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润
|
【半月一评】2017年第21期2017-11-27 08:59:10行无所住,在心灵旷野寻求佛性的足迹
【主持雅润】: 窗外冬雪纷飞,寒风刺骨,江山赏析课堂屋里却温暖如春。在这吉祥喜庆的夜晚,我们有幸请来几位尊贵的客人,和大家一起学习。首先介绍第一位客人,我们的主评——清心如云老师,众所周知,他是如云社团的掌门人。如云社团以发表诗歌为主,自社团成立以来,在如云社长带领下,已有许多文友的诗歌从网络走向纸媒,诗歌的创作风格已然走向成熟状态。今年又举办了全国“净域杯”征文,也获得圆满成功,涌现出很多诗坛新秀,为江山文学网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今天评论的这组诗歌就是大赛之中产生出的绝品。清心如云社长在管理社团的同时,自身也加强提高文化素养,文章经常发表纸刊,取得许多荣誉。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如云社长的真面目。
【如云诗苑社长简介】:清心如云,原名王相华,祖籍山东日照,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江山文学《如云诗苑》社长,《如云诗刊》主编。作品散见于《星星诗刊》《中国好诗》《陕西文学》《天津诗人》《诗导刊》《华夏诗刊》《作家报》《星河诗刊》《中华风》《青年科学》《辽河诗词》等全国六十余家报刊杂志,入选《中国百年新诗代表作》《中国诗人诗典》,并多次在全国文学大赛中获奖;2016年被评为江山文学网“十大明星社长”“绝品宗师”称号,曾任多家文学大赛评委职务。著作《收藏指南--佛珠》。诗观:以禅融心,回归诗性的清凉世界。
介绍完今天的主评老师,我们再看看今天的作者—木剑有锋老师。他也是一位博学多才的诗人,在现代诗歌创作上颇有造诣,相信这两位诗歌高手的同台亮相,会是一场精彩的诗歌盛宴,定会让大家收获多多。下面也让我们走到台前,看看老师的真面目。
【本人简介】木剑有锋,本名张树国,金融单位从事行政工作。辽宁省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青年作家协会会员,锦州市作家协会会员。目前任《江山文学》网编辑和《炎黄诗学》《艺舟》选稿编辑。诗歌作品和评论先后被《中国文学》《炎黄诗学》《华夏诗刊》《北方作家》《2013年中国当代诗人诗歌精品专辑》《西江月》《齐鲁文学》《大别山诗刊》、《红石岭》《宜州文艺》《淄博日报》《中国草根》《小兴安岭》《当代实验诗选》《诗乐园典藏卷》《新乡土诗歌》《现代诗选粹》《好诗周选》《诗坛新秀》《诗作.诗刊》《网络诗韵》等报刊杂志或网刊选用。 两位老师的介绍到此暂告结束,文章评论正式开始,现在掌声有请清心如云老师隆重登场……
文章链接:【如云.净域杯】静默如初(组诗) http://www.vsread.com/article-772634.html
木剑老师这组绝品诗歌《静默如初》的气息是安静的,舒缓的禅意行笔,高雅的人文情怀,将读者带到他精心布设的精神世界,去感受人生另一种风景。这种意象风景的穿越,关系到整个生命体系的运转与人格魅力的升华,同时也是心灵游离于世相中寻找本真的过程,就像一个人背起行囊走向诗意的远方是孤独的,而那里有黑夜的灯火,温暖的星光彼岸,以及远离尘世的烦扰,将一种出世的信念支撑着走过曲折的生命岁月。作为诗者的创作,这何尝不是一次涉足千山万水的修行呢?所有悲喜会透过诗情的宣化而渐次释然得到解脱!所以,我们应该在浮世的现实中安静身心,回到一首诗的意境,同诗人一起寻找在红尘纷乱中曾迷失的初心。 品读一首诗,如何契入诗的内质深度,取决于作者与读者的磁场感应,古人造字都有其深邃的暗示符号,而文字所承载的部分只是相对存在的形式,内在气息才是诗人心境赋予的灵感所在,有思想与主旨的艺术造景,所展示出的优美画面,即是诗人所有经历中提炼的精华缩写。莎士比亚曾说:“没有思想的文字进不了天堂”。所谓“天堂”是一种虚设却又同时存有一定真实性的精神场所,在现代科学领域已印证同时同地存在十一度空间,依照理论讲是无限度的,那么所有我们看不见的空间存在形式都是未知的,“天堂”并非只是宗教专属名词,当一个人不管是生活、事业、文学创作达到一定的高度即是“天堂”,那是一种自由旷达的精神空间,不受尘世的缠缚,在佛教中就是极乐净土,在诗歌领域就是进入到相当高度的艺术殿堂。 