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来水榭(本社团不接受非首发稿件,投稿请标注首发,不标注的稿件退稿) 回复本帖
沙场秋点兵

沙场秋点兵 童生

  • 51

    主题

  • 345

    帖子

  • 898

    积分

流年评论部B组评论帖(23.4.1~23.4.30)

2023-04-02 22:16:11

2023年4月1日评论汇总

                                                                                   【石语】
1【流年·不舍】穿透手心的温暖(征文·散文)
读完此文,无比感动。儿媳对婆婆如此用心用意,实属少见。尤其在婆婆生病之前婆媳之间还有嫌疑。婆婆病中已然明白儿媳的好,相信婆婆痊愈以后,儿媳关系一定会更加和睦。善良的鸟儿,你家先生一定更加坚定自己捡到宝贝了吧。我也喜欢,用力地抱一下!


2【流年·河山】黑龙潭,丽江的明眸(征文·散文)
原想跟随二姐脚步,一路领略黑龙潭美景,不想还邂逅了纳西族风情,还有小时候女孩子都玩过的游戏。抓石子我也是高手,除此之外还有跳房子、踢毽子、跳绳,拍面包小时候没玩过。怀旧也过瘾了,但依旧难抵雪山诱惑,我仿佛看到以为娴雅的女子,独自追寻的身影。


3【流年】二等人(散文)
看到这个题目,很好奇。都什么时代了,还把人分三六九等。原来是一篇怀旧文章,写的是“分派完活儿就炕上躺”的二等人队长大叔。这大叔一点儿没有二等人躺平的习惯,也颇通人情,只是运气太差,家贫,儿子早逝,让人唏嘘。文章可读性很强,不似一般的怀旧文那样呆板,欣赏!


4【流年·芳华】追光(征文·散文)
这篇文章我是第一时间读完的,因事没有第一时间留评。话说,二姐文中所写董宇辉的事情,我十之八九都有所了解。珠江直播,第二晚我一直在,就是他生日那天。每座桥上都有粉丝在等他,和他打招呼。他的谦逊、调皮、郑重让人印象深刻。他说,无以为报,真希望你们爱我少一点。除了人间正能量,还是人间清醒,实属难得。


5【流年·故人】四爷(征文·散文)
风刻画人物的功夫了得!不用刻意去描写人物外貌,只用几件小事,就把四爷的贪吃、自私很形象地呈现出来。吃嘴的人总会瞄着别人的厨房,嗅着哪里有香味。四爷的“高明”还在于他能装得像个乐于助人的人,假模假式,似乎很要脸面。茶姑姑和四奶奶的故事看似和四爷无关,但却是对四爷入木三分的批判。风,好文章!

沙场秋点兵

沙场秋点兵 童生

  • 51

    主题

  • 345

    帖子

  • 898

    积分

2023-05-08 17:25:27

2023年4月29日评论汇总:                                                                      

                                                               【桑子】


1.【流年】春日况味(散文)
作者笔下的这一趟出游,真的好像古代水墨画中雅兴十足的出游图。四月正是春暖花开之时,约三两好友一起到乡下,欣赏乡村里春天泥土的香气与百年老树。透着电脑,在字里行间里已然能闻到乡野中的美好呀。

2.【流年】绝胜烟柳满辋川
辋川,是千年前王维别业的所在之处。来一次辋川,也是与王维来一次跨越千年的约会。可对于作者而言,辋川不仅仅只是属于文人墨客的明月松间照,更是属于夫家先辈们的奋斗史。千年已过,辋川之于夫家是一段平凡人的家族史,是属于普通人的奋斗之地。

3.【流年】追光
董宇辉的直播间算是比较特别的,也是比较对我胃口的。没有其他主播浮夸又连珠炮般的轰炸,董宇辉的直播间是有文人气质的,也是极有人文关怀的。在这个喧嚣的年代,我们不仅需要直播间网红的卖力嘶喊,更需要在书香知识中寻找共情。

4.【流年】黑龙潭,丽江的明眸
丽江之前也是去过的,不过没像作者这般去黑龙潭。作者笔下的丽江不止最常见的玉龙雪山和丽江古城,而是从黑龙潭的旅行开始,为我们生动描绘了跨文化跨民族的风土人情,以及纳西族悠远流长的历史。整篇游记读下来,着实是一场人文历史的盛宴。去丽江的人大抵都会去玉龙雪山坐索道上去,不过作者却并没有,其实我也不曾登顶。当时我是选择去玉龙雪山下的玉湖村,在山脚下仰望这座雪山。

5.【流年】一蓑烟雨任平生
“一蓑烟雨任平生”,写下的是苏东坡的旷达豪迈,也是作者父亲头戴斗笠,在雨水中爬到房顶的淡然,也是作者成长工作创业的起起伏伏。可在作者散文诗一般的文字里,这一切的风风雨雨似乎都显得是那么有诗意。

6.【流年】嘴里的松风
其实在我小时候,我是有点害怕松树的,不仅是因为松树看着尖细并且寒绿,并且在夜晚时分,我总觉得松树尖利的叶子看着就有些阴森。直到长大后,我才一点点明白了王维笔下“明月松间照”是怎样的一种浪漫。作者笔下的松树是有气魄与灵魂的,从嘴上嗑的小小松子开始,作者由小到大,将视角拉至成片成片的松树林,拓展到了地球沧桑宇宙洪荒,最后再一个笔锋一转,回归到那颗小小的松子,读起来不仅有娓娓道来的生活亲切感,更有着万物自然的宽广。

共2页 12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