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家园论坛 回复本帖
田冲

田冲 举人

  • 394

    主题

  • 660

    帖子

  • 5558

    积分

马家骏:结构现实主义的典范

2023-07-31 12:35:43

结构现实主义的典范

——秘鲁作家巴尔加斯·略萨及其小说

马家骏

    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巴尔加斯·略萨(1936),是当代秘鲁杰出的小说家,他在拉丁美洲“文学爆发”中处于显赫位置,是“结构现实主义”文学的最大代表。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于1936328日出生在秘鲁的第二大城阿列基帕市。出生前,他的父亲巴尔加斯与他的母亲已经离婚。他在襁褓中,随母亲去了波利维亚。他的外祖父略萨先生当时是秘鲁派向波利维亚的驻柯洽潘帕市的领事。他在异国上小学,度过了童年。1945年,他的父亲与母亲复婚,于是又随母亲回到了祖国秘鲁,定居在皮乌拉市,次年,又迁到首都利马。巴尔加斯·略萨在皮乌拉和利马的中学读书。1950年,父亲逼迫他进了莱昂修·普拉多军事学校,这所学校十分黑暗,教官们野蛮腐败透顶。后来他在小说中揭露了这所军事学校。他在军校里受了三年罪,1952年摆脱了这段窒息人的生活,回到皮乌拉,读完了中学。接着,他升入了首都的圣马可大学文学系读书。巴尔加斯·略萨从1952年开始进行文学创作。1958年,他考上奖学金,去了西班牙,在西班牙他获得哲学文学博士。1959年,出版了他的第—部短篇小说集《首领们》。同年,他去了巴黎,在巴黎他一边工作,一边读书,遍读了法国和欧洲的古今文学名著,结识了在巴黎的许多拉丁美洲著名作家。以后,还在伦敦,巴赛罗纳等地居住、工作和写作。

1962年,巴尔加斯·略萨出版了第一部长篇小说《城市和狗》,这是他创作十年才得以成功的作品。小说英译名为《英雄年代》,写的是秘鲁军事当局的腐败与黑暗。小说以莱昂修·普拉多军校为题材,揭露了军事独裁者在训练“工具”时对学生的残酷虐待,塑造了“美洲豹”、“诗人’、“奴隶’等学生的生动形象,描写了他们的苦闷与生活。小说突出展示了这群学生反抗当局压迫的暴动。莱昂修·普拉多军校不过是一个缩影,小说批判的是军事独裁统治在秘鲁的横行霸道。《城市与狗》被译成20多种文字,在世界流传。小说获得了西班牙“小丛书’奖和“文学批评”奖。但反动当局十分恼火,竟然把找到的上千册的《城市与狗》加以焚毁。这部小说已显示了巴尔加斯·略萨在艺术上的特点,从内容描写上,他现实主义地展示生活,后来正像人们称加西亚·马尔克斯是“哥伦比亚的福克纳”一样,而称巴尔加斯·略萨为“秘鲁的德莱塞”。在结构上,他进行了改革,在《城市与狗》中使用中国魔术中的套盒法,即大盒套中盒,中盒套小盒的办法。在阿拉纳被杀的大故事中,套进“美洲豹”与特莱莎恋爱的故事,而其中又套进更小的故事。

    1964年,巴尔加斯·略萨返回了秘鲁,潜心写作。1966年,他出版了第二部长篇小说《绿房子》(一译《青楼》)。如果说,《城市与狗》只限于一所军校的话,那么《绿房子》则扩大了范围,描写了上世纪2060年代秘鲁北部地区的变迁:一方面皮乌拉由—个小土镇子发展成现代城市,另一方面在林区,仍然处于非常野蛮与落后的状态。《绿房子》由五个故事组成:安塞尔莫来到皮乌拉城开妓院绿房子遭到摧毁,他女儿琼卡继承父业在废墟上又盖起妓院的故事;绿房子的四个流氓嫖客作为执政党的骨干推拥军事独裁者上台的故事;大流氓杜利马奸污孤女波尼法霞,并逼她同自己结婚的故事;杜利马犯罪下狱后,波尼法霞被杜利马之友何塞菲骗去琼卡绿房子为娼以及杜利马出狱后继续让妻子当妓女的故事;日本走私贩劫掠印第安人橡胶的故事。围绕一所妓院,作者描写了剥削压迫者与被剥削被压迫者的尖锐矛盾。小说使用了象征手法,用“绿”象征各种意思:波尼法霞是绿皮肤,说明她的野性。当了妓女改名叫“绿森林”,她卖淫的妓院叫“绿房子”,象征社会这条绿色的毒龙。在结构上,《绿房子》使用了“连通器”法,即以妓院为中心器皿,以几个故事为连通管.各故事情节之间并不直接相通,但都通到“绿房子”这个器皿中而互相连接。这与故事之间的交岔法是异趣的。《绿房子》受到各国文化界的称赞,它获得了西班牙“文学批评”奖(1966)与委内瑞拉“罗慕洛·加列戈斯国际文学奖”(1967)

