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监督管理委员会——举报信箱 回复本帖
平淡是真

平淡是真 探花

  • 503

    主题

  • 3199

    帖子

  • 13358

    积分

【已经处理】举报李长新夜校授课稿抄袭

2016-09-05 19:19:24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2fb64c40100fyua.html

作者:李兴濂

发表于:(2009-12-15 17:21:23)

以下为李兴濂全文,和江山夜校李长新所讲95%以上一致。讲课稿竟然如此抄袭,请江山领导明察。

并附李长新稿子帖子链接:http://www.vsread.com/bbs/topic-319-753884.html



关于散文创作的几点体会

 

散文是最自由的文体,是自我情感的坦露和抒发,无论你是写家亊国亊天下亊,山川河流天地,都是你的眼睛的观察,心灵的思考,情感的抒写。散文离不开“我”。 所以,我今天围绕我这些年的散文创作谈点体会。

 

一、我的散文世界

丹纳说:“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设想他们所属时代的精神和风俗概况。”(《艺术品的本质》)。我从小生活在农村,有十年农村生活,十年教书生活,十多年从政生活。为我散文创作提供了丰厚的资源。家乡的人文积淀深厚,自然风光优美,民族文化丰富多彩,为我散文创作开拓了广阔的空间。每一片地域,每一个具体所在,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生动的一面,为散文写作提供了不重复的天然优势。因此在我的散文世界里有燕东故里、满族风俗、太河两岸、乡土情节、民间传说。也就是说,我找到了自己的一片写作领地。人性关怀和生活叙述,地理背景和青春成长,历史人文摹写和精神仰望,乡土情韵和人生况味,生活哲理和人文解读、大地行旅与情感幽思等等。宏阔、厚重、悠远、深邃的辽东文化为心灵背景,渗透着辽东大山的血性,充满着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命运的抗争以及对世俗洪流冲击。我的个人创作也是一种与大地融入和对话的过程,更是一种坚守和拓掘。

乡土情节

乡土永远是我散文创作的主题。那些有生命的事物,生命更加鲜活;那些无生命的事物,也被赋予了生命的特质。故乡每一个轮廓,每一个细部,每一抹颜色,每一缕筋脉,在我眼里都纤毫毕现。触景生情,借物言志。无论是日落的村落、天上的飞鹰、河边的老牛,还是赶集的女人、淳朴的大娘,我看到的是人的营生和命运,反映出人的世相。我写了乡间系列散文,在客观的描摹中展开了丰富而奇特的想象,写乡间的老树、风声、檐滴、炊烟、大酱、豆腐、草垛、田埂、泥火盆、土屋、秧歌,等等。写了《故乡轶亊》由往昔一些片断组成,写了《山村的记忆》粗瓷碗、铜盆、灯台、石磨、陶罐、老井、歌谣等等,揭示了司空见惯却被常常忽略的生活的秘密——劳动、大地和生活。

历史记忆

记录生活过往,讲述历史人物,倾听遥远的回声,是我散文的又一主题。从历史影像的翻拍和审视中,烛照社会现实,传递历史价值和民族精神。往往是一个点、一个面,是一个镜头、一个细节。而恰恰是这些细枝末节,显出历史的树大根深、枝繁叶茂。散文的历史记忆,来得直接、真实,也来得深刻。或浓墨重彩为民族的文化魅力喝彩自豪,或痛心疾首为民族的文化失忆大声疾呼,或追根溯源为民族精神正本清源,或是民间风物,让我们触摸到民族文化的生命之根,凸现了中国人的文化家园和精神力量。这方面,在我们本溪作者中莫永甫写得最好,也最突出。我也写了一些历史风物,及这方水土哺育的历史人物,但都不深刻。

