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赏析课堂
|
【半月一评】2018第11期:诗意醉人“农耕图”2018-07-15 21:22:08
诗意醉人“农耕图”
各位听众、各位来宾、各位老师,大家晚上好! 又到了每周一评节目时间,很高兴又与荷塘的各位老师再次合作,今天光临赏析课堂的团队是江山文学网排名第二的品牌社团【荷塘月色】。社团的宗旨: 荷风千举夜朦胧,塘边写意醉清风,月笼深夏识墨趣,色香文字入画中。【荷塘月色】社团成立于2014年元月21日,创始人和引领人是集睿智与创新于一身的天龙,他对文字精益求精,对社团呕心沥血。社团的使命是“打造一个共学习同提升的平台,营造一个优雅静谧的心灵家园”;社团的发展理念是“为作者负责,为文字负责,为读者负责”;社团的特色是:荷塘夜话、荷塘作家访谈、作家风采录和微信平台“清荷幽园”;社团的奋斗目标是:“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打造超一流社团”;社团的愿景是:“让每一个文学爱好者都在这里放飞梦想!”今晚我们向大家奉献的赏析节目是《诗意醉人“春耕图”》,这个精彩的节目是由总编红叶摇秋风担纲主评、还有作者农言老师和副评阿巧、大地琴韵和言农老师共同奉献的,节目肯定相当精彩!还是老规矩,让我们首先认识一下今晚的两位主角: 主评红叶摇秋风,从事管理工作,性格如秋叶,静默而奔放。行走在文字的边缘,随手记录下来一些生活片断,只为传递一种生活态度,学生时代有散文、诗歌、影评散见报刊杂志。现任荷塘月色社团总编、版务部长。 作者农言,男,江苏扬州人,是一名有二十年党龄的共产党员。上世纪六十年代生于农村,喝长江水,吃农家饭长大。从小爱好文学,初中毕业后,进厂当过学徒工。后来到一家镇办化工企业,从事销售工作,现任公司经理,抓生产安全工作,多次受到镇党委的嘉奖。但也一直没有放弃阅读,一有时间就喜欢在笔记本上涂鸦。二零一六年六月,经庄邻好友引荐,进入江山文学网,目前在荷塘月色社团发表七十多篇佳作。 耕田,开垦丰美的家园http://www.vsread.com/article-837675.html 现在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红叶摇秋风总编老师闪亮登场,奉献最美的艺术大餐!掌声有请!
主评红叶摇秋风:妙笔绘就诗情画意“春耕图”
各位老师晚上好!此刻我站在这里既兴奋又惶恐,农言老师是我非常尊敬的作家,他的文章我每篇必读,能参与今晚的评析我很兴奋。在此,特别感谢天龙老师的一再鼓励,我才有勇气站在这里。下面,我就农言老师的这篇绝品散文《耕田,开垦丰美的家园》浅谈一下自己的感受和体会,不妥之处还请各位老师指正! 《耕田,开垦丰美的家园》是一篇充满乡土气息的饱含情感的散文,有深刻的思想内涵,也有着很强的语言感染力。作者在回乡的路上看到一位老人在耕田,就被眼前这一幕传统的农耕图景所深深地吸引住了。这图景似曾相识,又即将消逝,脑海里的爷爷、父亲、老牛、犁杖、犁铧等映象交相在脑海里浮现。作者触景生情,思绪遂进入了自己曾经亲身目睹过的“牛耕”时代。故乡情,乡亲情,就像泥土的芳香扑面而来,一份沉甸甸的深情在字里行间弥漫着,表达了对农耕岁月的深切追忆,表达了对这片土地的敬畏之心,抒发了对任劳任怨的耕牛以及有着勤劳不辍耕牛精神的爷爷、父亲的赞美之情。 一、主题突出,充满生活气息 作品最感人的就是生活,作品最受人喜爱的仍然是生活。作者抓住了“牛耕”这一特定的劳作情景作为主题,通篇围绕“牛耕”这个内容来展开,写牛耕田的表现、过程,以及使唤牛耕作的老人,无不充满着生动的浓烈的生活气息。作者骨子里有着对耕牛、对像耕牛一样憨厚纯朴的亲人的深厚情感和赞美。“学父亲一样缄默和毅力,才能开垦出丰美的田地。即便是弯弯曲曲的,心里也是难以言状的兴奋和激动。” 铁犁、牛耕是很长时期农耕时代的标志,是农村重要的工具,农民对它们就像对土地一样充满着情感。“它能将耕起的土壤一垄一垄地翻卷起来,并整整齐齐地倒向另一边……”字里行间无不体现着对把田块变成这美丽图画的耕牛的挚爱之情。 写生活,是要从生活气息中折射出人生道理、人生感悟,或某种精神,使主题得到升华,才是优秀的作品。“一头无忧无虑的牛犊,野性十足地在田野上地奔跑着。当一根像奶奶拣绵花的线垂子般的榆木锥子穿入鼻孔的那一刻,就定了一生埋头苦干的乾坤,当一副人字形的轭头架在嫩嫩的肩胛时,从此就肩负起了农家日子的重任。”“那一天,父亲从爷爷手里郑重地接过缰绳时,就做好了承接开垦土地的重任。”