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润
|
【半月一评】2017年第19期2017-10-30 07:29:26
千年不老的乡愁 ——真性情、真感情、真男人
【主持】雅润: 金秋十月,硕果累累,每个人的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在这秋风飒爽的日子里,江山文学赏析课堂迎来了尊贵的客人,那就是以叶雨社长为首的菊韵社团的全体成员。菊韵社团是江山的老社团,是2010年04月29日注册网站,七年的成长,已经让社团成为网站的中流砥柱,文友汇聚五湖四海,将社团当做灵魂安放的家园,这一切都是菊韵人努力奋斗,辛勤耕耘的结果,在此向菊韵社团的所有家人们问好,谢谢你们点缀江山,繁荣江山。下面开始课堂第一项工作,首先介绍一下今天的作者霜叶居士。
作者简介:霜叶居士实名吴云辉,一九六一年出生,纯农民出身。咸宁市作协会员,湖北省诗词协会会员,咸宁小说学会理事,咸安区作协会员。热爱本土文化,八零年开始文学创作,因为种种原因多次与各类刊物失之交臂,虽然九一年曾被长江文艺赠卡备案,进入《青春自画像》丛书,二十余年撂笔,乃至最终未能走进文学创作天地。二零一四年重新拾笔,我写我心,散文、诗歌、小说发表《江山文学网》达九十余篇,并有多篇被评为精品。诗歌、文章散见于《九头鸟》《星星文学》《云梦泽》《诗茶网》《咸宁周刊》等刊物。一五年春,有幸被《云梦泽》刊物聘为文学副主编。静守文学创作净土,抒写尽善尽美人生,世界因此更加美好! 文章链接:【菊韵】西河,温暖了古往今来(散文)
http://www.vsread.com/article-755683.html 下面再看看今天的主评老师枫魂帝星美女。
主评简介:枫魂帝星,一个生长在江南的北方女子,喜爱文字,于2O14年来到江山秋月社团,成为一名编辑,从此在文字的海洋中遨游,与文朋诗友一起相伴。现任菊韵诗歌主编,曾被评为2O15江山十大明星编辑。 现在有请枫魂帝星闪亮登场,听说这位主评是个美女,大家可看仔细了呵呵呵!
【主评】枫魂帝星: 晚上好,朋友们,感谢江山赏析课堂的老师给我这次机会,和大家一起来学习欣赏霜叶居士老师的绝品散文——《西河,温暖了古往今来》,也感谢叶雨姐的信任,更感谢各位朋友们来捧场。说实在的,我的水平远不如霜叶居士老师,给他的文做赏析,只能是给我了一次阅读学习欣赏的机会,不敢妄加评论,叶雨姐把这个任务交给了我,我责无旁贷必须接受,水平有限,不妥之处望大家海涵。 下面我从五个方面谈谈我对这篇文章的认识和体会。
一、精炼的文字,朴实的语言,表现出了作者浓浓的乡愁
首先,作者没有长篇累牍地过多描绘,只用了很少篇幅先点明永镇如今已经旧貌换新颜,处处高楼林立,灯光旖旎,在岁月轮回中,那些古旧建筑已经渐行渐远,被尘封于历史记忆之中。作者以此为引子,笔端流露出一种淡淡的乡愁情绪。读者从那种朴实无华的文字中可以领会到作者对故乡的眷恋之心。 文为心声,作者通过把永安小镇的从前与现在做出鲜明对比,以前的小镇古朴陈旧,而今的它在经历了日新月异变化后,迅猛地发展建设,更新了曾经原来的一切,崛起于西河岸边,时光演变,做为居住于此的作者也在逐渐变化中。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份情愫牵绊于此,这里是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任岁月如何变迁,变幻了的景与物依旧与记忆重叠着,这印记就在缓缓的叙述中流淌,而读文的人就能深深感受到这种情感,不是那种华丽词藻堆砌出的文章,那种文章乍读会很美,可真正品读起来却索然无味了。乡音乡情如旧,潜意识里传递出的这种浓烈的对家乡热爱之情,是本文一个很显著的特证,也是文章的一条主线,用真情实感作为整个文章的脉络,显得文字不再干瘪而是有了灵魂。