人性亲情

人都会被亲情触动,因为亲情而温暖。这不仅指有着血脉关系的亲情,还有故乡情、师生情、战友情、朋友情和爱情。我也是顺着亲情上路的。 我写过《母亲》,书写了母亲的恩典,对慈母的追忆呼唤。也写了父亲对儿子绵实坚韧的爱。还写了一些相识不相识的人的爱。这种人性的温暖和光辉,不仅仅是亲情的叙事和呢喃,更有悲悯的情怀和大爱。站在坚实的大地上和芸芸众生里,触摸那些往往被忽略和轻贱的生命的小人物,感受他们生活的艰辛、身心的煎熬和精神的困境,感受他们卑微中的伟大和屈辱中的尊严,传递对他们真切的同情、关爱和敬意。表现出了被蔑视的屈辱和以各自的方式在屈辱中抗争的尊严。让读者看到了他们卑微中的通达与庄严,也对他们的衣食无着表达了担忧和牵挂。

山水风光

我的散文资源,还在山川、河流、土地、天空等自然界,也在我心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时代和生长环境,都离不开自然的滋养。你从小喝了哪儿的水,吃了哪儿的粮,呼吸了哪个地方的空气,你的记几血液里就长期流淌着那个地方的因子,就一辈子与那个生你养你的地方有着割舍不开的情愫。我拿起笔来自然会写到故乡的山山水水,从近水到远山,从岸边到田野,山有多高,水有多深,就像舒缓的行板,优雅的叙述、从容的表达、洞察生活的智慧、把握事物的敏锐、体味生命的哲思,力求使作品充满儒雅的风度和情怀。也有对动物的怜悯、对人的拷问和反思、对生命平等的呼喊、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期盼。乡土的风水,接通了文学的地脉,乡土与文学,气韵相通,气息相连。人与人、人与动物、人与土地、人与自然,唇齿相依,让人难忘。在对自然生命意识的倾诉和自然精神境界的禅悟中,听到的都是自然的声音,看到的是自然的颜色,感悟到的是自然的生命,对自然的深度关切、对自然烛照人类的体察、对祖先与自然血脉相连的永恒情意。

二、我的几点体会

我虽然写不出什么感天动地的文章,但这些年甘苦自知,谈一下我的几点体会吧。

1、散文易学而难工。初学写作者千万别把散文看成最容易写。小说可以靠故事引人,靠情节逗人,靠人物抓人,散文则是情的凝聚,诗的蕴涵,哲理的思考,人生真谛的探究和独具个性的语言,靠这些去感染人,陶冶人,启悟人。这就显示了散文的难度。作家冯骥才说过,要想检验一个作家的功力如何,请他写一篇散文好了。王国维说,散文易学而难工。因此,既要看到散文的易,还要看到散文的难。看到易,不至于望而生畏,看到难,才能慎重对待,刻苦学习,奋力追求艺术的至境。现在,散文作者之多,数量之丰,从未如此风光。但真正的好散文,精粹之作,厚重之作,隽永之作,实在太少。大多是通俗散文,快餐散文,一次性消费,读罢被扔掉。造成这种原因,我认为跟强调散文是随便的有关。使散文成了大路货,伪劣产品日多,庸俗文字泛滥,内容浅薄,语言啰嗦,平淡无奇,寡淡无味,败坏了散文。散文固然散,但应强调文,文是文釆,文学性,文化品格。散是形,文是质,是蕴涵。决定散文成败不是散,而是文。文釆,是鲜活思想和精美语言的闪光。文学性就是艺术性,艺术的感染力,启发力和使人愉悦的功能。散文的文化品格,取决于作者的文化人格,文化良知,文化素养。高品格的作者,才可写出高品格的散文。提高文化品格,散文才可能意蕴丰赡,意境深邃,意味悠长。这样的散文才可能滋养精神,浸润心田,抚慰灵魂,提升人格。现在有人提倡大散文,我看不只是块头大,更是指思想博大,人格高大。所以,写出文釆斐然,艺术含量饱满,文化意蕴浓烈的散文很难,却是我们奋斗的标杆。

