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编辑部
|
【在阅读创写情境中体味诗文的情感、情怀】主讲者:驴鸣2018-06-18 19:35:15
2018-06-18 18:13:08
授课人简介:驴鸣,高中语文高级教师。生于山西闻喜。从小酷爱文学,高中时编发手写体《信风》杂志。学生时代及工作之初有《龟裂的楼梯》《永存的希望》等多篇诗文获奖,曾将自己所写的诗歌、散文和小说等先后选编为《猛醒集》、《意外集》、《梦境歌》、《塞上的梦》和《中条绿梦》等作品集。至今公开发表诗文20余万字,分别登载于《大同日报》《语文报》《作文阅读个性化》《运城教科报》《中条山报》以及江山文学网、作家新干线等网络平台。进入新世纪前后开始研究文学阅读和作文写作,近年更是热衷于文章的鉴赏评点,出版有《高中文言文评点》一书,发表相关文章二十多篇。2017年8月开始任职江山文学网淡雅晓荷文学社名誉社长。 授课时间:2018.6.16晚7:30分 授课地点:江山文学夜校群 主 讲 人:驴鸣 推荐社团:淡雅晓荷 本期主持:吴光德 正文: 各位江山领导、老师和文友们,大家晚上好! 这两三年我在咱们江山夜校讲的文学课,主要内容侧重于“阅读与评点”“阅读与写作的关系”等。今晚我再讲讲如何在阅读和创写情境中体味作品的情感和情怀,祈望对大家的阅读写作有所帮助! 无论读古代诗文还是现代诗文,我们都会被其中的生活气息和时代特征所感染、感动,尤其是写景抒情的诗文。生活气息浓郁的作品,常让我们感受到其中苦辣酸甜、悲欢离合的情感;时代特征明显的佳作能让我们感受到作者永远也放不下的情怀,尤其家国情怀。 下面结合我多年来的阅读和写作体验来谈谈:作品的生活气息和思想情感、时代特征及其表现的情怀等。(为不冲淡诗文本身的阅读、诵读及体味其中的情感、情怀,一般情况下我就不絮絮叨叨地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了。) 一阅读创写评点来体味作品的情感、情怀 1.王之涣《登鹳雀楼》前两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登鹳雀楼》也许是一般儿童最早读背的诗吧。但对这首诗的前两句,不说孩子,就是我们成人甚至教授学者理解也有偏差或不到位。比如说“黄河入海流”,我问过很多成人和孩子,他们的第一反应都是“黄河流入海”。我再问:“那为什么不直接创作成‘黄河流入海’呢?”回答者振振有词:“为了押韵。” 不仅如此。2017年9月1日中央电视台为全国中小学生直播《开学第一课》,其中第四章“文以载道”,体味中华诗词的魅力。董卿请出96岁的许渊冲老先生讲中华诗词。许老先生举了《登鹳雀楼》一诗,并临场朗诵了这首诗前两句的英文翻译。应该说许老先生把第一句的“依” 翻译成bows(鞠躬),极为精确,非常形象,即:太阳向山鞠着躬走下去了。而第二句“黄河流入海”翻译为:The yellow river into sea.我个人认为,此译有点不太准确。试想,一千多年前的王之涣,站在黄河大拐弯处的山西永济鹳雀楼上,是不可能看到黄河流入海的。我在多次给小学生讲这首诗时说道,黄河从这个大拐弯处到入海口还有千八百里路呢。当然这是我臆测随口说的距离。 2017年8月9日,我和同学路过山西临汾的尧庙公园,看到在公园地上铺展着一幅巨型中国地图模型。我极感兴趣!在同学不解的目光中,我踏上黄河开始用步子测量:从山西永济黄河大拐弯处到入海口是23步,至其源头是85步,而黄河总长是5400多公里,这样算下来,从这大拐弯处到入海口竟有1150公里!2000多里路啊,看来我原来臆测的都嫌少啦! 这又不得不回到“黄河入海流”的意思上了。那这句话究竟是何意呢?我认为只能是:黄河向入海的方向奔流!试想,黄河从华夏第一瀑布——壶口瀑布奔泻而下,至山西永济被华山和条山所阻隔,强大的洪流只能滚滚而东去了!我觉得这才是真正地解读诗歌,这才是把诗歌理解落实在了大地上,这才是真正的学问!而其他的都只能算是知识罢了。 2、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李煜《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这两首曲和词我示范诵读解读如下: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呵)人在天涯。”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太匆匆!林花谢了春红。)无奈(他)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也)人生长 恨水长东。 第一首:从“断肠”处顿开,意境和情感大不一样。如果按“传统”断句即是:断肠人/在天涯。这未免有点隔靴搔痒的味道:一个站在空中(这当然是不可能的)或远远跟在“天涯人”后面的人,看到“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这时候他感叹走在“天涯”之人“断肠”,即:断肠人/在天涯。他怎么知道人家肝肠寸断呢!这不是隔靴搔痒嘛! 所以这末一句最可能的就是“我”走在“天涯”,看到“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感叹不已:断肠(呵)人在天涯。