二、通过西河的演变反映出西河历史充满了悲怆与慷慨激昂 以景带人,以物传情,通过对老城标志性遗产红桥的讲述,曾经以没有到过红桥,不算到了永安,来展示红桥是永安百年的经典。它所承载的一切,与永安息息相关,一同经过历史的风霜雪雨的洗礼,见证过血与火的荣辱,它已经深深融入到永安人的骨子里。这一切都不能让人忘记,枪林弹雨,血腥的过去,烟云虽然早已经散去,存留于西河上的红桥依然屹立于此,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历史不能忘记。作者在文章中讲述,我们再次面对这些时,应该更能从这些文字中时刻能感受到,一种精神在鼓舞着居住在西河的人们,那就是铭记,铭记。顽强坚韧,不屈不挠,才会走出一条幸福之路。文为心声,只有用心去写文字,才能让读者聆听到你所要传递什么?弘扬什么?让后人从中学习到应该传承的精神。继往开来,永向前进,不断以自己的双手为西河创造一个更加灿烂美好的明天。
三、作者用对比的写作手法,展现了西河翻天覆地的变化 西河可谓是永安的母亲河,它养育了世世代代的永安人。曾经的它弯转流淌,千疮百孔,经过永安几代人的努力,如今的西河已经今非昔比。早先的浅滩河道,险峻弯曲,暗潮涌动,如今被修建成水电站,为永安人的生产生活建设发挥着巨大作用。新建于西河上的公路桥穿梭着如织的人流,勤劳而幸福的永安人奔波在广阔的天地里。早已不见昔日满目疮痍之景。西河改变了,永安城市发展的进程加快了,步履变的更加骄健迅猛。作者通过文中对以前西河与如今的西河对比,让读者看到一个崭新的永安崛起于西河岸边,西河是这个时代的见证者,参予者,更是历史的传承者。 “缓缓而行的西河,不再是脏乱差的代名词,铁桥成为交通枢纽,新兴之城繁华来,永安驿变了。”在讲述这些时,作者心中一定有着无限慨叹,老桥,二桥,红桥,新铁路桥一河四桥首尾相望的壮观景象展于世人面前,城河改建,西河已经宛如一道美丽逸人的新风景,装扮着永安,成为城市的一道崭新的名片。西河景美,人心美,文字传递出一种愉悦的心情更美。
四、文章主线清晰,西河温暖了古往今来,温暖是人心一份缱绻 如今的西河河之畔,桂花广场成为永安人的休闲娱乐的绝佳之地,在这里,老人怡养身心,健身欢舞,年轻人漫步爱河,畅玩心曲,孩童们尽情享受着童年之趣,作者在此看到了烟火红尘中的百态人生,欣赏着迷人的西河风景,漫步缓行,可谓心神安逸,悠哉悠哉,其乐无穷。能品味出作者欢愉之情溢于言表,仿若身在画中游。于晨曦,于黄昏,此情此景,读来令人心怡不已。作者在描绘中引领着读者去看,去欣赏,去深入,有种身临其境之感。 而更巧妙处,是夜色被作者着重描述出来,赋于浓墨重彩,渲染的格外精彩。夜色下的西河灯火辉煌,景色阑珊,忙碌辛苦了一天的人们缓行其中,目光被凝固,步履被伫留,西河成为人们饭后休闲倾诉的绝佳之选,它在聆听着人们的对于生活喜怒哀乐的诉说,伴随着流淌的河水,百姓们在继续前行。这一切不是文字所要传达的情感吗?叙述中感到有种温暖的力量在支撑,只有用心观察才会体味到生活中处处有美,时时可以领略到可以让我们感动的地方。无论是你身在村野,还是繁华的闹市,皆可以发现到这些。
五、结尾紧扣主题,写出了被西河温暖了的人们美好的幸福生活 作者在文章中隐隐传递出一种让心生温暖的感慨。在曾经烽火连天的沧桑岁月,西河总是用它如母亲般宽广博大的胸怀包容养育着生活在这里人们。伴随他们与苦难抗争,不屈于外侮,不甘于压迫,默默流淌的西河水无言,却始终给生活在这里的它的儿女一份信念,那就是坚韧不拔,奋勇向前,与一切不平抗衡,与自然抗争,努力去营造出一个适合自己的环境。 西河给了心灵一个可以安放的地方,一份暖被缓缓的注入心中,由此可以体会到文字魅力在心底弥漫,人性的善良之光也折射于其间。