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记者部
|
【江山访谈】神舟文学社团编辑吴需荣访谈录(2022年第6期)2022-02-27 23:47:33
江山记者部·人物访谈2022年第6期(总94期)
访谈主题:一寸山河一寸心,神舟无名任我行!——神舟文学社团编辑吴需荣访谈录 江山记者:月下疏影 访谈时间:2022月1月15日 访谈形式:文本采访 访谈人物:吴需荣 所在社团:神舟社团(编辑)
【人物简介】
吴需荣,1977年生,1999年从书斋走向社会,曾经迷失于光怪陆离的社会表象,无奈于错综复杂的利益纠葛,后来,还是在阅读和写作中寻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如今,最喜欢做的事,是一杯清茗,一本好书,一场人生如梦,笑看毁誉由人,在宁静的内心中与自己对话,与先贤对话,与永恒的真善美对话。 江山文集:http://www.vsread.com/space/myspace-49067.html 【记者简介】
月下疏影:原名,韩贤桂,七零后,贵州六盘水人。喜欢诗歌散文,九十年代开始学习诗歌散文创作,在广东务工期间都以打工文学为主,后注册江山文学网站,看点社团任诗歌主编,学习短篇创作。听别人的故事,看世态炎凉,在薄凉的世界用热情温暖文字。现在在药店做营业员。 文学寄语:我手写我心,用文字记录生活,用文学愉悦身心。 江山文集:http://www.vsread.com/space/myspace-78756.html
2022年1月15号,江山文学记者月下疏影对神舟文学社团编辑吴需荣老师进行文本采访,采访记录如下:
月下疏影:吴需荣老师您好,江山记者部安排老师为我第一季度的访谈对象,希望合作愉快。 我有幸代表江山文学记者部采访你非常高兴,希望能通过我这次对你的访谈对你有一个深层次的了解,也希望在访谈中得到你的大力支持与参与,共同促进江山文学网的繁荣,更希望在以后的文学社团工作中与你有更愉快的合作与交流。 吴需荣:感谢江山文学,感谢江山文学记者部,也感谢神舟社团的推荐,让我有这个机会和大家交流,也让大家认识我。在江山遇见月下疏影老师很高兴,也很乐意接受月下疏影百忙之中的访谈。
月下疏影:好的,首先请吴需荣老师谈谈你的文学生涯。 吴需荣:好的,那我就来谈谈我的文学生涯:到目前为止,我自己大致分析了一下,主要分四个方面。 1、古典格律诗词。这块的创作,主要源于两个原因,一是喜欢古典诗词的美。中国古代格律诗或词曲,被称为带镣铐的舞蹈,而正因为这些音韵的镣铐,让我们每读一首诗词都觉得口齿留香,欲罢不能。二是上学时遇到的良师益友,有当时的老师朱思愚夫子,现为兴化市诗词学会会长,还有两位同学:现南通大学文学院顾友泽教授和泰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办公室杨克俊主任,从当年学习伊始对格律都不太懂至今,都是仿慕先贤,互相唱和的,从而形成了对古典诗词的创作乐此不疲,而且至今仍时有尝试。我真心感谢良师益友对我的帮助。 2、年轻时候对爱情的渴望,写过几篇以自己的爱情经历为原型的小说,为了纪念曾经的爱情。当然,随着自己家庭生活的稳定,不再有这方面的兴趣了。 3、学习鲁迅针砭时弊的精神,怀揣对国家对人民最深层次的爱,写过对时事评论的杂文。我认为,真正能经世济用的文章就是杂文,能够激浊扬清、惩恶扬善。后来发现,祖国虽然偶有小疾,但总体形势还是好的,没有了鲁迅当年民不聊生的土壤,也没必要像牛虻一样与世界格格不入。 4、最主要的,抒发自己的感触。我总认为,作为一个普通人,人生在世,既然衣食无忧,也无法成就丰功伟绩,那就不要沦落俗尘,而是希望能将自己的身体和思想始终在路上。当身体在路上时,抒发的感触就是游记;当思想在路上时,就是坚持阅读,并写下读后感。这就是我的文学道路,只为在普通的生活中,能守住心中的一方净土。