显然,木剑的诗歌只所以被评为绝品就已经渐次靠近这种高度,并深受读者青睐,说明他的诗境已然超越生活之上的层面,以个体经验向群体的大气象不断延伸,引领整体艺术分化的走向,其情感赋予的精神观念与社会认同价值取向有更深的探索意义。纵观当今社会对于群体的创作模式,其实并不乐观,各种文本应运而生,在这些作品繁荣的背后必然是鱼龙混杂,加之一些权势掌管主流媒体夸大其词追捧的弊端,让很多诗人面对前景都是茫无所然,我们时常会扪心自问:到底什么才是好诗,以及如何树立正确的审美方法进行理性创作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对这组诗歌以分类形式进行解读,对思想内质的艺术体现、技法的运用,以及诗境重设与构建等方面去感受这组绝品诗歌带来的人性与艺术的双重魅力! 一、内镜返观自照的禅心 一个人用全部的精力去换取最可贵的莫过于灵魂的超越,是突破空间维次的灵性自由,在我们无法到达的顶端去回望历史,返观自性而照见的心地,认识自我的初心,在禅宗讲的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即是禅心。岿然不动,清净无染,以这种自性本具的力量应对世间的曲折与障难,从理性上说是符合宇宙人生的规律,只有认识到心与万物关联中所起的作用,才能在创作中捕捉到更加玄妙的精华,也是诗人自心与外境所感智慧碰撞的结晶。 诗人在第一节中切入的面很有代入感,认知当下的处境,从落叶的秋天返观自照,这里的秋天是风景也是生命,经历之后“我用梵音擎起星辰”,“梵音”是佛家术语,指的是清净的音声,也是一种慈悲,以内在力量的观照万物生发的情怀,从一个点到整体的空间、现场感都具足了很强大的能量场,这种语言的张力使我想到仓央嘉措的诗句:“我放下过天地,却从来没放下过你”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而诗人这里讲的星辰到底是单指还是泛指呢?或许是情感上的,也或许是对物象的怜悯与包容,内心将世间美好的事物永远保存下来的愿望,从这个意义上讲涉及面也是无限量的。所以诗歌的解读,正是“窥一斑而知全豹”一点也不会错。也是代入读者情绪的摄受之力,引导继续深入与探知的可能性。 接下来是内省的过程,也是处在低谷的生命呐喊:“现在,我多像一个等待拯救的人……我咽下的分明不是水,不是泥”到最后的“安葬在闹市里仅存的一块沙漠上,并成为沙漠的一部分”。诗人为什么会这样去写呢?在当今社会物质条件丰富的生活中,难道会希求或缺乏什么吗?或者遭遇了某些烦恼与障碍而发出的心声?其实这些因素都不是构成诗人这种“等待拯救”的理由,恰恰相反,随着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有智慧的人不会停留在物质的表面,一定还有更高的境界去突破去追求,而在这条寂寞修行的路上,需要面对太多的磨砺,曾经的梦想在现实中产生的冲击,让诗人原本的初心矛盾重重,或许他需要像韩信一样忍受一些世人无法接受的屈辱,因为不甘于平庸,有自己对未来理想的超越。世间之道永远是得失并存,有时候可能要付出常人更多的精力去追逐在世人眼里不屑一顾的诗意与远方,而这正是体现了他有着超越世俗的理念,寻找初心的勇气与决心。 这种决心有力地表达出诗人面对尘世幻化的茫然与疼痛感,人越是行走在低处越是有向上的动力去改变现状,不畏艰难,不被世俗之念所动摇,岂不就是不动本性清者自清的禅心吗?当我们读到这些具有感染力的诗句,我真的是悲喜交集,并有着深刻的感悟,能理解他的追寻的茫然与面对世事的纠结。如果所有经历与付出最终都成了梦幻泡影,其内心的矛盾挣扎是可想而知的,这时会习惯性转身或者问天问地去寻找新的光亮,原有与世间不可兼容的东西需要卸载,重装系统的重生,身处红尘却能保持内方外圆的处世理念,独守清凉的禅心之境,也是顺应法则不被世俗淹没的理由。而诗人并没有放弃什么,隐喻成一座“行走的坟”游离观望事态变化,在矛盾中保持静默,认识自己与万物的关系。