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儿
|
小说创作初级谈2016-11-20 19:49:21
个人简历:小乙,成都人。2014年开始文学创作。作品散见《延河》《四川文学》《今古传奇》《黄河文学》《都市》《大观》《辽河》《龙泉驿创作》《成都日报》《3.15周报》等刊物。多部作品获奖及入选书籍。著有长篇小说《爱情旋转记》。
小说创作初级谈
山水神韵社团小乙(主讲) 各位老师好!
很荣幸参加此次的创作讨论,感谢江山文学给予机会。 我写短篇小说时间不长,跟多数作者一样,刚开始仅发表于网络,有时也能获精评绝。然后尝试纸媒,依然难被刊用。其实江山文学和纸媒都遵循纯文学标准,很多媒纸大家,如王祥夫等,也都在此展示作品。而很多初学者爱问,我作品经常被网友赞誉,为什么老发不了纸媒。差距在哪里?有多远?这就是今天要谈的主题。 关于小说创作理论,不乏名家讲解。多数作者看完后,会有领悟,但最终难体现在具体作品上。所以我不讲理论,也讲不好理论??因为这样讲,不如直接推荐现成的名家稿。下面将尝试实例交流,或许更直观有效,如果部分内容你不认同,或暂时不理解,建议交流完后,反复阅读实例。一周二周,没准豁然开悟。 再次说明,我是初学者,此次交流也仅针对初学者(也就是作品在纸媒发表线浮动)。敬请群里的名家高手指正。 一、语言的文学性 纸媒杂志的编辑每天面临数百件来稿。如果是短篇小说,编辑会在1-3分钟内决定是否看下去。为何如此迅速,语言是作评判的主要因素之一。 ■先举一个实例,热热身。
一九九九年五月的一天,天气晴朗,风和日丽。益新园小区的停车场周围,人工绿化带里各色花儿姹紫嫣红,竞相开放,让人感到心旷神怡。(这一段是作文,成语扎堆,不会给读者任何具象化场景,且无暗示性,和下段几乎无关) 敏,三十几岁的一位中年妇女,由于嫁的丈夫不顺心,再加上适逢经济不景气,许多厂子都在优化组合,或转型或倒闭,丈夫在裁员下岗之列,也就领几个失业金在家闲呆着,一个大男人每天在家里进进出出晃晃悠悠,除去看电视就是打麻将、打扑克。敏老有一种活得很憋屈的感觉,但她不敢有过多的奢求,只希望生活平淡、安静就好。(叙述重复罗索) 改: 第一段可以不要,也有可以一句话带过。 那天阳光晴和,敏却十分憋闷。丈夫的厂子跟多数国营企业一样,转型裁员。他领了一小笔失业金,天天闲在家里,看电视,玩麻将打扑克。敏倒并不奢望富贵,可如今连平淡安静的生活也被打破了。 ■举第二个实例:
梅子就这个时候从邮局出来,正往家里走。她身穿一套素色裙,绾着发髻,红扑扑的脸,眼睛细细的长长的,像豆荚一样。整个人仿佛一只从画里飞出来的蝴蝶。一路走过,惹得无数好奇的眼神投过来。 上段也没有什么病句,或明显不通畅的地方。但是语言不简洁不凝练。 先作初改,大家看看效果: 梅子就这个时候从邮局出来,正往家里走。她身穿(一套)素色裙,绾着发髻,红扑扑的脸,眼睛细细的长长的,像豆荚一样。整个人仿佛(一只)从画里飞出来的蝴蝶,惹得一路(走去,)都有好奇的眼神投过来。 读着依然不利索不清爽,就是说,还有很大删除的空间。继续修改如下: 梅子这个时候从邮局出来,正往家里走。素色裙,绾着发髻,红扑扑的脸,眼睛细长如豆荚,像画里飞出的蝴蝶,惹得一路目光追逐。 OK,行了。把原文和终改作对比,语言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 所谓精减字句,是指删掉后并不会少意思少意味少意韵。简单地说,能用一个字说清的,不要用两个字。虽然你会认为删不删那一两个字,“外形”都差不多。但有经验的编辑,一看就能看出你的语言功力。