这时作者在结尾处轻轻写出一段,与老伴一起相携而游之景,看似闲来之笔,很突然,其时不然,这一段可称为点晴之笔。冒似无关的几句话,能让人体会到,夕阳红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曾经的风华少年英俊潇洒,当年的绝代佳人婉约可人。如今已步入垂暮之年,共携相伴人生之路,一起走过春秋寒暑,人生相伴,共度风雨,西河一起见证了岁月沧桑,早已经融入了彼此心田。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诺言被深深烙入夫妻二人的生命中。 这是一种何等朴实的情感,没有惊天地泣鬼神的豪言壮语,却有着浓浓的刻骨铭心的挚爱之情。彼此相暖,彼此相携共度人生,是一种淡泊却又真诚之爱。是一种让人不能不为之容的倾诉。温暖了西河,也温暖了西河曾经的历史。这种爱天长地久,这份爱让人泪洒双襟。这就是寻常小人物的爱,这是寻常百姓的人生。暖溢于此,情醉于此,所以我说这才是温暖西河文章的精彩处。短短数言,彰显出作者的匠心独具,能把文字的魅力发挥于数言之间,可见他是用心于写,去倾诉了。让西河见证了自己的爱,见证了所有永安人的爱,爱平凡而朴实,灼烧而执着,西河暖了人心,读者暖于其情。
六、文章的不足之处 如果说让我讲一下文章的不足之处,我只好浅浅的分析一下。请居士老师多多海涵,多加谅解与宽容。如果在文章的篇幅中再加大些描述,与老伴一起的生活细节,在西河一起漫步而行的句子,则会更加生动,也更可以反应出从生活中体会到那份温暖之情,更会让文章充实许多。浅知拙见,请居士老师多多见谅。 以上几点,是我关于居士老师的绝品散文《西河,温暖了古往今来》的一点浅薄之见。 散文的精神在于“形散而神不散”,居士老师把握拿捏的恰到好处。以西河的温暖贯穿于文中,能体会到把乡愁之情与灵魂融汇贯通的情愫,文章弘扬了正义之声,传递了爱的真谛,提倡传承优良传统。洋洋洒洒五千字,把一位爱乡情浓的赤子炙热胸怀表达的淋漓尽致。这也是文章最成功之处。感谢江山所有的老师和朋友们,于百忙中听我唠唠叨叨这么久。 谢谢大家。也再次深深感谢我挚爱的菊韵大家庭,能陪伴我一起走上深爱的文字之路。
【主持】雅润: 感谢主评老师的精彩解析,辛苦了,下面有请作者霜叶居士老师谈谈创作心得,有请。
作者:霜叶居土 许是人生感动时 ――谈谈创作《西河,温暖了古往今来》的初心
几乎是在同一时间接到菊韵叶社与紫薇的微信互动,且是同一个话题,让我谈一谈散文《西河,温暖了古往今来》的写作感想,也就是最初的创作灵感,这一点还真有点让我有些蒙了。《西河……》一文能够评为江山文学散文绝品,完全是一个意外,江山赏析绝品文章,让作者本人写创作感想,确实是一个很不错的创意,只是于我,便显得有些慌乱了。首先,读书时我就不是一个好学生,书读得少,学历没有不说,也没有什么理想及奋斗目标,那时穷乡僻壤里的孩子读书,顶多就像《读书郎》歌词中写的那样,“不是为做官,不是为面光子”,能识字识数会写自己的名字就够了。虽说那时的教学条件差,让大多数的同龄人“锄头挂书包”大家都在青少年时期没有学到什么知识,偏偏我又是在学得不多之中,玩心最重,语文基础知识最差的一个。写作,是偶然机会相遇下的一种梦想,也是工作之余的一种爱好,完全不带一丝妄想的那种,却也常常因“书到用时方恨少”而提笔忘字,伤肝伤肺。 无论是专业作家,还是业余爱好者,一般认为,写作不但需要丰富的知识积累,而且更需要写作冲动与灵感。灵感是一种感情融入与知识积累衍生出的产物,它有一种创作任意作品不可取代的先决权。写作灵感,是文学创作的基本条件与写作要素,它来自于创作者日常生活对万事万物的积极参与及热爱,包括对周围一切,国家、社会、亲情与政治的敏锐、体悟和实际细心的观察,没有创作灵感写出来的文章,干巴巴的缺乏灵魂,往往让人感到一种拼凑与无病呻吟。