月下疏影:好的,谢谢老师,那么现在请老师说说您的生活吧! 吴需荣:我的生活很简单,大学毕业后考入公务员体系,至今一直是一个最基层的公务员,因个人性格所限,不求上进,无意闻达。家庭算是美满,有娇妻,有一佳儿。一家三口,有欢乐,有笑声。
月下疏影:老师能谈谈关于生活与创作的关系吗? 吴需荣:好的,生活和创作的关系啊!我想分两方面来谈: 1、仓廪实而知礼节,我总认为,一个人应该衣食无忧,才能随心所欲的搞创作,从而不被外物所累。任何创作,都应该摒弃金钱目的,而只是个人的爱好。好的艺术品可以带来金钱,但目的却不能是为了金钱。因为,如果我在创作的时候,就要想到我的这个作品要如何才能迎合市场,迎合普通人的口味,那么,这个作品无论如何是达不到深刻的。从另一方面说,当创作只是爱好,我才能随心所欲,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最多不能发表而已。 2、文章憎命达。古往今来,很多大家生活命运的不幸,反而是他文学生涯的大幸。像杜甫,如果不是生活在乱世,哪有三吏三别的动人。像曹雪芹,如果不是生活从锦衣玉食走向箪食瓢饮,又怎会有红楼梦的深刻。中华五千年文化史,能够算得上思想革新的时代的,我认为就两个:一个是先秦,一个是民国,都是中国处于巨变的时代。所以,苦难往往是一个人文学作品最好的根源。当然,我从没想过为了文学而制造苦难,放弃目前的幸福生活,如毛姆《月亮和六便士》的主人公。那只能尽自己才力,能写到什么样就什么样了。换言之,我一直认为,我的文学其实就是把我的思考反映出来,是我一些真实的想法,本来也没有什么功利的目的,有二三知己共赏足矣。
月下疏影:苦难是一个人文学作品最好的根源,为老师的这句话点赞,当然一个人如果为了功利去创作,那么他的作品里一定是带着铜臭味。在这里我并不是憎恨金钱,而是要从心出发,写出心里所想以及所要表达的东西。 吴需荣:是的,说到这里,我想谈一下最近读过的毛姆写的《月亮和六便士》,作品的主人公是以高更为原型的,是一个艺术家。他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但他到了四十以后,毅然放弃了家庭的责任,放弃了富足的生活,抛弃了一切,去寻求自己的艺术理想。而最终他所处之世,生活困顿,反响平平。我个人是不赞成这样的行为的,而且我认为这样的人生,是对青年的诱导,是引起社会不安定的因素。当然,这只是个人的看法。
月下疏影:老师说的非常好,请老师谈一下你对自己的作品最钟意的是哪一篇,也谈谈你对作品的解读。 吴需荣:好的,至于对我自己作品的解读,我想谈一谈我的《一寸山河一寸血》。在我上学时学习中国近代史,是没有国军抗战的详细材料的,都是一带而过。当然,现在已经有了,这说明我们党有了对这段历史的肯定,更是凸显了自己执政的信心。我常常想,当时的抗日,国民党是中国的正面战场,是主战场,是硬抗的,做出了多少牺牲,才赢得了最终的胜利。他们不管后来怎么样,至少在抗战时期,是为国家民族做了贡献的,应该牢记他们。特别是后来读《史记》中司马迁对项羽的评价,更觉得我们对蒋介石,对国民党军评价的不公,所以特地查阅了大量当时的史料。当时是越读越感佩。那时候的国民党人,也都是满腔热血,也都是誓死不当亡国奴,也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甚至可以说,如果不是蒋介石的积极誓死的抗日,中国可能就要组建流亡政府了。在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要正视历史,缅怀先烈。所以我写了这篇文章,既是自己读史料的一点体会,也是想让人们缅怀同样为中华民族作出伟大贡献的国民党英雄,更是一种正视。我们堂堂共产党人,还不如一个司马迁吗? 我的作品就是这样,是我真实思想的反映。当然,作为一个共产党员,我当然会和中央保持一致,绝不会有诋毁我党的言行。我觉得,我可以说出我真实的理解,因为,我们党本来也是实事求是的。
