿和我一样喜欢诗情画意,喜欢闹处寻幽,我们常常结伴出门,这个时候虽然只是设想,但是幸福还是满满的。 很多时候我都在想着我老了该是怎样的生活?原在老家有一处房子,但是现在过于僻静荒芜,不适合长期居住,我还是喜欢人间烟火的味道,所以我跟女儿说:你们还是要常带我逛街,喧闹处寻一处幽静,或公园或茶楼,我安静地坐着,你们玩你们的,回头别忘了接我回家就行。一年之内至少来一次远行,我还是安静地在住处坐着,你们玩你们的,因为了解一个城市里真正的生活,只有安静地住着,才能感受到城市本该有的面貌, 喧哗只是它的表面。老了,我应该是更勤快地去读读写写的,把我所有的认知和感触统统叙说给笔听,或者有那么三三两两的与文字想通的朋友的,或者写给他们听,也是一种乐趣。因为刚刚说了,只有善于表达自己情绪的人才会高寿,这样的保健品我一定舍不得丢弃的。 老了,我也应该学会参禅打坐或者做一些简单的瑜伽的动作,好保持我的腰杆挺直,这个很重要,跟在女儿的后面,一定是个腰杆挺直的和蔼可亲看上去儒雅干净的小老太的,不然必不跟她们出门,自个儿在家院子里种些花花草草,听书赏乐。我这一辈子都不曾丢弃过音乐和书,这是我一辈子幸运的事情。现在就有邻居笑我,你家的音响真经用,除了睡觉时间,几乎都是开着的,我不知道她是嫌弃我还是羡慕我,但是这点自私我是绝对不会放弃的,比起市场的嘈杂,音乐给我随时随地的安静,它能表达我随时随刻的心境,我们相互倾诉,相互感动,甚至有时候相互泪流满面。 都说大隐隐于市 ,其实大隐应该隐于诗书,让你明净让你豁达让你一切世事了然于心。爱书的人自然不会昏庸,也不会尖锐。虽不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但是就一个人的心性来说,一个读书人和不读书人自然会天壤之别的。当然,书不仅仅是文字的形式,说唱演绎很多形式,唯读书能让人心静,能磨砺人的性情,这是别个媒体不能取代的。手捧书卷的日子少了,但是我还是想我老了,开一个书屋,不为牟利,只为或者有三三两两的爱书人有个安静地读书的地方。昨天在老街一座桥上,看见一个老者在河边的台阶上汲水浇他那些瓶瓶罐罐里的植物,安静从容,与熙熙攘攘的桥上人流形成鲜明的对比。我绕过人群,走到他家的前门,果然是个书屋,虽然清淡,但是那种华贵之气就像是深谷幽兰,与繁华处安静地开着,让我羡慕不已。 我老了,就该这样去生活。 |
|
|
|
落霞秋水
|
2016-05-17 10:33:19
很羡慕这样的心态,希望当我们都老了的时候,还可以做文字上的朋友。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