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润
|
【专栏】每周一评:第二十六期2016-09-28 22:25:01****又是一年赏荷时**** 【主持】雅润: 秋风转凉,天天吉祥,每周一评又在这个祥和的夜晚和大家见面了,首先向在坐的文友道一声祝福:“大家晚上好!” 今天有幸请到【晓荷】社团的余懋勋老师为文章主评,引领我们学习。 文章链接:【晓荷】父亲的荷塘(散文)_江山文学网 http://www.vsread.com/article-565043.html 作者云静水闲老师。下面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两位老师的背景。 【主评】简介:余懋勋,男,1949年11月出生,大专文化,1972年5月参加工作,先后任国营719厂装配车间工人,技工学校讲师和教导主任,子弟学校中学一级教师 成都市作家协会会员、金牛区作家协会会员、武侯区作家协会会员、成都市文化宫职工影评组成员, 从事文学创作,在《青年作家》、《中外文艺》、《上风》杂志和江山文学网上发表散文和文学评论数篇。 【作者】简介:云静水闲,本名申云贵,湖南邵东人。从小喜欢写作,读初中时,在老师的帮助下,曾有小文发表于刊物,后来因故离开心爱的学校。事业小有成就之后,写作的欲望再次萌发,2011年开始,用蓝梦的笔名在中国散文网、散文在线等网站,发表文章若干。进了江山,如鱼得水,愿向老师们学习,快乐地享受文字,不断提高自己。人生宗旨:常怀一颗谦卑的心,面对多彩的世界。 【主持】雅润:下面有请主评余懋勋老师闪亮登场。 【主评】余懋勋: 各位老师、各位文友: 大家好!很高兴有机会跟大家相聚网上一起探讨文学方面的话题。今天我来谈谈绝品散文《父亲的荷塘》创作特色。网络作家云静水闲不但会写小说,还会写散文。他的作品《父亲的荷塘》就是一篇写人记事借景抒情的散文。这篇散文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勤劳、智慧、善良、坚强的父亲形象,让人过目难忘。品读了这篇散文,我觉得它在创作方面有以下四个特色: 特色之一:立意高远,耐人寻味 初看文章的题目《父亲的荷塘》,显得很一般,但当你读完全文之后,就会知道文章的内容并不一般。作品写荷塘,更是在写人,这就超出了一般写荷塘、写荷花的文章。作品立意有高度,开始读来虽然觉得有点意料之外,再读下去又会感到事在情理之中。这里的荷塘,不是一般的荷塘,而是特指父亲的荷塘,是父亲为了让子女尝到莲香,在自家屋前挖的荷塘。这个荷塘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遭受了一场人为的灾难。在“文革”中,对父亲又妒又恨的生产队长去报告大队革委会,说父亲私自挖池塘种经济作物。“于是,我家的荷花池就大难临头。塘水被水车车干了,那些娇嫩的荷花被连根拔起。”后来父亲借了十二个莲蓬给我们兄妹四人吃,却被大队派人当作小偷捉了去批斗、游街、写检查、悔过。我不知情误会了父亲。文章围绕荷塘这个主题展开了故事的叙述,表现父亲的高大形象,歌颂父亲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赞扬父亲清清白白的高尚品质。 特色之二:寄情于景,情景交融 作品以简洁的文字起笔,“六月,正是一年中最丰腴的月份。那些树、那些草、那些庄稼,都把枝叶舒展到了极限。叶子是翠绿的,绿得耀眼,绿得让人心醉,只要抬起头,映入眼帘的就是一片翡翠。野外,更是一片绿色的海洋,随便吸一口气,那绿仿佛就进入了五脏六腑,就会觉得全身舒坦,心旷神怡。”