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家园论坛 回复本帖
田冲

田冲 进士

  • 420

    主题

  • 702

    帖子

  • 6970

    积分

竹风徐徐吟柔腔——魏念祖其人及文集《竹风徐徐》赏析

2025-06-24 11:46:44

竹风徐徐吟柔腔

——魏念祖其人及文集《竹风徐徐》赏析

 


我有幸成为魏念祖《竹语萧萧》续篇《竹风徐徐》全书的第一位读者。读后, 写了一首即兴诗:

竹风徐徐吟柔腔,

野韵飘飘荡四乡。

诗语声声充两耳,

犹听丽鸟唱沧桑。

是步入竹林、 聆听万籁之声的感觉。 随即叹曰: 他(作者笔名岩竹)是一位与竹子有着深深恋情的“山竹诗人”!

我其所以称他为“山竹诗人”, 是由于与温室里摆着、供人们审美欣赏的竹子迥然不同。他是生长在乡村、山野里的经风雨、 耐雪寒、蓬勃乍起的一株直耸云天的山竹啊!

竹子的形体(干直)、颜泽(色青)、个性(拒冷)、气节(坚强)、优长(虚心), 属于地地道道、 高山翘楚的真君子若以竹喻人那正是爱竹、栽竹、绘竹、咏竹的“山竹诗人”魏念祖。 

其人如山竹, 山竹似其人。

我写过一首《咏竹》诗:

    我爱青竹身杆挺, 冬驱雪冷夏摇风。

扎根泥土终坚守, 绽叶云空总透明。

护卫高山涂翠岭, 迎牵瀑水灌田丛。

谦和朴面园中秀, 节气豪情伴永生。

这正是诗人魏念祖的形象。

特从竹性秉承、竹语传情、竹风唱韵、竹色纯青四个方面分述。

竹性秉承——

干直, 色青, 坚强, 虚心, 为其个性。 看他那诗的题材内容、 主题思想等等, 都凸显了作者对其人生竹性的秉承。

他为人正直如竹, 心态年轻如竹, 坚韧挺拔如竹, 谨慎虚心如竹。 甚至连他的面貌、形态、都是干直、色青、坚强、虚心的样儿。

其身居基层、面向下层、关照底层、体恤民情的著书立说、 敞嗓吟唱、讴歌大众的夙愿和初衷, 是敞怀袒露了的。全书, 无论是歌词、诗章和文论, 都链接着一条长长的红线, 就是他那“文艺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的红线。 其闪光的亮点, 就是历经不断艰辛创作实践而积累的上百首(篇)诗文佳作, 是他献给广大读者的百味圣餐和精神佳肴。

他所写的所有歌词和诗章, 都彰显了他那自然、真切、生动、 活泼的诗风, 并将它贯穿于整个诗歌字里行间的, 也都凸现了他那青竹般的个性朴素、清新、靓丽、苍劲, 并富有活力。

在文论部分, 他写人物、事件、故事、评论, 都有明确的素材选取、主题思想、是非观念和准确的道德评判。 最引人注目的, 是他对两位老党员人生故事的陈述描写: 《老党轶事》写了村里老党员生产队长曹田娃勤劳、朴实, 平淡、满足却屡遭不幸的人生之路; 《怀念与崇敬》写了退休老党员、先进工作者刘生孝优良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精神世界写盲艺人“瞎子哥”魏荣弟的感恩行为、善心表露; 写澄城著名音乐人曹钢龙的辛勤创作、成果丰盈; 写对雷启洲的祭文《一炷心香》揪心的情思; 写对刘全仓《流源文集》出版的赞颂; 写对崔晓极《守望》一书的畅达宏论等。都是真实、生动、且富有深邃思想的佳作。

他述写最多的是对渭南地区民歌胡琴戏曲花馍陶瓷、 耍龙灯等民间艺术遗产的保护。

谁能料到, 洋洋近百万字篇幅的《渭南民间歌曲集成》的出版发行, 竟是在魏念祖等精心策划下克服重重困难, 努力完成的。 此等大气、 顽强、 坚毅、 果敢的作为, 曾震撼了我的心灵。 看得清, 此等雄心鹄志, 都是他那干直、 色青、坚强、 虚心的竹性的映像和光影。

这是其竹性的秉承。

竹语传情——

他写山水诗、 乡情诗、 赞美诗、 友情诗和隐喻诗等, 都渗透着一个“情”字。 读其诗词, 深感好一个“情”字了得!人情, 友情, 爱情、 深情, 痴情, 激情, 热情......都跃然纸上, 情动于心。 如《古长安大西安》等歌诗的欢情, 《悼齐乘》等悼诗的哀伤, 《妹妹咬红了哥哥的肩》等情诗的婉约《奶奶的黑瓷坛》等风诗的朴素, 《咸阳行》等古诗的典雅,都是作者爱憎分明、 情融于诗的上乘作品。

他的诗情, 有的如火山喷涌, 岩浆横流; 有的似小河淌水, 流声潺潺。而且是红黄蓝紫、流光四射的。如百花争艳、绿叶蓁蓁, 透溢着熠熠七彩, 惹人眼馋。但在七彩缤纷的诗歌旷野里, 他却没有鄙视“灰色”的存在, 而给以庄重、正派、 时髦的流行色的定性。他在《灰色小解》一文中说呈现灰色鲜亮的彩头就是红军长征时穿的灰军装、五星帽说它就是新中国成立后延续了好多年的流行色。

他说: “被大多数国人接受, 从领袖到百姓, 一直保持着这样的审美, 让灰色成为男士服装的国色。 想来, 其中蕴藏着太多的民族传统文化意象便不言而喻了。”此话, 说得是何等的大气、 响亮!