    继出版了揭露人吃人的资本主义社会的短篇小说集《小崽》(1968,一译《幼兽们》)之后,1969年,巴尔加斯·略萨又一部杰出的长篇小说《“大教堂”里的谈话》问世。“大教堂”是座咖啡馆的名字。小说中文译名叫《酒吧长谈》,它比过去写一个学校、一个地区的小说反映的时空更为广阔。《酒吧长谈》反映19481956年军事独裁寡头奥德利亚统治时期的秘鲁现实,小说涉及了许多大中城市,塑造了从将军到妓女等70多个生动的人物形象。小说写一个大资产阶级家庭出身的记者圣地亚哥·萨瓦拉(小萨)遇见当过他父亲司机的安布罗修,二人去到名叫“大教堂”的咖啡馆,长谈了四个小时。以这场对话为中心,引起一个个回忆的涟漪,这种“对话波’的结构中所忆及的往事,构成了小说的中心情节。小萨上过圣马可大学,结识共产党员,参加过地下组织“卡魏德”的秘密活动。声援电车工人罢工失败后,讨论对策时,小组全体被捕。小萨经父亲疏通,被保释出来,当了《纪事报》记者。一方面他同共产党断了联系,另一方面知道父亲的卑劣,也不再依靠家庭。他同一名护士结了婚,默默度其一生。在小萨故事中,作者揭示了知识分子的遭遇。与小萨故事平行,小说揭露了反动头子奥德利亚的代表贝尔穆德斯。这位政客迫害共产党,又是一名色情狂。在群众反抗声中,他被当作替罪羊,只得携款逃往国外。在小萨的父亲费尔尼形象中揭露了另一种无耻的资产阶级。他支持奥德利亚政变,同贝尔穆德斯勾结又相互勾心斗角。费尔尼另组政党,发动攻势,使得奥德利亚垮台。这个资本家狡诈虚伪而腐败,与司机搞同性恋,连儿子也远离了他。司机安布罗修是个为虎作伥的人,他不断换主人,供主人泄欲,又同女人们鬼混。见贝尔穆德斯的情妇缪斯勒索费尔尼,便杀死了她。这部小说从上层到下层,从首都到小城,从反动当局到地下组织,概括面很广,揭露很深。它除了使用“对话波”展开情节,还用了电影技巧,切割和打乱时空与场面,又重新组合,在不同平面上进行质的变换与跳跃,构成颇为吸引读者的悬念。

1971年委内瑞拉的加拉加斯师范学院研究生班在著名评论家马努·伊拉吉(1932)指导下,出版了一本研究拉美文学名著结构的书,叫《结构现实主义》,从此,以这个名称来称呼巴尔加斯·略萨同类的作家。1973年,巴尔加斯·略萨出版了《潘达雷昂上尉与劳军女郎》,它在结构改革上又有新的成就。故而人们公认这部小说是“结构现实主义”的经典,作家也成为“结构现实主义”的大师和最杰出的代表。这部小说用国防部长、总参谋长的真实姓名,逼真地揭露军队组织军妓供士兵泄欲的丑闻,批判与讽刺十分深刻。它较之《城市与狗》对军队的揭露更引起当局的震怒。小说一问世,就立即被查禁。但国际社会称赞巴尔加斯·略萨的成就。1976年,才40岁的巴尔加斯·略萨被选为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加的国际笔会的第41届主席,这是第三世界的作家第一次获得这个最高文学组织的崇高荣誉。