短短两三句话,就把一幅美丽动人的乡村景象展现在读者面前。当我们跟随作者的步伐走进这个画面时,很快又体味到在这绿肥花艳的图景中透出了一种淡淡的忧伤。老家屋前池塘里的荷花,一直是作者20多年来的牵挂。荷花“让我魂牵梦萦,每年六月我都要来看它们一次。”由此,作者笔锋一转,道出了“与荷结缘,始于童年时一次父母因莲蓬而起的争执。”接着,作者又让我们继续顺着行文品读了一段关于父亲的情感故事。 作品寄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细致入微地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情感,很自然地沟通了读者和作者之间的情感交流,很容易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由于作者所寄的真情和深情是出自内心,发自肺腑的,所以在读者心理上能够产生一定的情感力度,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特色之三:精于构思,巧于布局 作品以景开头,并寄情于景,这是作者抒发感情,展示自己心路历程的缘起。文章以父母的争执、父亲挖池种莲、荷塘的遭遇、父亲蒙冤被抓、我对父亲的误会、借条还原事情真相、我的遗憾和追悔以及我对荷花的牵挂为线索,整个故事的叙述过程,都是随着作者的情绪波动而逐步深化的。故事在发展,情节在变化,作者作为事情的亲历者,其心理活动也随之而变。行文中以荷塘、荷花、莲蓬为中心,又适当点染周围背景。布局上层次清晰分明,详略得当,疏密相间,自然舒展。作品是一篇精心设计的散文。 特色之四:语言流畅,过渡自然 散文《父亲的荷塘》很注意语言的锤炼,且以轻笔淡写的口语来传神状态,表情达意。文章开头排比句的运用,不仅准确而传神地渲染和加强了乡村风景的诗情画意,而且节奏明快,韵律协调,富有音乐美。品读整个作品,感觉语言流畅,过渡十分自然。文中有几处可称为“转折”或“伏笔”的地方设置得很好。比如第4自然段,“几点浮萍,数片落叶飘在碧绿的水面,平添了几许宁静和苍凉。”这“苍凉”二字会使读者在这里略微停顿,心想,怎么会用这个词呢?于是,带着几丝不解,希望在后面找到答案,就有了继续读下去的兴趣。又如第6自然段,“与荷结缘,始于童年时一次父母因莲蓬而起的争执”,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让故事自然展开。 文中有一些佳句十分出彩。比如,第28自然段,“那一池荷花成了父亲眼里最后的风景。”第33自然段,“屋前的池塘里,莲蓬已经成熟,初秋的阳光下,它们静静地垂着头,像是在默哀。”第36自然段,“微风吹来,满地的荷花纷纷点头,仿佛在证实玉德伯的话。”第38自然段,“你父亲这一生清清白白,就像这一节埋在烂泥里的藕一样。” 以上讲的是这篇散文的四个特色,也就是这篇散文的优点。 下面我再说说这篇散文的不足之处。我觉得应该有伏笔的地方有那么一点缺憾。请看第18自然段,“大队来了几个人,在我们家里找到了吃剩的莲蓬壳。”这个地方是不是应该加点东西,比如“父亲面对那些人满脸的疑惑,张了张嘴,似乎想说什么,却什么也没有说。我觉得他的表情有点奇怪”之类的。这样其实是埋下一个最大的伏笔,不然读者的结论就是这位父亲由于爱子心切,做出了不光彩的事,虽然可以理解,但和作者前后对父亲的人品、性格的描写有点不统一。如果让读者和主人公一样觉得有点奇怪,也就让后面父亲忍辱负重、执意再种荷花、对儿子大发脾气、我离开家时父亲的眼神等情节都显得沉重,更有分量,有背后的东西。还有,那个玉德伯拿出借条应该是个高潮,好像写得稍微少了一点,太不经意了点。