■再举第三个实例,长一点:
凌晨,所长孟宇被一阵急促的铃声吵醒。接完电话,他旋即走出值班室,登上警车,发动引擎,踩出一串潇洒的排气声,风一般驶出派出所大院。
车子行至报警现场戛然停下。孟宇姿态潇洒地跳下车,目光炯炯地环顾四周。两个看上去情绪还不算太坏的人即刻走上前来。披着灰外套的矮女人胖得甚为惬意,像一朵发育过头的蘑菇;旁边的老头留着短须,一如彬彬有礼的山羊。 “警官好。” “孟所长好。” “但愿我没来迟吧。”孟宇觑眼手表应道。 “警官,你快得实在像风一样。只是醒来的时候,已瞅不见贼影。” 说完,女人领着孟宇进入住所。 “警官,你看,到处翻箱倒柜乱成一团。”女人说,“说来也怪,家里的钱,却一个子也没少。至于手饰啦家电啦酒啦烟啦,也一概安然无恙。” 编辑大概看到这里,心里已经把此文毙掉了。
问题:一是炫技;二是语言不凝练;三是学生腔;四是完全多余的对话和叙述。
删改如下(只是将典型错误改掉):
凌晨,所长孟宇被一阵急促的铃声吵醒。接完电话,他旋即走出值班室,登上警车,[发动引擎,踩出一串潇洒的排气声,风一般:炫技,多余]驶出派出所大院。
车载液晶屏的时间恰好跳到六点整。天空有熹微的晨光投在小镇鱼鳞般的屋顶,[四周的建筑大多尚未苏醒。多余]青石板大街上,传来????的声响,那是看守石塔的老头正在清扫四下落叶。 车子行至报警现场戛然停下。孟宇[姿态潇洒地(学生腔)跳下车来,[目光炯炯地:学生腔]环顾四周。两个看上去情绪还不算太坏的人即刻走上前来。披着灰外套的矮女人胖得甚为惬意,像一朵发育过头的蘑菇;旁边的老头留着短须,一如彬彬有礼的山羊。 [“警官好。” “孟所长好。” “但愿我没来迟吧。”孟宇觑眼手表应道。 “警官,你快得实在像风一样。只是醒来的时候,已瞅不见贼影。”(多余的对话)] 女人领着孟宇进入住所。 “警官,你看,到处翻箱倒柜乱成一团。”女人说,“说来也怪,家里的钱,却一个子也没少。至于手饰啦家电啦酒啦烟啦,也一概安然无恙。” 说明几点:
学生腔:就是指学生作文里用的。你尝试用普通话读学生腔的句子,那作文的感觉会明显一些; 炫技:看似很拽的比喻,其实在文中不发挥任何作用,既无暗示性,也不能添加效果。要么删除不用,要么直接叙述。此例中是直接删除。 多余对话:对话中,没有任何新信息。故多余。 我们把改前改后的进行对比: 改了后,总体好多了。仍可继续修改,留给有兴趣的作者尝试。
最后,我把初学者易犯的毛病归纳一下:
一是在语言“炫技”。 比如: 村落依山而建。一幢幢红顶白墙黑篱笆的小房子,像一朵朵鲜亮的蘑菇,开在山坡上。一挨着九月的门,雪便像过了门的小媳妇,由开始的羞答答变得大方泼辣起来。一场接着一场,一川连着一川,直到山林变色,草木弯腰。树上,房顶上,路面上,与村里隔着一里之遥的大河套上,都覆上了厚厚一层的白。 清冷的朝阳从厚重的云层中钻出来。呵着气,从飘着白烟的屋顶上走过。千树万树的白玉堆成的琼枝上,被抹了金红的胭脂,似秦淮河畔临水而立的女子,挥着堇色的帕子,消遣着花开正好的青春。 这些句子,看着挺美,挺有个性,但读着累。
试着改一改:
