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记者部 回复本帖
江山记者部

江山记者部 布衣

  • 155

    主题

  • 193

    帖子

  • 197

    积分

风雨过后不一定有彩虹,但一定有阳光 —访风恋总编梁学伟先生

2020-09-25 22:59:31

江山记者部·人物访谈2020·28期(总50期)

打工诗人话人生,滨博精神向前冲

 风雨过后不一定有彩虹,但一定有阳光

——访江山文学网站风恋碧潭社团总编辑梁学伟先生

                 

江山记者:军旅作家18

访谈时间:2020.9.15

访谈形式:文本采访

访谈人物:梁学伟

所在社团:风恋碧潭(总编)

 

作者简介


      梁学伟,笔名狗尾草,山东新泰人。现居淄博。自1996年在《中学生写作报》发表第一篇散文《面对命运的演习》至今,已在《芙蓉》《黄河文艺》《鸭绿江》《时代作家》《参花》《山海经》《文学少年》《齐鲁文学》《新校园文学》《河南经济报》《中国风》等文学纸媒发表诗歌200多首,散文10多篇。并多次获奖。山东散文学会会员。现为风恋碧潭社团总编、诗歌主编。

文集:http://www.vsread.com/space/myspace-75322.html


采访记者简介:


    军旅作家18,本名,王怀正,先后在武汉军区、济南军区、兰州军区的部队服役18年,1998年海潮出版社出版《营门内外轶闻》一书,2000年加入陕西省作家协会,曾在《解放军报》《中国国防报》《中国青年报》《中国律师报》《陕西日报》《河南日报》《前卫报》《人民军队报》《华商报》《延安日报》《咸阳日报》《安阳日报》《双拥》杂志《新闻爱好者》杂志等军地媒体发表几百篇稿件,转业后在一家电视台当编辑四年,创作小说集《无心卧底》和《有心卧底》之后调入文联工作十年,2016年在武汉出版社出版《人在旅途》一书,作家记者为该书写了两篇书评发表在《安阳日报》上,给予高度评价,引起了良好影响。

20174月调入安阳市北关区工作。20194月,在河南新乡“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吴金印工作过的地方——唐庄干部学院,参加了河南省作家协会、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奔流》文学院、《时代报告》杂志社举办的第九届作家研修班的学习,聆听了阎连科、王剑冰、焦述、葛一敏、李炳银、单占生、野水大师们的经验创作体会。

现为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

 江山文集:http://www.vsread.com/space/myspace-15934.html


访谈内容:


    军旅作家18:梁学伟您好,我是江山文学网记者部的军旅作家18.我接到访谈任务,先看了你的文集。请您谈谈你发表的那一篇获得绝品诗歌《月光在左,或在右》创作故事吧。

     梁学伟:很高兴结识您,也很荣幸接受你的采访。根据自己生活中的心得体会,我就简单谈一下自己的拙作《月光在左,或在右》吧。 

       一个人离开了家,就变成了一个没有根的人",这是一部电影台词里边的一句话,这句话用在我的身上,再适合不过了。我老家在山东新泰,20岁到淄博打工,后来就定居下来,回顾走过的路,对我个人而言,前20年属于故乡,后20年就漂泊在异乡了。 

      有朋友开玩笑说,对于你,这淄博比你乐义庄都熟了"。虽是玩笑调侃,却是事实,可故乡却是我难以割舍的一个情结。我常常记得我的恩师曾经的内蒙古作协主席乔澍声先生说过的一句话,"故土是一个人的根,这浓浓的情愫融在血液里,烙进骨子里。"对于两地游弋的我来说,自然乡愁是免不了的,我写了好多以乡愁为题材的诗。 

