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瘦马文学论坛 回复本帖
海韵波涛

海韵波涛 举人

  • 142

    主题

  • 1575

    帖子

  • 5245

    积分

【西风瘦马课堂】第二节课 海牛老师主讲

2017-11-25 21:19:11

  上一讲讲了“写什么的问题,”今天讲怎么写的问题:2)“短文的主题挖掘。”

  《一》在“文章的构思和素材的选取”一节中,我们已经讲了主题的重要性,但怎样从我们掌握的材料中挖掘出具有特点鲜明、新颖的主题,还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的。有人会说,既然有了写作材料,就有了主题,还挖掘什么?

  因为主题在材料中是分散的、隐蔽的,是多元化的。它并不是明白明白地摆在那里,文章不是材料的堆积,还需要我们去挖掘、提炼。

  1)首先我们看看材料与主题的关系。

  主题包含在材料之中,这是对的,但材料并不是只包含一个主题。如同一块矿石,它可能含有金、银、铜、铁多种元素,需要你根据你的发现,去提炼出你需要的东西。这个发现和提炼就是我们常说的立意。而主题是由立意决定的。有人说立意就是主题,我看还是有区别的。

  因为意在笔先,题在文后,一先一后,怎么会是一个东西呢?

  立意是主观的东西,材料是客观的东西,立意是我们对材料发现和提炼的成果,在立意的指导下才产生了主题。或者可以这样表述:主题在文章中,立意在作者的心中,主题是立意的表现形式。

  所以即使相同的材料,由于作者提炼的立意不同,所表现出来的主题也不同

  比如,某个村的苹果丰收了,这是全村人辛辛苦苦几年的劳动成果,是多少个家庭对幸福生活的期盼。但由于山高路远交通不便,唯一的通往山外的道路被大水冲毁了,收购商进不来,苹果运不出去。这一下全村人傻眼了,一切希望全泡汤了。这时媒体报道了这件事,县里也非常重视这件事,由县里出资抢修道路,全村人参加日夜奋战。媒体也大力宣传利用网络帮村里寻找销路,使全村的苹果顺利的销出。

  要写这件事,可以写出不同的主题。即可以写出村里人的辛劳,期盼和在修路时的团结一心,全力以赴,也可以写出县领导为民所想为民所急,认真落实党的富民政策的事迹,还可以写出现代化网络通讯和媒体的巨大作用。这就是对事物提炼出的立意的不同,文章的主题也有所偏重这就看你的眼光,你的需要了。

  再举个例子:某村里有个小男孩很爱打架。有人说,这个孩子是个惹事精,少不了给家里找事,要加强管教,有人说,这个孩子很勇敢,长大是个当兵的料,能干大事,加强引导就行。还有的人说,这孩子目光仇视,一定是受了什么刺激或委屈,所以仇视周围的人,要加强心理辅导,多给予关爱。你看,三个不同的立意,会写出不同主题的文章,这就是材料、立意和主题的关系

  2)发现是作者的目光,提炼是作者的认识,立意是作者的思想,主题是文章的中心

  给你一块矿石,能不能发现里面有价值的东西,是你的目光决定的。发现了,能不能尽量多的提炼出来,是你的认识水平决定的。立意的指向是根据你的需要决定的。念家的麻雀写的一篇文章叫“一片包谷地”,想必大家都看过。这篇文章无论材料的选取,立意的提炼和主题的表现都很出色。这是由作者的目光和认识决定的。

  作者中专毕业后没有找到工作,在失望和无奈中又返回了故乡的山村,重新面对着土地和庄稼,面对着艰苦的农业劳动。就是这样的一段经历,作者挖掘出了“那片包谷地”。那片包谷地就像一片宁静的港湾,“在我走投无路的时候,那片土地张开了温暖的怀抱把我紧紧地搂住。”“那片包谷地,是我避风的港湾,是我最后的依靠。”“我抠着手指头,想起了未卜的前程,心底泛起了丝丝忧伤,眼角不由得流下了酸涩的泪水。那片包谷地,那一棵棵包谷,像亲人那样陪在身边,默默地望着我,默默地跟着我一块伤心难过。还有那只红蜻蜓怕我孤单,想过来陪陪我。”人性化的包谷地,是作者思考认识的结果,故乡的亲情,劳动的洗礼,感情的变化,是作者对那段生活提取的立意。接下来作者描写了自己感情的变化:“我在那片包谷地里种下了希望,我在那片包谷地里种下了温暖,我在那片包谷地里迈出了人生最为艰难的一步。”“我的脸变黑了,我的手变粗了,我的骨头变硬了。”文章的主题跃然纸上。这个例子已经把目光、认识、立意、主题的关系说的很明白了。

