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评论部 回复本帖
雅润

雅润 举人

  • 182

    主题

  • 1131

    帖子

  • 3172

    积分

【专栏】每周一评:第十七期

2016-06-23 12:53:00

****淡墨浅绘述冀南****


【主持】雅润:今天,每周一评又和大家见面了,首先代表赏析组所有老师问候在座的各位,大家晚上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文章是菊韵社团的绝品散文《冀南平原》

文章链接:http://www.vsread.com/article-563971.html

主评:叶雨

    


简介:叶雨,河北唐山人,秋月菊韵社团社长,中国林业作家协会会员。

20099月注册江山,同年12月加入青春客栈社团任执行社长。2010年五月创建秋月菊韵社团,2010825日,社团被系统评为优秀社团,评为明星社长,江山之星,并加入名人堂。在江山发文156篇,其中精品70篇,绝品2篇,长篇完本2部。


    



作者:王亚军,笔名:叶知秋,男,19738月生、陕西省宝鸡市人。诗人、词人、剧作家、文化策划撰稿人,大长安文学艺术沙龙会员、宝鸡市作协会员,大秦岭文化艺术沙龙会长,陕西文化产业促进会会员,《文学月刊》签约作家兼特邀编辑,《中华风采人物》杂志记者编辑,《中华风采人物之邯郸风采》杂志专栏主编,《视点人物》主编。作品散见于国内各种知名刊物。多个剧本先后在陕西电视台、西安电视台、宝鸡电视台播出。出版散文集《春暖花开》,和鲁翔主编《西府诗选》、《西府散文选》。诗歌获过大奖。 

下面有请叶雨老师闪亮登场。


主评】叶雨:冀南平原是王亚军近期创作的一篇散文。笔者用俯瞰的角度,扫视了整个冀南平原的风貌。仔细品读,一幅幅社会人生的特写从眼前浮盈而出。不论是风土人情,还是乡规民俗;不管是农村还是城里,都描述的那么精细到位。冀南平原的质朴、安然、本真都囊括在这篇短短的散文中。这篇散文带有一种恢弘的气度,濡染人心。读完,只想找一户冀南人家居住下来,和他们一起咀嚼生活的酸甜苦辣。 

上面是我给这篇文稿写的编者按,也是对该文的高度概括和评价。 

下面我从四方面谈谈我读这篇文的感受(因为作者的写作水平远在我之上,这么好的散文我是写不出来的,不敢妄加评论,也谈不上解析,所以只能谈感受)。 

一、表现手法运用了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的美学表达方式 

中国美学的美感是从大到小的,许多诗歌也具有这个特点,比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先写绵延的群山,然后写脚下的路,视角拉近到一个老翁的身上,最后凝聚到了一根钓线,亚军的散文也是采取了这种表达方式。 

冀南指的是河北邯郸,因创办《燕赵风采》杂志,作者王亚军随妻子从陕西宝鸡来到了河北邯郸,为了更好地了解河北、了解邯郸这座城市,他走遍了城市乡村的每一个角落,寻找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燕赵人物;他对邯郸有着家乡般深厚的感情,这篇《冀南平原》就是对邯郸和邯郸人的高度浓缩的情感表达。在他的行文过程中,很明显地体现出思路宽、视野大的写作特点,而支撑这一特点的,恰恰是通过一户户人家来反映邯郸的风土人情,以及邯郸人的生活面貌的,所以可以很明显地看出“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的美学表现方式。 