另外,整个文字似乎还可以再精炼一些,紧凑一些。 以上就是我对散文《父亲的荷塘》的欣赏和分析,不妥之处,欢迎大家指正。总而言之,云静水闲的散文《父亲的荷塘》既有思想,又有激情和文采,是一篇上乘的作品,值得我们去阅读和学习。 谢谢大家! 【主持】雅润: 感谢老师对文章的深刻解读,辛苦了!下面有请作者云静水闲老师谈谈写这篇文章的初衷。 【作者】云静水闲: 各位领导好!主持人好!所有的群友晚上好! 首先感谢江山文学网推出一个这么好的“晒”文平台,感谢余老师对拙作的点评及江山其他老师的指教。 对于文字,我只是个门外汉。虽然小时候有过“昙花一现”,但后来几十年基本上和文字“绝缘”。2012年开始在网上发表小文,2013年正式加入江山文学网。几年时间过去了,虽然在杂志上发表了一些文章,也混了一个省级散文学会的会员证和一个作家协会的会员证;但无论资历和文学水平,我都只能算个学生。 写作,无非是用语言技巧把自己的情感、见解传输给别人,让别人受到感染,得到启发,或引起共鸣。我读初一的时候,有一次,语文老师在课堂上提了一个问题:“写文章要写出什么?”当时,教室里寂然无声。我不知天高地厚,忽然冒出一句:“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没想到语文老师听了,一巴掌拍到讲台的课桌上,把我吓了一跳。可接着,他一脸笑容,对我竖起了大拇指,又让我受宠若惊。这个“插曲”让我记忆深刻,甚至几十年后,当我重拾文学梦想,每次提笔时,脑子里都会出现“真情实感”几个字。写《父亲的荷塘》这篇小文时亦然。 和世上许许多多的父亲一样,我的父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平凡得可以让世人忽视他的生死,忽视他的存在。他吃过很多的苦,受过很多的累,就是没有享过福。我很难忘记我的父亲,尤其是那种“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痛。父亲离开时才49岁。49,一个多么少的数字;49岁,一个多么小的年龄!所以,我对父亲的思念,除了痛,还有惜,更有一份不甘。我早就想写一篇关于父亲的文章,可是却不知怎么下笔。那些回忆总是像潮水一样涌来,要写的东西太多了,写什么才能表达出我的所思所想?我想起父亲在世时的一件小事。他曾经“偷”过生产队的几个莲蓬,后来被发现。当时我还小,分不清是非,我只知道,父亲一个莲子都没吃。父亲因为这件事,背上了偷名,从此,他发誓要种一池荷花。父亲种荷花的经历曲曲折折,后来,荷长大了,他却去了。父亲去世后,他“偷”莲蓬的事真相大白。原来,是当时守荷塘的玉德伯送了父亲几个莲蓬,事发后,父亲为了保护玉德伯,背负偷名,受了几十年委屈。我想,如果把此事写出来,不但能体现出父亲的人品,也可以体现出他对儿女们深深的爱,更能体现出我对父亲的思念。而从文字方面来说,又可以避免落入俗套。于是,就有了这篇《父亲的荷塘》。 和父亲离别是一个真实的画面。当时,父亲已是肝癌晚期,又并发糖尿病,他的生命已进入倒计时。我因故不得不离开家乡,走的时候,父亲坐在桌后吃饭——其实,他一口饭都没吃。他的眼睛直勾勾地盯着我。那种眼神真的难以用语言描述。有绝望,他知道自己不久于人世;有不舍,他知道父子这一别或许成永诀;有无奈,他认为他的病害了自己,也害了我们;还有……几十年过去了,很多东西都已模糊,唯有和父亲离别那一刻的画面清晰地定格在我的脑海里…… 说句实话,“敲”这篇小文的时候,我自己忍不住流泪了。我十一岁的女儿问我:“爸,你怎么哭了?”我不想让女儿知道我在哭,装着没事的样子说:“爸爸刚才不小心碰了一下眼睛。”