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淡是真
|
【流年有爱】理科生的文科妈妈2017-11-16 16:52:41当时孩子决定学理科的时候,作为文科生的我,内心有点小失落,想当年,我学文科那会子,可是在学习历史和政治的时候,获得过很多快乐,还想着有机会和孩子分享呢!人家却学了理科。 孩子也会有不舍呀,哎,其实,我挺喜欢地理的,历史中的一战,二战我都被背过了。政治吗,我也一直考的还不错。但我更喜欢生物和化学,想着这些,就暂时让地理历史休息吧,等将来,我毕业了,可以有大把的时间看书,也可以有很多机会去转转。 其实妈妈的生物也不错,现在血型配合还记得很清楚呢!不过了,这对于你来说很基础,估计你学的,跟我没有共鸣啦!这样说着,我有点酸味,好像孩子的世界我走不进一般,有点怅然若失。 学了理的孩子,每次放假都要写很多作业,偶尔凑到一边看看,问,写物理呢?人家说:化学。写生物呢?人家说:物理。写物理呢?人家说:数学。 反复几次后,不敢问了。暗想,难怪那么多年前,我会选择文科。 其实,对于文科生的我来说,也不敢再说什么当时的学习方法,毕竟现在距离1995年高考已经过去了22年,那么,当时的很多方法,早就已经被更新换代的新方法,拍到沙滩上,成了沙子了。 经常有人问:你当年语文挺好吧! 额,我语文经常不及格,数学到很好。 为什么要写文章呢? 额,是后补的学习吗?当然不算,只是爱好而已。 有时常跟孩子说:吃这个吧,对身体很好呢! 孩子说:老妈,我学过生物,这个里面含的是*******(恕我记不住),也就是有一些对身体有点用,但总体没有那么好,吃不吃都行。 额,让他这一说,好像我咋说都没有道理了。 类似的沟通还有很多,我感性的介绍碰到他理性的分析,往往都会败下阵来。 然后,我再用超感性的亲情加一点老妈的霸道来胁迫他吃掉:老妈都买回来了,不吃浪费了,必须吃。 之前,接触过这样的事情。有人问:你们的车开到什么位置了。 我说:需要等一下看看大牌子,才知道距离目的地多少公里。 对方说:你看看高速路边的护栏上,会有一些小牌子,写着1,2,3,4…… 然后到9之后,会有一个数字,这个数字,就是你的位置。 细看,还真是,我之前从来没有注意过。而朋友却说,他经常看。 逐渐的,我也被同化了,思考很多事情,比如路程,不再用运气来考量,而是看具体的预报,比如大雾预警,一般黄色预警,不影响高速,橙色以上,则会影响高速。 12小时内可能出现能见度小于500米的雾,或者已经出现能见度小于500米、大于等于200米的雾并将持续。 6小时内可能出现能见度小于200米的雾,或者已经出现能见度小 于200米、大于等于50米的雾并将持续。2小时内可能出现能见度小于50米的雾,或者已经出现能见度小于50米的雾并将持续。 折叠
(以上内容来自网络,感谢分享) 还有风向,西北,东南,对于当地的影响,也是不同的。 这是关于出行的。 还有就是关于学习本身的。 比如前段时间有一个家长说,非常纠结孩子的文理分班。 不知如何选择,才可以让孩子有机会借文理分班,换到更好的班型里去。 我帮他分析: 如果成绩足够好,那么换到上一班型中,不管文或者理,都可以达到目的; 如果成绩不均衡,那么,选择文,或者理,都有换到上一班型的可能,但这个并不仅仅是根据你自己的成绩来决定,而是跟其他同学的成绩横评决定的。 如果成绩不够好,那么留在现在的班型,也会面对两种可能,原班,换班。 这些种种,都是可能会遇到的,那么,家长可以做到的,是要尊重孩子的选择,再就是,不管去到任何班型,引导孩子去适应。并非,我们没有换到上一班型就不够优秀,而是我们在任何班型,只要找到自己的位置,就肯定会越加优秀。 有人还这样问: 换班,换老师好吗? 我反问:换班,换老师,是咱能决定的吗? 对方…… 我继续说:其实,换班,不换班,都是孩子需要去适应的。比如说,换班了,全新的老师需要适应,那么,原班的老师仍是他的老师,如果去办公室问,现在的老师不在,之前的在也能问。这是双倍的老师支援。 不换班,原班的老师,不能说适应,是说配合。根据已经了解的老师习惯,去配合老师的教学。 所以,换不换,都好,都需要孩子去付出努力,才能有所收获。 对于家长来说,最怕也最想参加的,是家长会。 我们可以设想,如果家长会上,老师通篇用感性的文字来叙述,那么会后会有似有所获,却说不清是什么的感觉。如果通篇用数字来解答,又会少了几分温暖。 故而,我们最想看到的,是文字与数字相配合的版本,借用数字呈现问题,借用叙述展开问题,说明问题和解决问题。 昨天,看到一个标准的理科生考上经济类大学后,所写的小说,很震撼。可以从字里行间感觉到那一份理性的支撑,但更多的,是文字质朴组合的感动。 其实,对于现在来说,文科理科已经只是最后两年高考所需的分类,实则,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早已经融合在一起。 作为文科生,我现在书写也挺理性;孩子作为理科生,虽有理科思维的小倔强,但更多的,还是一份相知的柔软。 孩子的老师们,也给我同样的感觉,说起学习,专业,精准,说起学生,感性,有爱。 常有人这样说:哎,如果孩子们晚两年上学,就可以赶上不分文理了,那么也就不这么纠结了。 实则,不然。 到那时,孩子们可能会更加真切地面对选择的残酷。 我们擅长的,喜欢的,却没有很好的专业配对;我们不擅长的,不喜欢的,却有很广阔的选择。那么,是选择喜欢,还是选择挑战呢? 选择之后,我们还会发现:聚在一起学习的,都是这个科目的精英,之前还是荤素搭配,均衡营养,现在则都是高精尖,并不是比谁会,而是比谁失误。 其实,现在分文理挺好的,有时,成功是需要逼迫一下的。没有获得是那么容易的。 就像,我这个文科生妈妈,记录俺家理科生娃,也是破费心思呢!也算一种学习吧,其实,挺快乐的。
(摄影:申酉 感谢大哥支持) 一直想说,等大树上大学了,就在这个季节去广西桂林的海洋乡,我的文友大哥申酉,也一直答应说,只要我们去了,就带我们去看银杏树。 其实,真的可以想走就走,但总是由着内心的这份挂牵,而不舍离开。 |
|
|
江凤鸣
|
2017-11-25 09:53:23
这真是一篇教子育儿的好文章,理性、有爱,孩子在读书的家长可以一读,中国式启发式教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