    《月光在左,或在右》这一首诗歌,乐义庄,于我不单单是一个村落,它已成为一个承担乡愁的载体,而月光渲染烘托,思念的浓度,乡愁的深度,童心的纯度,也是通过故乡的万千物象体现出来,诸如黄昏,喜鹊,芦苇,艾草,围墙,牛羊,炊烟,乡音,麦田,高粱,白鹅,桐花,麻雀,稻草人,这些都是儿时最熟悉的,几乎天天见,可正是这些,让人的思念和乡愁有了强大的繁殖能力,让你的情感和思想在心灵上扎下有力的根须,让你笔下跳跃的文字变得有了温度。再者,我也写到已故的母亲和年幼的女儿,亲情世界里长长的纽带,一个联着我的过去,一个系着我的未来,她们都是我平凡世界里的烟火光阴。二十年前,月光在左;二十年后,月光在右。乡音不改,童心未泯,只是其间多了些淡淡的忧愁。一个村子,小到微不足道,但是它培植出的情感基因是强大的。 

       在我个人看来,诗人需要倾听,需要凝视,需要和眼下的生活和平共处。我用诗写土地,写麦田,写村子,写亲情,写乡愁,写爱情,因为这些都是我用眼睛或心灵能即刻触碰到的东西,留下的烙印,也就成了生活。我们要和生活的这个世界建立一种联系。让听到的,看到的,感受到的在自己的笔下转变为春风化雨的力量,融于情感和心得体会,再让唯美纯粹的文字行云流水一样呈现出来。

 

    军旅作家18:这是很好的一首诗歌,江山文学网站各位评委给你评选为绝品,这是会吸引更多读者来阅读的标志金色王冠符号。有的作者努力多年还是没有拿出获得绝品诗文的。那么接下来请你再谈一下你的另一首获得绝品的组诗《汨罗十章》吧。 

     梁学伟:好的,我是比较幸运吧。当然也通过自己的努力,多次修改才获得了绝品的。 

      我记得《汩罗十章》是在端午节前夕完成的。在构思《汩罗十章》时我查阅了很多资料,以便让常识性的东西在自己头脑里更翔实一些,这样写起来才有个方向,毕竞我也没有去过湖南汩罗县。如果不是端午节,我也不会想起汩罗来,也不会想起屈原来,不会想起棕子和龙舟来,所以说人的思维是可以辐射的,从端午节这个点开始想,想它的发端,是纪念屈原;想它的流传,在湖南汩罗;想它的传说,有婵娟和女媭;想它的文化,《离骚》与《楚辞》,等等。所以说在写《汩罗十章》的时侯,我不能单单写屈原,也不单单把屈原写死,也要把他写活。 

       只有把他放置在一个多元的环境里,人文,地理,传说,历史,社会沿革,民风民俗等,屈原的形象才在我的心里闪光,端午节才有沿江叩拜的价值和龙舟竞发的意义,同时也是更重要的,还要把家国情怀的构建,民俗风情的流传,诗与远方的昭示等课题都体现出来。所以说想到这些的时候,自己都觉得无从下笔了。还好,在大半个晚上的沉思与瞬间灵光的闪现之后,终于一气呵成,屈原走进我的诗里,我走进汩罗江里,虽说一番劳心费神,却也算得上水到渠成吧。

  

    军旅作家18:屈原,是一位伟大的诗人。每年的端午节,我们都会想起他。现在诗歌创作不是那么令人满意,就是《诗刊》 的发行量也是很低的,这说明诗歌的读者,在当今社会上是不多的。请你谈谈你在诗歌创作和自己的生活方面的故事吧。 

       梁学伟:我也有同感的。我根据自己的体会就谈谈诗歌与生活吧。 

      诗人没有诗意的生活,只有孤独和生死疲劳。 

      人要和生活的这个世界建立一种亲密的联系,诗人不能生活在现实之外,还要食人间烟火,因为我们都是从烟火人间中来,不管是信仰,思念,乡愁,爱情等任何抒情主题都在烟火人间里找到根基。因为和别人一样,在诗歌之外,我们还要拿出更多的精力去处理现实的问题,浪漫的事有,烦恼的事也有。诗人没有诗意的生活,只有孤独和生死疲劳。试图走出烟火人间,只会造成诗人的极端行为,像顾城和海子,诗人可远离世俗,但不能逃离现实。 