作品往往来源于生活及其创作灵感,现实生活才是文学创作的源泉。 散文是情与景结合的产物,特别是抒情散文,往往就是那么一瞬间的冲动,如写诗歌,如绘山水。如果让我去谈自己写作散文的冲动与灵感,还不如让我去揣测他人写诗、绘图的动机来得容易。许多事情,特别是纯粹的写作,或许就是一时冲动,一种有感而发,正如当局者“迷”一样,很难理顺那一刻“想写”时的心境与感动,当然,这只是一句闲话。 钟灵毓秀的咸宁,是我的故乡,生于斯长于斯、而老于斯,这里有太多的故乡情结。淦水,一条咸宁人民的母亲河,有太多斑驳与沉重。淦水一段段地流动着,流过白沙,流过了朱桥,流过了高赛,流过了温泉,流动在永安驿的西边,西河便有了穿越千年的前程往事。因为世间诸事,我无法左右,所以,神情不免有些沮丧,才有了素笺落笔的假设与妄想,在湿了诗行的流年里,我颠沛流离在字里行间,轻叩风韵史诗般的岁月,涤荡失意的悲哀,让自己沉醉,千殇泪落,每一行都是逝去的青春年华。 写作,作为一种业余爱好,作为已过“知天命”之年的一种心灵寄托,同时让我感受到了作为一个文学创作者的骄傲与责任。熟视无睹的西河,在风雨斑驳中,在历史进程中,随着社会的繁华与飞速发展,而日新月异逐步靓化。然而,靓化了的西河,许许多多的历史遗留却也正在现代化的建设中悄然消失。人们喜笑颜开地漫步在西河两岸长堤的健康走道上,能有几人会去回忆西河历史的每一个过往,能有几人会去记住西河那风刀霜剑,血与火的洗礼?用心去铭记历史,用笔去记录过去,这也是写作业余好爱好者践行写作初心的一种锻练与参与社会的一种认可。 回忆起写作散文《西河,温暖了古往今来》,那是一个充满矫情的晚上,陪老伴漫步在河堤健康走道上,让心随着感觉行走,带着夜色的温柔,穿越在红尘喧嚣中,和着习习晚风送来远方的饮烟,俳徊在苍穹下,那西河落日的余晖,点缀着行人如织的脚步,灼热着我几近兴奋的心房。看西河两岸高楼迭起,河面倒影如墨,桥上车水马龙,老伴的唠叨絮语,不时让我的脑海里浮荡着西河往昔岁月的残片。西河,永安人永远的记忆,虽然事过境迁,任它风流雨打风吹去,历史斑斑点点滴滴,依然让人在繁华若梦中,不觉骤然嗟叹。我一边欣赏着西河两岸的自然风光,一边聆听着漫步河堤擦肩而过的窃窃私语,心里忽然有了一种高歌一曲的冲动。西河泛波,堤柳飘逸,沉醉在幸福生活中的人们,健康意识让各自走步锻练的身影,如同赶集般将西河两岸渲染得如诗如画。身在其中装点了西河的风景,西河便装点了自己的梦,梦里梦外,都有一段文字在心海中缠绵。 文字,有时让人兴奋,有时让人沉思。我十分欣赏,甚至有些崇拜,文字中所体现出的慷慨激昂与豪情壮志;忧国忧民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德,更是文学创作永远不变的话题。不忘历史,论证人性,需要用心去体会,文化不灭,则民族精神不灭。没有过去,何有将来?寓意于文字,寄情于山水,无论是往昔的田园风光,还是现在的金堆玉砌,大抵文字才是人们最终的安慰。 无论是写诗、写散文,还是写小说,作为一个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普通百姓,可以这么说,我所写的文章虽然谈不上作品二字,却绝对是用了一番心血,且发自于肺腑。没有应付之作,没有口号式的书写,更没有华丽的文字堆砌,我写我心,这才是我浅薄文字里最真实的一面。习近平指出,要把爱国主义作为文艺创作的主旋律,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当然,我没有这样的高大上的奢求,但我却很能领悟到,习大大对文艺创作主旋律所指出的方向。本人认为,文章的好坏,不在于文体的构思、语言的优美程度,而是在于文章的深度、广度与力度,则是明白自己因何而写,为谁而写的问题。有人把文学创作归纳为“无国度,无阶级,不参予任何政治动机。”