  我们评价一篇文章时,常用“目光敏锐”“认识深刻”“立意较高”的用语,就是说的这个意思。所以我们要不断的学习,提高自己目光的敏锐性、认识的深刻性和对立意的把握程度。

  (3)立意是主题的指向,是来自于材料的提炼,它不能主观地创造

  立意不是凭空创造出来的,它与材料之间是存在和发现的关系。有些文友写文章,总想把立意写高一些,写新颖一些,于是处处动情,处处激动,处处流泪,而不管实际情况是否达到那种程度。描写几岁的孩子看到父母在农田里劳动,就百感交集,好似看到了丰收的景象,看到父母的伟大,那是不符合人物背景的。读者也不会跟着你频繁的感动和流泪。这种强拉硬拽只能起到相反的效果

  比如有篇文章这样写道“我站在地头,看着小小的庄稼苗,尽管累得满头大汗,但心里却是极度兴奋的,眼前宛若看到了丰收的景象,一想到这里,再多的苦累都忘掉了。”这像一个孩子的心理么?还有的人这样写:“野菜让我度过了饥荒,伴随我长大,现在虽然鸡鸭鱼肉都吃不完,但我对野菜还念念不忘,因为那是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言过其实了,这就是主观的创造立意,让人感觉不真实

  4)立意要多元化,文章要多姿多彩。

  读者需要反映生活的方方面面的主题,因而要避免千篇一律。我们写文时也没必要刻意去追求高大上的主题,小的主题只要有意义,只要能打动读者的心,照样会受到读者的欢迎。常言道,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文章也是这样

  念家的麻雀写的“收黄豆”就是一篇主题很小的散文,写了收黄豆的过程,立意的指向是父亲的勤劳,辛苦和收获的喜悦。反映了农村劳动人民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对平凡生活的态度。喜悦和幸福存在于劳动之中,文章不仅使人对怎样收黄豆有了了解,更对农村生活产生了情感。这对读者全方位地了解社会,了解人生发挥了积极作用,所以是一篇好文章

  人们在生活中不仅需要金子,还需要铜铁和铝铅,只要你在材料中挖掘出一种就是精神成果。但你必须把那种元素尽可能多的提炼出来。如果材料中含有50%的元素,而你只提炼出10%,那就叫挖掘不深,提炼不够了。几天,西风有一篇征文,题目是《礼物》,文短事小,但挺感人的。写的是七十年代弟弟随母亲下乡,作者前去探望发生的事。哥哥要回去,弟弟送到车站,十岁的弟弟光着脚还背着十斤新的玉米面,弟弟一路说了生活的遭遇和艰苦,说了想停学去给生产队放驴。路上弟弟的脚被扎了,但弟弟坚持着把哥哥送到车站,哥哥拿出最后的五元钱给弟弟买了一双鞋,作为礼物送给了弟弟。看到这里,我心里一个劲在喊:往下挖啊,接着写啊!可是文章结束了,可惜,太可惜了!文章的主题是弟弟,而不是那双鞋。要知道,一个在城里长大的孩子,光着脚干活、走路,那得有多麽艰苦的过程,需要多么大的毅力,那是一双什么样的脚?弟弟在农村还有哪些故事?回城后对弟弟的一生起了什么样的作用?这么动人的内容,文中都没有挖掘,即便是把题目改成“弟弟”也显得单薄。所以我感到非常可惜。这就是对主题挖掘不深造成的。

  江山网站中有许多散文写了很普通的一件事物,但挖掘很深。比如;槐树花,榆钱,洋姜,碌碡,石磨,,爆米花,水井等等,其中不乏很多好文,我们可以借鉴学习。

  写文章是一项艰苦的劳动,要思索,提炼,挖掘,整理,需要付出很大精力,但同时也是一项文学创作,其中的快乐和享受文友们都一定会有深刻的的体会。

  《二》下面谈谈对主题挖掘的具体方法

  1)要从多角度去分析手中的材料,看哪些方面是自己想要表达的主题

  一个故事,一个场景,一个人物是立体的,而不是平面的,我们要从多角度去观察他,看看哪些是最让我们心动的,最想要表达的。

  比如我们想写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他们是自己非常熟悉的,闭上眼就能想起来许多往事。父亲有严厉的一面,有慈爱的一面,有细心的时候,也有粗心的时候,有吃苦耐劳的一面,也有脾气暴躁的一面。我们就要全面的分析,找出他最本质的东西,写出我们的真情实感,使人物鲜活有深度。如果仅从一个角度写,人物就会显得单薄。