      人都是完美的个体。在生活中发出自已的声音,把心灵的温度和生活里冷热寒凉的切肤体验表达出来,让自已的文字走进理想化的生存境界,在现实的美感和痛惑中寻找诗意的回声,让每一个字都能见土扎根,培植出渗透力量和生命韧度。有阴影的地方,同样也会有阳光。 

      我是从农村走出来的,从漫长的打工生活中走出来的,所以我的诗歌多少带有泥土味道和生活气息。而现在我努力要做的,就是写好每一篇稿子,编好每一篇文章,现在我写的诗歌多些。如果以后有时间,我会向散文和小说过渡一下,毕竟各种文体之间是相互关联相互渗透的。虽然离成功还有距离,但你走的每一步都是为你未来的成功做准备,为自己铺的路越远,离成功越近。我也会告诉自己不去喊累,我们和种地的农民朋友一样,我没见有谁扛着锄头喊累的。 

而现在,诗歌还呈现另一种气象。貌似读诗的人少了,像您说的,就连《诗刊》发行量很低了,这是事实,但我想这里面有市场和商业的因素在里面。现在读者可以有很多阅读方式,比如网上浏览或平台阅读,而且有些诗歌阅读量也不低。多渠道的诗歌阅读和展示给了诗歌创作者更为广阔的舞台,在这舞台上,会出现两种走向,一是本色写作,对于诗歌本能的热爱,心无旁骛,一心创作好作品;二是功利写作,心浮气躁,哗众取宠,迷失自我。在此我也不想多谈,毕竞自己也不甚了了。时间或许会沉淀一切,诗坛还会出现海子和顾城,还会出现余秀华。天赋型的,现象级的,都会有。

前段时间看到一篇文章,《诗刊》究竟要把中国诗歌引向何方。且不看内容,只看标题的两个关键词:诗刊,中国诗歌。都知道《诗刊》是一本刊物,而中国诗歌却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我要说,现在诗歌刊物并非一家独大,没有谁能把自己立成一个标杆,一个方向,你让所有的中国诗歌流派在创作风格或办刊理念上都向一家看齐,恐怕谁也做不到。因为每一家刊物都在偿试,革新,都会产生新的气象与特色,个人认为不存在什么引领。这只是我个人浅见,真担心这样说会遭到讨伐。

 

     军旅作家18:你提到的海子,那么年轻就卧轨自杀了,很是遗憾。虽然他写了令人感动的诗篇,值得大家学习。那么你眼中的好诗有什么特点呢? 

      梁学伟:我学习诗人的创作方法,了解诗人的努力方向,但对于什么是好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我个人觉得,诗歌应该像音乐一样,是用来欣赏和享受的,不单单用于思考。因为艺术是相通的,不但要有艺术性和唯美情调,还应有广泛的接受力,使诗歌回归至本真状态。我的女儿在上小学的时候曾对我说过,老师跟我们说了,作文就是把心里的话说出来写出来。

       我想诗歌也一样,把心里的话带有感情地表达出来,把几个有感情的词凝在一块,人人都能读懂又能享受艺术熏染,诗歌就体现出了它的艺术价值。诗歌不同于其它文体,说教功能不是很明显。当我们看到街头青年像哼歌曲时来吟诗时,那诗歌就发展到极致了。当然这只是一种理想状态。 

      诗歌也会唤起我们对生活和人生课题的思考,只是影射和指向不同。有些人把诗歌写得艰涩生硬,有人评说那是深刻;有些诗歌隐晦,有人说那是含蓄;有些诗泛泛而谈,有人说那是艺术拓展;有些诗前后表达不一,有人说那是有弹性空间。为什么那么多诗人都在无谓地探索,而忽略了诗歌的本真状态。有些诗是好诗,能流行,但不一定流传。我特别喜欢具有唯美情调而又朗朗上口的诗,比如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比如顾城的"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要用它寻找光明",比如舒婷的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既言浅意深,又有艺术美感。便于传诵,易于流传。当然,诗歌是神圣的,没有谁能站出来说自己是一面旗帜。