显然是违反习大大文艺创作主旋律方向的。西河,一条时刻流淌在日常生活中的河流,生活在西河两岸上的永安人,对她有着抹不去记忆,及其深厚的情感。无论历史如此变迁,社会如何发展,美丽嫣然的永安,西河永远是这里的灵魂。 散文写作感想,由于本人的写作水平有限,说不出什么高深的理由,姑且就谈这么多,言辞之间不妥之处,还望各位老师不吝赐教,批评指正。让我们一同在静止的文字上,去感悟西河的羞涩与灵动,用心去咀嚼记忆中的浪漫与温暖,但愿我浅陋的文笔,能让人们记住历史的儒雅与厚重,从而唤醒梦里与梦外的惆怅,这才是我写作《西河,温暖了古往今来》的初心。
【主持】雅润: 谢谢霜叶居士老师的真诚分享,辛苦了!下面有请今天的第一位副评逝者如斯老师闪亮登场。 【副评】逝者如斯:
一位哲人说过,“对于非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 对于散文,我是门外汉,缺少懂音乐的耳朵,所以谈不上赏析。读罢霜叶居士的美文《西河,温暖了古往今来》,我浅谈四点个人的看法:
一是文章的立意—乡愁。 文章开篇就点出了主题,指出人们“无法跟上时代快捷发展的步伐”。假设人,没变,熟悉的风景也会变;然而人,又怎能不变呢?如此一来,开篇便能抓住读者的注意力,将读者的思想,定格或浸染在“乡愁”的氛围中。如同有一根无形的情感线,将读者拴住。即便你是“少年不识愁滋味”,读到文末,也便有了“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感叹。这,便是散文的“神聚”。
二是文章的构思。 在散文的“形散”上,作者特意不是“散”得很开,只从红桥和西河的历史纵线入手,如电影中的镜头,由远镜拉到近镜。如此构思,是为开篇作者所发出的感叹“无法跟上时代快捷发展的步伐”服务的。在文章的第二、第三部分,作者重点写了西河的历史、西河的白天、西河的夜晚。所以,在作者的笔下,西河并不是一条河,而是当作一个有情感有血有肉的人来写,他有痛苦,也有欢乐;有小时候不平凡的经历、有白天的风姿绰约,更有晚上的极尽其美。读者读西河,实际上就如同跟着一个人在走。渐渐的,从他的外表,一步一步走进他的内心。
三是文章的意境。 本文的意境,如上所述,作者在第一自然段就巧妙地创造出来了。好比一场戏要开场,乐师和鼓手定的是欢乐还是悲伤的调子,观众就会知道即将开演的这场戏是喜剧还是悲剧。本文的情感基调,定位的是淡淡的乡愁。虽然有物换星移、历史变迁、旧貌换新颜的欣喜,更有放眼历史,光阴易逝,人生无常的几许感叹。那么,人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呢?文末作者又进一步深化到另一更深的情感层次——“原来世界上最好最美的风景,依然是老伴陪同走过慢慢变老的那条路”。因此,从头至尾,由于有了这条情感线的掌控,读者的心,才不会游离于文字之外。
四是语言特色。 “永安镇不一样的风采,不只是灯红酒绿,也不只是歌舞升平……” “林立的高楼和繁华的街道,还不是小镇人们为之乐道的地方”。 “传说老铁路的遗弃并非是已不适合时代发展的需要,而是因为日本鬼子在败退与投降的前夕,在永安铁路老火车站前后数公路的路段上,间隔地埋下了许多炸弹。” 否定 + 否定 = 肯定。文中,这样的句式随处可见。如果试着改写一下,“永安镇不一样的风采,源于灯红酒绿、歌舞升平和高楼大厦”。那么,就没有感染力,就达不到作者想要的理想中的效果。前者,能够引起读者的思考,“不只是”,那是什么呢?后者,直接的、无关痛痒的表述,丝毫不能调动读者的兴趣。这,便是作者的杀手锏! 另外,历史与现实的对照写法,多处排比句的妙巧动用,充分调动读者的视觉、听觉和思维,亦是本文的最大亮点。 因水平有限,我就说这么多。谢谢主持人!谢谢大家!
