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逝
|
2021-08-23 10:11:06
118、【流年】时光书:若惦念,请来旧时光里寻我 纷飞的雪 4月评论:对旧时光情有独钟的雪社,在涂国文的诗歌中找到了共鸣,于是,和着诗韵,氤氲着历史况味的文字自然生成,在文字中,那些为作者惦念的历史人物跃然纸面,用他们的才华、气节与风骨,用他们的风雅、洒脱与豪情,在旧时光中留芳,在青史中留名。别致的思绪,脱俗的情怀,读罢只有钦佩。
8月评论:追寻历史的渊脉,传承美好的古老的文化精神,将对一首诗的深深体味,化作了历史云烟中可感可泣的人物,以文字让其新生,如此诗意,如此空灵。难以言述。 |
||
|
|||
![]() 风逝
|
2021-08-23 10:11:35
119、【流年】无期独行:白沙,岁月长(散文) 纷飞的雪 诗意,空灵,眼前景与情深久远的故事,流转自如。那个与白沙有关的故事,让“岁月长”蕴含更为丰厚了。不知为何,错过了许多雪的美文。 |
||
|
|||
![]() 风逝
|
2021-08-23 12:19:12
120、
临风听雪 今天看到燕子姐姐在《我在云深处》一文的评论,来你的文集找到此文阅读。想说,听雪妹妹,我们在文字中相聚,在文字中分享,一样可以获得诸多的快乐。人,老与否,不在年龄,也不在经历,在于心态。只要心年轻,岁月,奈我何? |
||
|
|||
![]() 风逝
|
2021-08-24 13:56:47
121、【流年·愿】玫瑰心(征文·散文) 山地 一个人的“玫瑰心”改变了一群人的生存状态。山哥笔下的大学生真的很了不起,用先进的科学的理念去经营,用善良之心去帮扶贫困之人,让周围人都脱贫富裕起来,真的是名副其实的“花神”。文章前半部分一直借助他人之口来反映花神的作为,如此侧面描写刻画人物,使得其形象更为鲜活,事迹更为可信。山哥扶贫工作的确深入细致,从而获取了第一手的写作素材,讴歌这些感人的正面形象,有着积极的社会意义。 |
||
|
|||
![]() 风逝
|
2021-08-24 15:13:21
读出了理想主义在现实中“情殇”的感觉,人生时时处处有诸多的不得已与无奈。 两个年轻人曾经不知疲倦地义务办刊,向着理想主义的灯塔前行,而现实总会有一些无法越过的暗礁,阻碍着他们前进的脚步,慢慢地,不得不向现实妥协,偏离了曾经的方向。小说深刻反映了年轻人为理想奋斗时在尘世中的挣扎与无奈,如江霞,办刊的初衷很纯美,但是,慢慢地,《稚芽》脱轨,江霞却无力改变什么。无奈,只能改变自己。《此去经年》,读罢,有一种苍凉的意味在心中蔓延。司药老师的文笔十分犀利,深刻地反映了理想主义在现实遭遇碰壁的现实,发人深思。 |
||
|
|||
![]() 风逝
|
2021-08-24 22:43:23
123、【流年·愿】履痕(征文·散文) 石语 作者由孙女脚长得快、鞋子还没穿几个月就得换新的入笔,自然引出自己小时候因生活贫寒发生的一些和鞋子有关的往事,围绕“履痕”,写出了随着经济发展生活变得富足,家里鞋子数量与种类都越来越多的情形。至此,遍者误以为作者要借鞋子的变迁讴歌时代的飞速发展,然非若斯,作者思维总是很别致,跳出窠臼,在回忆与鞋子有关的往事中,始终传递着一种良好的人生态度。一个是爱穿力士鞋的母亲的教导,个人形象是“门面”,是对他人的尊重。母亲很重视生活仪式感,出门办事、走亲戚都会从头到脚收拾一番,这种仪式感,给了困苦得看不到边儿的日子一份盼头。一个是作者在囿于众多鞋子的困扰时的深刻思考:该如何以简单的心性应对物质的丰盈?如何面对困苦,如何面对物质丰盈的生活,与其说本文是在说可观可感的“鞋子”的履痕,毋宁说作者在借物言理,告诉人们该如何面对生活的贫穷与富足。贫穷时不看轻自己,不失希望;富足时不骄淫奢侈,删繁就简,心性简单,生活或许会更让人更轻松快乐,平和宁静。充满哲思的文章,推荐赏阅。【编辑:风逝】 |