可是,眼泪却不争气,仍然不停地流…… 总觉得《父亲的荷塘》言不达意,心中还有太多的东西没有表达出来。 幸运的是,这篇小文得到了江山的肯定,被推荐为绝品。在这里,向绝品组的老师们、向聆听花香老师问声好。我想,绝品,只是对我的鼓励,不是因为文章好;如果稍有一点可取之处,就是情真。更幸运的是,这篇小文最近在《辽海散文》杂志发表,这说明,真情是相通的。借此机会,感谢娴雅老师力荐,也感谢辽宁省散文学会的党存青秘书长。当然,最幸运的还是这篇小文得到了余老师及各位大家的点评、指教,于文于情,对我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收获。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关于父爱,关于感恩,我想,天下所有的父亲都是一样的,天下所有的儿女也是一样的。这也是我写这篇小文的初心。 谢谢大家! 【主持】雅润: 感谢云静水闲老师的真情解读,听了这一席话,我很感动,为文中的父亲感动,也为老师拥有一颗感恩的心而敬佩,若天下儿女都如此感恩自己的父母,那这个世界的亲情处处都是祥和。辛苦老师了!下面有请柳丝织雨老师继续解析此文。 【副评】柳丝织雨: 《父亲的荷塘》这篇散文,“借据”是点晴之笔,尤其漂亮! 【主持】雅润: 谢谢柳丝织雨老师的客观解读,辛苦了!有请桑瑜老师继续为大家解读此文。 【副评】桑瑜: 感谢雅润主持的邀请,桑瑜这厢有礼了,各位晚上好! 《父亲的荷塘》一文,是一篇很不错的散文,情景交融,寄情于景,寄景于情。为什么要这样说呢?理由有三,且听我慢慢道来: 这篇文的“形”是什么呢?是‘父亲的荷塘’;“神”呢?是我对当年父亲背负“小偷”恶名的羞耻致我羞愤离家,造成父亲离世,我未曾送终见父亲最后一面的愧疚!还有是对曾经一家人在一起的缅怀之情。神形兼备,才能算得上是一篇好散文。 散文的类型有多种,有抒情散文,叙事散文等,《父亲的荷塘》是一篇抒情散文,而往往抒情散文是最能引起与读者共鸣的。当然在抒情之时,掌握技巧也是关键,否则就会抒成“情不自禁”,读者读后会觉得“矫情”。就如文中结尾处,父亲逝后,玉伯拿来一张发黄的纸条,上面写着几个大字:今借得玉十二个莲蓬……,“发黄的字条”就能表现出岁月流逝,时间长久之感,无形中就向读者暗示出了,作者与父亲的误会存在时间之长,也为后文自己终于明白当年是怎样一回事而感到痛心。也能给读者们深思――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所以在散文中,抒情的技巧是关键。 初看标题《父亲的荷塘》,我以为是写父亲荷塘怎样的,但隐约中感受到,这个‘荷塘’不简单,应该牵扯着某些往事。细读下去,果然如此。作者虽写的是父亲的荷塘,但却没有花大片幅的文字去叙述荷塘怎样,父亲如何。而是从开头,就说:“六月,正是一年中最丰腴的月份。那些树、那些草、那些庄稼,都把枝叶舒展到了极限。叶子是翠绿的,绿得耀眼,绿得让人心醉,只要抬起头,映入眼帘的就是一片翡翠。野外,更是一片绿色的海洋,随便吸一口气,那绿仿佛就进入了五脏六腑,就会觉得全身舒坦,心旷神怡。别人说,秀色可餐,我深以为然。”所以不难想象荷塘之美。接着作者以一个幼年的小故事带入,慢慢显出文章中心所在。不得不说,作者的文笔相当不错,在不知不觉间就将美景,回忆,情感一股脑儿的“传送”了出去,让读者也跟着跌宕起伏,为文中的人儿难过。 【主持】雅润: 感谢桑瑜老师的细致解读,辛苦了!下面有请双头狼老师为大家继续解读文章。 【副评】双头狼: 一提起六月,自然而然的就联想起了“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西湖美景。 