村落依山而建。一幢幢小房,红顶白墙,黑篱笆,像蘑菇一样冒出地面。
一到九月,雪也泼辣起来。一场接着一场,一川连着一川,把山林染成白茫茫一片。 朝阳冷清,却将千树万树抹上一层金红,暖暖的感觉。 改得不一定好,只是为了说明:要简洁含蓄,不要形容词和比喻堆砌如山。 二是用直白的描写。
1、娘那张汗湿的脸在月下看起来有许多的疲惫和辛苦。
(疲不疲惫,辛不辛苦不直接说,用形象化的语言,让读者自己去体会)。 改: 月光下,娘的脸汗湿湿的,目光软软的,眼皮下的黑影也更重了。 2、听完老总的话,他心里涌上一股强烈的不公平感。 (同理,公不公平,不要说出来。) 改: 听完老总的话,他感觉被无端打了一棒。 (这里结合上下文,读者一定能理解含义) 三是习惯性地不简洁
1、张三往悬崖走。李四马上伸出手,一把拽住他。“伸出手”多余(除非伸手,对后面的情节有影响,或者这人平时都用脚去拉别人,这次例外)。
2、李四心里一下紧张了,从桌上拿起一个打火机,点了一支烟。改:李四一下紧张了,点了一支烟。(如果拿打火机这个动作对后面的情节有影响,改:李四一下紧张了,从桌上拿起打火机,点了一支烟……) 四是同段或全文多处重复用词或表义
柳月儿,出生在一个月儿圆圆的夜晚。那晚,星疏月朗。
(说了是夜晚,又来一个那晚。说了月儿圆圆,又来个月朗。都是重复表义) 改: 那晚,星疏月朗。柳月儿出生了。或者:柳月儿出生的那晚,星疏月朗。 四是喜欢在对话中不厌其烦地加表情动作,或附上情绪。
1、“我们走吧,时间来不及了。”张三脸上露出不快。
“我想把这集看完再走,要不你自己去吧。”李四很不爽地说道。 “可电影票都买好了啊。”张三语气又软了下来说。 对话不要每句都去描写表情,动作或情绪。尽量在语言中体现出情绪,这样的对话才能让读者有想象空间。比如上面的改为: “还在磨蹭个啥,看看多少点了呀,每次都这样,烦不烦啊!” “催命啊!正看得精彩,真扫兴。不去了。” “真生气了?哎,算我说错话了,行不?这电影票都买好了……” 2、他怒目圆睁,愤愤骂道:“XXXX。”
请直接写,他骂道:“XXXXX。”他愤的程度,请在骂的语言中体现。 3、小燕有些担忧的说:“是个女孩,爹娘该不高兴了吧。”
小张满脸的不屑,“不怕,我喜欢就可以。”说完,他恋恋不舍地从小婴儿身上移开眼睛,深情地望着小燕,“只要是你与我生的,我便喜欢。你看,她像你一样的漂亮,柔婉,将来,一定会像今宵的月儿一样幸福,圆满!” 改:
小燕说:“好可爱的女孩。哎啊,可爹娘怕是不高兴了吧。” “我们喜欢就好。”小张望着她,眼亮亮地说,“只要是你与我生的,我都喜欢……” 这一改,原文中的对婴儿的喜欢,已经在语言中体现了。而“你与我生的,我都喜欢”本来就包含了对小燕的深情。但不要直白地说出来。 四是喜欢过度的心理描写,或者有意无意进行议论,评论,反而显得直白。
这个举例往往要结合上下文。限于篇幅,我试着摘一段:
1、鲁力是跟着汐子一块去的。后来几次,除开买女人过于私密的东西,汐子都拉上他。她开朗爱说,他善于聆听发问,两人性格相得益彰(这句是评论,第三者在说话,而非角色发声)。鲁力感受到了笼罩在彼此间的美妙气氛。他心里承认,汐子不属于漂亮的女人,但身上有令他?然心动的东西。这种感觉无法诉诸语言。在一块时,像是在欢度惬意的人生;一分开,脑里常会浮出她的形象,鲜明得不可思议。(最后的心理描写,其实都含在了前一句“鲁力感受到了…氛围,说出来,既无新的信息,也直白,让读者失去回味。) 2、我捏着手上的药棉团,眼泪一滴滴落在键盘上。网络中,各自困守着家庭与道德的底线,不约而同地遵守着“只相望,不相亲”的法则,却不知每个人的骨骼中都流动着那么多的孤独与忧伤,它们会在某一个时候迸发,冲出围城,给自己寻找一个新的寄托。