2、写最熟悉的。印象派画家梵高的弟弟在巴黎学画,长进甚少,梵高写信告诉他,你也许会说在巴黎也有花朵,但你是麦子,你的位置是在麦田里。种到家乡的泥土里去,你将于此生根发芽,不要在巴黎的人行道上浪费你的生命吧!我曾到过大城市,住辻高楼大厦,但对写城市生活总是力不从心。我的根在农村,所以我熟悉农村的一草一木,写农村生活就顺手。写作要有一个相应的自然和人文环境。

3、要博览群书。肚子空了,没啥写了,怎么办?我采用两个办法。一是放下笔,专心读书,读自己爱读的书。通过读书,开扩思想,调理情绪,提高艺术鉴赏力,增强艺术感悟力。往往读着读着,不期而想起某个题材可写,而且很快有了构思。这叫借别人的思想艺术激发自己的灵感。二是到丰富多彩,斑斓多姿的生活中去,去接触形形色色的人,去了解新新奇奇的事,发现新题材,唤起记忆,让现实生活激发灵感。博览群书,不只读文学书,也要读一些政治的,经济的,哲学的,史学的,美学的,自然科学的,读书越杂越好,涉猎面越广越好。艺术是相通的,文学和绘画、音乐、舞蹈、戏曲等,在美学上是一致的,只是形式不同而已。从不同艺术形式学习,借鉴。世界上可读之物不独是书,社会可读,世人可读,山水草朩,鸟兽鱼虫,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均可读。用眼用心,用人生体验,生命体验,心灵体验去审视,去探索,去解悟,去感应,就会获得新的发现,新的启示。这部书浩瀚无边,千变万化,四时常新,一辈子也难读完读透,它比任何书都复杂深刻,生动隽永。读这部无字书的心得,才是真东西。写出这些心得,才可能是好文章。

4、要有真情实感。清人袁枚有句话叫“千古文章,传真不传伪” 。为文必真。小说常常是写别人的亊,散文必须是自己的事,即使写别人也是写自己。小说往往是身外事,散文大都是心中事。小说靠虚构,散文须写真。小说可以编,编故事,编人物。散文不能编,一编就走样儿,一编就露馅儿。小说越编越典型,散文愈编愈虚假。小说可以荒唐,荒诞,荒谬,散文是心灵的袒露,必须真实,真切,真诚。小说靠编出的曲折故事,靠塑造的鲜活人物抓住读者,散文靠真挚的情感,独到的体悟,艺术的剪裁,精美的语言打动读者。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写得情真辞切,哀伤不已,滿篇皆血泪,哭诉而成,千年之后令人读了不禁潸然泪下。就是真情动人。

5、散文要有味道有灵气有思想。既然散文靠真情打动读者,就要有味,也就是品后有余味。生活本身是各种滋味掺和着的,散文就让人品出各种滋味。读名家散文很容易品出不同味道。鲁迅的辛辣味,周作人的苦淡味,梁实秋的清醇味,丰子恺的温馨味,充盈在字里行间,回味无穷。有灵气,比如写游记,最忌有见必录,成为导游员。作家去游山水,不只是身游,更是心游神游,心神与山水的性灵相交相谐,从中体悟领会。写山写水,其实是写自己,山水中有自己,山水才是活的。硬写山是什么样,水是什么样,山水便呈死相。朱自清有句话说得好,游记里满是梦。游记里有了梦就有了人的情与思,有了人的独到发现,也就有了吸引力和可读性。朱自清和俞平伯曾同泳秦淮河,所见所闻相同,但各自的梦不同,写出了同题散文《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文章的深度源于思想的深度,思想的深度关乎学养,阅历及对事物的体察解悟能力。一篇文章总要表达一个思想,思想深邃的文章,思辨力大,才能使人震撼。

