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叶】张巡,我家乡的英雄
2016-07-31 21:26:47
张巡,唐开元末年进士。先后做过鹿邑县令,河南副节度使,检校主客郎中,御史中丞等职。公元七五五年,范阳节度使安禄山反叛唐王朝。张巡起兵讨伐,河南节度使李巨命张巡为先锋,抗击山东境内的叛军。此时的睢阳太守许远也向张巡告急,张巡即刻又率军到睢阳,杀死叛军一万多人。 公元七五五年,安禄山部将尹子奇十万余人向睢阳发起攻击,张巡固守拒敌,战斗中射伤了尹子奇的左眼,故叛军败退。经过几个月的准备,叛军又于同年七月再次围城。后因城中粮食全无,张巡带将士一千多人捉麻雀、捉老鼠为食,但仍然视死如归,保卫睢阳。 最后在内无粮草,外无救兵的情况下,睢阳被叛军攻开,张巡被捕。尹子奇劝张巡归降,张巡大骂尹子奇。尹子奇恼羞成怒用刀鞘打其口,牙齿脱落,但张巡至死不屈。后与部将霄万春、南霁云等三十六人一同遇害,时年四十九岁。张巡死后,唐肃宗下诏褒奖为扬州提督,封为邓国公。 张巡坚持的睢阳保卫战使叛军不能南下江南,保住了唐王朝的半壁江山,得到了后人的敬仰。至今,台湾省多数居民仍供奉张巡的像,称他为唐代的岳飞。 张巡不仅有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而且还有丰富的文学修养。在睢阳保卫战的艰苦日子里,不管是烽火连天还是狼烟四起张巡仍以大将风度利用炮火间的短暂时间写出了气冲霄汉的诗句。只可惜战火的无情,他的很多作品散失。仅《全唐诗》录存的两首都是守睢阳时的作品,读起来真的是气壮山河,感天动地。如其中一首这样写道:“接战春来苦,孤城日渐危。合围侔月晕,分守若鱼丽。屡厌黄尘起,时将白羽挥。裹创犹出阵,饮血更登陴。忠信应难敌,坚贞谅不移。无人报天子,心计欲何施。” 我们从张巡的诗句中可以看出,战争残酷到何等的程度。据《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四页记载:“睢阳被围日久,士兵不及千人,皆疾病不堪斗”,但“人知必死而无判者。”充分表现了张巡和官兵们罕有的牺牲精神。正如张巡在写给朝廷的《谢金吾表》中说:“臣被围四十七日,凡一千八百余战。当臣效命之时,是贼灭亡之日。”慷慨悲壮地表现了他誓死与危城共存亡的决心。南宋诗人陆游在赞颂张巡的诗句中说道:“厄穷苏武餐毡久,忧愤张巡嚼齿空。”在这里诗人虽然以苏武餐毡来形容自己的厄穷,以张巡嚼齿来表现自己的忧愤,但充分说明了后代诗人们对张巡不顾生死、誓与叛贼斗争到底的英雄气概,评价极高。 众所周知,睢阳是唐朝时期的郡名,古城在河南省商丘市南。睢阳是江、淮大地的屏障,也是唐王朝租赋的通道。安禄山攻开洛阳后,又派重兵攻打睢阳就是想切断唐王朝的经济命脉。 安史之乱发生后,由于朝廷腐败,武备废弛,官军一触即溃。叛军所到之处大肆屠杀,老百姓遭受了空前的劫难。在这场抗击暴乱破坏的保卫战争中,张巡和将士们的行动是正义的,是保护民族利益的。因此他和那些死去的士兵们理应受到后人的敬仰。
|
|
|
2016-07-31 22:00:53
张巡祠,也称净土寺,位于家乡邓州市彭桥镇寺北张村,因有张姓后裔供奉,常年香火不断。
|
|
|
2016-08-01 09:36:45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