1977年,巴尔加斯·略萨发表了自传体小说《胡里娅姨妈和作家》,这是以作者自己同姨妈恋爱的真人真事为线索的小说。巴尔加斯·略萨18岁在大学读书时,常去在首都的舅舅家。他舅母的妹妹胡里娅姨妈时年32岁,被丈夫遗弃,来姐姐家住,她心情难过,又有不少求婚者来纠缠,舅母就请巴尔加斯·略萨陪伴胡里娅姨妈外出散步和谈话解脱郁闷。天长日久,二人产生了爱情。巴尔加斯·略萨的父亲得知此事,十分不满。于是他抢先与姨妈结婚并外逃。父亲赶来秘鲁首都利马,警告儿子,要断绝经济支持,并扬言要用枪打死他。为了平息家庭矛盾,于是夫妻先分开,巴尔加斯·略萨,兼任了七项工作来谋生.待到父亲消了气,夫妻才得团聚。围绕这个真实的故事,小说写了100多个人物,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画面,成为一部秘鲁生活的百科全书。小说控诉了秘鲁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不公平现象,矛头直指向封建传统观念。这部小说在结构上也颇有特色,它采用了章节穿插法:在单数的章节中写主线故事,而在双数的章节中,则写与主线无直接关系的生活画面,十分新颖。1978年冬,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出版的文学季刊《今日世界文学》出了研究巴尔加斯·略萨的《专辑》,足见成了世界著名作家的巴尔加斯·略萨在国外备受重视。

上世纪80年代,巴尔加斯·略萨进行了新的创作,他除了发表有剧本《达克纳城的小姐》(1981)、《凯蒂与河马》(1983)和《琼卡》(1986)之外,主要还是写作长篇小说。而长篇小说写作上,又表现了新的特点。

1981年,他出版了《世界末日之战》(一译《世界尽头的战争》),这部小说取用了巴西作家库尼亚(18661909)的《腹地》(1901)同样的题材,描写了巴西内地高原印第安牧民与农民的贫困生活和在卡奴杜斯爆发的大规模农民起义,揭露了反动派残酷镇压人民起义的暴行。《世界末日之战》不再用曲折的情节取胜,它只再现了历史的真实:落后的甲贡索人在干旱与饥饿中挣扎,这就给劝世者安东尼奥的宗教宣传提供了土壤.安东尼奥预言将有英明君主降世拯救贫民,于是招徕了大批信徒。他们要在卡奴杜斯修建教堂,向若塞罗城订购了木材,而该城市长以农民们图谋不轨为借口,拖延交货,致使卡奴杜斯民情激愤,于是当局请来军队镇压。双方冲突中,农民义军三次打退政府军,最后一次,政府军6000人由元帅和三个将军统领,用全副德国新式装备,而农民只有火枪和牛叉。大炮轰平了卡奴杜斯,最后一个义军也战死,军队进镇杀光一切老弱妇孺。库尼亚当年作为随军记者目睹了对1896年卡奴杜斯起义的镇压,他用了三年写出《腹地》这部“复仇的书”。但这部书是理论性分析性很强的报告文学,一切严格遵守历史现实的真实。而巴尔加斯·略萨却在信守历史真实的同时,虚构了一些典型人物与生活细节。他一反过去在结构上变换新老花样的做法,用了传统现实主义的手法。小说人物众多,场面宏大,具有史诗的规模与气魄。作家自认这是他“生平最好的作品”。

1984年,巴尔加斯·略萨出版了《玛依塔的故事》,在这部长篇小说中,作者把过去惯于揭露反动当局的笔,转向批判“左”倾的无政府主义者。玛依塔是个托洛茨基分子,他加入了托派的“革命工人党”。这个所谓的“党”,只有20多名党员,而且分成两派,互相斗争不已。玛依塔要发动革命,没有人跟随他走,他找到了军官巴列霍斯,还找了71517岁的中学生,便去攻打小城哈乌哈的监狱,释放两个农民。反动当局派军警来镇压,军官巴列霍斯被打死,暴动失败,几个不懂事的中学生被父母揪着耳朵骂回了家,玛依塔被捕,判了四年徒刑。他出狱后,去抢劫银行,结果又被判了15年。从极‘左’分子到抢劫犯,这就是无政府主义者的道路。小说在结构上又有创新,它采用立体化聚焦法:即作者采访玛依塔的各种熟人的角度,在对话中穿插跳跃,分别显示出玛依塔从童年到老年,在“党’内外,家庭与社会、以及暴动中的各类生活,从四面八方来照耀主人公,使之立体化。直到最后一章,作者才采访已60岁的老玛依塔,正面描写主人公。