“日月如梭,我长大了,我疾步走到田间,从父亲手里接过缰绳,握住那热乎的犁梢。”牛是如此一代一代地耕作,人也是一样,缰绳从父辈手中传到了后辈人手中,一代一代如此。 如今农业机械化已取代了铁犁牛耕,牛也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有着牛一样品质的爷爷父亲一样的父辈庄稼人也相继离去了,而后代的庄稼人还会传承他们牛一样的精神吗?“看着长者扬鞭赶牛耕田蹒跚的背影,我就特别怀念一生跟土地打交道、与牛一起默默无闻辛勤耕耘土地的爷爷、父亲。”此时的怀念有两层含义,一层是触景生情的怀念,另一层则是暗含着对一种精神的回望,在回望中作者有着一种美好的期愿。 二、构思紧凑,叙事与抒情交相辉映 欣赏这篇文章,就如欣赏一幅动感的立体的画面,有耕作图,有老人跟作者的对话图,有旧土被翻卷后倒向一边的田块图,有牛犊抬起前蹄扬起脖子甩掉轭头尥蹶子跑的可爱图等等,作者呈现给读者的是这样一个个生动的图画。同时,作者在绘制图画的同时,或抒情、或哲理、或感悟,“土地,生生不息地承载着农家的日子;土地,因一头牛、一张犁铧,翻来覆去被开垦着,历经阳光的普照、雨水的滋润而变得更加肥沃了。这地有多长,日子就有多长,这地有多丰腴,日子就有多甜蜜。”这些精句美段很多,挥墨之间笔画疏密自然,形成了一个个立体的、斑斓的图案,让人赏心悦目。 “这些朴素的道理,爷爷是心知肚明的。可是,耕了一辈子田的爷爷老了,真的没有力气抬起那沉重的犁杖了,也该歇歇了。”读着这段文字我的情绪起伏变化着,一丝丝酸楚涌上心头。通篇以情感为线索,围绕着牛写人、写土、写丰收,融景、物、事一体,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浑然天成。 三、描写细腻,为文章增加了鲜活感 文章开篇“初春的一日,暮阳里我驾车行驶在乡间林荫的路上。”“突然看到路旁的花木田里有一位长者,一手扶着犁梢,一手紧握着缰绳,吆喝着拉犁杖的老牛在耕田。那位被岁月染成银发的老人,看上去精神矍铄,也许是来回奔波身上热乎了,老人将脱掉的外套衣服放在田埂头,身着一件灰色的毛线衣,和一条沾满泥巴印迹的黑裤子,脚穿一双解放鞋。”“那俯首躬耕的老牛,犄角间不停地扇动着一双灵敏的耳朵,时刻聆听着主人那熟悉的指令声。”“那犁铧耕翻的一道道笔直的泥花,仿佛是大海里卷起的层层波浪。”描写得如此细腻、生动,谁又会说这不是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呢? “第一次耕田,一个简单的直线还必须在父亲的反复引领下才能学会……起初,它不甘心地低着头,于是它高高地抬起前蹄扬起脖子,企图甩掉使它肩胛感到疼痛的轭头,尥蹶子就想跑……”写得多么生动、多么形象!文章贵在细节,贵在细腻,这样的细节决定着作品的优劣。 作者就是用这样细腻的笔触,把这些牛耕田的情景写得鲜活生动,紧紧地抓住了读者的心。 文章在选材上生动典型、新鲜亲切、真实感人。“爷爷既高兴又怜悯,把它当成孩子一样看待。每次在归途中,找一处茂盛的青草地,它一边散步一边嘴里风卷残云。回到家里,爷爷在食盆里加点黄豆,它四腿卧地,仰望着星空,若有所思地慢悠悠地咀嚼起来。”农民对牛的感情,是把牛当作家庭一员来看待的。“爷爷时常撑着拐杖站在田头,看着父亲是否能真正胜任耕田。当看到犁铧在田里深一下浅一下、翻耕出的泥花厚薄不匀称时,心里就有些发急,他扔掉了拐杖下了地亲手传授着有关技巧。”作者捕捉这些细微的场景,把爷爷对牛的感情、对土地的感情、对父亲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四、意境美妙,情感质朴感人 散文是需要意境的,写景叙物,抒情点题,相互融合,这样的作品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作者在文章的题记里就是很诗意的语言:“一头鞠躬尽瘁的牛,在主人的吆喝声中,无怨无悔地低头走在广阔的田野中;一张穿梭在泥土里的铁铸犁铧,如同一支钢笔;一块块乡村的黑土地,如同一页页宣纸;一代代耕耘的农夫手握犁笔,谱写下一行行岁月的乐章!”这美妙的意境,让人迫不及待地阅读下去。 “一张犁杖,像是广褒田野上的一条航行的船,前面一根弯曲,如大象鼻子的长轴……后面是一根手扶的犁梢,长长地如恐龙的尾巴,牛轭头上系着两根有大拇指粗细的综绳……一个手势,牛便熟练地跨进鬃绳中,套上了轭头,它就像纤夫一样,拼命拉着形如舟楫的犁杖。”