好吧,今天我就引领朋友们来领略另一番别有风味和韵味的乡村风景!那也是荷塘,那是云静水闲偶像老师笔下的荷塘,那是一篇不朽的经典传世名作——【父亲的荷塘】。醉心于文字,醉心于作品的时候,我一直是泪流满面,一口气连读了五六遍,眼泪就是一直控制不住,一直不听话的在不停地流啊流,流啊流。 云静老师在作品中说:“六月正是一年中最丰腴的年份。那些树、那些草、那些庄稼,都把叶子舒展到了极限。叶子是翠绿的,绿得耀眼,绿得让人心醉,只要抬起头,映入眼帘的都是一片翠绿。野外,更是一片绿色的海洋,随便吸一口气,那绿仿佛就进入了五脏六腑,就会觉得全身舒坦,心旷神怡。别人说,秀色可餐,我深以为然。” 作品一开始就开门见山,用引人入胜的简简洁洁百来余字,把故乡那种“绿”,那种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给刻画得生动、详细、出神入化,使人陶醉在老师故乡的那种淡雅清秀,自然而然的绿色之中,身心舒畅,心旷神怡。使我们沉醉在风景之中,陶醉在作品之中不能自拔。您说,这么经典秀美的语言,这哪里是散文嘛,这分明是散文诗,和散文诗中的散文诗!这分明是七彩画,和七彩画中的七彩画!作品美轮美奂,美妙绝伦!特别感染读者。一开始就彰显出来了云静水闲偶像老师的语言魅力! 是的,六月是夏天,是最美的季节,是最能显示生命力和活力的季节!夏天的荷塘,何叶翠绿,莲蓬摇曳,美丽的荷苞与荷花竞相媲美! 云静老师在作品里边说:“在六月里,我总会牵挂着一件事,牵挂着老家屋前池塘里的荷花。正是绿肥花艳的日子,想必那荷花也穿着碧绿的裙子,在引颈盼望,盼望故人。”作品由此细细展开,由此娓娓道来。道出了偶像老师对自己的故乡,对故乡村庄里父亲的荷塘地默默思念和怜爱之情! 接下来的第三自然段,是我最喜欢的一段儿,不妨依旧照抄下来:“老屋前的池子不大,水却出奇得绿,和岸上的颜色浑然一体。驻足岸边,可以看到几尾红色的鲤鱼悠闲地游过,接着一只拳头大的团鱼,划着短小的四肢,笨拙地游一会,然后浮在水面,伸出小脑袋,享受着阳光、蓝天白云。这时,一只调皮的青蛙“扑嗵”一声跳进水里,像是回应,池塘四周草丛里的青蛙纷纷跃起,“啪啪啪”落入水中。浮在水面的团鱼悄无声息地沉了下去,水面上留下一串串细小的水泡。” 又是百来余字,再一次强调和加深了一个“绿”字之后,把池塘这个小世界里的宁静、祥和,各个小伙计们的飘逸潇洒和和睦相处描绘得形象,生动有趣,描绘得活灵活现,绘声绘色!一边品读,一边欣赏,仿佛我自己就站在老师家那碧绿的池塘边,看那荷叶、荷包、荷花摇曳,看那青蛙跳动,和那鲤鱼对话,向那团鱼问好! 接下来,偶像老师笔锋一转,用他手中那支生花妙笔,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十分精彩而又非常生动的故事,故事中略微带着一点点淡淡的忧伤。那是一个关于父亲的故事,一个感情真挚,情真意切的真情故事。 故事从童年那饥肠辘辘的艰难岁月开始讲述。在大队林场看护荷塘的玉德伯给父亲和母亲一个新鲜的莲蓬,一个莲蓬四个兄弟姊妹,怎样分呢?母亲说,让弟弟妹妹吃吧。于是弟弟和两个妹妹,你一颗我一颗的吃起了莲子,我就躲在屋后哭。由此引起了当时父母大吵一架。 父亲为了让每个子女都能品尝到莲香,决定在屋前挖一个池塘,种上荷花。“夏夜,微风习习,在生产队劳累了一天的父亲,还要光着膀子干活挖池塘,父亲,没干多久脸上就开始淌汗,干到最后,就像刚从水里爬出来一样。” 行文至此,一个勤劳质朴,淳朴善良,热爱家庭,充满智慧的父亲向我们姗姗走来,与读者见面了,向我们走来,一直走向我们的内心深处。 