6、语言要生动鲜明。文学第一要素是语言。题材再好,构思再巧,如果语言差就失败。袁枚主张“一切诗文,须字立纸上,不可字卧纸上。人活则立,人死则卧,用笔亦然。”字立纸上,就是语言具有张力表现力,鲜明准确生动。一句当中,有一个字安排得准确而新鲜,可使整句生辉,可使全篇增色。欧阳修《醉翁亭记》中有一句“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句中的“翼” 字,用得最妙最生动传神。写出了亭之形状,静物的动态,是其他字所不能替代的。又比如,写颜色,单用几个红绿等字就不逼真。鲁迅的《秋夜》中分别用粉红、红惨惨、铁似的、窘得发白、雪白、猩红、青葱、苍翠来表现不同景色的颜色,使颜色有了个性。我们习惯于直接写颜色,如果写成胭脂色、玛瑙色、柠檬黄、荸荠色、藕色、玉色、翡翠色、鱼肚白、橄榄色、鸡冠色,就会使颜色富有视觉形象,增强语言的表现力。语言功力是需要一生去磨炼的。

7、要保持一颗童心。童心是自然流露。童心是爱心,爱己爱人,爱天地万物,付出爱也接受爱。童年是短暂的,童心应是长久的。可惜的是由于岁月的冲刷,世俗的熏染,一些成年人童心丧失,戓争名于朝,争利于市,沦为蝇营狗苟之徒,或未老先衰,心如枯井,对世界失去兴趣,对人生不再追求。童心是可贵的。明代李贽指出:“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搞文学需要童心。情是一切文学的根,更是散文的根。情从何来?从童心来。有了童心,对世间的一切,大至宇宙人寰,小至花鸟虫鱼,莫不满怀拳拳真情。心中有情,笔下才有情。文章有情,读者才会动情。捧出童心才能换取真情。童心丰盈,情感才能丰沛,愿永远保持一颗童心,不被污染。

三、当前散文创作的问题

我的散文创作存在很多不足,总想在散文里放一些学术知识和信息量,比如历史、人文等,好像这样才既显得自己博学多才,显得作品厚重。结果是生搬硬套,生拉硬扯,生吞活剥。文字又冷又硬,行文又僵又死,内容又粗又糙,情感又虚又假。写自然风光的,往往卖的是导游图;写思想哲理的,往往上的是政治课;写历史文化的,往往开的是文史馆;写日常生活的,往往记的是流水账;而写时代现实的,往往喊的是大口号。想把人的一生都难弄明白的道理,都在一篇散文里给你讲完。结果不少散文作品,没有思想,也就注定了假大空。当前散文创作上存在问题,除了上述的通病外,还有两个问题。

一是缺少对现实的深切关注。为数不少的作家在文人心态和意趣的挥洒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放弃了对社会下层普通劳动者历史命运和现实生存的关注与描写,并因此而导致了在新的社会矛盾面前的回避与缺席。纵观中国散文史,西方式的人道主义精神或许相对稀薄,但发源于儒家民本思想的对社会下层广大劳动人民的关注、同情乃至赞美,却是由来已久的传统。历史走到今天,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文学,特别是文学中极具个体精神与情感色彩的散文,还要不要坚持和强调对普通劳动者的关注与表现?回答是肯定的,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普通劳动者,成为社会的弱势群体,正面临着种种困惑与艰难,他们需要各方面的关怀,其中自然包括散文家道义的支持与心灵的抚慰。

  然而,近些年来的散文创作却在这一方面陷入了大面积的失语状态。更多的散文家,沉溺于文人角色的自恋与自赏,满足于一己心态的表露与挥洒。他们笔下呈显的,是湖光山色的流连,书里卷外的遐思,生命哲理的体味,艺术情趣的张扬,直至草木虫鱼的观赏,美食雅苑的把玩……而明显缺少的便是对现实生活里普通劳动者生存状态的描绘与揭示,是创作主体对社会底层和弱势群体的关切目光与悲悯情怀,是一种博大而深沉的人道主义的力量。时下散文远离了普通劳动者的现实痛苦和接受能力,不能真正进入社会下层。