比喻修辞手法的巧妙应用,勾勒出了一幅动感的画面,更有着意境的纵深感。 “站着的老牛扭头眨了眨深邃的眼睛,朝着我送来一道秋波。”拟人手法增强了意境的感染力,只有用真情去触及才会写下这么美妙的文字。“牛,是农家宝,耕田耙地少不了……只要它稳稳当当地往田间一站,迈开方方正正的步伐,对着天地“哞”地一声长鸣,许下向大地觐献一生忠诚的诺言,那黑黑的泥土就升腾起鲜活的地气,衍生出丰盈的庄稼。”如果没有对牛的深情,没有对生活的真实体验,就不会有如此撞击人心灵的文字。 五、语言生动,刻画鲜活逼真 文学作品是语言的艺术,这篇文章最大的特点就是语言鲜活生动,表现出的场景逼真入微栩栩如生,富有很强的立体画面感。 语言准确、简炼、形象,“我拿着手机走进田间,站在老牛和老人旁边,老人整了整衣襟,叉开手指梳了梳银发,摆出了造型。”廖廖数语便将老人的形象呈现在了读者面前,让人感觉老人就像在我们眼前似的。作者对人物的把握,也仿佛像画家速写一样,任意几笔,一个人物便活灵活现了。“要想修成正果,还必须要时刻听从那根系在鼻子上的缰绳指挥,缰绳一拽,前蹄就得向左拐,缰绳敲打肚皮,就得向右拐,缰绳不拽不敲就是走直线,肩胛上的裂开的嫩皮长出了一层厚实的老茧,脚蹄坚挺了,走起路来‘嘎吱嘎吱’掷地有声。”这段描写生动形象地勾画出了牛由不熟练到熟练耕地的情景,让人有了睹其物睹其状之视觉美。 修辞手法的恰切运用,不仅能使人和牛生动形象,更能调动读者的兴趣。文中拟人手法的运用堪称绝妙,显示出了作者对农耕生活体验之深。 文学是情感的载体,只有反复锤炼的语言才能感人至深。在写作中若动词运用得准确恰当精妙,就会大大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我疾步走到田间,从父亲手里接过缰绳,握住那热乎的犁梢。”“起初,它不甘心低着头,于是它高高地抬起前蹄扬起脖子,甩掉使它感到肩胛疼痛的轭头,尥蹶子就想跑,怎奈却挣脱不了爷爷手中缰绳的约束。”这些句子抓住了人与牛的主要特点,运用了极富表现力的动词,生动刻画了人物形象,准确描述了物态,创造了一种独特的意境。 通篇语言生动优美又亲切自然,特别是多用了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还原了一个真实的乡村生活场景。作者对场景和人物的刻画可以说达到了灵活自如的境界。这些生动鲜活语言恰到好处地传达了作者的乡土情感,足见作者对生活的熟悉与留心,对人与物心理的洞察和体味。对于牛耕生活我并不熟悉,但通过作者的生动描写和渲染,把我的神思带入到了这处热气腾腾的土地、热火朝天的农事中。透过这些散发着作者情感温度的文字,我也体会了到作者虽然远离了这片热土,但无论走到哪里,根仍在故乡,心仍在守候着故乡。 作者对土地有着深深的眷恋,他用深情绘出的这幅劳作画卷里浸透着农民的朴实与勤苦。文中写到作者问老者为什么还养牛耕田,老人笑着没有回答。读完文章,我们知道了答案:土地是庄稼人的生命,牛是庄稼人一生的至宝。在土地上生活了一生的人对牛的感情可想而知了。文中的老人,千万个中国农民的代表,一辈子和土地打交道,他们像老黄牛一样任劳任怨,用辛勤的汗水耕耘着脚下的每寸土地,他们把生命也种在了泥土里。 这篇绝美散文被冠以绝品称号当之无愧,实在找不出有啥不足的,如果非要找不足的话,我就“鸡蛋里挑骨头”吧。我认为后半部分描写耕田的场景少了点,庄稼人土里刨生活,一块块耕田背后的繁重体力劳作是何等的艰辛?先辈们面朝黄土背朝天是何等的含辛茹苦,农耕劳作的牛耕岁月充满着太多的苦与累,只有经历着这些苦与累才能开垦出丰美的家园,在耕田里的牛同样经历着苦与累,爷爷也好,父亲也好,牛也好,不只是有弹奏琴弦一样的诗意与愉悦。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一些感悟,不妥之处敬请农言老师见谅!谢谢大家!
红叶摇秋风老师用十分精准的评析语言提炼出《耕田,开垦丰美的家园》一文的诗意美景,并且用生动的介绍把我们带入农耕的现场,让我们在深刻感受文字之美的同时,也感受到农耕劳作之美,从而体验到劳作的艰辛。文章里的爷爷、父亲和牛的农耕传承,正是农耕文明传承的纽带和桥梁,我国的农耕文明也正是这样一代代地传承下来的。如今,现代化机械和耕作方式取代了农耕文明,却也创作着新的文明时代,这一点正好符合当前的时代精神,因此可以说,红叶摇秋风老师不仅为我们提炼出文章之美,也传递着满满的正能量。 现在有请作者农言老师登场,请他来谈一谈他是怎么创作出《耕田,开垦丰美的家园》这么精美的散文的,掌声再热烈一些好吗?!