记得在经典上说: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世界上所有四生九有万类众生都是一体,所以在整个寻找与禅修的过程中,最后见证这种玄妙的法理“成为沙漠的一部分”,回到内镜的禅心,照破无明而获得法性的自由与圆满。我想,诗人已经从世间法上证悟了空性的智慧。 二、意象行笔的穿越之美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存在的事物中提炼的主体艺术事物的形象,它是在诗歌精神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众所周知,在诗歌创作的语言是区别于散文小说等题材的语法结构,通过多维层次的深度呈现出画面,表现为形而上的神性语言穿越。这也直接关系到技法运用与内韵的律动节奏,随呼吸而体现的阅读美感,更主要的是透过衔接的气息粘合,承转中达到精神诉求的统一与高度,不仅在意境渲染上激发读者的阅读情绪,也是文字本身与语法通达自心触动所起的连带作用。当我们静心品读《静默如初》,即会感受到这种意象的穿越之美,从内在发力直抵另一个生命领域,空灵高古,语言收放自如,有种意在笔先的气息不断打开未知的镜像;形体布排疏密有度,对细节刻画入微,疏可跑马的粗犷,使空间无限放大,读之有畅快林之感。这些纯熟的手法非一般初学所能为,不是刻意的植入,而是写诗当中自然融入其中,微妙不可言说却又真实体现在字里行间的情结,或许对诗人来说也是不经意间赋予的灵性。比如:“在尘世的荒原里,仿佛要吐出人生的动荡与惊恐,而我,只能双手合十扶住了心底的光芒”。尘世幻化,许多物象在清净心里无法彰显其中,这是讲整体的画境,也是当前的时代境遇,随后突然笔锋一转,回到一个点上,就像所有的光芒凝聚到一起:“只能双手合十扶住了心底的光芒”从宽泛的画面转合内在的力量,就形成语言的空间与穿越,使人读起来能感受到主线衔接的气韵。 那么鉴于此,诗人与读者是共同创造诗性万物的主人,一个诗人是作者同时也是读者,互为重合,由外向内转合,以大的意象回归到初心本源。又比如:“我确信,你的体内已长满了岩石,或隐匿着耀眼的锋芒”等等许多经典的句子体现的诗脉穿越与人格修为,集大乘佛法于一体,在创作中突破固有思维模式的根本所在。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诗人在整组诗歌的前后运用第一人称,中间部分分别用了第二与第三人称,这种手法正是彰显结构与意象的宽泛性与厚度,互为关照,涉猎诸境表现出的整个生命气象,有力突出精神宗旨的高度自由化,形成独特的视觉冲击力而进入读者心灵引发共鸣! 三、以景融情的心灵气场 一般情况下,诗人创作除了文字符号所要表达的事相,主要是心灵的磁场赋予作品的另一种生命形式,这是我们看不见摸不到的能量,也是一个人或一首诗的气场。比如有时我们欣赏一篇文学作品,第一印象就没有读下去的欲望,也并非是文字本身缺乏一定的可读性,究其原因就是气场问题,由作品而折射人性的层次。就像古人说的人品即是文品,是有一定道理的,这是超越一般人的思维,也是为何有些人搜尽奇峰用尽华丽的词章也无法到达诗性高度的原因。陶渊明说:“大诗人精神生活中把自己的人格涵养成一首完美的诗,充实而有光辉,写下来的诗便是人格的焕发”。充分说明人格发挥的场能与诗品优劣有着直接的关联。所以,对我个人来讲,一般人品有问题的稿子我是不会读的,即便是陌生人的作品,看上几段就已定位。并非我有超常的辨别力,而是经过长久的阅读与个人体验的结果,我们生命与精力有限度,应该去靠近善念的磁场,远离负能量的人与文字,以正能量的作品长养灵魂的生命才是我们最重要的学习目标。 木剑的诗歌里引用“静默”“草原”“沙漠”以及“惆怅”“萧瑟”“冷峻”等等,这些词汇都是带有一定气场的,相互之间形成对峙、互感,并带有自然中暗合的元素,从自心散发的能量与之对接,将生命与万物之间互为贯通,形成循环的场能,这种手法会带动读者的心情起伏跌宕,同时也感受由诗人的生命底色所凸显的镜像,把提炼后的场能用在诗作里有多元性的艺术呈现,其结构是庞大而稳健的。然后以灵魂游离中带动万象集于一体,从一面风景的意象也感受到诗人的内在气场,从诗人个体的语言表达也能了达万物的生命,这就是以景融情的最基本手法。 所以写诗如何掌握方向,如何将自然万物与内心的气场融入诗情,是我们要静下来研究的重要课程。