作者用大角度、广视野的俯瞰,欣赏着冀南平原,饱蘸深情的笔墨描绘出一个琐碎、饱满、苍凉、悠久的冀南平原,并展示给读者。他首先抓住了能反映冀南平原总体特色的“雾”,邯郸的雾多且大,这是这一带的天气特征。我也曾经读过亚军写的一篇《邯郸的雾》。所以我想这篇文以“雾”做切入点,是最恰当不过的了。“雾缓缓地堆上来,又缓缓退下去”,用“缓缓地”来形容雾非常贴切,一个“堆”字尤其让人叫绝,给人感觉仿佛雾缓缓变浓,如坠云里,形象得很。地处冀南的邯郸被雾笼罩着,时隐时现,村庄也像无数个豆腐块,且小而朦胧,仿佛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你想揭开面纱探究村庄的奥秘吗?请跟我来!作者徐徐拉开了冀南平原的大幕,一幅幅画面渐次展开。没有什么比田野和村庄更能装饰平原的了。明亮的五月,夏收与秋种,勤劳的人们在田间耕种,人和天上的云及地上的树遥相呼应,形成了平原的自然景观,宛如一幅国画大师的呕心力作。有位作家说过:“每当看到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冀南平原上的庄稼如此疯长的时候,我就明白了这里的人们繁衍壮大的合理背景”。不错,一代一代冀南人在这里繁衍着、耕种着、生息着,演绎着人世间的爱、生育、劳动、疾病和悲欢离合。 

这就是开头一段,点出了文的中心,给阅读全文起到了铺垫引导的作用,读者便知道了作者要说什么要写什么,我认为这样开头恰到好处、引人入胜。 

二、写作手法虚实相间,虚中有实,实中有细,细中有精。 

俯瞰冀南平原,一个村挨着一个村,就那么系挂在一起。田野、村庄、房屋、树木是点缀平原的万物,而村庄里居住的人更是万物的精灵。走进村子才发现那些主宰万物的精灵似乎逐渐飞走,只留下老人们在固执地守着这片土地守着村子守着家。我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生活是野兽,是心酸的野兽,也是动人的野兽”,作者对老人的生活习性、饮食习惯加以精雕细刻,给人一种心酸感、温情感、磨砺感,使之成为冀南平原的某种象征。而那些飞来飞去似“候鸟”般的子女们,成了村子里匆匆的过客。而这不可逆的时代进程,又构成了宏大时代背景下的小小的无奈和悠久的幸福。 

大家都知道这样一句话:世上并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在作者的笔下,冀南平原的路是被勤劳智慧的人们踏出来的。“凌散得如乱抛的彩条布,抖一抖,就分撒开来,在田野上串串连连。”作者想象力很丰富,把路形容成彩条布,又像切制蛋糕,把村镇视野横纵竖直地切割,比喻恰如其分,非常到位。 

冀南平原仿佛是虚化了的场景,而生活在村子的人们却是实实在在的。冬天里用玉米秸秆取暖的农家夫妻(男人们缩着脖,团着身,恨不得弹跳起来),大路上的迎亲队伍(新娘脸上呆呆的,没笑,却像笑,想哭,终未哭,麻麻木木地坐在新郎的身旁),还有大街上的大瓷碗饭(一人端着窑瓷碗,十人便蹲在村槐树下,拉着家常,细细品味日子里的酸甜苦辣),都显示了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民风民俗,这些都被作者浓墨重彩的渲染,读后给人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三、写作技巧采用了蒙太奇手法,看似散淡无形,实则大气恢弘 

通篇散文就像是一段一段的画面,一段是大路上迎亲的队伍(车队悠悠地来了,是一长串迎亲的车队,前头都是冒烟的黑奥迪,车头披满了彩带),一段是村庄里的空巢老人(冀南的老人们依然固守着老巢。他们喜欢以古老的方式生存在自己的空间。);一段是田里耕种的勤劳的人们(每一块庄稼都翻犁过了,犁沟套着犁沟,淹没了一片黄浪。),一段是冬季里取暖的男女(屋内,妇女们在看电视,火墙中热气腾腾地散着,有的忙给孙子缝制厚棉袄);一段是拥挤的城镇(乡村都被城镇占去了一半,每处城镇里,都拥挤着匆匆忙忙的人),一段是广袤的田野(起风了,每棵树上都冒着尘烟,呼啦啦,时如燃烧过的麦茬地,又如三月的杨絮,呛得鼻腔痒痒躲不掉,让人害怕)……跨越式跳跃,凸显了作者思维灵活敏捷,想象力丰富,镜头感很强。看似独立的段落拼接在一起时,又产生了各个镜头单独存在时所不具有的特定含义。这种操纵时空的能力,使作品能根据作者对生活的分析,撷取他认为最能阐明生活实质的,最能说明人物性格、人物关系的,乃至最能抒述作者自己感受的部分,组合在一起,经过分解与组合,保留下最重要的、最有启迪力感染力的部分,摒弃省略大量无关轻重的琐屑,去芜存菁地提炼生活,获得最生动的叙述、最丰富的感染力。 