作者农言:心系农耕才能展现农耕的丰美图景
各位老师好!很荣幸我的一篇散文《耕田,开垦丰美的家园》被江山系统绝品审核组老师认可,被荷塘老师们看重。在此,非常感谢老师们的厚爱,感谢荷塘社团各位老师的支持和鼓励。 当接到天龙社长的通知让我谈谈创作体会时,作为初学写作者,真的没有什么经验可写的,就把我是怎样构思这篇回忆性散文的过程呈献给大家。 我的家乡是“花木之乡”,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拥有了自主耕作土地的权利。田里种庄稼有粮食吃,栽植花木又有钱用。“劳动创造财富也创造美”,正是由于一代代人的辛勤耕耘,农家日子富裕的同时,乡村的生态环境也越来越美了。 初春的一天,当我驾车行驶在乡间林荫路上时,偶然看到路旁的花木田里有一位长者吆喝着老牛在耕田的场景,触景生情,就情不自禁地回想起了以前爷爷和父亲牛耕的岁月。于是,就想把他们在这片平凡的土地俯身耕地的场景写下来,赞美勤奋的劳动者们,赞美美丽的乡村,也是要让后人不要忘记,曾经奔波在这块土地上的前辈们把生命埋在泥土中,用勤劳和汗水建设着美丽的家园。 在写作之前首先要确定题目,那么拟什么题目更贴切呢?我想,耕田是为了脚下这块土地的肥沃,才能长出丰盈的庄稼,于是,就想到了用《耕田,开垦丰美的家园》这个题目,让人从题目中就能看出文章的主题。其次,我是采用了耕田的顺序,从犍牛写到犁具,再写到爷爷和父亲三者之间的关联。 那么怎么写好呢?如果用同样的笔墨写很容易写成流水账。三者之间牛是耕田的主角,当然写牛的笔墨就多点。第一,从牛的少年写到牛的暮年,抓住牛深邃的眼神、稳健的脚步、厚实的肩胛以及牛的温顺的本性等细节来刻画。例如牛在田间步履稳健,在粗重的喘息声中负重前行等,烘托出了老牛任劳任怨耕耘的鲜活画面。第二,写耕田的犁具,因为它是静态的,所以就采用比喻的手法来形容,把犁杖比喻成大海里一条航行的船,犁铧在泥土里穿梭,一下子就有了动感。第三,是写人物,主要写爷爷和父亲为了富足的日子,为了开垦生态的家园,一辈子不离不弃地与泥土打了一辈子交道。比如,爷爷撑着拐杖站在田埂上看到父亲耕田的犁铧深一下浅一下不匀称时,就下到田里亲自指导,他对耕田认认真真的态度,就是表达了他对土地怀有深深的感情,这种情感其实也代表了千千万万个农民,他们善良朴实勤劳,永远令我肃然起敬! 在这三者之间,用土地这根线给串联起来,这样文章就浑然一体了,展现出了一幅田间农耕的画景,同时也把主题思想也表达出来了。 我觉得写文章不但结构要严谨,语言表达很关键,我在学写文字的过程中,特别注重语言的灵动性,尽量给人展现一幅动感、立体的画面,尽量做到语言优美而有诗意,简洁而有意蕴,让人看时有一种磁铁般的吸引力。当然,由于本人学识浅薄,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有待在以后写作中慢慢地揣摩和提高。 本人水平有限,拙文还有很多不尽人意之处,诚恳地希望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在此,再次真诚地谢谢各位老师!敬茶!
农言老师虽然来江山时间不长,却创造出45篇精品和两篇绝品的佳绩,这说明农言老师是一位笔力雄健的实力派作家。老师以十分谦逊的态度,同我们交流了《耕田,开垦丰美的家园》这篇绝品散文的构思过程和创作匠心,稍有悟性的听众便会从农言老师的创作体会中领悟到创作的技巧。感谢农言老师的精彩分享,大家再使劲呱叽呱叽! 现在有请荷塘美女阿巧老师上场,让她来给我们分享阅读《耕田,开垦丰美的家园》这篇绝品散文的感受,掌声有请!
副评阿巧:浓浓乡情融入“农耕图”
首先感谢天龙社长和江山赏析课堂的老师们给了我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 《耕田,开垦丰美的家园》是一篇意境深远、引人深思的真情散文,被评为绝品实至名归!淳朴的文字,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散发着泥土的芬芳。用牛耕田这件小事看似不起眼,但它反映了那个时代农村耕作的现实,它抒写了农耕史上华丽的一页。如今,虽然它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渐渐地退出了人们的视线,但农耕时代的一幕幕依然存活在人们的记忆里。作者托牛言志、借牛抒情,抒发了对故乡、对亲人的无比思念之情。 下面,我就从语言、结构、思想等方面对文章进行以下赏析。 一、语言灵动,联想丰富,情真意切 这篇优美的叙事抒情散文充满了生活的智慧,语言描写灵动凝练,轻盈如跃动的音符,自由洒脱,极具有张力,富有画面感,让人浮想联翩。农言老师对语言的运用可以说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文章以第一人称描写了“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侃侃而谈,自由畅达,读着亲切自然真实可感。语言优美简洁、生动活泼。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营造出的优美的意境令人赏心悦目。 作者文笔娴熟驾轻就熟,如行云流水般自然顺畅,思维活跃,联想丰富,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形象的比喻,贴切生动,形象鲜明,字里行间涌动着生命的力量。如:“那犁铧耕翻的一道道笔直的泥花,仿佛是大海里卷起的层层波浪。”借物喻人的手法,更是给文章添了彩。“一头犍牛心里也知道自己的责任与担当,只要它稳稳当当地往田间一站,迈开方方正正的步伐,对着天地‘哞’地一声长鸣,许下向大地觐献一生忠诚的诺言”这段话与其说是赞美牛,不如说是在赞美劳动者,他们如老黄牛一般,在充满了希望的土地上播种着收获着,他们有着如大地一般博大宽广的胸怀,令人肃然起敬! 二、文章结构严谨,思路清晰,层次分明 文章在选材构思、布局谋篇等方面可谓独具匠心,不落俗套。作者由偶尔一次遇到一位用牛耕田的老大爷,激起了他对牛耕田的极大兴趣。相似的一幕,令作者仿佛又回到了从前的时光,自然地由此想到了自己的爷爷和父亲,祖祖辈辈们以牛耕田,他们这对片土地爱得是那么的深沉。 文章以“牛耕田”为主线贯穿全文,作者由看到的想到的、现实与回忆相交织成了一幅绝妙的乡村生活图画。作者在赞美了在土地上辛勤地耕耘着的农民的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浓浓的乡愁。 三、内涵丰富,思想饱满,情动于衷 农言老师这篇美文以“情”取胜,感情真挚,内涵丰盈,意境深邃,感悟深刻,让人越品越有味道。作者把思想情感寓于人物形象之中,无论是犁地的老农,还是和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的爷爷、父亲,他们血肉丰满的立体形象,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看似微不足道的耕田细节,却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老一辈们在这块丰腴的土地上不辞劳苦地耕耘着,播洒着汗水,收获的是沉甸甸的希望和幸福。 “俯首甘为孺子牛”,牛,具有勤劳、宽厚、隐忍的性格,作者赋予了牛深刻的思想内涵,爱屋及乌,作者更爱像牛一样的辛勤劳作的父老乡亲,心中对劳动者充满了无比敬仰之情。 这篇文章主题鲜明,构思精妙,结构紧凑,联想丰富,可谓完美。美中不足的是对人物动作、神态、心理的刻画得不是太细腻,叙述性的语言较多,文章语言有些过于沉重,应体现老一辈人以苦为乐的乐观主义精神。 我的赏析就到这儿,不到之处还请农言老师多多包涵!