【主持】雅润: 感谢老师的精彩评论,精辟独到,辛苦了。下面有请今天的第二位副评玉之残泪。老师闪亮登场。 【副评】玉之残泪: 放眼如今的神州大地,似乎很难找到一成不变的地方,到处都在大兴水木,城乡改造,高楼被接连地耸立起来,人民的生活生存质量也在不断地提高改善。由此,围绕一方水土,感受最大者,莫过于生于斯长于斯,并对其所在家乡的每一寸土地、每一片山水,怀有深厚浓郁的情感之人。而其写下的文字,必然地也是深情激烈,怀以无比的敬意与欢喜。而正是这样的文字,方能写活、写透,方能因此而感动读者。无疑,霜叶居士老师的这篇散文《西河,温暖了古往今来》,便具有此感人之力。 西河,作为一条直穿永安镇,几千年来一直默默地滋养哺育着无数人,是永安镇当之无愧的母亲河。而作者霜叶居士老师写这篇文字,为此而查阅资料典故,身体力行,显然是费了一番劲,下了一番功夫。若非对其怀有深厚的感情,,断然不能如此大费周章,劳心费力。 散文《西河,温暖了古往今来》以三个章节,分别从历史、发展、及今日永安镇的变化,以西河沿岸一座极具地理标志的建筑——红桥,作为详细介绍,着重点出红桥在永安镇今昔的地位变化,突出其曾经的重要性,与现在所具有的历史教育意义。随着城乡改造的进行,永安镇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谓日新月异,不断耸立的高楼大厦,一座又一座宽大平整的大桥,连接东西交通要道的公路、铁路,同时,市民休闲娱乐的广场公园,这些屹立在西河沿岸的崭新建筑,便是对此极好的写照。而到西河散步去,也逐渐地成为新时期永安人的一种时尚,时刻地传递着一份健康理念。这让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的西河,更加地成为 永安人心中,一种温暖的依恋。作为一条母亲河,西河越发的年轻靓丽,散发出无穷光芒,温暖着永安人一颗恬淡安静的心怀。 作者并没有单纯地写景,也没有空口白话地大肆赞美之辞,而是以史为镜,以事实说话。在查阅了各种的史料记载,并以自身经历为辅,用平实的语言描述,深情饱满,激情洋溢而温暖的文字记录,让读者的目光跟随作者一道,从远古走来,从硝烟弥漫的战火中走来,从人民日益改善的生活中走来。隽永画卷,浓墨重彩,曾经单调苍白的西河,越发的充满青春活力的气息,也散发着越加美丽的魅力四射。仿佛间身临其境,如在梦里仙踪。 一座城市的面貌,是否充满活力,是否人民安居乐业,当然不应该只有高楼大厦,建筑是冰冷的,充盈在其中的人,以怎样的一种精神面貌,装扮着这座城市,默默地维护着这座城市。在作者笔下,西河沿岸的公园里,广场中,到处是休闲游玩的市民,他们或三五成群,跳广场舞,打太极,或独自其间,急行慢跑,锻炼身体。而这些,在轻缓流逝的西河两岸,在一片安静祥和的氛围里,是恬静的,亦是温馨弥漫的。诠释着如今的西河,正以一份娴静安宁,呈现在世人面前,亦深深地印入了作者的心里。文笔圆润中流露,淡雅而温暖,是作者对故乡母亲河——西河的无声赞美,如琴弦拨弄,读来余音萦绕,难以忘怀。
【主持】雅润: 下面有请今天的最后一位副评素心若雪美老师闪亮登场。 副评:素心若雪美 温暖的河流,温暖的人生
在这寒冷的北疆秋季,我却感到一股温情,一缕温暖。这温情与温暖,来自秋月菊韵社团叶雨、唐柳、紫薇等等众位兄弟姐妹的深情厚谊,来自老朋友霜叶居士的散文《西河,温暖了古往今来》。 我在菊韵社团的时候,就读到过这篇散文,当时击节赞赏、称道不已;如今身在系统,应邀担任这篇文章的副评,再一次重读文字,感受益发深刻,每一个字都仿佛是我在菊韵温暖时光的缩写,眼泪不禁像西河一般缓缓流淌。