(议论太直白,也浅显。) 改:
我捏着药棉团,眼泪一滴滴落在键盘上,像无数孤独的虫子,要纷纷爬出围城。
五是喜欢用长句。
比如:夜深了,灯火通明的大唐不夜城街道上的那些熙熙攘攘的游人已经散去。
一株被景观地灯蒙上了一层淡黄色光影的粗大国槐树干旁,一身牛仔打扮的十四五岁卖唱少年豌豆正无精打采地唱着齐秦版的《流浪者之歌》。 此刻他眼前的贞观广场,动着的除了几块霓虹灯广告还在不断地变换着图案色彩外,就剩下几对相依相偎的漫步情侣和一位在喷泉池边支三脚架的中年摄影师了。 改: 夜深了,大唐不夜城的街道上,依然灯火通明,只是熙攘的游人已经散去。 贞观广场边,粗大的槐树,罩在景观灯的淡黄光晕下。卖唱少年豌豆,牛仔打扮,哼着齐秦版的《流浪者之歌》。却是无精打采的样子。几块霓虹灯广告牌变换着多彩的图案。还有几对情侣,相偎漫步。喷泉池边,有个中年摄影师,支起了三脚架。 (可能改得和原文有些差别,只是为了说明尽量不要用长句。) 最后说明:有作者也许会说,我某个佳句,甚至某个场景描写,是从某个名家经典作品或外国作品上借鉴(甚至直接搬过来的)。我想说的是,这是有问题的。
1、句子必须结合上下语境及小说整体风格,无法靠东抽一句西凑一句,拼出效果; 2、借鉴外国翻译作品的语言,更不行。一是为了尽可能遵循原文语义和结构,翻译后的语言,很可能不太符合中文习惯。如英语的从句语法,很长的句子,读起来也很清晰,但中文往往得拆分成几个短句。二是不同语种,有时无法做到精确转换语言味道。 二、构思立意
这里要讲的是,如何利用手上的素材,设置情节走向,成功刻画出人物,挖掘人性。很多作者心里装有故事,但写出来,别人老说没新意,或人物概念化,性格不鲜明,停留在故事表面……等等。这里依然不谈理论。
■举一实例,希望群友们跟着我发的文字,思维动起来。
背景:阿昭与雪珍相恋,但因早年的一场火灾,阿昭成了残疾并由此怨恨雪珍,自暴自弃混迹社会。雪珍心怀愧疚,开始信基督教,在精神上自我救赎。
故事开端:阿昭因盗窃,撞死了一个老太婆,逃亡前找雪珍求助。雪珍带儿子见到阿昭后,该怎么办?决定了人物命运和故事走向。 走向一: ★1、雪珍劝阿昭自首,并表示一定等他出狱,重新生活。阿照不愿意,自己逃亡。 2、雪珍就去阿昭的作案地点,发现老太婆原来只是被撞晕过去,瘸了一只腿。就经常带儿子去看望她,照顾她,为阿昭完成救赎。 3、雪珍和儿子照顾老太婆的事迹被当地政府知道后,得到表扬,很多人知晓后,要求警局加快破案,抓到罪犯。 ★4、雪珍思前虑后,讲出了罪犯正是自己的老公。 5、老太婆因为雪珍的照顾,原谅了阿昭,答应阿照只要自首,在出庭时要求警方从轻处理。 6、雪珍做阿昭思想工作,最终达到目的。 (以上打开星号的是人物思想行为的一些关键走向) 摘录一些片断: 我常跟阿妈去三峨山晨走。山腰有福音堂,礼塔如针尖,直刺苍穹。堂内陈旧,墙有裂痕,地板像碎蛋壳似的布满灰斑。不过四周的橙树,花绽枝头,洒下浓荫,飘满芬香。我们走累了,就站在树下,静静听教徒唱圣歌。