 

    军旅作家18:著名诗人的名句,当然是值得学习的。你自己创作,又是风恋社团的总编辑、诗歌主编,你谈谈这方面的故事吧。

      梁学伟:其实,我做编辑也是摸着石头过河,边学边做,满怀热情,把自己闪光的一面展现出来。一个敢于燃烧自己的人,才能照亮别人。个人觉得,编辑,其实就是读别人,做自己。读懂别人的文字,从字里行间读出作者的心致情怀,走进一个人的心灵世界,读懂隐藏在文字后面的故事和情愫,然后再邀读者一起分享。读别人的过程,就是在做自已。 

      要想编辑好一篇文章,既要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和心灵空间,又要投入自己的思想与热情,既有甄别判断能力,又有分析鉴赏能力,在学习和编评文章的过程中,一个人的文学素养也因此得以提升。自加入风恋社团以来,我就一直把写编者按做为一项工作来做。

       我从不认为编辑是写作之外的东西,它既能加深你对文字的解读,又能提高你的鉴赏水平。它是搭建在作者和读者间的桥梁,也是接通心灵与思想的纽带。写编者按,我常常提醒自己,杜绝心浮气躁,杜绝言不由衷,编者按的高低深浅作者都能体会出来,因为在网络作者这个庞大群体当中,也不乏一些优秀作者和颇有建树的作家,编辑他们的文章,就是与一个成熟的思想交流。 

      我欣赏他们的唯美深遂的文字,他们也能领悟到我精心酿制的编按,就像托尔斯泰所说,两个人交换苹果,每人只得到一个苹果;而两个人交换思想,每人可得到两种思想。在相互的学习交流中,个人的写作能力也会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当然这也是我个人浅见,学习阶段,偶拾偶悟而已。其实,我更希望听到另一种声音,那就是批评的声音,而对一篇文章你能指出它的瑕疵和不足,让作者能看到写作技术或是文字功底上的欠缺,让作者有针对性地修补,因为批评也是一种关注,只是由于大多作品通过多种渠道传播推广的原因,编者按上尽是映瑜掩瑕之辞和锦上添花之言,对于编辑来说,我认为切实可行的方式就是以飞笺的方式把作品存在的疑点及软肋同作者探讨交流。

 

    军旅作家18:这一个飞笺沟通,是一个办法。但是现在微信沟通更方便及时,手机号、微信号,更是需要告诉投稿的作者投稿一定要附上这一些联系方式。你是社团的总编,请你谈谈社团的发展方向方面的见解吧。 

       梁学伟:其实社团的发展,和人的成长一样,是需要一个过程的。社团如果要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有丰厚的土壤和热情的投入。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现代文学迎来抱团取暖的新时代,网络文学风生水起,也呈现出微信平台与纸质刊物齐头并进的繁华景象。当下创作热情空前高涨,有为新时代文学摇旗呐喊的人,有四处奔走抛头露面指点江山的人,也有受经济利益驱动以文学之名伺窥市场商机的人,但是文学的发展与繁荣,归根结底离不开那些默默无闻脚踏实地的创作者,奉献者,真正为文学呕心沥血鞠躬尽瘁的人。

      在我们江山文学网站也有好多为社团发展无私奉献的人,就拿我们风恋碧潭社团来说吧,像有责任有担当的师姐碧潭飘雪社长,像创作风格独树一帜的师兄风恋落花的孤独,像在小说上有精深造诣的乡村幽兰,像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做微信推广的不弃不离,像老骥伏枥进已花甲之年而热情不减的刘春庆,像笔耕不辍妙笔著春秋的党员写手文绮,像文如其人德艺双馨的三子四以等等,正是他们和像他们一样的朋友,老师,兄弟姐妹们,推动着社团的进步,网站的运行,扛起繁荣江山文学的大旗。