而其中的“人”即是“我”: 断肠(呵)我在天涯! 第二首:在诵读时将前两句顶针重复,把树林间红花凋谢殆尽、其花红时日之短的情境渲染得淋漓尽致,绵绵而悠长!上下两片的末句分别添加一个“他”和“也”,即:无奈(他)朝来寒雨晚来风——林花为什么匆匆谢了呢?没奈何啊,“朝”和“晚”都经受着寒雨和风;自是(也)人生长恨水长东——从此以后啊(指被俘解押到汴京囚禁),人生长恨就像那滚滚东流绵延不绝的江水!这样就将两词句的意蕴读开了,读透了。否则,可能有的读者连这两句的基本意思也把握不准呢! 3.鹊踏枝(五代·冯延巳)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己)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平林新月人归后,独立小桥风满袖。 这首词历来被认为是写孤独惆怅的言情词,但我觉得很明显是写一位男子送别心上人后心里孤寂惆怅,而又无法排遣的愁苦情状的啊。只不过词人借助春景春愁等一系列意象情绪情感表达了出来。如果将词的最后两句重复反复诵读一次,即:“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样就将一位痴情人长时间凝望心上人离去的情景渲染得淋漓尽致。 4.再别康桥(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作者从黄昏到夜晚,从天空(夕阳、云彩)到水底(软泥、青荇),从眼前的金柳到远处的清潭,从温柔的波光(宏观)到沉默的夏虫(微察),从对现实一草一木的依恋到幻想中寻梦的执着……;给我们勾勒、描摹、渲染了一个朦胧迷离、如梦如幻的康桥世界;让我们沉浸其中受到感染乃至感动,从而深刻领悟徐志摩那种依依惜别、难舍难分的离情。 其实不只是写景抒情的诗歌,写景抒情的散文也必须读出情境来,才能体味出其中的情绪、情感、情怀来。如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在文中,朱先生以他特有的景物描摹方式、行文技巧、语言风格乃至联想和想象手法,为我们勾勒、描摹、烘托出一个素淡、清雅而令人身心短暂超脱的“世外桃源”般的荷塘月色世界,让我们置身其中受到感染,获得感悟,从而深深体味到先生那种萦绕心头难以消除的淡淡的哀愁。 由上可见,阅读写景抒情的诗文乃至相若的文学作品,仅看到作者描摹的景物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读出由这些景物等筑构而成的情境,甚至通过自己的创写细致入微地再现作品的情境,并置身其间,沉浸其中,才能受到感染乃至感动,也才能真正体味出作品的情绪、情感、情怀来。否则,我们阅读文学作品只能是用眼溜过了一个个字、一句句话、一篇篇诗文而已。 二、阅读创写情境来体味时代情感和情怀 1、相信未来(节选)(食指)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无论政治环境造成的贫困让我怎样地悲哀和失望,我依然相信未来。) 当我的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 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 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露的枯藤 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无论爱情失败的打击使我如何地心情凄凉,我依然相信未来。)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我要用手撑那托住太阳的大海, 我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 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我一定要鼓起巨大的热情掌控住自己的命运期待着曙光,相信未来。) 下面是我模仿一名学困生的口吻创写的三段诗,之后是认识感悟——诗一定要学会用形象“说话”。 明天会更好 虽然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 爷爷穷其一生也在土里刨食和洗澡, 父母正一年四季汇入中国特色的打工潮, 但我依然坚信:明天会更好! (认识感悟:家庭出身不好,但依然坚信明天会更好。)
虽然我从未享受过长辈的惯宠, 从幼儿园到高三师生直言我头脑不灵妙, 但我坚定地做一只提早入林的飞鸟, 因为我始终坚信:明天会更好! (认识感悟:虽然自身条件不好,但我始终坚信明天会更好。)