歌声轻柔,宛如祥云,能驱散阿妈脸上的阴霾。她也喜欢听晨祷,那声音仿佛从大海深处浮上来,灵异而神秘。阿妈会禁不住合拢双掌,紧贴额头,对着远山低诉,泪水在脸上散开,像一道道无声的符号。 …… …… 阿妈拉着我往山路去。天太黑,根本看不清,走了一两里,我们就靠在一块大石头边等。也不知道过了多久,我迷糊中听到阿爸的声音,说是昨天下午,在什么地方闹出了人命……这话彻底把我激醒了。阿妈说,去自首吧?阿爸把脚移到山边说,那不如让我跳下去,省了受累!阿妈扯住他衣角说,可你能躲一辈子吗?。我哭道,阿爸,回家吧!阿妈也哭道,我会等你的,阿昭。出了狱,堂堂正正做人。到时我们离开小镇,重新生活吧…… 有些作者也许会认为,雪珍“高大尚”,可是这样的走向,雪珍这个人物不符合现实中人性的幽微和复杂性。小说缺少文学价值。
走向二:
★1、雪珍劝阿昭自首,阿昭当然不愿意。雪珍不劝,给他一笔盘缠。阿昭逃亡了。
2、雪珍就去阿昭的作案地点,发现老太婆原来只是被撞晕过去,瘸了一只腿。就经常带儿子去看望她,照顾她,为阿昭完成救赎。 ★3、阿昭在外,找不到工作,还东躲西藏。雪珍悄悄寄钱给他,事实上犯了包庇罪。 4、雪珍和儿子照顾老太婆的事迹被当地政府知道后,得到表扬,很多人知晓后,要求警局加快破案,抓到罪犯。 ★5、雪珍更加细致如微照顾老太婆,并在交流中,故意诱导她,让她认为罪犯没准是个女贼。在老太婆“相信”后,故意拿出阿昭的照片给老太婆看,还说,等阿昭春节回家,一块来看她。 6、老太婆因为雪珍的照顾,心里原谅了阿昭,但在病逝那天讲出了真相。 7、教堂因为太旧,折掉了。雪珍去废墟里拿了十字架,这个时候,她忽然打电话让阿昭回来。 故事到这里结束。 以下摘录走向有变化的地方:
阿妈说,要不去自首?阿爸把脚移到山边说,那不如让我跳下去,省了受累!阿妈扯住他衣角说,别急啊,一块想办法啊。我哭道,阿爸,回家吧!他沉默半晌,蹲下来,摸摸我脸蛋说,这样吧,你和阿妈把教堂的十字架取下来,我就回来,好吗?我问,真的?阿爸狠狠点两下头。阿妈掏出那卷钱,连同鞋垫递过去。阿爸接过来,真走了。 回去的路上,阿妈说,今天发生的事儿,你不能对任何人讲! 那以后,阿妈变得很神经质了。只要听到巷子里有脚步声,她会屏住呼吸,手摁在心窝上,直到声音消失。看见警察模样的人,她马上迈上街沿,紧贴着屋檐走。她还老对我念叨,记住,不要对任何人提起阿爸。
…… 阿妈忙了一会儿,忽然问,对了,胡婆,那个贼,跟你说过话吗?胡婆摇头说,他闷炮……阿妈又问,你不说他是长毛贼吗,那会不会是女的啊?胡婆一愣说,啥子哦,应该不会。阿妈说,可真要男的,胆子大得多啊,不会看见你就开溜。毕竟你这把年纪,对他构不成威胁。胡婆沉吟了一会儿,哎,记不太清喽。阿妈说,这个马虎不得啊,弄明白了,警方才好破案呢。 我悄悄问阿妈,阿爸可以回来了吧?阿妈笑道,胡婆好像蛮喜欢你阿爸……再等等看吧。不过,阿妈当天就做了些香肠。晚上她梦里都在笑,仿佛幸福破土而出,开出花了。 …… …… 胡婆最后一次睁开眼时,阿妈说,阿昭要回来了,到时一块来看你。胡婆在空中停出一个苍凉的手势,嗓子里飘了句:阿昭……就是……那贼……说完,她慢慢垂下眼睑,手软下来,轻轻搭在阿妈的手背上。 …… …… 阿妈缓缓蹲下来,轻轻地拭着十字架。有灰尘扬起,扑在她脸上,飞进她眼里,落在她嘴角上。过了好一会儿,阿妈忽然掏出手机,递给我说,给你阿爸打个电话吧。 我问,是让他回来吗? 阿妈颤了颤,像被什么抽了一鞭。她说,你阿爸老躲着,也不是办法啊! 夕阳几近凋零,映在十字架上,却闪出圣洁的光。 两种不同的走向,对人性的展示不一样。小说需要贴着人物走,写出人性的多面性(复杂性),在幽微人性中挖掘精神之光。