      做为江山文学的一名作者,我得此浓荫福祗,倍感荣幸。自2017年由碧潭飘雪社长推荐我至风恋社团至今,已有三年。三年来,在飘雪社长的指引和鼓励下,发表诗文百余篇,编辑量也在500多篇,因我天生愚钝,所以只好加倍努力从未敢有一点怠慢。当然我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和荣誉,比如说优秀编辑,优秀作者等,这也要归功于社团对我的信任和众多老师们的鼓励。

       在我眼里,风恋社团就是一个温馨的家园,在这里我们都快乐其乐融融,亲如一家。在这里,大家相互学习,相互交流,文学氛围特别浓厚。而在社团的采稿上审稿上,作为社团总编,我还是对其相对包容和宽松一些,有些文章虽然谈不上文学作品,文笔略显稚嫩,充其量也算是习作吧,也给发表作了推荐,一是激励作者的创作热情,二是在他们身上看到上升的空间和闪光点,三是吸引他们在社团内部交流学习,相互提携。而随着江山精品路线的改革,风恋社团也会与时俱进,向"""看齐,在采稿上,会相应收紧门槛,严格把关,以精品的要求筛选择用每一份稿件,宁缺勿滥,逐步走精品化路线。

      繁荣文学社团,也离不开东奔西走呕心沥血的践行者,在这里我不得不提到一个人,就是风恋社团社长碧潭飘雪,赵前香师姐。一直以来她都不辞辛苦地为社团发展默默奉献,除了忙于线上编辑改稿,推送平台等工作之外,线下还积极参与文创交流活动,诸如嫘祖文化促进会,西部故人来改稿会,作协实地采风彩排等,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益,让更多的人认识了风恋碧潭社团,认识了江山文学网,走进了风恋碧潭,也走进了江山文学网。此外,在师姐与主流纸媒的牵线搭桥之下,我和诸多文友的作品也逐渐上了许多纸刊,像《新校园文学》《西岭文学》《营山文学》等,如此成绩,师姐功不可没。

 

     军旅作家18:你现在的创作成绩非常喜人,我想你应该从学生时代就有热爱语文的故事,你就谈谈美好的学生时代吧。

    梁学伟:回忆过去,那就是一个美好温馨的故事。我的创作经历要从初中开始说起的。 

     风雨之后不一定有彩虹,但一定有阳光。 

     1995年,我在中学读初三,老师让我报名参加了全国中学生征文大赛,我参与了,却意外地获得了全国三等奖。 

     我记得我写的内容是家乡的一个小景点叫泉子沟,有山崖有清泉有庙宇这么一个山青水秀的地方。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算起,我就对写作产生了更为浓厚的兴趣。而真正看到自己发表的文章是在96年上高一的时候,我在《中学生写作报》上发表的散文处女作《面对命运的演习》。这篇小散文是在学习了巴金的《灯》之后由感而发,发表处女作之后我便收到了来自安徽广东等二十多个文友的来信,内容除了表达对文章的赞美欣赏之外,就是希望交笔友,交流写作心得,当然也有要回寄照片的。因为高中课程多时间的紧迫,我也是有选择性地回复了他们。在此之后便开始了针对性的投稿,虽然大多数杳无音讯,但也乐此不疲,至今再翻翻以前的习作,着实稚嫩和肤浅,什么青春呵,梦想呵,时光呵,人生呵。

   

    军旅作家18:和文学大家结识,得到他们的鼓励支持,也是一个积极向上的动力源泉。名家名篇,可以激励我们勇往直前,披荆斩棘,努力奋斗,取得胜利。你和内蒙古自治区作家协会主席乔澍声先生的交往,就是一个值得分享的故事。请你说一说吧。

       梁学伟: 是的,我在写作道路上遇见了一位名家,给我的鼓励非常大。1998年高中毕业之后,我便开始了漫长的打工生活,四处奔走,印染,机械,小生意,书刊编辑,吃了不少苦头,当然这期间唯一没有放下的就里写东西。有幸的是,通过投稿和书信认识了国家一级作家原内蒙古作协主席乔澍声先生,我们经常书信往来,而且乔先生每信必回。在信中他给我的作品充分的肯定,并给予鼓励和支持,让我的创作有了一个正确的方向,在他的帮助和推荐之下,我在《校园文学精选》《相思树》《九头鸟》《中国当代实力诗人诗选》等杂志书刊发表了好多作品。 