每次品读木剑的诗歌,让我总会感受到这种气场的存在,从始至终没有断裂的痕迹,如泉水潺潺涌动,又如太极运化的柔韧中暗合的韵律之美,相信这种语言的组合与内联功夫来自于自身修炼又超越时代普世性的范畴,具备这样能力的人首先是具备高能量磁场的人,从“诗性正义”出发到达更加广阔的空间。他的这组诗我觉得是有一定的代表性,不但蕴含传统的文学功底,同时也有新时代的生活气息,在技法上的运用信手拈来,且不失章法;在诗性气场与景象融合的力度是圆润无碍的,引导读者进入更高的艺术领地,感悟主旨内行的深刻体验。 四、自由放牧的精神皈依 诗人经历一次寻找佛性的过程,也是人生一次觉悟与历练的过程,从低迷的生活状态需要等待拯救的无助,到最后化成沙漠的一部分,在静默中趋向安然与沉默,沉浮之后则是别外洞天的重生之境。或许在远涉万水千山的足迹里,还有不为人知的回首,不管是自身际遇的所有问题,诗人需要的是在尘世悟达后的思索,剥离世俗的痛感,然后向着心灵的净土勇进。这里需要阐述的,觉悟之后的生活状态,污泥生莲香,并非是离开红尘之外寻觅的佛性,而是内心光明彰显于真实的现实生活中,而佛性又是众生本有的,只是被妄想执着与分别所蒙蔽,所以对没有见性的人来讲,其相距十万亿国土的遥远,对觉悟者却只在当下须臾间,正所谓“去则实不去”的道理。 其中《逃离》《行走的坟》两首诗歌的意象,正是修行者从入世到出世的重要途径,也是产生矛盾之后的悟道过程。在佛教中有“心死道生”之说,“心死”非肉身的死亡,是对尘事绝望或者看破的心念,由这种幻灭相提起生命的信念。在古代修行人为证道舍报的决心,从山顶用绳子滑入洞中切断绳索,如不能证道当即入灭;佛陀当年在古印度经过六年雪山苦修未能见道,后于菩提树下指着一把吉祥草说,如不能证道誓不起此座,后目睹启明星而证道开悟。想想世出世间理同此心,心同此理,没有一种坚定的信念是无法到达涅槃的彼岸。而从本组诗歌里我能看到诗人不见初心终不休的菩提愿力,与古人证道的方法如出一辙,不管是“逃离”还是“行走的坟”将自己置身于事相之外如同高山上俯瞰人间的风景,孤独地行走,所有人间善恶尽收眼底,只是不再挣扎其中,保持一种高度的清醒。从诗性种种迹象表明,诗人已进入超凡的心境,不与世俗为伍,不随波逐流的处事理念,让人油然而生的敬仰之心! 但这仅仅是高出世俗的一个层面,与见证初心本来面目还相去甚远。金刚经上讲的无人无我无众生无寿者,破除四相即见本性,从个体自由向整体的方向蔓延,最后回归理性度化有情,这时的境界山还是山,水还是水,只是心灵不受世俗情感的牵绊,行无所住,无所从来亦无所去而自由的精神皈依,回到自己的初心,回到自性万法具足的一真法界。所以直到最后才印证诗人“成为沙漠的一部分”达到无我之境,了悟宇宙生命的真相,与“大忍修于世”和光同尘。 纵观这组《静默如初》,让我们感受不一样的诗情画意,禅意浓郁,清透温婉,又包罗万象,像一部浓缩的史书,写尽人生悲欢与出离烦恼苦海的个人经验传递,融诗意与哲思为一炉,炼出金刚不动的禅定智慧。试想在当下人人追名逐利的现实生活中,谁能保持初心又不被世俗染污,安静下来去来一次凝视与转身,或者自省自悟呢?谁又能在黑暗中用自身燃烧的灯盏照亮迷茫的尘世角落,唤醒众生沉睡的心灵,以身表法自度度他,到达彼岸?当我们读完《静默如初》才懂得诗人的初心达到的一种高度自由化的境界,其丰富的内涵,追溯的真理与方向,足以让读者用一生时间去体会诗意的精旨,如果读者能从一个层面契入内质而觉醒,也是这组诗歌的艺术价值体现! 另外,对于木剑这组绝品是无可厚非的,当之无愧!古总生前对绝品定义是没有绝对的绝品,我还是比较赞同的,其言下之意,世间任何完美的人事物都有两面性,对诗歌的理解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优秀的作品还是会被大众接受并认可的,包括以上所讲的诗性正义,语言气场,还有人生格局,这些都关系到一首诗歌的价值所在。当我们看毛泽东的诗篇会有“胸中有丘壑,笔下惊龙蛇”的气势,就是一种人生格局所展示在诗歌里的精神气象。木剑的这组诗歌如从另一个角度去品鉴,非要找出对立面,就是整体气息略显沉郁,如能在行进中适当将情感节制,回望中转身向上的语言结构中下点功夫,那将是绝品中的上品了。 最后感谢木剑有锋老师的绝品诗歌,让我们在学习中有更深的体悟与学习的机会;感谢江山赏析课堂主持雅润老师;感谢今晚所有参与的文友!