月下疏影:吴需荣老师,我看你的作品中有很多是历史题材的,请你谈谈你对历史的理解,好吗? 吴需荣:我的作品中确实有很多都是历史题材,那我们今天就来谈谈历史。历史,就是过去发生过的事情。坦率讲,过去发生过什么,我们都无法亲历,都不知道,只能听别人说。所以有一种说法,说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这种说法不无道理。 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相对国外文明来说,有一个重要的优势,就是修史传统。人类有了文字的记载,才有了文明的准确遗传,才有了可信的历史。中华民族重视传统,重视传承,也重视历史。中国的史书分为两类,一种是正史,也可以说是信史,还有一种是野史。野史就像我们影视剧的戏说一样,基本是不太可信的。当然,我们也不能简单的说正史可信,野史不可信,因为有的野史,因为著作者个人严谨的作风,也是可信的。而正史因为带有很多官方色彩,有时候也会有为尊者讳的意图,被有意歪曲。就像我最推崇的司马迁的《史记》,被称为正史第一,当然是可信的,但我一直奇怪,他记载的赵高撺掇李斯矫诏的事情,就算这事情是真的,这等绝密之事,恐怕除赵高、李斯、秦二世之外,不会有第四个人知道,也不会留下证据,司马迁又从何得知?所以我大胆的猜测,司马迁也是想当然耳。
月下疏影:听老师谈到历史,谈到司马迁,谈文学创作的与历史的关系,真是让我们开拓了视野,加宽了创作的宽度和理解的深度,请老师继续。 吴需荣:好的,我喝口水就继续。历史既然如此不可知,那是不是学习历史就没有意义?当然不是。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历史,为什么说读史使人明智?说白了就是一句话,前车之鉴。人的一生十分短暂,我们能够经历的事情太少,但中华五千年,发生的种种事情太多,那些事情都可以作为我们经验之谈的。我不是专门研究历史的学者,我也不想寻章摘句,通过种种不同的典籍记载来发现历史的真相。我读历史很简单,一个就是趣味性。就像一个人喜欢听故事一样,我们看历史,看到过去发生过的种种事情,就像看电影听故事一样,感到有趣;二是学习借鉴。我一直认为,我们不能简单的为历史人物立标签,说谁是好人谁是坏人,这样做是对还是错,而是应该沉浸式的体验历史。就是说,我们要假设自己到了历史人物那样的环境中,我们会做出怎样的抉择。如果我们真的这样想,这样做了,我们会发现,很多历史人物其实远较我们普通人聪明,他们其实已经在那种特定历史环境下做了自以为最正确的选择。就像李鸿章的北洋水师,历来为人所诟病,但我们把它放在晚清这个腐朽的官僚体制下,就能理解李鸿章的苦衷了。举官皆贪,你想北洋水师独善其身,可能吗?何况,李鸿章本人也是贪腐的高手。当然,他的贪腐倒也不仅仅是为了个人,他确实也为北洋水师倾尽心力,但上下掣肘,徒唤奈何。还有杀身成仁的丁汝昌,又何尝不是北洋战败的罪魁祸首? 总之,我读历史,是希望能把自己代入到历史人物所处的历史细节中,体会历史人物的伟大和无奈,从而真正能达到以史为鉴的效果。这并不违反唯物史观,历史大势浩浩汤汤,不可阻挡,但具体到每一个历史阶段,都是偶然发生的细节。历史就是这样由无数个偶然组成的必然。