      虽然后来我们失去联系,但是先生给予我的教诲与指引让我受益匪浅,而今,他送给我的精美的散文集《曲柳依依》我依然珍藏,每次当我泄气或遇到挫折的时候,我总会拿出捧在手心读上几篇。特别是他的自序《文学的魅力与艰辛》就如黑夜里一束灯光为我扫除迷茫与障碍,让我在心灰意冷之时又抬起倔强的头颅。 

    他在自序中说,你一旦遇上文学,就很难放下,即便放下了,也会死灰复燃。"后来的现实生活证明,乔老的心得于我亦有深刻体会。由于结婚生子和生计关系,有好几年没有动笔,手虽放下了,但终禁不住对文学的衷爱,那种难以割舍的情结难以释怀。自从有了手机后,我便试着把要写的东西记在短信上,再是后来的QQ,再到近几年的微信,记一记心得也算是坚持吧。 

      因为生活压力的问题,妻子开始不是很支持的,直到后来看到我写的文章得到认可,对孩子潜移墨化的影响等,也就改变了态度。尽管写诗歌写文章对我的生活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改变,但妻子和女儿现在一直支持,把我这几年发表的刊物样书都细心收藏,像是《齐鲁文学》《河南经济报》《时代作家》《参花》《芙蓉》《文学少年》《山海经》等。我也知道,文学这条路是异常艰辛,而且到现在也一直走得磕磕绊绊,但诗与远方的召唤总给我力量。每当迷惘困惑之时,我总会一次又一次翻阅着自己已发表的文字,并且一次又一次地告诉自己:风雨之后不一定有彩虹,但一定有阳光。 

 

    军旅作家18:现在微信群寻找亲朋总会有喜人的好消息。我失散多年的战友、文友、同学,慢慢都找到了。祝愿你和内蒙古乔澍声老先生早日取得联系。接下来请你谈谈今后的创作规划吧。

      梁学伟:我想我也能很快就联系到乔澍声老师吧。也希望他老人家健康平安。 

      想必大多数文友和我一样,搞文学创作都是源于内心的欲望的表达,以及有话要说的冲动,当现实与你的欲望发生冲撞的时候,人的心灵总会有回声。只要内心发出"有话要说"的声音时,你也就找到创作的源头了。文学能改变现实生活么,对大多数写作者来说很难,但为什么都还乐此不疲地去写,去闯,去构建心灵世界的"乌托邦",我想都是源于内心"有话要说"的冲动,源于用心灵和这个世界对话,在现实生活所承受的抵触在文字的波动与起伏中得到抚平。文学教会了我们怎样与这个世界和平共处,文学也教会了我们怎样从生活中汲取力量,就像美国作家布列斯娜齐所说,我们不能改变现实,可我们能改变看现实的眼睛呵 

       现在我还会强迫我自己相信文学仍是一方净土,尽管有商业操作和功利因素充斥其间。打开手机或是电脑,文学群,交流群,精英群,真可谓群星闪耀,网络的发展给了文学创作者们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也给了文友们创作的激情与动力。虽然文字质量高低不齐,但只有在百花齐放的景象中我们才能看到春天的影子。所以说,文学这方净土总有人在坚守,现在有,将来有,永远都会有。 

 

    军旅作家18:坚持就是胜利。在文学创作方面,好像登山不见山,只要你不断地攀登,不知不觉你已经登上了顶峰,你就有了一览众山小的感觉,那么无限风光在险峰,你的成就感就有了。请你谈谈你近几年取得的成绩吧。

      梁学伟:无限风光在险峰,我期待着登上文学的顶峰。文学是神圣的,对于它,我一直不敢说三道四。但我相信我也会坚守文学这方净土,随着在网络上的写作,我的投稿渠道也变得广泛,在近几年的时间又相继在《时代作家》《文学经典》《新校园文学》《齐鲁文学》《山海经》《参花》《河南经济报》《科教周刊》《鸭绿江》《中国风》《奉天诗刊》《黄河文艺》《文学少年》等报刊杂志发表诗歌百余首。 