很显然,这种看似散淡的方式更能体现冀南平原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寄托了作者的大爱深情。我认为一篇好的作品不仅来自对生活的体验,同时也取决于作者的文学理论素质。 

四、闻博识人,在欣赏佳作的同时品读作者,被他的品行感动着 

“最好的文章,是作家的自然流露,他不是堆砌,读的时候不觉得是在读文章,而是在读一个生命。” 

和亚军相识是在博客,虽然交流并不多,但透过他的文字,却看到了一个具有高尚灵魂的人,这是我请他来江山文学网的最充分的理由。江山文学崇尚纯净文学正能量文学,而他的文正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品。尤其他的作品《磨难河上的轮渡》更是深深打动了我。一个身患绝症被丈夫抛弃的女子,却被亚军捡来做了妻子,为了什么,只是为了照顾她,为了给她一个温暖的家。这是常人做不到的事情,更是让人无法理解的事情,但对于他却觉得很平常,他说他应该这么做。婚后这几年他基本都是奔波在给妻子治病的途中,但他毫无怨言,妻子在他的精心照顾下,坚强地活了十年,从开始腿瘸到失聪,最后又失明,可见她活的是多么艰难。我和他妻子是很好的文友,她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时时感染着我,直到她双目失明,我们才断绝了交流。这次亚军没能来参加作品赏析,就是因为他带着妻子的骨灰回陕西宝鸡去安葬了,她把妻子的骨灰安放在佛门净地,是为了完成妻子的遗愿,也是为了她的安宁。我敬仰他,尊重他,为他的品格点赞。 

应该说,这篇文章也有点点瑕疵,比如一些词句尚可推敲,行文再紧凑些,或者更好。反思了几次,但就想这样放着,不想改了,我尊重生命里那些无助的时刻。 

以上是我对《冀南平原》的一点浅见,水平有限,只能说到这里,这次答应雅润做主评,也是想得到一次学习的机会,目的是来向大家学习,通过作品赏析,找到差距,提高自己。感谢大家能耐着性子听我唠叨,我说完了。谢谢大家!


【主持】雅润:感谢叶雨老师的细致精彩的点评,辛苦了!下面有请作者浅谈几句感想。


【作者】王亚军:谢谢叶雨老师,谢谢各位同仁,我作为作者,非常非常感谢各位老师能对这篇小文给予莫大的关注,首先初创这篇文章,是我来邯郸并在这里生活了两年的所思所感,对冀南人民淳朴的民风和民俗所深深吸引,而逐渐爱上了这片热土,才有了此文。再次谢谢谢谢。


【主持】雅润:感谢作者的诚恳态度,感谢对评论工作的支持,下面有请晚茶清香老师发言,对文章做进一步的阐释。


【副评】晚茶清香:一幅幅冀南平原的剪贴画——品王亚军的《冀南平原》 

散文的生命力在哪?挥洒自如。王亚军的《冀南平原》就是一幅幅冀南平原的剪贴画,把冀南平原的生命力展示给读者,他不是平铺直述,而是用北方剪贴画的手法,把一幅幅生活的图卷勾勒出来: 

冀南平原的所有的美集中到二个字:热情。“这里的乡村人一样的热情,一样的朴实,见屋就让人歇,见饭就让人吃。熬饭、玉米粥、大锅菜、面条……” 