因个人水平有限,此赏析仅作探讨交流,如有贻误之处,还望各位文友给予谅解,因为写诗,我一生都是走在路上的人! 【主持雅润】: 如云老师的诗歌写的好,没想到评论也是如此精辟到位,这次评论我们又看到他精彩的又一面。辛苦了!下面有请作者木剑有锋老师谈一下创作感悟。 木剑诗歌创作感悟: 一个诗者,就仿佛是一个探索神秘世界的行者,他要善于在人们熟稔的万物之间,另辟蹊径地寻找出与众不同的新意,并通过这个新意表达内心错综复杂的思绪。他应该眼睛向下,以一颗悲天悯人之心关注弱势群体,并用诗歌的光芒照耀未卜的前程。当他进入诗歌的荒原时,他一定是个考古者,将储存已久的记忆一层层打开,像发现一个千年的古董,小心翼翼地拿出擦亮,展示给自己看,也展示给别人看! 诗人戈麦说:“诗歌应当是语言的利斧,它能够剖开心灵的冰河。在词与词的交汇、融合、分解、对抗的创造中,会显现出犀利夺目的语言之光照亮人的生存。诗歌直接从属于幻想,它能够拓展心灵与生存的空间,同时让不可能的成为可能。”这句话最能代表我的心声,也是我诗作创作的动力所在。 我是2012年开始投入现代诗创作的,在这之前对诗歌一无所知。创作之前系统地学习了中国诗歌界名人名作,如海子、顾城、北岛、舒婷、艾青、冰心等作品;同时还系统地学习了世界诗歌大师的作品,如泰戈尔、沙士比亚、波德莱尔、拜伦、艾略特、歌德、海涅、博尔赫斯、狄金森等。我的诗歌创作是在继承中国传统诗歌创作方法的基础上,与西方诗歌创作方法结合起来,形成自己独特的诗歌创作方法。在创作过程中更多的关注社会民生、底层、情感、教派、政治、经济,哲学以及错综复杂的人生历程等,将自己的感悟以诗歌形式记录下来。在诗歌中运用了诸如“隐忍”、“茫然”、“碎片”、“惆怅”、“落魄”、“疼痛”等词语也是本诗集的一大特点,这种表达方法是基于“零度创作”的需要。作为一个诗者就应该站在时代的至高点上,为这个时代喊出疼痛,并将自己内心世界的情感融入到这个时代的洪流之中,充分地了解社会底层弱势群体所思所想,挖掘出阻碍这个社会进步的种种怪异行为,用诗歌之剑直指淋漓的鲜血或惨淡的人生。 恰逢《如云诗苑》组织“净域杯”全国诗书画大奖赛,我写下了这组诗《静默如初》。写下这组诗并非一时冲动,而是基于自己对于佛陀、菩提、青灯、木鱼、梵音、晨钟、暮鼓的深刻理解,同时也是圆了自己写一组禅意诗歌的梦想。诗句中写出了无奈、困惑,虚妄、渺茫,失落、希望等字眼,这是小人物的心路历程,也许是你,是我,是他。本文非常荣幸地被《江山文学》编辑部评为绝品文章,这是我没有想过的,也是不敢想的事情,再次感谢《如云诗苑》和《江山编辑部》编辑老师们给予的热情鼓励和真诚的帮助。 我崇尚“隐喻是诗歌的生命”的创作理念,可能在诵读的过程中存在理解偏差的问题,但诗歌创作出来已经不属于作者,诗歌的多义性或歧义性就在于此。有一句话说的非常好:“不必要求每个人都能读懂你的诗,因为你写诗不是找读者,而是找知音。”我渴望有更多的知音能够参与到现代诗的创作之中来,让我们共同繁荣诗歌创作,与这个时代同呼吸,共命运。 【主持雅润】: 感谢老师精彩的解说,让我们对诗歌又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辛苦了。下面有请今天的第一位副评,如云社团的丛林小鹿老师闪亮登场。 【副评】丛林小鹿: 这是一组禅意氤氲的绝品。读来如清泉萦耳,流水叮咚。我惊讶于作者雄厚的文学功底和高明的写作技巧。整组诗铺设有序,衔接自然。通过表象的描述,深入内核的剖析,从而触动灵魂的感官,最大程度地提升了文字的深度,和思想的高度。令人百读不厌,遐思万千。 我们来看第一首,《静默如初》。作者开篇直奔主题,且干净利索。“落叶在风中挣扎的声响,犹如岁月发出的悲鸣”。这是多么贴切形象的比喻和透彻深刻的感悟啊!唯有生活的智者,用眼走读自然,用心倾听世界,才能有如此发自灵魂的感叹! “现在,我多像一个等待拯救的人……此时,我宛若一个愁肠百结的少年”,作者笔墨步步为营,层层递进,将自己的思想双手捧于头颅之上,等待佛光的沐浴,接受灵魂的救赎。而最终,作者如愿以偿,“在佛陀凝重而忧郁的眼神里,静默如初”。可以说,尾笔凝练,字字珠玑。 第二首,《逃离》。“此时,那个挂满尘埃的人,伫立在喧嚣的边缘”,从字里行间,不难看出,作者内心的纠结和矛盾。思绪,在红尘和禅宗的临界,成为了夹缝里的鱼,苦苦挣扎。而最终,一念愚则般若绝,一念智则般若生,他卸下了俗世繁重的枷锁,在一个清静清凉的角落,走向禅定。 