  散文是文学,是语言和思想开出的文艺花朵。散文不是收容站,不能把凡是用文字码的,管它有没有文学性,似乎题材广泛,行文多样,实际泥沙俱下,垃圾甚多。尽管提倡所谓大散文、文化散文,却把散文的概念越弄越小,散文的路越走越窄,造成了盲目跟风,结果是历史人文知识营养不良,乡土情感虚伪造假。在科技文明、都市浪潮以及物质欲望等等的合围下,散文舒展生命和遭遇激情的空间与可能正在变小,这使得散文篇章,常常是理念胜于情感,思辨压倒形象,甚至大量存在着因寡情而导致的矫情与滥情,其结果则是大大削弱了散文应有的艺术感染力,这是散文创作值得注意的问题。

  毫无疑问,散文发展到今天,从创作观念到审美形态都有了新的探索与变化。只是所有这些都还不足以动摇这样一种相沿已久的圭臬:散文写作必须传达作家的真性情、真体验,必须凸现一个真实的、活生生的自我。从某种意义讲,散文是作家主体世界的艺术直呈,而这因直呈才感人的主体世界一旦掺入了虚假,陷入了僵化,失去了真诚与鲜活,那么便意味着散文基本品格的才气和聪明,但又总觉得它多了一些造作,少了一些真诚,甚至会怀疑,作家是不是借着“说话”的由头来炫耀自己营造幽默的能力。毋庸讳言,诸如此类的作品,很容易入眼,但却不容易入心。当代散文要重新获得真情的滋养与真诚的魅力,散文家必须首先从现代文明的种种包装中挣脱出来,强化生命实践,丰富心灵体验,努力在虚拟、复制与喧嚣中,保持质朴而机敏的生命感知能力和生活表现能力。

  令人遗憾的是,近年来的散文创作偏偏在抒发真情实感、袒露生命血性上出现了失误,一部分散文作品已不再是散文家“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的结果,当然也不再追求情真意切,以情动人,而是习惯于从某种生命智慧或生活意念出发,进行理性胜于情感、学问大于体验的言说,从而导致了知识的扩展与性灵的萎缩。我们缺少周国平散文《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这样直接采之于生命疼痛处,因而充盈着至情与至性的作品,缺少了生命激情的支撑和生活经验的参与,缺少了活生生的气韵,而显得昭示性有余,感染力不足,散文作品感染力的单薄,缺少性灵或情感因素,哗众取宠而装出来的滥情与矫情。散文如此庞杂而单调乏味,需要注入活力与滋味,需要有新的追求。

                         四、我的散文追求

在文学这株花繁叶茂的大树上,要数散文这枝花的品种最繁多,色彩最绚丽,最耀人眼目。散文的写作是作者凭借自己的灵感和智慧,将自己之亲感至诚,奇思妙想,托之于题材,取之以随意,自由灵活地抒发,率真、真切、优美、有味地道来,这才是散文的精髓!散文,看起来朴朴实实,明明白白,既不神秘,也不深奥,易写易读。可是,要真能写好实属不易。作者要将自己对人世的深刻体验,熔铸在轻松自然的形式里,若没有一双伶俐的耳朵和深邃的思想,一副灵巧娴熟的笔墨,那是难以写好的。散文是万物花开,散文是繁花似锦。有思想有知性,就尽情地表现;没有思想没有知性,强求也不行。学术信息量也好,哲理思想也好,都是以文学和艺术为前提的,都是附丽散文的。我们要把散文当作实实在在的文学。当下的散文迷失了很多东西,比如美感、诗意和真情。散文是美的艺术,是诗意和真情的完美结合。朴素是美,绚丽是美。朴素中杂糅着绚丽,绚丽中浸润着朴素也是美。还有阳刚,温润,温馨,浪漫,都是美。散文,跟任何文学样式一样,需要诗心、诗意和诗情。诗心、诗意和诗情,是一切文学艺术的眼睛和根。散文创作需要定神清醒,找到方向,然后带着艺术的诗心、诗意、诗情和美,上路,前行。下面,谈谈我的散文追求与各位共勉。