阿巧老师多次担纲荷塘社团的主评重任,她的赏析也有着提纲挈领的效果,阿巧老师从语言、结构、思想等方面对文章进行了精彩的赏析。三个章节的篇幅,章章独立成篇,字字如珠玑,高度而又精准地概括了《耕田,开垦丰美的家园》这篇绝品散文在情感、语言、结构和思想内涵等方面的艺术成就,帮我们提炼出了文章中的浓浓乡情。 现在有请大地琴韵老师闪亮登场,继续赏析《耕田,开垦丰美的家园》这篇绝品散文,大家鼓掌欢迎!
副评大地琴韵:“活”的乡村农耕图景
农言先生的这篇绝美散文通过艺术化的文笔,给我们展现出了一幅如诗如画的琴瑟合音的“活”的乡村农耕图景,我觉得是这篇散文获得绝品的重要原因。图景背后灵动的精神光焰,更能明媚读者的眼睛,更能绽放读者的心花。我认为文学艺术作品最有价值的东西,应该是作品背后的东西,也就是说除了字面上看到的东西,更重要的是艺术地拓展了读者的思维空间,在深思延想中使作品有了更多深层的东西。只有艺术地再现了更多耐嚼耐品的东西,作品就有了一定的厚度,才更具价值。 一、题记里的艺术伏笔 在文章的开始之前,作者留有一段题记,“一头鞠躬尽瘁的牛,在主人的吆喝声中,无怨无悔低头走在广阔的田野中;一张穿梭在泥土里的铁铸犁铧,如同一支钢笔;一块块乡村的黑土地,如同一页页宣纸;一代代耕耘的农夫手握犁笔,谱写下一行行岁月的乐章!”这里面有几个关键词,我们把它拼凑到一块儿是这样一句话:“铁铸犁铧”如“钢笔”“块块”“黑土地”如“宣纸”,“一代代耕耘的农夫手握犁笔”,“鞠躬尽瘁”“无怨无悔”“谱写下一行行岁月的乐章!”这样我们就明白了,这幅鲜活的、真实的图画,凸显出的是农民淳朴的思想光芒:无怨无悔,鞠躬尽瘁! 二、进村路上的农耕图的艺术伏笔 作者在初春的一日暮阳里驾车回村,看到村路旁田地里一位银发长者精神矍铄地扶犁喝牛耕田。外衣“放田埂头”“黑裤子”“沾满泥巴”“俯首躬耕的老牛”“那如烟囱似的两个大鼻孔里,喷出炊烟般的两道热气,系着缰绳的黑鼻子上,冒出了点点汗珠”。当老人看到作者站在田埂上,便停了耕地,就走过去说:“你想和我合影吗?刚才有几个人看到我耕田,也叫我跟他们合影了!”作者“拿着手机走进田间,站在老牛和老人旁边,老人整了整衣襟,叉开手指梳了梳银发,摆出了造型。”这些优美的景象、栩栩如生的独特细节,告诉读者一代代耕耘的农夫虽然劳累着,但也以此而快乐着,这是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 三、爷爷、父亲和我农耕图的艺术伏笔 作者“伫立在田埂头,看着那远去的背影,脑海里的爷爷、父亲、老牛、犁杖、犁铧等依次在心里复活了……”它复活的是什么?一是爷爷对小牛犊耕田的调教图景:“起初,它不甘心低着头,于是它高高地抬起前蹄扬起脖子,甩掉使它感到肩胛疼痛的轭头,尥蹶子就想跑,怎奈却挣脱不了爷爷手中缰绳的约束。”“牛通人性,经过一季的磨练,经过爷爷的调教和鞭策,所有的耕田技能学会了。”二是爷爷对父亲耕田技术的传帮带:“爷爷时常撑着拐杖站在田头,看着父亲是否能真正胜任耕田。当看到犁铧在田里深一下浅一下、翻耕出的泥花厚薄不匀称时,心里就又发急,他扔掉了拐杖下了地亲手传授着有关技巧。”三是父亲教我学耕田:“无疑,我的双手有些笨拙,但脑海里回想起当年爷爷教给父亲相关耕作的箴言,在温顺的老牛牵引下,沉着而耐心地学着。学父亲一样缄默和毅力,才能开垦出丰美的田地……”通过这三幅耕田图景,我从中悟到了:劳动也是要学习的,学习劳动是要有耐心、勤奋和透彻的领悟力的;只有通过父辈们的传帮带,农人耕田的优秀品质和技术才能很好地传承下去。 四、几句不经意的话里的艺术伏笔 作者在这些一连串的琴瑟和音的优美农耕图里,在传达这些崇高的精神品质和耕田技术信息之时,以不经意的文笔,给文章埋下了更大伏笔。如:“我被眼前这一幕似曾熟悉又将消逝的景象深深吸引住了。”“牛,是农家宝,耕田耙地少不了。”“耕田耙地,是牛一辈子要做的事情,要想修成正果,还必须要时刻听从那根系在鼻子上的缰绳的指挥。”“一张犁杖,像是广褒田野上的一条航行的船。”“土地,生生不息地承载着农家的日子;土地,因一头牛、一张犁铧,翻来覆去被开垦着,历经阳光的普照、雨水的滋润而变得更加肥沃了。”等等。这些看是不经意的句子,既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更是把文章主题艺术地一步一步地在提升过程中传达给了我们:这个“活”的乡村耕田图景,随着社会的进步,随着工业化的进程,这个“似曾熟悉又将消逝的景象”,将像国宝大熊猫一样成为难得的“活化石”,成为我们需要传承的一种宝贵的精神。 五、存在的不足 再美的玉也有微瑕,这篇绝品美文同样如此。我认为不足之处是语言精美有余,而思想精神升华得不足。 以上是我的几点粗浅的看法和感受,不妥之处请老师多多包涵!