1986年,巴尔加斯,略萨的《谁杀死了帕洛米诺·莫莱罗?(一译《谁是杀人犯?)问世。因此书及以前的创作,作者获得了西班牙的文学大奖。这种叫“阿斯图里阿斯亲王奖”的大奖,拉丁美洲能获得的,在此以前也只有墨西哥的鲁尔弗。这部小说写一个叫做敏德劳的上校,他是塔拉腊空军基地的司令。这个老禽兽强奸自己的女儿阿莉西亚,还想长期占有。他知道他女儿爱一个叫帕洛米诺·莫莱罗的士兵。为了除掉这个“情敌”,他便把女儿介绍给空军中尉杜弗,假借杜弗之手,杀死了帕洛米诺·莫莱罗。警察来调查真正的杀人犯,敏德劳借自己的权势多方阻挠调查。在案子快要侦破的时候,他怕女儿揭发他,于是杀了亲生女儿,之后,他也开枪自杀。本来案子可以真相大白了,但来调查的两个警察却被调到别处工作去了,这件杀人案也就不了了之。巴尔加斯,略萨又把笔触转回来,揭露批判秘鲁军队的腐败。这部小说在结构上采用了材料隐略法,即在叙事过程中故意隐去许多材料,留下不少空白给读者,让读者在想象中联续上故事。如:为什么一调查到一些事实就会被另一事实否定了呢?又如,调查案子的警察为什么被调走了呢?都不写明,形成一种悬念,使人过后不停思索和追寻。

1987年,巴尔加斯·略萨又出版了《说话人》,继续在结构现实主义上作新的实验,将把结构现实主义推向新的境地。

*          *          *

巴尔加斯·略萨的代表作《潘达雷昂上尉与劳军女郎》在结构上更为复杂。这部小说塑造了一个秘鲁军人的典型:潘达雷昂·潘托哈。他在陆军中服务,多年来一贯忠于职守,由中尉提升到了军需上尉。潘达雷昂听从领导派遣,能够吃苦耐劳。边境地区常发生士兵强奸妇女的事,连鲁努伊市长的亲属也难逃被辱。被电报、控诉信弄得不安的将军、上校们,想出组织“劳军队”的主意,选派有数学头脑和执行命令得力的潘达雷昂上尉来执行此项秘密任务。潘达(昵称)从部队利益出发,带领母亲,妻子去了依基托斯市组织劳军队。一方面部队拨给飞机、轮船等运输工具及大批款项,一方面潘达接收“秋秋蓓”妓院,又大量吸收“洗衣女郎”组织起了劳军队,最后发展到50多人。潘达精于计算,精确提出由于服务对象(士兵)的众多所需要的妓女人数,他雄心勃勃想建立多达几百人的庞大女性后勤部队。潘达不辞劳苦,按计划,从海、陆、空几条路线运送劳军队去分散的驻军地区。潘达认真负责,亲自对涌来应征的劳军女郎进行“外形考试”和选择,并对企图结婚的妓女,处以除名。这位上尉不顾家庭的阻挠、母亲的责难和妻子的离去,一心投身于“工作”之中。他还坚持原则,一丝不苟:亚马逊广播电台专栏记者辛奇要敲诈,他宁肯劳军队的丑闻被广播,也不向记者送贿赂;他喜欢劳军队中最漂亮的奥尔佳(一个外号叫“巴西女郎”的妓女),但他依然按规定给“巴西女郎”分配十名服务对象;军官和市政方面也提出服务要求,他认为不符合劳军队只为士兵服务的原则,而加以拒绝。潘达雷昂上尉对下属要求严格而又关怀备至。一次服务支队在河上被海盗抢劫,妓女们被前市长莫雷率领的歹徒们强奸。在营救部队与歹徒们枪战时,最佳服务女兵“巴西女郎”被流弹打死。上尉则身穿军服,在基地沉痛悼念这位因公殉职,为国捐躯的烈士。由于市民的忌妒,亚马逊电台和《东方日报》就奥尔佳之死大作文章,军队组织劳军女郎服务队的丑闻被宣扬得尽人皆知。国防部长,总参煤长为掩盖丑闻,责令劳军队的组织者即那些军区司令、后勤处长等等,牺牲掉潘达雷昂上尉,以保持军队的纯洁。潘达雷昂为军事当局服务忠心耿耿,被处分也毫无怨言。他一心要保留军籍,以便在军中继续工作,于是伏首贴耳地接受派去更边远的高山严寒地区军队中工作的命令。小说通过潘达雷昂的活动,揭露了秘鲁军队的腐败,批判了这个替罪羊和受害者的奴才性格。与潘达雷昂的劳军女郎队活动平行的,小说还写了以弗朗西斯科为首的落后迷信宗教组织“方舟兄弟会”的活动。这个迷信组织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落后农民和妇女小孩.他们钉死各种生物,并将活人也像耶稣受难一样钉在十字架上。巴尔加斯·略萨认为政权、军队和宗教是秘鲁陷于黑暗的三条毒蛇,小说在“方舟兄弟会”的活动中,揭露了民族愚昧的文化根源。

