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韵今弹】与文友谈余秀华现象
2016-06-05 16:36:48
关于余秀华,我是嫉妒她的,甚至于恨,因为我觉得她丢了大半个中国女人的脸。没办法,因为第一次见识她,是她的那首《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睡你》,我也对自己质疑:为什么看过那么多的诗歌都记不住名字,偏偏记住了这首? 嫉妒不是她所取得的成就,嫉妒她的残疾,她敢把女人内心过剩的不能喷发的荷尔蒙崩发成文字: “我幻想和你重逢,幻想你抱我,却不愿在你的怀抱里重塑金身,我幻想尘世里有一百个男人都是你的分身……” 我也幻想,幻想得到更多人的宠爱,但人们原谅她,不会原谅一个正常人这么说。正常人,为生活所困,为生活所定位,离经叛道需要承受更大的压力,我们不够勇气。我们太容易顺着既定的轨道顺应大人潮夹杂着前进,我们很少不管不顾地顺应内心的欲望去展现自我,因为这世上还有“面子”和“羞耻”这回事,这像个皇冠,也像个脚铐,既让我们感到荣光也让我们感到桎梏。请原谅,我对她的不公,因为报道上说她胜利地离婚了,似乎那个男人是个恶魔,实际上他只是个可怜的被挤压了的男人。文章,是这世上最好的化妆师,它可以把你化装成圣女、恶魔或是小丑。我这个人一旦对某些人有了成见就很难改变,也不想改变。我承认她对待语言的张力的把握,她的诗像锥子尖锐而疼痛,她的情感是压抑急待崩发的,总之,我的观点是在我的嫉妒与不屑之上的。 诗歌,先燃烧自己,然后才能点亮读者!这一点她做到了。 以前的诗歌讲究纯洁的初心,现在呢?现在人们已经不能慢节奏地去体会文字里暗藏的美好了,而是要更直接、更果敢更猛烈地刺激他们的神经,他们才会觉得是诗,用断裂的句子,凌乱的思维来说明诗的语言的张力,用模棱两可的YY来说明它的意境。生活太容易麻木,人们需要刺激,长篇累牍在快节奏的生活里没有生存空间,人们需要一语中的,余秀华是聪明的,她捕捉到了这一点,除了诗是她擅长的,她还擅长骂人,同样的一语中的,抓住人的要害,让人动弹不得。 原谅我的滑坡,因为我嫉妒。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