冀南平原的生活里活着二个字:喜气。“鞭炮的声音使这里的人特别激动,他们立即停下手中的活计,争先恐后地去张望。车队悠悠地来了,是一长串迎亲的车队,前头都是冒烟的黑奥迪,车头披满了彩带。透过窗玻璃,新郎西装革履咧嘴傻笑着,那双紧攥新娘的手微微有些抖。 

新娘穿着一袭白色加长婚纱,花儿一样俊美,玉白菜一样嫩。她盯着车子里某一处,脸上呆呆的,没笑,却像笑,想哭,终未哭,麻麻木木地坐在新郎的身旁,她的脸是人们最爱看最想看到的一张脸,妩媚的妆容使整个冀南平原亮堂起来。最后边那辆大卡车上,拉着新娘的陪嫁:摩托、电动车、电脑、洗衣机、被子等。新郎见人都要撒糖烟,认识的、不认识的,全是一脸笑容相待。鞭炮燃放得越发起劲,响声震耳欲聋,恨不得将这喜悦传递到天上去,淡淡的烟雾里盛开出串串喜悦。” 

冀南平原人们的生活:时尚。“冀南平原的村庄在悄然发生着变化。村子里一砖到顶的楼房竟嫌不阔气,扒了皮也贴上了瓷砖,空调挂在三尺高的地方。那梧桐树咣咣东摇摇、西晃晃,树荫就铺了半院,逗得贪睡的猫儿扑着玩,惹得刚牙牙学语的孩子向前爬。车道儿越修越宽,城乡的距离越来越小,有本事的把房都买进了城。剩下的打工务庄稼,小麦玉米也年产几万斤呢。这里更有大量的煤炭和钢铁,暴发了一批又一批。冀南的乡村,静静地变化着自己的变化。” 

冀南平原的女人:漂亮。“女人白脸细身,苗条得让人嫉妒,不用刻意地去减肥,嘴角都是甜蜜的酒窝,像个月亮立即让人掉了进去。我想,这就是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吧!” 

在这一幅幅的剪贴画里,作者读出了冀南平原灵魂:“人生的矛盾在这里得到高度统一,老小接榫。夜幕四合时,分不清哪是天,哪是地,天地混沌中出现一个纯阳体,阴阳的平衡在这里永生永灭,息息繁衍着。” 

作者的这篇散文文字驾驭能力强,如果说找缺陷还真是不好找,只是给作者一个小建议:在简笔与繁笔的处理上面下一点功夫! 

顺祝创作快乐! 


【主持】雅润:谢谢晚茶老师的中肯评论,辛苦了。下一位有请唐柳老师继续发言。


【副评】唐柳:叶雨邀请我,为亚军的《冀南平原》写评。她很诚恳:“别老在群里忘乎所以、大放厥词、打情骂俏了,看看咱的绝品文,写个评论吧,算你咳唾珠玉、指点江山、激扬文字。”领导之命,不敢不从,赶紧脱衣服上炕,看了亚军的文字——而且看了三遍。 

这三遍看下来,头脑竟然轰鸣了,虽未曾与亚军谋面,但隐隐然却有知音之感,文字是我喜欢的文字,风格亦是我喜欢的风格,甚至我能从他的文字中读出其人之性格,于是油然而生惺惺相惜之感。既然都相惜了,那就是朋友了;既然是朋友了,就得捧着说;可光捧不批,那就是损友。我呢,既想不伤朋友还想树立诤友的光辉形象,所以,我瞎子算命两头堵,好坏各说几句: 

第一、嘴里抹蜜捧几句 

一个拥有精湛文字能力的作者,面对世界他却常常惶恐不已;一个内心谦逊的作者,往往却被人们发现了他隐藏着傲慢的秘密,这就是我眼中看到的亚军。

《冀南平原》这篇文章显示:亚军的文字能够瞬间迸发他的抒写光芒。这是个罕见的关注内心却和狭隘为敌的作者,有着极强的思考能力,懂得低调、谦卑、节制和压抑,他忠实于具体的生活,善于在文章内部形成雄辩,让每一个句子充满了强大的说服力,以纯粹压倒一切庸俗和表象的东西,不断保持文字的张力和人文关怀。亚军良好的文学理论素养和精准的表达,有助于他在写作中表现出他的宏大与微观、本真与升华。在亚军的文章里,你会听到文字相互撞击发出的金属般的声音;他擅长精心遣调每一个句子,警惕性颇高,小心翼翼地检查每一个词的位置、重量、规格和气味,他决不允许他的文字负重般气喘吁吁。我相信,他在写作时,一定做了艰难的推敲与抉择,那些不当的文字都遭到他无情的清退,以保证文章的干净、纯粹和富有诗意的节奏感。 