《潘达雷昂上尉和劳军女郎》采用板着面孔一本正经地讲劳军队中这种卑劣和丑事的办法,形成挖苦与讽刺的特殊风格,这同《十日谈》有类似之处。

小说在结构上有着自己的独特性:

双线平行交叉对比,是很突出的。一条线是潘达雷昂的军事事业,一条线是“方舟兄弟会”的宗教宣传,二者并无关系,只有潘达雷昂的母亲和劳军女郎个别人有“方舟”信仰。在二者平行中,进度是同步的,都同时发起,同时繁荣,最后,潘达雷昂失败了,弗朗西斯科也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方舟兄弟会”和“潘达乐园”劳军队,好像一个事物的两面一样。

原始文献组合使小说立体化,是结构上的又一特色。小说共十章,除了第一,五,八,十是对话体之外,其余,全是书信、广播稿、编号报告、通知、决定、批示、决议、公函、队歌、密码电报、报纸新闻、悼词、传记、社论等原始文献的组合。这犹如立体派绘画中剪贴原始材料(照片,报纸,花布)一般,使小说达到高度的客观真实性与立体化。

多角度,多镜头对话蒙太奇,是小说学习电影电视镜头突转的鲜明手法,它节省了大量的叙述介绍语言,大大缩短了小说的篇幅。小说中全是不联接的对话组合,如:

“排好队,一个一个地来,小秋秋蓓们,潘潘说了,他希望他一到,各支队就能做好出发的准备。”

“我想是死了。不是有人说,雨刚一下起来,就把孩子钉上了吗?”雷奥诺尔大大声音发抖,“至少在我看到的时候,孩子不动也不哭了,你想想,我是在很近的地方看见的。”

“您把我的请求转告给斯卡维诺将军了吗?”潘托哈上尉朝一只栖在树枝上晒太阳的苍鹭瞄准,开枪,没打中,“他同意接见我吗?

这里编排上相连接的三句话(有对象的对话),在内容上是不相连的。这三句话之前和之后,都有许多这样不相连的对话接续着,这里的三句话,第一句是妓女头儿,让妓女整队准备出发去劳军。秋秋蓓是妓女头儿,潘一潘是潘达雷昂·潘托哈上尉的昵称。第二句话是上尉的母亲在家里对上尉妻子讲的,是说“方舟兄弟会”把一个殉道童子钉在十字架上,让众人崇拜。第三句是上尉与同事在郊外打猎时的谈话,表示他想见将军谈谈扩大劳军队的问题。三句话表明三个场合,这三个场合的镜头如电影电视一样,组合起来,形成对比的、组合的蒙太奇。巴尔加斯·略萨在小说结构上的创造,为结构现实主义树立了典范。

共0页 0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