我要用这竹竿般的身躯撑起一片蓝天, 我要用这滴石般的执着浇灌出荒漠的花草, 怀抱着理想信仰这种摧折一切的力量, 用响彻寰宇的声音宣示:明天会更好! (认识感悟:我要用执着和信念改变命运,宣示明天会更好。) 2.对比改革开放之初和改开三十多年之后的两首爱情诗,我们能真切而深刻地感受到时代的变迁和爱情观几乎颠覆性的变化! 致橡树(舒婷)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不攀附你/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不歌咏你 (我如果爱你——)/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不常年送慰藉给你 (我如果爱你——) /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不增加高度不衬托威仪于你 (我如果爱你——)/甚至(不止像)日光,/(给予你光明与和煦;)/(我如果爱你——)/甚至(不止像)春雨,/(无私地沐浴你,尽情地滋润你。)/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全诗主旨句 独立 自主 个性 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赋予橡树传统的男人阳刚的形象)/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赋予木棉女性传统而觉醒的形象)(对几千年来女人依附爱情婚姻家庭的叹息;对觉醒后勇敢而鲜明地去追求爱情的赞美)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揭示新时期爱情的特征)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新时期女性爱情的宣言) 坚贞就在这里:/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这首诗中添加个别字句补充完整写来,虽然未免有点啰嗦,但很好地解读了这几句诗。如“甚至日光。/甚至春雨。”有的读者可能就不知道是什么意思,甚至感到这两个短语句出现得突兀,莫名其妙。其实正是用这种啰嗦的解读,我们才体味出原诗表达的简洁和含蓄,也才真切地体味出诗人强烈表达了新时期一种追求个性独立、自由幸福的爱情观。 若我爱你(包恩齐) 若我爱你,/我不做你振臂飞翔的翅膀,/只做你翅膀上的一片轻盈的羽毛,/贴近你,融入你。 若我爱你,/我不做你辛勤耕耘的双手,/只做你手指上一枚纯净的指甲,/修剪我,成就你。 若我爱你,/我不做你明媚热烈的双眸,/只做你眼睑那道灵动的睫毛,/在你黯然神伤时,/点缀你滑过脸庞的泪滴。 若我爱你,/我不做你奔跑前行的双脚,/只做你穿在脚上那双平凡的鞋履,(只做你脚底那层不易看到的茧皮,)高山流水,下里巴人,/你走多远,我都陪你。(你走多远,我都衬你托你。) (摘自《前卫文学》2016年第4期) 〖总评〗两诗对照,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爱情观的颠覆性变化:《致橡树》一诗,写新时期女诗人以觉醒的女性意识,既热烈而激情地追求自由而美好的爱情,又强烈而理性地保持着自我的人格和独立;既显示了女性独立意识的崛起,又被看作了新时期的爱情宣言!而《若我爱你》一诗所写的爱情又彻底回归了传统的依附、附庸和陪衬等关系。前几年的《老鼠爱大米》、近两三年的《小苹果》等流行歌曲的火热程度,就很好地印证了这首诗所揭示的现实爱情心态。 最后,再让我举出自己写的一首政治抒情诗,来和大家体会一下此类诗与时代或时代人物的关系,尤其是借他们来抒发自己对历史和政治的认识看法。但又不能口号式的直抒思想情感,而应借助大量的意象来抒情,即我经常强调的: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一定要学会用形象说话。 欧洲胜利日断想 1939年,一个魔鬼开始了《我的奋斗》 基督教上帝管辖的土地上燃起一场 通向地狱的大火 那场大火蔓延了六年之久 差点将整个欧罗巴给卷走
1945年初,黑海岸边克里木半岛雅尔塔的 一张桌子上 三只隔着大洋的巨手下了一盘冠冕堂皇的棋 从此那种棋势整整摆了四十七个春夏秋冬 这个蓝色星球的人们恐惧得无时不在每个 角落疾呼和平
后来,海湾的石油又被点燃过一场 但终于没有烧得烈焰熊熊 如今,俄罗斯的新潮姑娘 也不再狂热地嫁给那些拿枪进入阿富汗土地的大兵
想想那场地狱之火那盘已经下完的棋 赏赏现在海湾的风景和俄罗斯的姑娘 在这样胜利的日子里 所有善良的人们都会不约而同地站起来 干杯 〖评点感悟〗此诗创写于1995年5月欧洲胜利日。同时也是同盟国战胜德意法西斯50周年纪念日。那时苏联已解体,世界的冷战格局彻底结束,也即二战时苏美英三巨头密谋建立的雅尔塔体系解体。在这样的一个时间节点上,人们不免又在反思二战,反思冷战格局下大国欺凌甚至侵占小国弱国的种种行径,以及最后演变成令人欣慰的结局。在诗中,我努力用一系列形象将这种情绪情感表达渲染出来。 今晚我讲的主要内容是“在阅读创写情境中体味作品的情感、情怀”。一看便知,从两个方面来讲的。但我主要列举了诗歌来讲,一则因为诗歌一般较短,举例方便;二则是诗歌多数抒情,也契合所讲内容所要求的情感、情怀等方面。 谢谢大家利用宝贵时间听我讲阅读和创写的一点体会。希望我 所讲内容对文友们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今晚的讲座就到这儿。再次感谢!祝文友们阅读写作愉快!