人们一定还费解亚军的自相矛盾:他越谦卑,你会发现,他的内心其实充满了高傲;他越宽容,反倒使人们嗅出他隐藏着的狭隘气味。这种狭隘,我愿理解为勇敢的孤独,在群峰之上惊心动魄,众生之间又漫不经心。 

第二,胡说八道批几句 

之所以自称胡说八道,是因为我是个知识残废,实在不应该巴拉巴拉给人上课,你这不行那不行。况且,文学评论没有勾股定理,多是一隅之见,自感没法跟大家见面。我把顾虑跟叶雨说了,叶雨鼓励我:你是咱团顾问啊,竟说好听的哪行?社长的高尚人格感染了我:行,瞎说就瞎说了,浅薄一点、粗俗一点、出点硬伤、闹点笑话,也没什么了不起。 

燕赵是以慷慨悲歌为典型的文化特征。这种文化性格,缺少志高而扬的大气之风,往往呈现一剑以当百万之师的偏锋奇锋。亚军先生在冀中成长,自身必受勇武任侠的文化性格影响。这种性格,呈现的是一种阳刚之美,但同时一个把握不好,就容易随心所欲,恣肆汪洋而张力过大。表现在文字当中,就显得写“过”了,叙事也好、写景也罢,一些地方略嫌偏激些、棱些,“京剧的味、梆子的劲”,缺少圆润与通融之美。同时,这种豪爽粗犷的文化心理,亦在为文中导致一往无前、想哪是哪,缺少铺垫、转折、迂回的婉约手法,看似段落之间的连带性与逻辑性略嫌不足。 

好坏两方面都说了。但我仍然认为,这是一篇值得激赏的文字,亚军亦是奔腾热血与激情的典型燕赵人。而我的世界里,苍凉的易水似乎枯竭;我的天空上,也似乎很久没有疾劲的大雕掠过。身处“老吏抱案死”的机关,颇多无奈啊。真想做一只逃脱苑囿的麋鹿,与亚军兄一起,兴长林丰草之思。


【主持】雅润:老师说话幽默风趣,解读文章也很准确到位,辛苦唐柳老师了。下面有请枫魂帝星老师继续品评文章。


【副评】枫魂帝星:当再次品读亚军的《冀南平原》时,如同行进在一卷错落有致的中国画中。就像看以前的老片黑白无声却有着十足韵味。雾退雾散,晨曦下的村落印入眼帘,树,土地,天空在五月天下凝视,走近人家,走进平原,字里行间用一种平实的语言在叙述,却可以带读者缓缓进入。 

白描手法在文中运用的恰到好处,以路为线索,串联起田野,还有走在其间的人们。比如“人行其间,高抬脚步,身子前猫,双手反复前挡阳光的倾覆…”这段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匆忙忙的人望着即将来临的雨,那种神态刻画的维妙维肖。 

笔锋一转,作者的目光注视到了那些在村在中留守的老人,街道小院,阳光下的老人,勾勒出一幅冀南平原的图画,老人们在这里过着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的生活,固守着老屋,烹饪着原汁原味的生活,彼此间互相交换口味,淳朴而善良的相处,少了喧嚣,少了纷争,这里的人们保持着原有的天性。 

土地也依然肥沃,播下种子会给勤劳的人们丰厚回馈,冀南的四季充满了生机,万物在这里生长的随意。简单的语言,却可以让人能透过文字体会到对土地的感恩。勿需华语丽句,生活就是如此简单,却又让人感概万千。 