一种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只是,作品接着马上告诉我们,“可我们没有盼来莲蓬,却盼来了一场灾难。”父亲苦心经营的荷塘,被大队革委会以私自种经济作物为由,把那些娇嫩的荷花连根拔起。自此,作品跌宕起伏的情节有了第一个迭起,更加引人入胜,耐人寻味。 云静老师在作品里面继续告诉我们,“大概是一个多月后,那天晚上,父亲背回来了一个纤维袋。我们打开袋子,里面是半袋新鲜的莲蓬。我们欢呼雀跃,每人分了三个莲蓬,在旁吃得不亦乐乎······” “第二天,父亲被大队里来的几个人捉去了,罪名是,偷大队园艺场的莲蓬。于是,批斗、游街、写检讨、悔过······父亲背上了‘小偷’的罪名。父亲是个要强、好面子的人,小偷的罪名让他十分苦恼,他变得沉默寡言······”作品一步步为我们埋下了伏笔,情节变得越发生动精彩,越发迷离了起来! 而“我”也因为毫不知情,而怨恨起父亲来了。 “时光流转,光阴荏苒。十几年后,农村实现了承包责任制,父亲的聪明才智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他一边做些小生意,一边承包了一个桔园。可就在这时,父亲病了。父亲自己去医院检查了病情,回家后,什么也没说,只是比以前更是不要命的劳作。”行文至此,我再也忍不住眼泪,我也想起了我的父亲,想起了天底下那些成千上万个大抵都差不多的好父亲!我哭了! 父亲已经瘦弱得皮包骨头,可是他还念念不忘种荷花。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莲藕和干莲子已经成了餐桌上的常菜,我们年龄也大了些,对莲蓬和莲藕已没有多大的兴趣。”“一提起荷花,我就想起同学们瞧不起我的眼神,我就想起‘小偷’这个词。于是从没顶撞过父亲的我脱口说了一句:‘还种什么荷花,我听到荷花俩字就害羞!’” “什么?你这个忤逆子,你给我滚出去!”从没有骂过我重话的父亲此时圆睁双眼,气得暴跳如雷。 第二天,我背起简单的行李离开了家乡。走的那一刻,父亲正坐在桌子边吃饭。其实他面前的饭始终都没有动过。我看到了父亲的眼神,那眼神令我这一辈子都不能忘。那是怎样的眼神啊!直勾勾的、绝望的、哀求的······我真的无法用语言描述。我头也不回地走了。我不敢回头,我怕我回头再看一眼父亲的眼神,我就再也没有力量走出村子。 那一眼,竟是父亲这辈子留给我的最后一眼。 那一别,竟成永诀。 第二年,父亲的池塘里长满了亭亭玉立的荷花。可没等到莲蓬成熟,父亲就走了。 ······ 那年,父亲四十九岁。 上面这一大段,是云静水闲偶像老师的这篇作品之中,最为引人入胜,真情流露,难以忘怀的一段儿。尤其是父亲的眼神,那是一种对子女又爱又恨的眼神!那是一种难以描述,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情真意切的真实眼神!表露出了父亲的耿直,表现出了父亲的血性。把那种浓浓的父爱洋溢在字里行间;也为偶像老师为什么这么思念父亲,崇拜父亲,敬重父亲埋下了伏笔。就是父亲那个眼神,让作品达到了最高潮!达到了难以忘怀的境地。 行文至此,父亲这个主题人物,愈发丰满、生动、形象、传神。作品把父子之间那种浓浓的亲情,做了清晰深刻的点滴记录。 接下来,偶像老师的笔锋一转,为我们抽丝剥茧,一层层地拨开迷雾撕去面纱,为读者一节节解开迷惑。 “我后来才知道,父亲早就知道自己患了绝症,他不分昼夜地劳作,是想给我们多留一点米面。”读到这里,我又一次潸然泪下,又一次被感动哭了。被父亲这种比天还大,比海还深的深厚的爱和大爱,给感动哭了。 “我回家的时候,已是秋天······玉德伯交给我一张发黄的纸条,未曾说话,已泪流满面。这是一张借条,上面写着简单的几个字:今借玉德莲蓬十二个。”