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圣地论坛 回复本帖
王金启

王金启 秀才

  • 78

    主题

  • 119

    帖子

  • 2117

    积分

文学是生命中温暖的光

2024-07-06 16:43:41
作家杨筱艳:文学是生命中温暖的光
来源:交汇点新闻 | 于锋  2024年07月05日07:49

她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翻译家,出版和翻译大量儿童文学作品,曾获得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大奖等奖项;她又是著名小说家和编剧,创作过长篇小说《乔家的儿女》及同名剧本,参与了电视剧《山海情》的编剧。她就是来自南京市长江路小学的英语老师、南京市小学英语学科带头人杨筱艳。

7月5日,杨筱艳将亮相第十四届江苏书展的重要活动、由新华报业传媒集团主办的“让文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第14届江苏书展‘新华书房’读书分享会”。

杨筱艳是地地道道的南京人,大学毕业后,她一直在南京市长江路小学工作,担任英语教师已有三十余年。虽然在课堂上教的是ABC,杨筱艳对中国语言文学的兴趣却从来都是炽热的。

“小时候,我就很喜欢写作文,老师布置作文,要求写500字。好多同学都嫌长,但我写800字还觉得不过瘾。对我来说,用笔表达一开始就是件快乐的事。”小学时,杨筱艳在一次作文比赛中获奖,得到一套文学作品作为奖品。在那个课外读物相对贫乏的年代,这套书为杨筱艳的童年打开了一扇奇妙的文学大门。

杨筱艳回忆,自己何其幸运,小时候她家住在珠江路,附近就是南京图书馆(位于成贤街的旧址),南图阅览室是她课余最常去的地方,在那里,她阅读了大量中外文学名作。初中时,杨筱艳遇到了被她称为“文学引路人”的单炎钊老师。单老师为同学们讲诗歌,谈名著,拓宽了同学们的文学视野。杨筱艳还记得,一次作文比赛中她获得一等奖,单老师奖励了她一本由古典文学大家唐圭璋先生主编的《唐宋词鉴赏辞典》,竖版繁体,十来块钱,在上世纪80年代来说已价值不菲。这本厚厚的《唐宋词鉴赏辞典》杨筱艳读了很多遍,至今珍藏,“老师在我们心中种下了文学种子,让我将来即使没有成为作家,也一定是个终身的文学爱好者。”

在大学,杨筱艳学的专业是英语,毕业后顺理成章当了英语教师,但那个文学梦想她从没有放弃。“教学是我的工作,写作是我的兴趣,我是一个对工作和兴趣泾渭分明的人,最大优点是没有拖延症。”杨筱艳说,白天在学校,她全身心扑在教学上,是三尺讲台上的英语老师;晚上回到家,她把时间都给了最爱的写作,是笔耕不辍的“未夕”(杨筱艳笔名)。

2005年,杨筱艳的第一本儿童小说《五四班那些事儿》出版。从那时开始,她的儿童文学原创作品和翻译作品接连不断,佳作频频。天天和孩子们在一起,杨筱艳熟悉孩子们的生活,收获了无数丰富的写作素材。她擅长以儿童的观念、视角、心态去创作,已出版的原创儿童小说有《好一个艾东西》《小侠齐咚呛》《荆棘丛中的微笑:小丛》《向山而行》等,翻译作品有《艾薇和豆豆》《百科全书小布朗》《猪猪秘密日记》,获得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大奖、上海国际童书展“金风车”最佳童书奖、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等诸多奖项。

在杨筱艳看来,好的儿童文学绝对不是小趣味,不是单纯地引孩子发笑就行。近年,她进入历史题材的儿童文学创作。作为生活在南京的写作者,杨筱艳无法释怀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她用五年时间阅读史料,结合自己外公外婆带幼子逃难的经历,创作儿童小说“荆棘丛中的微笑”系列,从儿童的视角来反映那段悲怆的历史。

对于普通读者来说,熟悉杨筱艳,是因为2021年热播的电视剧《乔家的儿女》。那是充满烟火气的南京老城南故事,讲述了三十年间时代变迁中,一个南京家庭的成长和变化,剧中浓浓的南京味,让无数“老南京”感到熟悉和亲切,仿佛梦回儿时旧时光。

儿童文学作家和现实题材写作者,杨筱艳熟稔地将两种身份集于一身。她笑言:“在生活中,我就是一个很‘八卦’的普通人。我喜欢去观察这个世界,去观察别人的生活,积累写作素材。对我来说,文学没有边界。我为孩子们写作,也为生活写作,用手中的笔来反映时代变迁。”作为土生土长的南京人,杨筱艳熟悉南京的市井、民俗、方言、城市风景,在《乔家的儿女》,这些南京印记被融入其中,将这座古城写得鲜活生动,为这部热播剧增色不少。

除了《乔家的儿女》,这些年来杨筱艳还创作了长篇都市小说《果果的婚事》《烟花易冷》《以子之名》,并受邀参与了脱贫题材电视剧《山海情》的创作。“我始终相信,普通的生活也能引起共鸣,平凡的生活更值得抒写。”她说。

“每天,我在城市中穿行,与平凡人的喜怒哀乐擦肩而过。生活不完美,还好有文学,成为我们生命里那束温暖的光。”这是杨筱艳在本次分享会前给读者寄语,对于分享会的主题“让文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她当然有自己的理解:“对于我这样的写作者来说,文学是生命中的食粮,写作和阅读是亲近文学的方式。每天都要写作和阅读,就如同每天都要吃饭,都要刷牙洗脸一样,是自然而然的习惯。”

在她看来,于普通读者而言,文学同样不可或缺,“文学是永恒的,它始终是我们生命中的精神寄托和情感慰藉。好的文学作品能让你在阅读中产生共情,为生活增添色彩和力量。”


共0页 0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