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叶】三龙镇的由来
2016-09-30 22:15:21
出了朱连山地界,彭梨花就和乔大刚两人爬山涉水一路察看,他们顺着杏花山、云刘山、柏树扒方向来到了禹山正东的和尚山下。 和尚山紧靠禹山,东边有条车马大道,北边有条小溪。和尚山的正南方向有一片方圆几百里的开阔地,很适合人群在这里居住。为了考虑山民们多年的生产生活习惯,从和尚山还可以进山,经禹山、入汤山而后还能再去去朱连山采集那里的山货资源,看来这里也是一块得天独厚的风水宝地。于是,彭梨花和乔大刚就带领乡亲们把新的家园安在了这里。 庄园建好后,大家为了防止山上野兽的危害,乡亲们用圆木桩子在庄园的四周圈了一道木栅子,把庄园建成了一座坚固的小村寨。山民们为了纪念彭梨花和乔大刚两个人在建设新家中的贡献,就把这个庄园他俩的姓连在一起起了名字,叫彭乔寨。从此,彭乔这个名字就在豫西南一带逐步被人们所熟知。 村寨建起来后,人们有了赖以生存的地方,解决了乡亲们的燃眉之急,通过上次的一场劫难,大家都知道了相互团结,相互帮助的重要。因此,在彭桥寨,大伙儿和谐相处,尊老爱幼,在以后的年代里,日子都过得十分开心。 天底下事情没有十全十美的。随着时间一长,寨这个新庄园不尽人意的地方就明显冒出来了,尤其是自然灾害人类抗拒不了。比方说用水就是个大问题。北边的小溪不是泉水,一到旱天就断水,地下打的水井一到小河没水的时候它也断水,有几年连续干旱,别说庄稼,就是人吃的水,都无法解决。没有办法,乔大刚和彭梨花商量后决定从这里开条河,修道渠,把山北的水引过来。 这个时候,梨花和大刚都已经过了知天命的年纪,但是他们下定决心,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农闲大干,农忙小干,一代人不行,两代人接着干,坚决把水引过来,造福自己的子孙后代。 干哪,干哪。也不知道干了多少年,反正大刚已经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了,他仍然带着一伙年轻人开山炸石,拉土修渠。 心诚则灵。心诚不但能感动人,还能感动天上的神仙。乔大刚修渠引水的事。又一次感动了天上的太白金星。 这一日,玉皇大帝在凌霄宝殿大会群臣。众位仙长们齐呼万岁后分立两旁。玉帝沉思良久,不知道哪根神经跳出个“水”字,于是言道:“众位爱卿,想当初,普天下洪水泛滥,民不聊生,是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励精图治,疏通水道,开渠引水,解决了天下水患,使得人间六丁兴旺。这么多年过去了,不知下界情形如何,寡人甚是担忧。为什么呢?因为拯救苍生是我们上天的责任,老百姓们的老天爷不能让他们白叫,故朕今日特召集众位爱卿,看哪位对此事了解,说来听听。” 别看这玉皇大帝高高在上,整天不是吃蟠桃,就是喝琼浆,闷了的时候就让嫦娥领着一班美貌天仙吹拉弹唱,但是对天下的老百姓仍十分关心。 听了玉帝之言,太白金星出班奏道:“万岁容禀,前些日子老臣下界遍游神州,一路观看,发现九州之中的中州腹地西南边沿有一块风水宝地,左有武当山,右有伏牛山,背靠丹江水,面向大中原,地形地貌很是独特,它容大地之精华,集宇宙之灵气,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老臣算就,此地日后必出治国良才,可保天下百姓安居乐业。只是,近几年来,这块宝地连年干旱,老百姓用水是个大问题,那里的人们像当年的愚公一样,在乔大刚的带领下,开山修渠,干了一年又一年,其精神难能可贵。老臣以为,我们天庭应以帮助,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可让西海龙王带领子孙利用仙术开挖左、中、右三条水渠,以解当地干旱之苦,我想天下的百姓是会叩谢上苍的。不知万岁意下如何。” 听了太白金星的一番话,玉皇大帝手拈长须,面带微笑,心情甚好:“老爱卿如此高龄仍不辞辛苦,下界体察民情,其精神十分可嘉,此乃天下的百姓之鸿福也。听了你的一番话,朕以为老爱卿所言极是。就依你所言,着西海龙王开通三条河水,广布圣恩,及时用雨,保证一年四季风调雨顺,润泽这一方土地。一来造福于民,二来及早哺育出国之栋梁。” 玉皇大帝的威严是至高无上的,太白金星带着尚方宝剑,西海龙王怎敢大意,急忙令自己的大儿子龙太子,二儿子小白龙,三儿子小金龙即刻施法。一夜之间三条来自伏牛山泉水的小河横卧在豫西南这块土地上。 多年来,这里的老百姓们为了感谢上天的帮助,就把这三条河分别叫做龙太河、黄龙潭和白龙泉。从那时起,三条龙泉水为这里的百姓带来了无尽的财富,后人们为了牢记上天的恩德,就把这里叫做三龙镇。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