谜底终于被揭开了。 偶像老师自己都十分感叹!十分愧疚!“十二个莲蓬,让父亲牵挂了十几年;十二个莲蓬,让父亲背了十几年的耻辱;十二个莲蓬,也将让我背负起自责、忏悔。”连续三个排比句,写得情真意切,令人动容!把父亲善良、诚实的朴实形象,用饱含深情的文字给非常完整地表达出来了。 “你父亲说你们兄妹想吃莲蓬,尤其是你,尝都没尝过莲蓬,围着我说了半天好话,让我借几个莲蓬给他,他写了借条,说以后一定还······哎,只怪我当初怕受连累,让你父亲蒙受了不白之冤······”玉德伯没有说完,我已是泪如雨下。 谜底最终被再一次揭开。“原来父亲当初背回来的莲蓬不是偷的,是借的。他后来念念不忘种荷花,是为了还当年借玉德伯的莲蓬,解开那个心结。”作品直击读者心灵最柔软的地方,着墨不多,打动人心,呼唤人性。 作品用了仅仅三千六百余字,字字珠玑,扣人心弦。写得清新自然,感情充沛,人物鲜活鲜明。把父亲的荷塘那种香气浓郁,沁人心扉的荷花,荷塘,描绘得生动细腻,让人觉得既熟悉又新奇,既似曾相识又别具一格。作品在美景之中蕴藏着情思,抒发着情怀。可以说是以景抒情,以情抒景,情景交融,交互辉映的典范作品。 作品最后,借着玉德伯的一句话:“你要相信你父亲,你父亲这一生清清白白,就像这埋在烂泥里的藕一样。” 是啊!至此我们已经不难看出作品书写了一个可歌、可泣、可诉的故事。书写了一个质朴善良,淳朴忠厚,一个勤劳勇敢,可亲可敬的父亲!也不难看出偶像老师语言的巧妙运用,布局的独具匠心。作品朴实无华,回味无穷,见证了那些无法轮回和已经逝去的岁月。 作品把父亲,像父亲荷塘里的荷一样,扎根泥土,开花结果,默默努力,奋发向上,出污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质,刻画得意境优雅,优美,悠远!作品语言流畅,文采飞扬;曲折生动,联想丰富;立意高雅,喻义深刻!把父亲像荷花一样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洒脱的胸襟给抒发出来了。 作品像散文诗一样隽永绵长,含蓄而又委婉,堪称一篇心灵鸡汤,引人共鸣。偶像老师,用无痕的笔墨书写着美丽的词章。我们仿佛闻到了荷花的香味儿,闻到了泥土的香味儿。表现出了云静水闲偶像老师对文学的热爱和对文字的敬畏,对艺术的追求和对高尚人格的执着。 我们一直享受在作品本身的无穷魅力和父亲那勤劳朴实的人格魅力之中,沉醉在经典传世作品的诗情画意里。 【主持】雅润: 通过双头狼老师的细致点评,让我们对文章的写作手法和技巧又了解了许多,辛苦老师了。通过主评和副评对文章深层次的解读,让我们知道写文章贵在真情实感,只有从内心深处流淌出的情感,才能铸就一篇华文。 感谢主评和副评的辛苦付出;感谢作者奉献如此精彩的华文以飨读者;感谢晓荷社团的领导和文友对赏析课堂的大力支持,提前祝大家国庆节快乐,吉祥顺意。今天的每周一评到此结束,诸位晚安!下次我们再会! |
|
|
雅润
|
2016-09-28 22:32:22
感谢晓荷社团全体人员的辛苦付出,感谢作者的精彩奉献。祝福各位文友文学路一帆风顺,硕果累累。感谢江山文学网站提供的学习园地,让大家在此有缘相聚,一起学习。希望有广大文友的支持,赏析课堂会越办越好,给大家提供更好的服务。提前恭祝大家节日快乐,吉祥顺意! |
|
|
![]() 何叶
|
2016-09-28 22:49:09
雅润老师辛苦!各位老师辛苦!何叶问候各位老师,给老师们敬茶。 |
|
|
![]() 叶华君
|
2016-09-29 07:42:33
昨晚有事未能参加,今天看到帖子好棒!云静老师的文棒,几位老师的赏析也非常精彩,辛苦各位了! |
|
|