     令我高兴的是,我参加2018全国中外散文诗歌邀请赛,并且获得了一等奖,还参加第四届"芙蓉杯"全国征文大赛,也获得了三等奖。由于我工作原因,大多时间常驻工地,业余时间相应少些,所以这几年诗歌写得多,散文偶尔写,小说几乎没有接触。 

     因为诗歌随机性强些吧,一有灵感,随时就可以记下来。我想在以后的时间,适当给自己做一下调整,偿试小说与散文的写作,诗歌随性写点。老是把自己标榜为诗人,感觉有些麻木了。毕竟我最先发表的是散文,小说也写过,在2004年计划写一部七八万字的小长篇,但写着写着五百多页稿纸写完了,还没看到尾声,真害怕到了"还有十万字就截稿了"那种地步,真若那样,我觉得布局上应是失败的,所以现在一直束之高搁呢。如果再继续写,我就得从头再思考一遍。

  

    军旅作家18:有的作家就是这样的,本来计划写短篇,写着写着就成中篇了,有的计划写中篇,不知不觉就写成长篇了。感谢你接受采访,祝愿你在创作的道路上开心快乐,也许在不远的将来,广大读者就可以看到你的长篇小说了。

       梁学伟:谢谢你,文友在一起聊天,就是一次愉快的畅谈人生,我们共勉吧,祝愿我们在创作的道路上开心快乐,成绩喜人。
 

记者感言:

 

      从小看大,七岁看老。梁学伟在初中时期,就表现出来在作文方面的特长,并且有机会遇见内蒙古自治区的作家协会主席乔澍声老师,书信交流,大作家每每给予回信鼓励,忘年交,往往给后辈一种莫大的精神寄托。梁学伟虽然没有走进高等学院的文学班进行正规学习,但是文学的爱好,就是最好的老师,生活就是最好的教科书,自学成才常常会取得非常骄人的成绩。

     打工诗人,在全国各地涌现了不少。打工生活,比较困难,身体的劳累,环境的脏乱,都是一种磨难,但是,孟子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我结识一位平民诗人王学忠,他是一位下岗工人,也是摆鞋摊、骑着自行车进货,辛苦异常,也是先后写过《挑战命运》等诗歌,受到魏巍、贺敬之等著名诗人的鼓励支持,坚持写作不松劲,取得了喜人的成绩。

    人生不如意事常有八九,物质的丰富虽然可以买来许多东西,让人喜笑颜开,但是精神的富裕,才能产生快乐的人生。在我们文友还没有更多的金钱物质让我们喜笑颜开的时候,祝愿我们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获得精神生活的富裕,拥有一个快乐幸福的生活。

 

编后记


      随着本季度最后一篇访谈面世,2020年第三季度的访谈也就告一段落了。作为一名资深记者,军旅作家18老师已经有了自己的一套访谈模式,但每期访谈的准备工作都是不用嘱咐便已经下足了功夫的,从问题的设计与访谈的语气便可以看得出来。本期访谈对象是风恋社团的总编兼诗歌主编学伟先生,我们的记者围绕成绩、心得、责任这三方面的内容入手,在友好的氛围中交流,有引导,有鼓励,让本篇访谈呈现出满满的正能量,不但让我们看到了记者的引导作用,而且更让我们看到了梁学伟老师的风采。作为我们第三季度的收官之作,有份量,有水平。在这里,也祝梁学伟老师意气风发,更上层楼。

快乐永远

快乐永远 进士

  • 428

    主题

  • 1253

    帖子

  • 9341

    积分

2020-09-26 23:21:20
祝愿风恋这个温暖的家庭越来越有凝聚力。
点评
2020-11-17 07:25:14
军旅作家18:梦想成真,为期不远了。祝贺祝贺吧。
2021-12-15 22:38:05
碧潭飘雪:感谢快乐部长对风恋社团的关怀和鼓励支持!感谢军旅作家18老师的辛苦采访!问好祝福快乐部长!祝江山记者部越办越好!远握!敬茶!
远近