||
|
|||
![]() 风逝
|
2021-08-27 16:26:06
124、【流年·愿】履痕(征文·散文) 回复编辑石语的留评: 我觉得很惭愧。我已经多次站在流年思想家花丫头的肩膀上仰望天空了。记得一次是花写了《麦子,麦子》,触动我也写了同题。还有一次读了花丫头的话:“行走人世,是要有一些情怀的。这些情怀,使一个人的生命更有质感;这些情怀,形成了此个体与彼个体的本质差异。我本庸俗,却敬重那些有情怀的人。”在写《丽人行》时,这些话触动了我。那天编审花的《履痕》后,也被花丫头关于鞋子的妙思打动了,于是拙文也就顺着花思想家开辟了无数风景的路踉踉跄跄地走出来了。但愿别画虎不成反类犬就好。 谢谢花丫头——诚心实意地感谢你敏锐的思维触角,带动了笨拙的风。 |
||
|
|||
![]() 风逝
|
2021-08-27 17:31:54
125、【流年】行而重复的路上(散文) 欣月 一路行走,看到一路风景,生出一路哲思。钦佩。 |
||
|
|||
![]() 风逝
|
2021-08-27 17:32:43
126、【流年】公园里的那些生灵(散文) 张昱煜 读作者的文,不仅感受到了作者良善的心灵,也感受到了一种对所有生灵的悲悯情怀——对在异乡漂泊艰难求生存的人,对公园里作为人类赚钱工具的各种动物。而艰难求生的人们身上的良善,作者也一一呈现,更让人感动。用善良去阅读善良,展现善良,这个世界会更加美好。 |
||
|
|||
![]() 风逝
|
2021-08-27 17:33:17
127、【流年】被山水勾兑的炊烟(组诗) 青泉
诗人很善于以景语言情,譬如说,要说老人思念远方的孩子,不直接说,而是借物抒情:“皮肤粗糙的南瓜,骑着屋脊 |
||
|
|||
![]() 风逝
|
2021-08-27 21:29:02
128、【流年】拼尽全力 (散文) 或左或右 评论:长长的文字里,浸润着浓浓的亲情,读了十分感动,作者倾心尽力服侍,其他的姐妹也用自己的方式竭力关心,儿女孝顺,老伴牵挂,文中的老母亲很有福。祝福老人家晚年康健幸福! 小小建议,请以后投稿前反复阅读,直至自己觉得没有问题方可。里面错字以及错用的标点甚多,我进去改了快一个半小时。 |
||
|
|||
![]() 风逝
|
2021-08-27 22:21:34
燕剪春光 作者笔下的四口之家是一个幸福的家庭,时时洋溢着快乐与温馨,处处上映着幸福与关爱的画面。在这个家庭里,夫妻相互关心,相互扶持,在单位,干好本职;在家中,恩恩爱爱。在这个家庭里,孩子活泼,聪颖,开朗,受到父母良好的严格的教育,又不失孩子的天性。父母温情细心陪伴着孩子成长,孩子严格遵从着父母的教导,热爱学习,不攀比奢侈,姐妹之间也长幼有序,大的尽让小的,小的依赖大的。作者以一个旁观者与参与者的身份,亲眼目睹了一家人的日常生活,从点点滴滴的生活细节去展现这个家庭的幸福,令人读之动容。文中好多细节让人觉得很温馨,如妻子说起丈夫优点时的娇羞,如丈夫听到妻子想学车的神情,再如姐姐喊妹妹为宝宝的称谓……作者分四个标题一一介绍着这一家人,而在单独的个人介绍中,又穿插着其他家庭成员的互动,让一家子的幸福生活的场景相互交融,共同汇集出一幅和美快乐的家庭画卷。作者观察细致,文笔细腻,文风活泼,场景感极强。真情感人的文章,温馨醉人,推荐赏阅!【编辑:风逝】 |
||
|
|||
![]() 风逝
|
2021-08-28 07:53:35