这篇文章之所以被评为绝品,以我个人之浅见,有以下三点原因: 一是总体判断,这是一篇难得一见的大气而厚重的好文章。 散文种类,无外乎叙事、抒情、写景、说理四大类。总体而言,这篇文章可归入写景散文,但作者将写景、抒情、叙事、紧密结合,讲述了西河的过往与现实,在不曾中断的岁月河流中关照与回望,让读者产生一种沉重、生动、诗意的阅读体验。 全篇共分三节,第一节主要讲述永安镇的地理人文,以及西河之上虹桥的历史渊源。第二节侧重叙述描写西河的重要人文景观。第三节则充分展示了永安镇西河在夜色中极尽其美的妍态与个体在岁月河流中的生命感悟。 从作者的散文运笔中,我觉得我可以看出霜叶居士先生的气节与性情。我总结了四句话,来概括他:苦读一流的好书,永做真诚的好人,细行实在的人生,欢度平凡的日子。这是我在文章中体味到的他的个人特点,也不知对不对。读他的这篇文章时,脑子里闪现着这样的画面:面目清矍的霜叶先生站在永远流淌的西河水畔,是否也找见了心灵的彼岸? 我想是的。霜叶先生用他的散文找到了心灵的彼岸。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如果始终在意自己的小我情怀,他的文章一定是小气的,个人化的,缺少普遍价值的个人日记似的东西。只有认真、严肃地直面社会、人生、历史、文化,真实拷问自己的灵魂,探寻生活的意义,才是真正的好的文学作品。无疑,这篇《西河,温暖了古往今来》就是这样的一篇大气而厚重的好文章,带给我们十分美好的阅读享受。
二是写作手法,文章充分运用对比,力求做到工业文化与现代精神、景物与人生的重逢。 霜叶先生的散文,没有停留在一般意义上的浅唱,而是深入探求,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反复游走,从而完成对西河的诗意儿温暖的回望。 比如:当我们跟随作者的笔锋走进红桥,陈旧气味带着战火的痕迹猛然入眼。不禁让读者心里像被戳了一下,一种悲壮得令人难以喘息的压抑感在心底转了又转,不断扩散开来。之后,作者又用“往事如烟唯有这钢铁桥梁依然执着地坚守在西河上,铭记着历史的每一次创伤,依旧担任连接两岸的交通,诉说着昨天的是是非非,守望着永安,守望着西河,守候着沧海桑田古老的诺言。”来回答今日红桥的命运,先后映照,让人无限感慨,不禁地,就泪奔眼底。 这样的例子在文章中比比皆是,我就不一一列举了。他的笔像一座红桥,连接着历史与当下,连接着景物与人心,连接着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沟通。 而在对比过程中,作者对相关的材料貌似信手拈来,实则匠心独运,根据自己的行文需要对材料进行取舍和排列整合。另外,他在行文过程中,常常从一个视角直接跳到另外一个视角,产生一种电影镜头般的视觉美感,这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举一个最明显的例子,文章结尾写道:少年夫妻老来伴,阅尽人间春未老,回首处,原来世界上最好最美的风景,依然是老伴陪同走过慢慢变老的那条路。这一节,主体讲述的是夜晚的西河,而作者这句话,其实是将夜晚西河与“夜晚”人生——老年,巧妙联系起来,将景物与人巧妙勾连,从而生发出凝重洒脱、知人论世的人生境界。