远近 举人

  • 2

    主题

  • 160

    帖子

  • 3503

    积分

2020-09-27 01:10:58
第三季度的访谈较以往多了一篇,但仍然是按时间圆满完成了任务,快乐部长辛苦多多。最后三篇一天发表收的很有力度。这篇访谈录开门见山,直奔主题,简单明了,非常干练,确实有军人作风,军旅作家18的访谈特色值得我们学习。风恋社团总编梁学伟老师的励志故事给我们带来精神上的启迪和鼓舞。祝贺这次访谈的圆满成功!祝江山记者部成为江山的骄傲。
点评
2020-11-17 07:26:52
军旅作家18:谢谢远近老师的美评留言。我们共勉吧。继续努力,再创辉煌。
安平静好君

安平静好君 进士

  • 35

    主题

  • 281

    帖子

  • 7371

    积分

2020-09-27 18:33:11

祝贺江山记者部·人物访谈2020·28精彩亮相!

拜读精彩访谈录,向风恋社团总编梁学伟学习致敬!

祝贺军旅作家老师的采访工作圆满成功!

祝福风恋社团祝福江山记者部!

点评
2020-11-17 07:29:10
军旅作家18:谢谢安平静好君老师的祝贺,我们共勉,祝今后的访谈录再创辉煌。
碧潭飘雪

碧潭飘雪 举人

  • 192

    主题

  • 1797

    帖子

  • 5954

    积分

2020-09-30 20:25:31

感谢快乐部长和军旅作家18老师辛苦采访、编辑、审核、发帖!采访精彩!帖子精美!

文学之路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只有持之以恒,不断充实和勤奋笔耕,才能提高和写出好作品。通过此次采访,看到了一个优秀的作家记者,看到了一个勤奋、谦虚、务实的诗人。感谢梁学伟总编为风恋碧潭和江山做出的贡献!感谢军旅作家18为风恋碧潭服务!

再次致谢快乐部长和记者部所有记者老师!你们辛苦了!感谢快乐部长对风恋碧潭寄语的祝福和期望!

在佳节来临之际,我代表风恋碧潭编辑部所有成员问候和祝福江山各位领导、快乐部长及所有文友双节快乐!阖家幸福,吉祥美满!



点评
2020-11-17 07:30:38
军旅作家18:文学之路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只有持之以恒,不断充实和勤奋笔耕,才能提高和写出好作品。通过此次采访,看到了一个优秀的作家记者,看到了一个勤奋、谦虚、务实的诗人。感谢梁学伟总编为风恋碧潭和江山做出的贡献!感谢军旅作家18为风恋碧潭服务! 谢谢碧潭飘雪老师的关注、留言、高评。
梁学伟

梁学伟 秀才

  • 1

    主题

  • 22

    帖子

  • 1698

    积分

2020-09-30 21:49:59
感谢江山记者部,快乐部长及军旅作家记者,祝节日快乐! 感谢江山老师朋友对风恋的支持,对文学作者的厚爱与关注。 路在前方,诗在远方,望江山的朋友们,一同走过,一同成长。再次祝福朋友们,节日快乐,身体健康!
点评
2020-11-17 07:31:44
军旅作家18:谢谢,梁学伟老师的配合,这一期访谈录比较满意。我们共勉,再创辉煌吧。
军旅作家18

军旅作家18 探花

  • 62

    主题

  • 378

    帖子

  • 12079

    积分

2023-06-01 07:00:05
2020年9月的访谈,我再看看这一期,感慨颇多,访谈时的交流,受益匪浅。
军旅作家18

军旅作家18 探花

  • 62

    主题

  • 378

    帖子

  • 12079

    积分

2023-08-13 10:11:46
看了微信版的这一期访谈,已经有1300多的阅读量了,祝贺一下。
共1页 1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