![]() 柳丝织雨
|
2016-09-29 08:10:30
本人水平有限,评论肤浅,请大家原谅! |
|
|
![]() 云静水闲
|
2016-09-29 09:27:50
谢谢江山领导的关心!谢谢雅润老师!谢谢余老师精彩点评!谢谢社团兄弟姐妹们的支持、鼓励! |
|
|
![]() 杨传球
|
2016-09-29 09:54:32
余老师解读得很精彩,云静水闲的文章写得也很精彩!好! |
|
|
![]() 寂寞小路
|
2016-09-29 09:59:58
余老师不愧为评论家,对云静水闲的文章解析得头头是道,真是长知识! |
|
|
![]() 梦幻成真
|
2016-09-29 10:29:31
谢谢各位老师! |
|
|
![]() 桐疏枝寒
|
2016-09-29 11:09:31
【父亲的荷塘】的优美,不仅仅在文字,更在于作者深厚的乡情、亲情的眷念。 感谢各位评论朋友精美的解读,感谢各位文友的积极参与,课堂赏析将在大家的支持下会越来越好。 提前祝广大朋友国庆佳节愉快。 |
|
|
![]() 云静水闲
|
2016-09-29 12:46:13
谢谢桐疏枝寒老师的点评! |
|
|
![]() 云静水闲
|
2016-09-29 12:47:25
谢谢杨老师及楼上各位老师回帖! |
|
|
![]() 青梅子
|
2016-09-29 13:33:45
文章很棒,老师们的点评很精彩,学习了! |
|
|
![]() 双头狼
|
2016-09-29 14:52:49
首先非常感谢雅润老师辛苦了!是云静水闲老师的作品太精彩,才惹得我们大家情不自禁的喜欢!也十分感谢余老师,柳丝织雨老师和桑瑜老师的精彩评析!再次是要非常感谢【晓荷团队】的兄弟姊妹和美女社长!给大家祝福和问好!祝福大家身体健康!节日愉快!!! |
|
|
![]() 余懋勋
|
2016-09-29 16:18:12
谢谢各位老师的关注和鼓励!云静水闲老师的这篇散文确实不错,文中的真情实感打动了我!文中的人物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散文的章法很值得我们学习! |
|
|
![]() 桑瑜
|
2016-09-29 18:06:27
经过昨晚大家的探讨和总结,受益颇多,感谢! |
|
|
![]() 路焱
|
2016-09-29 19:10:32
谢谢云静水闲老师把如此精彩的作品呈现给读者。一个伟大的父亲的形象在文中不难看出,我想信,老师的真情实感感动着每一位读者,文中伟大的父亲给读者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加上几位评析老师精彩的解析,受益非浅,深深感到,作为一个优秀的写手,不仅要有过硬的语言组织能力,还须有一个善于发现事物,透彻的观察力,在此向各位评析老师道一声辛苦了!向云静水闲老师问声好! 签名:让有限的生命活到极致!生命无悔! |
|
|
![]() 你猜
|
2016-09-29 20:10:35
余老师解读得很精彩,云静水闲的文章写得也很精彩!桑榆,柳丝,双头狼老师的评论都很到位。 |
|
|
![]() 高原的天空
|
2016-09-30 20:01:32
来学习、欣赏,问候云静老师。 |
|
|
![]() 云静水闲
|
2016-09-30 20:06:17
回高原的天空老师:感谢关注,祝国庆愉快、创作愉快! |
|
|
![]() 余懋勋
|
2016-10-01 08:39:10
谢谢各位老师关注与鼓励!祝大家国庆节快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