我觉得最为理想的散文作品大致可以分出如下几条:

①  最能够触发读者长久的感动的;

②  最能够唤醒读者回忆起或向往着种种人生境遇和自然风光的;

③  最能够引起读者深深地思索的;

④  最能够在艺术技巧和语言的文采方面满足读者的审美需求的。

散文创作既然是一种主观色彩更为强烈的艺术实践,它的长处恰巧就在于十分善于挥发自己的情感去打动读者的心灵。如果把自己的欢乐或痛楚淋漓尽致地抒发出来之后,许多读者也就会随之而喜笑颜开或泪水滂沱起来,这是散文创作多大的成功和幸运啊! 。

如今是大众文化时代,散文写作的普及化达到前所未有的规模,凡是爱好文学的人都在写散文。中国当前的阅读载体,除了网络,受众最多的就是报纸副刊,报纸副刊上发表的作品,基本上是散文随笔的天下。从本溪日报和晚报文学副刊上看,大都是散文作品,在广大的业余文学爱好者中,写散文的比例就更大了。究其原因,是散文没有疆域,贴近人心,贴近生活,是一种日常性文体,生活形文体,写作者和阅读者都能在散文中,找到心灵的安慰。但应该看到另一个问题:好散文却越来越少。究其原因就是缺少个性化、现代性。

我的第一个追求:散文的个性化

一是选材的个性化。一个作家写的不同题材的作品,便发现,水平悬殊很大。同一个人,同一副大脑,同一支笔,为什么写出来的东西不尽相同,还是选材的问题。比如散文家周涛,他写军旅、写边塞、写新疆、写西北的作品,真是大气如虹,充满力度和质感,很影响读者的情绪。但他后来又写了一些反映社会、家庭、泛都市题材的小品随笔,说实话,动人的光芒没有了。独特的选材,是成功的一半。有两类题材写得人最多,一是游记,很多都是个人日记行程加历史资料编织而成,并没有写出个性特色,这些山水胜地从古到今,大家都去游,都在写,很难写出新意来。二是亲情文章,人人都有家庭,都有亲人,但人之常情往往是大同小异的,个人以为有价值,可读者并不喜欢看题材重复的东西。中外文学史上有成就的散文家,都在自己专注的题材领域上取得了显著成绩。像美国的梭罗,俄罗斯的普里什文,他们的大自然写作至今仍是散文圣典;法国蒙田的智性哲理散文,也在全球拥有众多的读者;中国当代余秋雨的文化散文、马丽华的西藏散文等等,都以自己的个性卓立于世。

二是观察的个性化。我读张承志的散文,常常感受到一股关注少数民族、关注底层人命运的忧患意识。张承志看世界,用得是宗教眼光,慈悲情怀。所以他的作品中弥散着神宗的普世气息,平民的执着精神。我读董桥的散文,会被一股优雅精致、风趣博识的述写所感染。董桥看社会,用得是带着古典式的文人名士的眼光,他从一件事、一句话、一张书法、一件小摆设小收藏中,寻找着快要消失的文化精髓。找到自己独特的观察方式,等于增添了第三只眼睛。法国思想家罗兰·巴特是结构主义和符号学的创始人,他搞理论研究是符号学,写散文也带着符号学的特征。有一位女作家,喜欢从儿童的角度,用童心童眼来看世界,比如季节变化,她没写春花秋月、夏雨冬雪,而是通过奶奶身上的衣服更换来表现,少数民族的服装穿着色彩丰富,变化多样,写出来就很有意思了。观察世界的个性要去寻找发现、要去培养形成、它是孜孜不倦地追求的结果。

三是表达的个性化。每个成熟的作家,在写作上各有自己一套表达方式。我读成熟的作家的作品,不用看作者名字,就能分辩出是谁写的,判断标准就是因为他们的表达个性不一样。表达个性体现在结构安排上,句式特点上,词语运用上。比如叙述角度,有的人喜欢用第一人称,有的人善长用第三人称,还有人用第二人称。中国散文,还是要有中国特点,应该体现出汉语的精致优美来。在这一点上,沈从文的形象,孙犁的简洁、汪曾祺的优雅,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表达个性是身份证,是自己的标签,是你独特的信息流露,是一个作家成熟的象征。