江山文学夜校群号:681747151 |
|
|
![]() 何叶
|
2018-06-18 19:51:36
驴鸣老师特别棒!为社团讲过许多次课了,每次都那么好。有实力。给赞!
|
|
|
麦玲
|
2018-06-18 20:00:09
真心觉得讲的真好!学习了。
|
|
|
![]() 叶华君
|
2018-06-18 23:46:42
感谢驴鸣老师的精彩讲解,学习了。给老师敬茶,辛苦了!
|
|
|
![]() 吴光德
|
2018-06-19 09:10:27
江山夜校,将会以海纳百川的姿态,吸引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和优秀课件在这个舞台上一展风采!
|
|
|
![]() 秋觅
|
2018-06-19 10:16:04
精彩的讲课,学习了。受益匪浅!
|
|
|
![]() 六月竹子
|
2018-06-19 13:45:39
感谢驴鸣老师的辛苦付出!
|
|
|
![]() 借双慧眼看世界
|
2018-06-19 17:19:12
老师的讲课很精彩,认真拜读学习了,受益匪浅!给老师点赞!
|
|
|
驴鸣
|
2018-06-19 19:56:35
感谢各位老师的抬爱赞誉!我会继续努力,潜心研究阅读和写作,拿出更多的心得与大家分享!
|
|
|
![]() 张福洲
|
2018-06-19 21:24:56
感谢驴鸣老师将字字千金的作品分享给广大江山文学网的文字食客们!品赏本篇诗歌创作的指路之作,倍感驴鸣老师学问的博大精深,颇受驴鸣老师的诗人情怀触动,期待驴鸣兄弟继续努力,再创文学天地的佳绩!
|
|
|
![]() 孙巨才
|
2018-06-20 06:21:07
感谢驴鸣老师的精彩讲解,感谢驴鸣老师的辛苦付出,给驴鸣老师热烈点赞!
|
|
|
![]() 上官亲民
|
2018-06-22 10:43:07
开卷有益!时时开卷时时受益! |
|
|
紫檀木
|
2018-06-23 22:48:03
讲得透彻到位,值得我学习!
|
|
|
![]() 山形依旧
|
2018-06-24 15:53:03
|
|
|
![]() 山形依旧
|
2018-06-24 15:55:03
诗歌有自己的特点,不能说小说散杂文分行就是诗歌,这就像某一个大老爷们逼迫穿上五颜六色的裙子,我们总不能说他是一个娘们吧。不是所有分行就是诗歌,唐诗即使按现代文的排列方式来读,那也是诗歌,这是一个概念问题,搞不清楚,就很容易出现这种混乱现象。
|
|
|
![]() 山形依旧
|
2018-06-24 16:36:16
那些大白话口语化分行带坏了中国诗坛,导致诗歌成了最廉价的东西(诗人被边缘化)。
|
|
|
![]() 青州大浪
|
2018-06-25 09:42:43
精彩,学习了。受益匪浅!问好老师!
|
|
|
![]() 晚秋枫叶
|
2018-07-05 13:39:57
向驴鸣老师问好!讲的精彩,朗读的好。希望以后能常听到您的课!敬茶。
|
|
|
![]() 帝王
|
2018-09-18 18:52:24
三纸无驴,为何而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