  山谷老师写的一篇文章“孝顺媳妇”,就是从多角度去挖掘表现主题的。

  在这篇文章里,山谷老师不仅从媳妇艳梅是如何伺候照顾老人的表现中去挖掘“孝顺”的主题,还从艳梅在处理家庭矛盾时的表现中,去挖掘艳梅的通情达理,处事妥帖,保持家庭和睦的素质修养,使人物更加丰满,更富有内涵,大家可以好好读读,体会体会。

  之中老师写的“站在云冈石窟前”就没有像一般人写游记那样,去着力描写石窟的内景外景以及石窟的规模形态,而是从石窟的建造历史中,挖掘建造的原因和背景,写出了新的意境。这种多角度的挖掘给我们做出了榜样

  (2)要从背景的变化中去挖掘主题

  背景指的是时间、环境、条件,这些都是在不断地变化中。时间变化了,环境变化了,条件变化了,人和事也会发生变化,我们要去发现、挖掘、表现这些变化。

  比如,还说写父亲的例子。父亲在年轻时,中年时,老年时他的思想性格表现是不完全相同的。他在快乐时,愁闷时,顺利时和不顺利时的表现也是不同的。我们要善于在背景的变化中挖掘主题,使主题更丰满更具有寓意。田草写的“贵叔的文具盒”就注意了这一点。贵叔在上学时就爱写文,纯粹当做一种爱好,一种娱乐,他写的文章只是放到箱子里,不发表也不让人看。后来参加了农业劳动,在别人的引导下,知道了这些文章可以拿来发表,结果发表后取得了社会影响,有了社会价值,贵叔因此也被聘请为学校老师。以后又当了文化站的工作人员,贵叔又写了许多长篇小说,纪实文学,成为名副其实的作家。一个文具盒代表了贵叔与写作的情结,文章主题得到了升华。背景的变化和主人公命运的变化联系在一起,写文的目的和价值了联系在一起,使爱写文的朋友受到启发。

  3)要在人和事所具有的特殊性和普遍性中挖掘主题

  特殊性是指人和事自身的特点,或者叫个性,是和其他人和事的不一样的地方,是自身特有的。普遍性是指大多的人和事所共有的特点,也可以叫做共性。

  每一个人无论思想性格或习惯都有其与众不同之处,事情也是一样。发现和挖掘出这些个性,文章的主题就新颖别致,不落俗套。因为人物的个性会使人物有棱有角,鲜活生动,印象深刻,色彩鲜明。这对表现主题是非常重要的。

  

  如,啸竹老师写的“父亲的唠叨”一文,一般人大多写父爱,都是从正面挖掘父亲的慈爱,关怀和为孩子所做的牺牲。但啸竹却从父亲与他人不同的表现中去挖掘另一种父爱,那就是严厉的训斥,毫不手软的踢打,还有那没完没了的唠叨。他撕了孩子借来的课外书,不问清缘由,就逼着孩子去向人道歉,还一脚把孩子踢到了屋里。这种独特的父爱使父亲的性格形象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使文章的主题更具特色。

  但请注意一点,这种个性还要归属到共性上来,主题才有意义。不能一味的在特殊性上打转转

  特殊性是表现的方式不同,但不能完全脱离普遍性。父亲的打和唠叨最终还要归属到父亲内心的真爱上来。你看,啸竹笔下,当他看到家里收成不好,生活有困难而想退学时,父亲说:“啥也别想,明天好好给老子报名去,天无绝人之路,办法老子来想,有我在还轮不到你小子瞎操心。”这才是父亲同其他人一样的父爱,父亲是山,父爱如山,有时这种爱是藏在大山里的,挖掘出这种爱,使人体会的更加深刻,更加生动。

  之中老师写的“云南老张一文”,描写了一个传奇人物老张。老张这个人很有些特别的味道,有许多与常人不同的性格和观念,读了之后使人对这个人物产生浓厚的兴趣,就想知道这个人为什么要这样做,他的命运又如何?文章转而揭示出老张这样做,是他的远见,执著,和为了追求实现人生价值这个一切成功人士共有的品质,文章不但特点鲜明,立意较高,还具有启发性和普遍意义。

  即便是描写传奇人物或者传奇故事,也必须回归到普遍性上来,这就叫接地气,是在主题挖掘中要注意的。

  好了,这节课就讲到这里,讲的不对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师指正。欢迎多提宝贵意见。

  第三讲(开头和结尾)。第四讲(重点描写)。第五讲(文章的润色和修改)。每周一讲,敬请光临!谢谢大家!谢谢主持人!

  

  

  

海韵波涛

海韵波涛 举人

  • 142

    主题

  • 1575

    帖子

  • 5245

    积分

2017-11-25 21:24:51
海牛老师辛苦了!为了大家,您付出很多时间和精力,大家都非常感谢您!这两节课讲得非常好,结合西风的作品,理论联系实际,易学易懂,大家受益。很受大家欢迎!
共1页 1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