四是个性的强化与变化。自己的个性一旦确立,就要不断地从各个方面来补充它,完善它,强化它。过去,散文创作中有杨朔模式,秦牧模式,看多了便让人生厌。余秋雨在中华古老大地上和中国文化幺长河中,作了一番并不轻松的旅行,写了一大批文化散文,探索描摹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命运和中国传统文人的文化品格,有深沉的历史感和浓厚的文化味。他成功了,文章几呈洛阳纸贵之势。余秋雨对当代散文的贡献在亍他创造了文化散文这一文体。他创造了一种文体,也制作了一种模式,自己被这种模式束缚住了。所幸他知趣地打住,宣布不再往下写了,可惜收笔晚了些。艺术之路只有台阶,没有顶点,作家是虔诚的攀登者,不断地在修改完善着自己的形象,直至停止思考和表达。

我的第二个追求:散文的现代性

一是题材的现代性。生活的画面非常开阔,题材也是多种多样,社会场景也在不断更新。现在的散文创作容易闲庭信步,自我陶醉,缺乏对当前火热生活的关注,缺乏对工业文明的激情。读美国作家怀特的散文《别了,我的至爱》,他把一辆福特汽车写得那么灵动,亲切,可感可爱。怀特的一系列散文观察细致,感觉鲜活,语言风趣,读起来如眼前。读法国作家罗兰·巴尔特的散文《埃菲尔铁塔》,他把一个工业建筑产品写得那么饱满,丰富,深入,物性与理性融为一体,达到了建筑美学、风景美学,散文美学的高度。现代性既体现在题材的选择上,还体现在各个层面的开掘上。

二是视角的现代性。德国作家瓦尔特·本雅明说:“写作一篇好散文要经过三个台阶:宛如作曲时的音乐阶段;宛如筑瓦造屋的构建阶段以及宛如织布时的编织阶段。”本雅明是个哲学家评论家,但他写了两本颇有影响的散文《驼背小人》与《单行道》。前者透过童年的视角,描写了柏林这个大都市的种种生活景象,像万花筒般将一个城市立体地凸现在读者面前;后者的意象解析更加奇特,他摆脱了传统的概念思惟,完全是一种超现实主义的眼光。有的作家在动笔前,先要找到这个素材的音乐感,确实它的基调和旋律。有的作家写散文,总是充满横切的画面感。日本的大画家东山魁夷散文也写得很棒,作品中带着强烈的色彩感和细节刻划。有时候一个独特视角,可以激活一个普通的素材,写出成功作品。比如说写动物,怀特有一篇文章,题目叫《一头猪的死》,他把自己喂得那头猪描写的跟家里人一样,充满关爱和忧伤,是一种紧贴人心的散文。视角取决于思惟。现在的散文创作,传统思惟和概念思惟仍然很严重,异想天开不够。做人要规矩,作文则要放荡、出格、另类。人常说:看问题不能用老眼光。要打破思惟的定势,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但是我的追求。

三是结构的现代性。在建筑业中,结构和造型有时候起关键作用。小说创作讲究结构,好像散文只适合短小的篇幅,单一的叙事、抒情、论说,其实散文也有结构问题。周涛的《稀世之鸟》、《游牧长城》、《哈拉沙尓随笔》大气磅礴,汪洋恣肆,章法大开犬大阖。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有一部中篇散文作品,题目叫《看不见的城市》,其中有叙述,有描写,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轮流出现,表现出了一个锥体的各个层面,堪称结构佳作。其实,在各种艺术门类中,手法上表现上最先锋最新潮的首先是美术、然后是音乐、建筑等,文学则最滞后。而文学中呢,又是散文最滞后。艺术的基因是相通的,多欣赏一些其它门类的新作,对提高散文结构的现代性会很有启发和帮助。