, 思维活跃, 善于思考, 勤于观察, 勇于创新, 这正是他的过人之处。这也许就是他选取以竹语传情写诗这一方式的秘笈所在。

语言的诗情化, 方言的口语化, 或直白朴实, 或绘声绘色, 或内涵深邃, 或比喻贴切, 都是大众化、 通俗化了的诗情传递和形象展示。

这是其竹语的传情。

竹风唱韵——

在古代、诗、歌、舞, 是三者同步、融为一体的。如先秦的诗经、汉代的乐府和唐诗宋词, 都是可读、可吟、可诵、可唱的。 而魏念祖这本诗集, 正是继承古诗歌唱性优秀传统的产物。

“竹枝词”歌体的诞生, 最能说明诗歌的歌唱性。 “竹枝词”是一种诗体, 是来源于名曰“竹枝”的原生态民歌歌唱体。

白居易的《竹枝词四首》就生动地绘出民歌歌手们演唱《竹枝词》的画面:

瞿塘峡口水烟低, 白帝城头月向西。 唱到竹枝声咽处, 寒猿暗鸟一时啼。

竹枝苦怨怨何人, 夜静山空歇又闻。 蛮儿巴女齐声唱, 愁杀江楼病使君。

巴东船舫上巴西, 波面风生雨脚齐。 水蓼冷花红簇簇, 江蓠湿叶碧凄凄。

江畔谁人唱竹枝, 前声断咽后声迟。 怪来调苦缘词苦, 多是通州司马诗。

由此可以看出歌唱体诗韵的听觉魅力, 它所体现出的是歌唱艺术的那种悦耳动听的音乐美。唱, 是诗核, 是主体。请看, 全篇都在写“唱”, 都是在渲染这种“唱”的声韵美、听觉美和感染力的。而作为诗人的魏念祖,正是在继承、弘扬这种优秀歌唱传统、不断创造声韵美、听觉美最忠实的传承人。

信手摘出他的两首歌词。

《美丽乡村爱不够》:

一条条宽阔的马路, 一行行多姿的垂柳。 一树树红透的樱桃, 一座座漂亮的小楼。 大爷开口笑,品着香茶常叙旧; 奶奶着彩妆, 忙着表演广场舞。城里有的咱都有, 生活样样不发愁。 美丽乡村爱不够, 幸福全在心里头。 ......

《黄河在这里拐了弯》:

黄河在这里拐了弯, 家在黄河太华间。 娃娃擂起老鼓志向远, 老人品着香茗话从前。 不一样的情怀, 新的时代新起点, 不一样的精神, 红色基因代代传。 我的家乡, 我的父老, 我不一样的大渭南! ......

由此, 可以明显看出作者娴熟巧用诗歌声韵的功力。

我读了他的这些诗词, 总结出其作品最突出的特点和优长是“三性”“四美”。“三性”, 是时代性, 地域性, 艺术性;“四美”, 是意境美, 对比美, 节奏美和声韵美。 尤以声韵美为最, 即字音协和, 平仄明晰, 语调铿锵、 落韵响亮。

这是其竹风的唱韵。

竹色纯青——

忽地悟到, 魏君之诗其所以引人青睐的真谛, 是源于他对我国诗词歌赋优秀传统的学习、 继承和发展。 一是向民歌风诗学习, 二是向古典诗词学习。

《匡打尺》《华山挑夫号子》《大村官 小干部》《奶奶的黑瓷坛》《古长安 大西安》《风从塬上来》《渭南有个梧桐里》等,是向民歌风诗学习的实例, 而《悼张公》的四言体古诗和类似五言、 七言、 长短句式的《丽江古城》《黄山松》《假日合阳行》等, 则是他向古典诗词学习的成果。

连同他写的古体诗, 如《咸阳行》《鹭城行》《探篁岭古村》《三月纪事》《千岛湖》《祭曹公》等, 计有20多首, 也是他重视学习中国古典诗词的见证。

我寻思: 由作者爱竹之情到成为栽竹、 护竹、 绘竹、 咏竹的山竹诗人, 似乎已成为作者魏念祖为人、为事、为文的个性发展的必然。

这是其竹色的纯青。

诗情随时喷涌, 心态永远年轻。 这是我对诗人魏念祖评价的结语, 也是对他的企言。 我祈愿他能继续保持其“竹色纯青”的本色, 以丰盈的诗词歌赋, 坚守竹诗的本性, 绽放竹诗的光彩, 以坚韧、 挺拔的山竹形象去不断咏唱源源不断的山竹之歌吧!

此时, 我还在桌前盯着他那本书静思。聆听竹语声声体味竹风徐徐......

20241028日于西安龙门书屋

 

共0页 0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