评书最吸引人的地方是伏笔,一个个的伏笔设置成一个个悬念,吸引着听众和读者精神抖擞地走进文章深处。大地琴韵老师从《耕田,开垦丰美的家园》这篇文章的四个伏笔之处发现了作者创作的技巧,于是便用自己的语言向我们展现出来,期望热爱散文创作的听众的能从中有所启发,学到一点精美文章的创作技巧。 最后有请言农老师出场,奉献今晚的压轴好戏。大家感觉到是不是有点巧合?作者叫农言,副评老师又叫言农,虽然我在开始有些糊涂,经过天龙社长的提点,终于弄清了农言和言农是不同的两个人。好了,不多说了,还是听言农老师的精彩赏析吧,大家鼓掌欢迎!
副评言农:妙手丹青绘制“牛耕图”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很多人祖祖辈辈在农村耕作生存,血脉里流淌着根深蒂固的农耕意识,农业生产方式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随着改革开放,越来越多的农村人离开了乡村土地,或者离土不离乡,从事非农行业,改变了“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从而也摆脱了农村土地上耕作的艰辛,对农村传统的耕作已经生疏淡化了。 几千年的农耕方式一下子被先进的机械替代了,很多农业生产工具将在不久的将来退出农户和田野,而进入农耕文化博物馆或教科书中,但他们给我们留下的深刻印象,除了积淀很深的农耕文化以外,还给依靠这些传统耕作方式生存过的我们这一代人留下很多难忘的怀念。 作者农言《耕田,开垦丰美的家园》为我们写下了耕牛耕田这篇文章。耕牛耕田,在平坝地区或浅丘地带已经很少见了。作者看到了一位老者在田间扶着犁梢、拉着缰绳、喝着拉犁杖的老牛耕田的情景,触景生情想起了爷爷、父亲赶牛耕田,想起了自己当时看到他们耕田的情景,进而写下了这篇乡土气息浓郁、语言朴实亲切的散文。该篇散文语言感染能力很强,读着读着,一股股乡土气息扑面而来。 作者笔墨珍贵,简洁干练,该省则省,不多一个字。如文章第一段,开门见山引入耕田主题,仅20余字即让我们身临其境:那个初春,在那个乡间路上看到路旁老者耕田……而该详细描写的地方,又从不吝啬笔墨,如在写牛这个动物时,作者用了110字:“牛,是农家宝,耕田耙地少不了,其实,一头键牛心里也知道自己的责任与担当,只要它稳稳当当地往田间一站,迈开方方正正的步伐,对着天地‘哞’地一声长鸣,许下向土地觐献一生忠诚的诺言,那黑黑的泥土就升腾起鲜活的地气,衍生出丰盈的庄稼。”读来并不觉得啰嗦,反而读出了牛任劳任怨的品质。 文章能不能引人入胜,语言表达十分重要,这篇泥土气息浓郁的乡土文章语言生动、丰富、形象。“站着的老牛扭头眨了眨深邃的眼睛,朝着我送来一道秋波,那如烟囱似的两个大鼻孔里,喷出炊烟般的两道热气,系着缰绳的黑鼻子上,冒出了点点汗珠。”把牛耕田累得出汗喘粗气的情形写得很有艺术感染力。“那一块有弧度的铸铁……能将耕起的土壤一垄一垄翻起身来,并整整齐齐地倒向了另一边,经过与泥土千次万次的接触,使那一张锈迹斑斑的犁铧被打磨得铮亮铮亮的。”被耕过的田块翻新的泥花呈现在了作者面前,那发亮的犁铧像在眼前翻飞闪光。 修辞手法的叠加和反复运用,大大增强了这篇文章的艺术感。把一个在人们眼里很普通的事描写得诗情画意,读来赏心悦目。“那俯首躬耕的老牛,犄角间不停地扇动着一双灵敏的耳朵,时刻聆听着主人那熟悉的指令声。看得出,岁月的侵蚀使它变得皮粗毛稀了,但它那双高耸厚实的肩胛上架着轭头,依旧是那么有力,那双眼睛依然放着光芒,目视前方,步履稳健,负重前行,那犁铧耕翻的一道道笔直的泥花,仿佛是大海里卷起的层层波浪。”像这样用比喻的句子很多,作者想象丰富比喻贴切,使文章熠熠生辉,如果作者没有深厚的写作功底,没有细节的观察和感受,无论如何也写不出这样灵动鲜活的文字。 