四是语言的现代性。现在读五六十年代的作品,兑有一股陈旧感,究其原因,就在于语言系统的老化。“五四”开辟了白话文的源头,但也在不断进化中,从民国语言,到解放后的革命语言、文革语言、改革开放语言、网络语言,新的词语和造句方式像新鲜的血液,注入了古老的语言肌体。要反映新时代的生活,就得运用现代语言。

这么多年来,中国文学的语言比较混乱。有人偏爱文白夹杂,像半生不熟的米饭,营养丢失。有人喜欢油嘴滑舌,像炒菜放多了油料,让人反胃。有人推崇方言土语, 像当街煎炸的臭豆腐,一股怪味。有人则欧化抽象甚至有外语缠裹其中,像锅里的沙子没淘尽,时不时跳出来嘣牙儿。真正的散文好语言应该是纯正优美,生动晓畅,丰富形象的现代汉语。在所有的文学种类中,散文是最讲究语言的。作家的风格多种多样,语言表现各有特色。不过,能称之为文体大家的人很少。像孙犁的简洁深刻,汪曾祺的典雅有味,已经属于稀世珍宝。


欣雨文萃

欣雨文萃 进士

  • 134

    主题

  • 702

    帖子

  • 10295

    积分

2016-09-05 20:07:11

夜校讲课稿都是我审查,也注意了网上搜索。本次反应的事情,也曾了解,是其本人在其他地方讲课的稿件。为了再次证实,已通知有关和本人来回答。谢谢对夜校工作的支持和关心。希望一如既往地支持和监督我们的工作,把夜校办得更好。

李长新

李长新 童生

  • 0

    主题

  • 4

    帖子

  • 580

    积分

2016-09-05 20:26:34

李兴濂:你好,此文确为网上搜集的,我在开讲前已经声明是从网上收集的现成的。原文如下:今天安排我上讲座,诚惶诚恐,在网上搜集、参考一些大家现成的精彩论述,加上自家的创作感受,班门弄斧,与大家共同学习。网上此类资料甚多,没有注意到是先生大作,十万分的抱歉,还请你海涵。


欣雨文萃

欣雨文萃 进士

  • 134

    主题

  • 702

    帖子

  • 10295

    积分

2016-09-05 21:24:31

各社团推荐讲课都是为了培养江山作者,都是支持江山文学夜校的工作。讲稿不同于投稿,更不能扩大分析,就事论事为好。如果说是为了挣分,就跑题了。对于讲课讲稿,我们会发一个通知,提出进一步的做法,坏事总能变好事,使得我们更好的做好工作。谢谢各社团对于夜校的支持,欢迎一如既往的推荐老师讲课,培养江山作者,使我们的作品质量水平快些提高。

林儿

林儿 探花

  • 220

    主题

  • 1300

    帖子

  • 15764

    积分

2016-09-05 21:28:03

谢谢举报。维护江山,人人有责。江山早有规定,不允许抄袭和重复发文,即便是夜校讲课稿也不允许抄袭和引用过多。晓荷社团李长新的讲课稿大部分是从网上收集的,也可以说是抄袭。经研究决定,撤销他的讲课,不给社团记分,并警告李长新同志,严格遵守江山的规定。

平淡是真

平淡是真 探花

  • 503

    主题

  • 3199

    帖子

  • 13358

    积分

2016-09-05 21:34:26

静待处理结果。

平淡是真

平淡是真 探花

  • 503

    主题

  • 3199

    帖子

  • 13358

    积分

2016-09-05 21:35:12

谢谢林总,谢谢江山。祝福江山。

豪哥

豪哥 举人

  • 6

    主题

  • 106

    帖子

  • 3229

    积分

2016-09-06 09:50:31

个人观点是这样,既然指定你讲课,当然是看重你本人的水平,但用了别人的文章来做讲稿,还不指明出处,恐怕是不妥的。

共1页 1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