月下疏影:最后请老是谈一下写作与工作的关系,老师会不会把工作中的一些事情写进文字里? 吴需荣:我的写作只是兴趣,与工作无关,我也不会把工作带到作品当中去,写作与工作可以井水不犯河水。当然,工作中的一些作风,比如严谨、法治意识等等,因为这已经成了我性格的一部分,肯定会体现在我的一些文章中。所以,也不能说完全无关吧。
月下疏影:听到老师对自己作品的解读以及对文学的看法,让我受益匪浅,与老师谈话真的学到了很多东西。感谢吴需荣老师接受我的采访,感谢老师花了这么多时间写下这几千字的访谈。 吴需荣:感谢江山记者部的安排,给我的一次自我展示的机会,也感谢江山各位文友对我的支持。
【记者手记】
月下疏影:接到江山记者部让我访谈吴需荣老师的通知是在年前。由于吴需荣老师是 工作人员,平时都很忙。虽然同在江山这一个大家庭,但我们却很陌生。在群里也没有与老师互动这,所以我们几乎是两个素不相识的人,直到接到通知以后,我从快乐部长那里拿到吴需荣老师的通联,其实这江山这么多年都有我了,我先是打电话确认了一下,然后就给吴需荣老师发信息,然后……很长时间都没有然后。我也把这件事情计划成了以后,然后置之脑后。 一段时间以后,快乐部长问起我的访谈进展,我方才记起,我还有一档子事没完成呢!我以为是江山记者部另有安排,我以为吴需荣老师放弃了访谈,都说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可我等的这个回响绕山绕水,绕了几个世纪,绕得我晕头转向。既然还有任务,那么就安排时间完成吧!我从来都是听话的好学生。我再一次联系了吴需荣老师,他说,你有什么问题就说吧!呃……我得想想。我拟出了一个访谈,然后吴需荣老师就按自己的思路给我一段文字,我把它们衔接起来,就成了今天呈现在各位老师文友面前的访谈录。 有些人注重过程,有些人只问结果。从年尾到年头,跨越了两年(实际是两个月)的时间,我终于将这篇访谈文整理出来。时间有点长。我的文辞和题案许多地方可能不尽人意,在这个初春的寒冷中,从吴需荣老师的访谈中,我还是学到不少东西的。 再次感谢江山记者部,感谢吴需荣老师,感谢各位文朋诗友。祝福各位妙笔生花,迎春勃发,快乐安好。
【编后记】
的确,我们的访谈都是以文本方式进行。因为条件所限,缺少面对面的交流,所以,在时间性上有时候难以保证。这是客观存在的问题,好在这点困难我们自有办法克服,也难不倒我们的记者,更何况我们也预留了访谈的时间。从开设江山访谈到现在,我们的记者都能按期完成,这其中的付出,只有我们的记者心知了。这期访谈固然是花费了很多时间,效果还是非常不错的。文学是神圣的,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对于文字一直有着神圣感,并能够通过文字反过来进一步思考社会,思考人生,校正自己的观点,这是难能可贵的。吴需荣老师对文学的创作的感悟,对文学的挚爱,对使命感的担当,是令人佩服的。在这里,也感谢二位老师的配合,让我们的访谈能够在认真、严肃、端正中呈现文学的特性。
|
|
|
快乐永远
|
2022-03-05 15:55:01
感谢吴需荣老师的配合,读罢访谈,看得出来,吴老师的确是把自己内心最真实的看法与大家进行交流。
|
|
|
月下疏影
|
2022-03-06 08:51:19
感谢记者部给我再次机会,也感谢吴老师的大力配合。
|
|
|
张璞
|
2022-05-06 21:40:02
读完访谈录,感觉都是实实在在的思想表现,记者月下疏影老师和被采访对象吴需荣老师,都是怀着诚恳的态度表述自己的观念看法以及真实可靠的文学创作工作成果,令人开阔眼界,拓展思想,摒弃以往某些陈腐教条的旧观念,重新认识历史和展望未来的文学道路。读文学习,受益颇深,感谢访谈双方老师,祝愿生活幸福,创作开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