牛犊第一次被练习耕田时,作者以拟人的手法写牛的心态:“……自己肩胛上为什么架着一个牛轭头?起初,它不甘心低着头,于是它高高地抬起前蹄扬起脖子,甩掉使它感到肩胛疼痛的轭头,尥蹶子就是想跑,怎奈却挣脱不了爷爷手中缰绳的约束。不过牛就是牛,温顺是本性,只是刚开始不适应而已。”这样的心理描写,把牛的“不甘心”写得栩栩如生,如果作者没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就写不出这么细腻的“内心世界”。 在农村干过活的人都认识犁杖,作者在写犁杖时比喻特别贴切:“一张犁杖,像是广褒田野上的一条航行的船。前面一根弯曲,如大象鼻子的长轴,中间井子木框下安装了一张犁铧,后面是一根手扶的犁梢,长长的如恐龙的尾巴,牛轭头上系着两根有大拇指粗细的综绳,链接在长轴前面的一根横木上。”“套在犁杖下面的那块三角形犁铧头,尖尖的状如飞镖,安装在犁铧头上面那一块有弧度的铸铁,形如一轮弯弯的月亮。”一篇好的散文,修辞手法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的巧妙应用,让语言更加富有张力、弹力和灵动、跃动。 散文不是只为写景而写景,写事而写事,而是要寓情于景,寓情于事,寓理于情,借物抒情。好的散文流露的是真实的情感,只有真实的情感才最打动人、最抵读者的心扉。精炼、精美、精致的语言,在文中或闪光,或蕴含哲理,让人掩卷而思,让人心灵产生共鸣。“一头无忧无虑的牛犊,野性十足地在田野上地奔跑着,当一根像奶奶的线垂子般的榆木锥子,穿入鼻孔的那一刻,就定了一生埋头苦干的乾坤,当一副人字形的轭头架在嫩嫩的肩胛时,从此就肩负起了农家日子的重任。”“春夏秋冬,风里来雨里去,一遍又一遍地耕耘着乡间这片热土,一次又一次收获着沉甸甸地粮食,收获着一家人满满的幸福。”作者行文至此,要表达的思想脱胎而出,文章的主题很自然地得到了很好的升华。 无疑,《耕田,开垦丰美的家园》既是一篇反映农耕文化的优美散文,又是一幅妙手丹青绘出的“牛耕图”之佳品力作! 这篇真情美文可以说是完美无瑕,但也有不足之处,我认为文章最后四小段还可以提炼浓缩一下,四个小段从单个内容看写得很美,但从与整篇文章相融的角度上看稍显罗嗦了,也许是作者对于好的文段不舍得“忍痛割爱”吧。 以上谈的只是自己的几点看法和感受,一孔之见,不妥之处,还请老师多多包涵!
副评言农老师和作者农言老师虽然只是两字颠倒,却有着很多的内在联系,这个联系不只是因为《耕田,开垦丰美的家园》这篇美文吧!言农老师从《耕田,开垦丰美的家园》这篇文章的语言、比喻和思想内涵等方面给予了高度的概括和赞美,也指出了文章的不足,值得我们反复玩味和咀嚼。 今晚的赏析中我们至少给我们带来三点收获: 一、散文是语言的艺术,精美的语言是散文取胜的关键,所以我们得在语言上多下功夫。 二、结构是文章的外在形式,好的结构能起到引人入胜的第一观感。 三、思想内涵是文章的灵魂,这说明一篇好的文章仅有语言和结构之美是不够的,只有深刻的思想内涵才能赋予文章以灵魂,才能使文章生动吸引人。 我们今晚的赏析到此结束,期待下次节目再会!
|
|
|
江山赏析课堂
|
2018-07-15 21:25:14
非常感谢荷塘月色天龙社长的精心组织和红叶摇秋风等五位老师的精彩奉献!
|
|
|
湖北武戈
|
2018-07-17 07:48:34
感谢航总帮着调整,现在好看多了!
|
|
|
天龙
|
2018-07-17 08:25:48
感谢航总的精心组织!感谢武戈老师的幽默主持!感谢五位老师的精彩演绎!祝江山赏析课堂越办越红火!
|
|
|
红叶摇秋风
|
2018-07-17 08:47:57
感谢湖北老师精彩主持!感谢天龙社长精心组织!感谢农言老师带来精美文章!感谢各位老师精彩呈现!精彩赏析课堂!精彩荷塘!一起抒写江山如画!
|
点评
2018-07-17 09:35:50
湖北武戈:是湖北武戈,不是只是湖北啊!(偷笑)
|
|
农言
|
2018-07-17 10:09:33
各位老师的解析都很全面周到,细致,并对我的拙文提出了不足之处,很是感动!读后非常受益,给各位老师道声辛苦了!感谢湖北武戈老师的精彩主持!感谢天龙社长的厚爱!感谢各位老师!