思绪飞扬淡墨痕 痛定之后的思考,发人深思。墨痕先生关于人生三次死亡的的论述,让人读之不由得心生戚戚,蔓延出淡淡的愁绪。因为小人物如我,也将经历如此。而留名青史的那些人,他们为时代为国家为民族的付出,他们呕心沥血建立的伟业,必将代代相传,不会有第三次的死亡。我坚信。 |
||
|
|||
![]() 风逝
|
2021-08-28 20:45:41
哈哈,有谁会想到老成持重的梅子青同学青春时期会是如此特立独行的女子呢?简直是把枯燥沉闷的日子过成了活色生香的时光,而且对于挨批能坦然淡然,不改初心,点赞点赞! 这个女子心态老好了。老师知道名字,开心惊喜;老师说,天生当老师的料,心里美滋滋。而被老师批评了,不以为意。如此一生,肯定是快乐多苦恼少了,所以毫无疑问肯定会活一个大的寿限。 喜欢这两句:“许多陈年旧事,还真是像在眼面前蹲守的老狗,期盼的眼神里全是渴望。于是,我想把散落在岁月里的珠子用心穿起来,挂在颈项上招摇。”好形象,好有画面感!
|
||
|
|||
![]() 风逝
|
2021-08-28 21:29:44
132、【流年】由打孩子说起(散文) 欣月 开篇作者就紧紧抓住了读者的心,一个妈妈把孩子打得鬼哭狼嚎,声音凄惨。作者由旁观同情孩子者的议论引发思绪,回忆起自己从父母那儿承受到的家庭教育观念。母亲认为“来人打儿子”很没教养,应该呵护孩子的自尊心。之后用父亲讲的队里的一户人家暴打孩子的不良结局,来反面证明母亲的教育理念。而作者自身,教育小女儿时耐心理解,不仅以身作则,而且对其自尊细致呵护,使得孩子懂事上进,性格乖巧绵甜;而曾也用打来教育大女儿,结果让孩子心有阴影,一直不能母女融洽相处。这两者也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有力证明了作者所倡导的教育理念:在孩子的成长过程,父母的陪伴关爱特别重要,家长要呵护孩子自尊心,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否则孩子难以健康成长。作者所言及的话题关乎到每个家庭的幸福,关乎到孩子的未来,文章的立意甚为高远,值得人们深深地思考。贴近生活现实的佳作,叙事生动,对比鲜明,耐人寻味,发人深省。推荐赏阅!【编辑:风逝】 |
||
|
|||
![]() 风逝
|
2021-08-28 21:43:58
133、【流年】由打孩子说起(散文) 评论:有人说,有什么样的母亲,就有什么样的孩子的未来。母亲无需有多么高深的文化,但是,对孩子的良好品质的言传身教,对孩子自尊心的尊重与呵护,对孩子成长的陪伴和关爱,都十分重要。作者是一个与时俱进善于自省的人,相信在如此理性的母亲教育下,小女儿一定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的。闲暇也与大女儿多多沟通吧,对着孩子说出自己曾经的教育过失并不妨碍家长的尊严,相反,孩子会更爱您的。 祝福您和家人! |
||
|
|||
![]() 风逝
|
2021-08-29 10:25:57
芦汀宿雁
朝圣路上 |
||
|
|||
![]() 风逝
|
2021-08-29 21:46:03
江凤鸣
唐伯虎这个明代画家、书法家、诗人,才气横溢,诗文上,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绘画上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又称“明四家”。而无锡名人华察做过翰林院侍读学士的官,辅导过皇家孩子读书,被称为"华太师"。主持会试和殿试。他秉公叙用天下名士,他体恤贫困百姓,平素以"五不欺"(不欺天、不欺君、不欺亲、不欺友、不欺民)自慰。也曾经留下“华太师造龙庭”、“龙庭一夜改东亭”的传说。