三是语言表达,作者以描写见长,文笔优美,行文流畅,充满感染力。 我体会,霜叶先生的文字向来感情丰富,情真意切,以情动人。他的文字没有名言警句,没有奇思妙想。单看每一句话,读者可能会说:这样的句子,我也能写!且慢,如果你稍加注意,你会发现,这些平凡的文字组合到一起,却是那么妥帖,那么深入人心! 比如:“择一城终老,静守心里的那份恬静。放眼西河,但见堤高坡缓、河宽水清、倒影如墨。长河两岸草长莺飞、长堤一碧,两岸垂柳如丝美景堪比“苏堤”。沿河公路上车水马龙,路旁高楼豪宅鳞次栉比。漫步在坡堤,宛如行走于天路,雕栏玉砌状似玉带,芳草漫延笔直延伸,连接着四桥笑看红尘。无论春夏秋冬,不管严寒酷暑,许多不知名的小草夏荣冬枯,无怨无悔地装点着长河两岸,渲染出西河娇美如画的风姿。阳光下的西河,在妩媚中轻起涟漪,在微风下低吟浅唱,让河堤上往来的行人总有一种驻足观赏,流连忘返的感动。”作者以他含蓄内敛的独特的感觉方式和语言,倾诉文化、历史、民俗与风情,给作品带来无尽的感染力。 总之,我认为这是一篇难得一见的好的散文。但以我个人浅见,总觉得散文第一节写到的红桥是西河的一景,单独放在前面,似乎有一点喧宾夺主,放在第二节或者更好一些。如果一定要放在第一节以点带面,最好在表述的角度上能够再贴近西河这个主体才好。说的不一定对,算是一己之见。 最后我想说的是,感谢菊韵,我永远是菊韵的女儿。谢谢大家!
【主持】雅润: 老师的后续评论让文章的内涵更加凸显,让大家学习的更透彻,辛苦了! 下面有请今天的最后一位副评素心若雪美老师闪亮登场。 素心若雪美老师的解说让评论接近了尾声,深刻的解析让文章的精彩再一次完美呈现,感谢老师,辛苦了。 至此,今天的评论已经圆满结束,几位老师的精彩点评都很细致到位。感谢菊韵社团所有成员对赏析课堂的大力支持,也感谢在场的每一位文友对江山文学的信赖和支持,江山评论课堂一定会挑选更多的好文章与大家分享学习。各位朋友们!下次的半月一评,我们再见。祝大家秋安吉祥,文丰笔健,收获多多。
|
|
|
雅润
|
2017-10-30 07:46:44
一堂生动的解析课,让学习的文友受益匪浅。感谢菊韵社团全体人员的倾情付出,感谢所有支持课堂的老师们,辛苦了!祝大家秋安吉祥,福寿安康!
|
|
|
唐柳
|
2017-10-30 08:00:30
文章美妙,赏析精彩,感谢江山,祝贺菊韵。
|
|
|
逝者如斯
|
2017-10-30 09:05:08
感恩江山,菊韵明天会更好!
|
|
|
素心若雪
|
2017-10-30 10:25:38
学习各位老师精彩解析,祝福江山更美好!为菊韵喝彩!
|
|
|
枫魂帝星
|
2017-10-30 12:24:22
感谢江山所有朋友们,对菊韵大家庭的关爱。
|
|
|
土著人
|
2017-10-30 12:36:27
当看到霜叶居士文学创作中提到《读书郎》,让我也想起了我小时候,我常哼哼《读书郎》,唱了好多年的“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那先生骂我懒呐,没有学问哦无脸见爹娘”。我老是把“无脸”唱成了“五年”。 没成想,真验了准,我现在离老家远,真是要好些年才能回去一次见见自己的老娘哟! |
|
|
湖北武戈
|
2017-10-30 21:16:51
又是一堂精彩的赏析,雅润辛苦了。
|
|
|
紫檀木
|
2017-11-04 22:02:44
赏析得深入浅出,条理清楚,启迪人的智慧。
|
|
|
千里追梦
|
2017-11-06 23:02:55
精彩的赏析得深入浅出,点赞!欣赏学习了,敬茶问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