|
|
|
农言
|
2018-07-17 10:10:51
给各位老师敬茶!
|
|
|
大地琴韵
|
2018-07-17 15:53:32
湖北武戈老师主持精彩精美,天龙社长组织精密严禁,农言老师绝品文实至名归,红叶摇秋风老师主评精细周全,阿乔老师副评画龙点睛,言农老师副评突兀亮点!总之,赏析课堂精彩活跃,火爆热烈成效好,受益匪浅。感谢湖北武戈老师!感谢天龙社长!感谢农言老师!感谢红叶摇秋风老师!感谢阿乔老师!感谢言农老师!感谢您们的厚爱!感谢美文美评!感谢有这样好的一次学习机会!祝愿江山赏析课堂越办越红火、越奔越精彩!
|
|
|
雅润
|
2018-07-17 19:55:34
辛苦各位老师,赏析很精彩,也很精辟到位,感谢荷塘社团全体人员的热情参与,祝课堂越办越好,祝荷塘社团越来越壮大。
|
|
|
阿巧
|
2018-07-17 22:39:04
认真学习各位老师的精彩赏析,语言简练, 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主题鲜明。道一声,各位老师辛苦啦!在这里,特别感谢湖北武戈老师的精彩主持!感谢天龙社长的默默付出!祝福荷塘、祝福江山的明天更美好!祝愿江山赏析课堂越办越精彩!
|
|
|
言农
|
2018-07-17 23:07:42
这是一次学习!学习了农言老师的创作感悟,学习了红叶老师的精彩评析,学习了大地老师独到的见解,收获很多!这得感谢湖北武戈老师,天龙社长对我的抬爱鼓励点评!
|
|
|
借双慧眼看世界
|
2018-07-19 09:11:49
赏析很精彩,语言简练, 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拜读学习,受益匪浅。
|
|
|
南尚
|
2018-07-20 16:02:20
“赏析”称“讲堂”为好;课堂有“传授”的意思,而“讲堂”却有“探讨研究”的意思。“评论文章”,大多是属于“探讨研究”范围之列吧? 当然,这些赏析评论文章都写得很好,“赏析课堂”也办得红红火火,我很欣赏,每期都看,很受启发,很获教益,也引起了我的许多思考。我是盼望赏析栏目越办越好的。这是江山的亮点,也是江山的“镇馆之宝”。 关于散文创作,这期引起我思考了什么呢?说说我对散文创作的三点想法吧: 第一点,散文创作的主体是“抒情”。散文的内容很多,写景、写人、写物、写游记、写历史事件等等,什么都可以,可以说“五花八门”,但是,是不是说所写的这些内容的文章,每一篇都能冠以“散文”的桂冠呢?我看未必!上次,我在探讨一篇游记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我说:“导游的解说词串联起来可以是一篇游记,但并不可能构成一篇散文,为什么?因为导游的解说词缺少文学性。”那么,什么是散文的“文学性”?我认为散文的“文学性”就是“抒情”。这是散文的主要特征,也是鉴别众多“五花八门”的文章能不能冠以散文称号的主要标志。我们在创作散文时,应该把散文的主要特征突出出来:写景,要“借景抒情”;写人,要“借人抒情”;写物,要“借物抒情”;写游记,要“借游记抒情”;写历史事件,要“借历史事件抒情”。散文创作中的“抒情”和“抒物”的位置要摆正。文学是表达人的感情、人的情操、人的精神世界的,只有把人的精神世界写出来,散文创作的“文学性”才会增强。 文学创作史上,曾出现过一种自然主义的描写方法,他们认为,写出生活中各种自然形态的美就是文学创作中的美。比如写“月夜”,自然主义描写方法可以把月色写得很美,把夜色下的池塘写得很美,把池塘边的小树林写得很美,把这些“月夜”下的自然形态写得很美后怎么样?自然主义描写方法认为“到此为止”就可以了,文学创作的任务已经完成了。我不赞成这种写法。散文创作绝不能“到此为止”。如果散文创作仅停留在“自然形态美”的描写上,那就是忽略了散文的“文学性”。 仍以写“月夜”为例:写“月夜”的美只是手段,表达作家对“月夜”的感受、抒发作家对“月夜”的情感、讲述作家对“月夜”的人生感悟等等,这些统称为“抒情”,抒发作家对“月夜”的感情才是作家写“月夜”这篇散文的目的。就好比摄影家拍了一张“月夜”的照片,拍得很美,放在展览厅展览,受到大家的称赞,但这张照片只是一件摄影艺术品,而不是一篇文学作品。那怎样才能把这张“月夜”的照片变成文学作品呢?还要靠作家看了这件摄影艺术品后,把自己的感受写出来,把作家对“月夜”的“人生感悟”写出来,这就是我们要研究的散文中的“抒情”。“抒情”成分写得好,才是好的散文;“抒情”成分写得差,就是差的散文;缺乏“抒情”成分的,那就构不成散文。 所以,散文创作中“抒情成分”和“被描写的物体”的主次地位是不能颠倒的,一颠倒,以写“被描写的物体”为主,而削弱或失去了“抒情”,那就是削弱和失去了散文的“文学性”,那样创作出来的“散文”将得不偿失,甚至可能创作出不能称其为散文的作品。 (今天没有时间了,散文创作的第二点、第三点以后再说。我说的不一定对,只是兴趣来了,就说一些,说得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