他们都是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本来,纯地方性传说中的人物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然而唐伯虎却与晚出生于他的华察、早出生于他的秋香,一起演绎出一个江南才子唐伯虎三笑点秋香的风流轶事,作者别开生面,将传说中的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与江南小镇的名人华察“华太师”生平事迹双线并行,娓娓道来,故事的趣味性,历史的真实性,交映生辉。不仅如此,作者还夹叙夹议,恰到好处地以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为每一部分的故事画龙点睛,让人们在故事的趣味性中一笑之余,又在名人的哲思中体味历史与生活的真意。曾经,人们对历史只能利用口耳相传的方式,此即为传说的由来。而传说呢,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一个时代人们的向往。在唐伯虎所生活的年代,当时的中下层知识分子思想十分活跃,他们急需思想解放,实现个人的理想,急需找到一个生活上放浪无羁敢于带头冲锋、挑战的叛逆形象。于是就找到了唐伯虎身上,因为唐伯虎自身就有不拘礼法的性格特征。作者在文章结尾,就将这一传说的不真实性明确加一点破。不得不说,作者驾驭文字的功底深厚,在两条线索的转换上流转自如,毫不生涩,传说的故事叙述生动吸引人,华察的生平事迹也详尽真实。而标题《唐伯虎何处点秋香》更是凝练地涵盖了本文的写作中心。引题自然、构架别致的佳作,作者以两线并行的高超技法,揭秘一段传奇故事的大乌龙,真诚的告诫人们:传说,并不可以作为真实的历史去研读。很有意义又趣味横生的佳作,金句频现,意味隽永。力作,推荐赏阅!【编辑:风逝】 |
||
|
|||
![]() 风逝
|
2021-08-29 21:46:52
江凤鸣
二哥知识好丰富啊!虚的实的,有的无的,在你的文字中无不生动精彩,摇曳多姿!而且那些名人名言也言简意赅,那么精妙地收束了所出现的那部分的精髓,厉害厉害!二哥又创造性地尝试了一种崭新的写法。这脑袋,不一般!点赞点赞,无数个…… |
||
|
|||
![]() 风逝
|
2021-08-30 21:32:51
闲云落雪 作者的思维可以说相当的出乎意料,能由一根头发,联想到一对父女教师的事迹,而且又那么自然。作者自己从脖子下摸出一根头发,联想到课堂上总是习惯在脖子上摸来摸去的武老师,之后回忆了武老师的许多点滴,如眯着眼睛读书,陶醉其中,如经常早晚自习到教室外偷偷观察学生。他自己生活压力很大,但依然悉心关爱学生,作为男老师,他关心学生但很注意分寸,很少去女生宿舍,有事交代他人。他的女儿潘老师则漂亮时髦,穿着喇叭裤高跟鞋来,被校长批评,依然我行我素,但是她的英语业务水平高,教学生很耐心,甚至自己出钱买录音机为教学所用。即使生活不顺,依然乐观向上,激情四射。作者巧妙地讲述了两代教师的故事,他们有所不同,武老师不拘小节,课堂动作不甚雅观;潘老师则个性张扬,特立独行,洒脱率性,但是,两代人又有共同之处,就是都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业务精湛,教书育人,不求回报,而且面对生活积极达观。文章结尾,一个问句,看似平常,却展现了作为学生对老师的满腹深情,那份牵挂,令人动容。文章文字素朴,情感真挚,构思精巧,精彩生动的外貌动作描写,将来两位老师的形象刻画得鲜活真实,跃然纸面。佳作,荐阅!【编辑:风逝】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