冀南的人热情朴实,他们在这片热土上繁衍生息,结婚生子,亚军在这里被感动,用自己的心在书写,在讲述,他把目光注视在平凡的人身上,从他们的土地,房屋乃至婚礼做了一个描绘。如同一个画家用水墨在倾情挥洒,泼墨出一卷美丽的中国山水画,令人沉醉。 

说了许多,剖析着文字,说一点暇疵吧,亚军文章段落间的描绘很生动,每一段文字都可以引起读者共鸣,只是在每个段落间少些有机联系,如果把每段文字用些细腻的关联词做下衔接,文章会更好,个人浅知,这也是我一点体会,散文要有很好的掌控力,亚军文章做的不错,也值得我们学习。文字是人心灵的语言,文字来源于生活,感悟于生活,只有用心体会才会写出好文章。 

谢谢各位老师给我这个机会,在此一起共同欣赏亚军文章。


【主持】雅润:感谢枫魂老师的精彩解析,辛苦了!下一位有请老土老师为我们进一步的解析文章。


【副评】老土:认识王亚军是从他的几篇散文开始的。以前我读过他写的《龙湖公园游记》《宝鸡城记》《积雨云岩寺》《春访周公庙》,感觉他是一个非常愿意旅游的人,又是一个特别善于发现旅途美的作家。 

这篇《冀南平原》让我们了解了冀南的风土人情,如:“一人端着窑瓷碗,十人便蹲在村槐树下,拉着家常,细细品味日子里的酸甜苦辣。”“麻将拨拉哗哗响,男也上得,女也上得。” 

还有“见屋就让人歇,见饭就让人吃。”这让我想起自己老家,也是这样。 

吃饭时,邻居好友端了饭碗进屋,不用客气,也不装假,随意在主家菜碗里夹菜,在饭锅里续饭,吃完饭,在水笼头下洗净,放在饭桌上,喝茶,茶是现烧的开水,天南地北地聊,最后将碗夹在腋窝里,背手回家。 

文章中更多地是一些理性思考。如“无论走在任何地方,乡村都被城镇占去了一半,每处城镇里,都拥挤着匆匆忙忙的人。” 

现在农村的现状,许多地方的半大小子姑娘初中还没毕业就离开了故土,离开了田地,离开了熟悉的村庄,村子里留守的只有老人和孩子, 

还有“四个五个到处乱窜的狗” 

“他们喜欢以古老的方式生存在自己的空间”“日子就在一天天被撕扯中不见了”。 

当然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文章也是这样,再好的文章也有瑕疵。 

可能是地域的问题,文章中有些方言、生词看不太懂。例如: 

“犁沟套着犁沟,淹没了一片黄浪”这里的“黄浪”是指什么? 

“没规没则一坨地”的“一坨地” 

“平原的土是壤性的”中的“壤性” 

“攀谈开来,仅从口音就能辨别出”,不知道差别辨别出什么? 

这样的句子还有“纯阳体”之类,外地人应该不清楚,方言用好了,给人感觉特别地亲切,适当可以做些注解,以便于更好地沟通。


【主持】雅润:感谢老土老师的精彩解析,辛苦了。下面,我做一下总结:其实,今天的评论课,无论主评还是副评,对文章的品读,都非常透彻和精细。对文章提出的观点也有的地方出奇的一致,这就说明文章确实存在这样的共性。比如:文章的写法,这篇文章的优点就是在描绘冀南平原这块神奇的土地时,用了画面铺开的方式抒写,镜头感非常强烈。语言用了很多地方的方言,加深地方区域的乡土气息,就是有些生僻的方言让读者理解不透,加上注释效果会更好。这一点非常重要,无论散文还是小说,方言固然可以起到渲染的效果,但是让读者读不懂,反而会起到反面的效果。

散文落笔繁简要得当,该详细的详细,该简略的简略,加深文章内容的深刻性,厚重一些,更好的诠释主题。

文章各段的衔接要顺畅,不要有脱节和突兀的感觉。

今天的评论课就到这里吧,希望大家有所收获。谢谢!祝大家天天愉快,各位晚安!