第三首,《行走的坟》。“我确信,你的体内已长满了岩石,或隐藏着耀眼的锋芒”,从这句可以看出,作者已信心满满,坚定不移,将自己的身心交于信仰,在佛陀慈悲的感召下,释放自性的光芒。可以肯定,此时的作者,思想离佛法更近了一层,在滚滚红尘里,参悟佛性的高深,了悟生死的虚无。 第四首,《沙漠》。“请不要一次次扶起我,我的身影已先于我……并称为沙漠的一部分”,作者运用修辞的手法,言简意赅,直逼主题。告诉读者,纵然尘世无限精彩,一次次光怪陆离的诱惑,我也明白,生活的本质是凉薄的,唯通向信仰的路,是平坦而清凉的。我的躯体和灵魂,已合二为一,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 而这个灵魂的主宰,是作者意志里不生不灭的信仰,梵音缭绕的菩提,不增不减的法理,和佛光煜煜的远方。佛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应作如是观。 纵览整组诗的主题思想,其实也是作者的一个心路历程。从初浴佛光,到思绪飘摇,再到坚定不移,最后合二为一,达到精神的顶峰,让文字也有了佛性的光芒,照亮前行的路。 感谢木剑有锋老师为我们呈上如此丰盛饱满的精神大餐,让有幸读到它的人,都能从中收益! 感恩江山,感恩生活,感恩每一寸土地每一片光阴,和每一个正在用生命书写文字的人! 【主持雅润】: 辛苦了老师,评论有理有据,简单明了,辛苦了!下面有请吴光德老师继续解析诗歌。 【副评】吴光德: 《佛性,在文字里绽放光芒》 各位老师大家晚上好! 很荣幸在这里和各位老师欢聚一堂,共同探讨学习木剑有锋老师的优秀作品。由于自身学识的浅薄和对于诗歌本质和内涵的理解程度,在此斗胆谈谈个人对于木剑老师作品的感悟之言,姑妄算跋,意在抛砖引玉,不到之处,还望各位老师见谅! 拜读木剑老师的作品,有一种发自灵魂深处的震撼力量,从诗人笔下的字里行间,我能感受到一种责任和社会层面的高度。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文学的走向似乎步入分水岭的阶段。一面是纸媒纯文学的阅读人群局限在固定的文化怪圈之内,一面则是网络微刊的遍地开花欣欣向荣!我说这些也许感觉有点跑题,但是,我只是借此来阐明一种文化现象,虽然我不了解木剑老师的具体职业,但在微刊日益繁荣的今天,木剑老师的诗歌创作,对于网络媒体的正确发展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其作品思想的高度和诗歌内涵的意境,完全甚至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一些主流纸刊的质量。木剑老师的作品,不管是从语言的运用还是思想的厚度,都有大我的精神流露其内。这,才是一个真正文化发展的必然需要。 一个真正有责任和担当的诗人,其思想和灵魂深处,都有一种扑不灭的火焰在燃烧!不随波逐流,不刻意的去迎合一些不恰当的事物本身。这一点,我从诗人的诗歌里能够感受到这样的脉搏。 木剑老师的作品,给人以振奋向上的力量,而且诗人对于现实生活中一些看似普通的事物,却能够以独特的视角,丰富的内涵,明确的思想通过构思和娴熟的创作技巧,把所要表达的主题发挥的淋漓尽致!对于诗歌的本质收放自如,即有阅读所带来的愉悦情绪,又有感官意识形态的优美自然,同时还具有敲击读者灵魂神经的思想共鸣!衡量一首诗的成功与否,不在于其自身社会影响力或活动范围圈的追随捧场标榜,而是要看其脱离自身影响力之外的受众接受程度高低,如果,一首诗在许多年之后还能让读者想起并且能够记住,这才是真正优秀的作品魅力之处。木剑老师的作品,我相信,在许多年之后有人读到,也会产生共鸣,这,才是其真正的诗歌价值取向。 通过木剑老师的作品所带来的作品之外的东西,我能感受到诗人骨子里所蕴含的批判意识。坦白说,一个真正对社会有责任感的诗人(或作家),都有对于社会现实中一些阴暗面的批判思想,而且敢于直面,往往这样的作品,才经得住时代的考验。为什么现在有许多县市级的作家队伍其作品缺少社会影响力,最大的根源就是由于自己的思想被自己约束而不敢大胆的呐喊出声,导致其作品失去了文化的底蕴和厚度。在木剑老师的作品里,我看到了这种力量。 