■举第二个实例,限于时间,不贴原文,只讲构思。
原素材: 1.王琛是都市人,在机关单位上,和妻十几年,生活平淡了琐碎了。 柳小燕:单身,在王琛租住房楼下卖面。 2.王琛每天去吃面,彼此熟识了。还经常微信联系。王琛有了非分之想,通过帮她一些忙,渐渐取得她好感。 3.柳小燕忽然向王琛借钱,不多,五千元。说自己家里人生病。自己很难过,那天,难过得靠在了王琛的怀里。 4.王琛感觉目的就要达成了,就借了钱,柳小燕却忽然消失了。 素材就是一场骗局,王琛“恶”,柳小燕也“恶”,这样的故事没有价值,也无悲悯情怀。 从素材(现实)到虚构,进行改动:
1.王琛是都市人,在机关单位上,和妻十几年,生活平淡了琐碎了。
柳小燕:单身,在王琛租住房楼下卖面。 2.王琛每天去吃面,彼此熟识了。还经常微信联系。王琛有了非分之想,通过帮她一些忙,渐渐取得她好感。 ★3.柳小燕的母亲突然进城来看病,急需钱。柳小燕很快把积蓄用完了,她的面摊也准备转让。但一时半会转不出。那天,王琛来吃面,她难过得靠在了王琛的怀里。知道现在还差五千元。王琛心生悲悯。 ★4.王琛借了钱后,柳小燕却忽然消失了。几个月后,柳小燕发来微信消息:自己在另一个地方打工。借的钱一定会早日归还,并留下电话和地址。王琛走在夜色里,并不懊恼,反而为自己帮了柳小燕,无比欣慰快乐。 这样,小说有了意义,有了悲悯情怀。主角实现在“恶”与“善”悄然转变。
今天的交流到此结束。谢谢江山,谢谢山水社团,谢谢各位老师。请指正!
|
|
|
![]() gaogao高原
|
2016-11-20 20:35:06
今晚听后非常受益,真是难得的一课,非常感谢小乙老师!遥祝:冬安!
|
|
|
![]() 逝者如斯
|
2016-11-21 08:01:33
讲得非常精彩,用实例,少讲理论,效果更好!谢谢老师!
|
|
|
![]() 山地731828829
|
2016-11-21 08:30:11
小乙真棒 很有启示的。 |
|
|
![]() 温柔侠心
|
2016-11-21 09:02:52
受益匪浅受益匪浅!小乙老师提出的一些写作上容易犯的错误,我都俱备。读了此讲,虽没有豁然开朗,但已好像看到一丝阳光。我愿意多看几遍,悟中求真。感谢小乙老师精彩讲析。
|
|
|
![]() 孤漠一尘
|
2016-11-21 13:19:54
挺不错的一篇讲课,值得一读。问好小乙,山水人,棒棒的!
|
|
|
![]() 万少枫
|
2016-11-21 14:42:19
深入浅出,以实例为主,很有一番作用。
|
|
|
![]() 心灵飞鸿
|
2016-11-21 16:23:48
这堂课很实在,很受益,咀嚼体会中!
|
|
|
![]() 任可如
|
2016-11-21 17:03:22
拜读老师好文,实例讲解,精彩!
|
|
|
紫檀木
|
2016-11-21 18:07:55
这样的小说创作谈真的好实诚,没有官腔,笔者越读越想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