雅润

雅润 举人

  • 182

    主题

  • 1131

    帖子

  • 3172

    积分

2016-06-23 13:06:45

这一期课堂评论气氛活跃,大家各抒己见,点评非常细致,到位,为菊韵社团的合作精神点赞。也为主评和副评的敬业精神点赞。祝大家笔丰体健,天天吉祥如意。

清心如云

清心如云 举人

  • 56

    主题

  • 839

    帖子

  • 4480

    积分

2016-06-23 13:55:12

讲得不错,大赞一个!问好各位老师,祝福赏析课堂越办越好!

清影凝霜

清影凝霜 秀才

  • 2

    主题

  • 25

    帖子

  • 1328

    积分

2016-06-23 13:57:10

叶雨姐姐精彩的讲评让我们更加深入了解了文章的精髓,为作者喝彩,为叶雨点赞,为菊韵骄傲!

素心若雪

素心若雪 举人

  • 5

    主题

  • 257

    帖子

  • 4564

    积分

2016-06-23 15:33:50

墨走蹙金结绣,笔动篇篇绝伦。句精意深有韵,咀嚼细揣生共鸣!欣赏楼上师友们精美篇章,若雪学习了。各位夏怡!

远近

远近 举人

  • 2

    主题

  • 160

    帖子

  • 3503

    积分

2016-06-23 21:36:23

文以载道,佳作受益。赏金玉、仰高山,自我策鞭。

桐疏枝寒

桐疏枝寒 进士

  • 434

    主题

  • 4219

    帖子

  • 8255

    积分

2016-06-23 21:37:21

非常给力的评析,极富指导性。

桐疏枝寒

桐疏枝寒 进士

  • 434

    主题

  • 4219

    帖子

  • 8255

    积分

2016-06-23 21:38:52

感谢叶雨社长的支持,也感谢王亚军文友的支持。祝愿广大文友们通过课堂的学习,得以更大的提高。

叶雨

叶雨 探花

  • 301

    主题

  • 1748

    帖子

  • 14782

    积分

2016-06-23 21:41:46

感谢赏析组领导给了我们这个机会,感谢雅润的辛勤付出,这个栏目非常好,也非常有意义,每次来听课都受益匪浅,我给赏析组点赞,因为你们的付出才有了江山的辉煌!

枫魂帝星

枫魂帝星 秀才

  • 4

    主题

  • 80

    帖子

  • 1256

    积分

2016-06-23 22:18:03

谢谢所有朋友们,在一起赏文品章,赏析美文可以愉悦身心,祝福江山文友笔走龙蛇,更上一层。

湖北武戈

湖北武戈 进士

  • 55

    主题

  • 2067

    帖子

  • 10570

    积分

2016-06-24 17:23:44

一堂非常精彩的赏析课,让人受益匪浅。尤其是唐柳老师风趣幽默的解析,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烟花那么凉

烟花那么凉 秀才

  • 12

    主题

  • 255

    帖子

  • 1132

    积分

2016-06-24 21:42:13

叶雨姐果然集容貌和才华于一身啊!唐柳叔叔你又调皮了,可是调皮得又是那么可爱,解读如此精确,不得不佩服。

山泉

山泉 探花

  • 60

    主题

  • 855

    帖子

  • 14140

    积分

2016-06-25 09:32:49

大师手笔的文章,细致入微的评析。

欣赏佳作佳评,问候各位老师!

营养卫士

营养卫士 布衣

  • 22

    主题

  • 63

    帖子

  • 290

    积分

2016-06-28 21:35:35

非常精彩的赏析,问候各位老师!

鹦鹉

鹦鹉 秀才

  • 8

    主题

  • 806

    帖子

  • 1798

    积分

2016-06-29 20:38:32

感谢老师们精彩的讲解,让我们更多读者学习到了写作的技巧。祝福江山明天更美好!

共1页 1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