对于木剑老师的作品,我在此不做细致赏析点评,因为我知道,凭我的能力,得确无从下笔。而且我相信,老师的诗歌会有许多重量级的大咖会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予以精准点评,所以,我也不敢班门弄斧!我只能在老师诗歌的边缘,弱弱的呢喃几声,表示我的存在!感谢老师如此大作让我有一次发声的机会!同时感谢如云社长对我的包容和鼓励,让我大着胆狂妄一次!同时感谢江山赏析课堂的各位老师允许我把该说的话说完!谢谢你们!我的点评到此收笔! 【主持雅润】: 感谢吴光德老师的精彩解析,下面请出最后一位嘉宾放爱流浪老师,继续解析。 【副评】放爱流浪: 各位老师晚上好!第一次参与这样的活动,有点小紧张。首先感谢江山文学网为大家提供这个学习的平台,同时也感恩清心如云社长一直以来对我的信任与宽容。做为诗歌的初学者,我不敢用“赏析”来解读木剑有锋老师的力作,只能说是自己的读后感。 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对木剑老师的诗歌谈一谈自己的粗浅体会 一、深负禅意,悲悯人生 诗歌往往源于最真实的人生感受。读木剑老师的《静默如初》组诗,诗中反复的格调、命运的疼痛、人生的疾苦表现的淋漓尽致。更可贵的是诗人在尘世的愁怅中、无奈的刺痛中,仍保持着一颗不变的初心和对生命独特的认知。 “钟声破旧,像羁旅的呓语 在尘世的荒原里 仿佛要吐出人生的动荡与惊恐 而我,只能双手合十扶住了心底的光芒”。诗人于自审自视中感悟生活的纷杂,同时将人生的落寞无措与世间万法糅合在一起,这是对命运的谦卑,对生命的尊重,让人不由自主地沿着诗人所营选的意境氛围陷入沉思——沉思匆匆的人生究意做了什么,又得到了什么;沉思前方未走完的路又会指向何方,怎样去行走才能无悔这一生? 我想,诗歌有时可以表现一种直白的疼痛,但我们能够让别人感受到什么呢?是否有内心的共鸣,有身心受益的时刻。诗的以一个愁肠百结的少年在穿过迷雾后,回归本心。足显出诗人的一种大智慧——于毁灭中感悟新生、于疼痛中过渡平静,诗人以坦然释怀与禅意的领悟,给人真实触动,直抵人心,引人深深共鸣! 二、在领略人生中承担诗意之重 木剑老师的诗不是靠华丽的语言来完成诗意的转换,毕竟那只是诗歌的表层,落在了下乘。而从老师的诗句:此时,那个挂满尘埃的人 伫立在喧嚣的边缘 他仿佛将草原、沙漠,雁叫或蛙鸣 遗忘在来时的路上。 我们可以感受的是那种在平实中表达出的力量透彻人心,他更侧重于探寻“诗质”——即对人生、意境的呈现,诗中所自然流露出来的情感、和谐与统一的特质,不仅需要对生活有深刻的感悟与把握,有时更需要一种天赐的灵感和契机,我想诗人以他极度悲悯的情怀激活了诗歌的诗性,也能更好的打动读者。所以无形之中诗的质感便上升了一个层次。正是如此,在欣赏这组组诗时,我很容易便置身其中,沿着诗人营造的意境氛围,去体会诗人内心情感的起伏。但是诗中所表现的疼痛也好,忧愁也罢,都是诗人通过 人生真实的际遇来感悟人生,从更深的层次来看,困顿中的茫然,疼痛中的隐忍,只有真正经历过的人,才能深刻懂得。 三、意境交融,极尽想象 诗人对作品的整体把握感很强,意象的转换与人们熟知的事物相融合,从细微之处入手,映射深沉的主题。 就如同诗人所说的:“请不要一次又一次地扶起我 我的身影已先于我 安葬在闹市里仅存的一块沙漠上 并成为沙漠的一部分”。这种相互纠缠、撕扯疼痛感牵引着诗人归于静默,也切合了诗人的一种人生态度与彻悟。 整组诗歌随意象的延展,诗境从沉睡中苏醒,如同生命灵魂的攀升。诗作意象纷呈,开合有度。饱蕴深刻的思想内涵,这种意识的抒怀符合现实的生活形式,并使之还原成本真的镜像。当然这其中的过程有时是疼痛的、漫长的。其实沉静下的孤独并不等于落寞,只是独品生命中的无奈和悲苦,淡淡的一颗回归的静心,更是诗人禅悟下升华的结果。 水平有限,理解不当之处,还望老师海涵!谢谢大家! 【主持雅润】: 今天的诗歌评论很精彩,从主评到作者,还有副评老师,阐述的都非常精辟细致,让诗歌的内涵得以精彩呈现。诗歌其实是很不好写的一种文体,能写出厚重、内蕴丰富的作品并不多,今天的这组绝品诗歌,通过主评和副评老师的细腻解析,让我们领略了诗歌语言的魅力,也收获了很多。感谢木剑有锋老师的真情奉献,感谢如云社团所有文友对赏析课堂的大力支持,大家辛苦了。今天的半月一评到此结束,朋友们再见!
|
|
|
雅润
|
2017-11-27 09:20:48
感谢如云社团的全体文友为大家奉献的一场诗歌盛宴,作品精彩,评论也深刻到位。感谢木剑有锋老师奉献的优秀作品让文友们收获多多。祝大家文丰笔健,幸福安康。也祝江山越来越好!
|
|
|
丛林小鹿
|
2017-11-27 09:39:51
感谢雅润老师的精心主持,祝福江山赏析课堂,越办越好!
|
|
|
清心如云
|
2017-11-27 09:42:38
感谢江山赏析课堂,感谢主持人雅润老师!通过这样的交流有力推动江山诗歌的发展与提升,学习需要一种氛围激发灵感的创作,江山赏析课堂正迎合了创作者的需求,让人赞叹!借此感谢木剑有锋老师提供的绝品诗歌范本,让大家共同学习的机会;也感谢所有参与互动的诗友们!祝福江山赏析课堂越办越好,祝福诗友们创作丰厚,佳作连连!
|
|
|
吴光德
|
2017-11-27 10:06:22
感谢雅润老师的精彩主持,感谢江山文学赏析课堂,祝愿江山文学一路辉煌!
|
|
|
玄微子
|
2017-11-27 10:39:23
感谢木剑有锋老师提供的绝品诗歌范本,让大家共同学习的机会;也感谢所有参与互动的诗友们!祝福江山赏析课堂越办越好,祝愿诗友们们创作愉快!文丰笔健!
|
|
|
玄微子
|
2017-11-27 10:40:38
感谢木剑有锋老师提供的绝品诗歌范本,让大家共同学习的机会;也感谢所有参与互动的诗友们!祝福江山赏析课堂越办越好,祝愿诗友们们创作愉快!文丰笔健!
|
|
|
木剑有锋
|
2017-11-27 11:42:59
感谢江山赏析课堂,感谢主持人雅润老师,感谢如云社长,以及丛林小鹿、吴光德、放爱流浪老师的精彩点评,道一声,辛苦了。感谢各位老师多年来的关心和热情的鼓励,感谢各位文友的积极参与,大家的支持就是我学习的动力,在以后的诗歌创作道路上,木剑将继续努力,不负各位老师厚望。谢谢各位!
|
|
|
清心如云
|
2017-11-27 13:02:51
送上一份祝福,愿佛光普照所有参与的诗友生活愉快,诸事吉祥! |
|
|
李小连
|
2017-11-27 17:28:31
绝诗,绝评,欣赏学习了,祝江山赏析课堂越办越好,祝如云诗苑蒸蒸日上!
|
|
|
碧潭飘雪
|
2017-11-27 20:34:18
绝妙的诗歌,深刻的解读把诗意延伸,一堂别开生面的讲课,一次诗歌的学习与思维洗礼,受益匪浅!感谢赏析课堂的平台,感谢如云诗苑带来的一堂文化盛宴!感谢各位老师的精彩演绎!祝福江山越来越好,祝福赏析课堂越办越好!祝福如云诗苑蒸蒸日上!
|
|
|
鹃紫
|
2017-11-27 23:16:20
一场诗歌的盛宴,一次绝好的学习机会!感谢木剑有锋老师的佳作分享,谢谢如云诗苑各位老师们的解读,祝福江山赏析课堂越办越好,祝福如云蒸蒸日上!祝福文友们创作愉快,佳作不断!
|
|
|
千里追梦
|
2017-11-28 22:49:55
一堂别开生面的讲课,一次诗歌的学习,受益匪浅!
|
|
|
西鋂铃铂
|
2017-11-29 08:28:05
诗歌好!赏析好!参与的好!祝福江山!
|
|
|
柏松
|
2017-11-29 15:17:38
这晚的赏析课堂让我对诗歌以及诗歌赏析又有了新的认识,几次心情激动让我受益匪浅。感谢木剑有锋老师带来一组如此精彩的诗歌,感谢如云老师,吴老师,放爱流浪老师不同视觉的剖析,感谢雅润老师的主持,你们辛苦啦!
|
|
|
木春
|
2017-11-29 21:27:38
没有赶上,实在遗憾。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