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之家 回复本帖
漠海边城

漠海边城 进士

  • 257

    主题

  • 1115

    帖子

  • 7650

    积分

论中国诗歌现象

2010-01-24 20:25:50

论中国诗歌现象
诗学笔记(三)

面对众多人提出的当今中国诗坛群体失血与失语及网络诗歌泛滥、梨花体、裸体诗人等众多现象,个人觉得,更应该从理性的角度进行阐述和剖析,而不是凭一种狂热的对所谓诗歌的修改视角去下结论。纵观中华几千年的诗歌文化或整个世界的诗歌文化,我们都可以这样去看待一个不争的事实。作为文学领域的诗歌,从其产生、发展到成熟及传播的层面及本质方面看,所谓诗歌,只是一个泛文学化体裁,因为它并不只是文学范畴的一个门类,更是宗教、哲学、天文、地理等各种可以为领域的综合体。而其物象归结则是通常我们所讲的精神反馈。而采取什么样的表述方式,却只能靠写作的那个人来实现。历数中国诗歌的发展历程,莫不是自然的产生,而后口口相传,再经过文字化的加工,之后依托各种介质流传开来,形成真正的文本。而其核心的起源,莫不是对万物的迷蒙与崇拜,或者说寄托。从遥远的搜神记到南北朝的近体诗,。其经历与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对世间万物的归纳过程,其形式的五花八门不过是后人给其加的上门框或者说是枷锁,用各种所谓的格律等对自由的物象情感表达进行了束缚。而其之所以能够取得盛唐至宋时期的成就与高度,皆是因为在当时的社会制度及文化教育体系下之根源而成。假若把阅读本文的您放至那个时代,相信您一定会知道那时的口头语言表达与现在的口头语言就是天壤之别。在那种耳濡目染的时代背景下,在那种教育机制及资源严重缺失的背景下,在那种文化培育的思想意识下,产生一批又一批杰出的诗人,无不是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密切相关的
在时间移向清末,在社会体制极速变革及内忧外患的动荡局势下,中国的文化领域也受到了政治的高度激荡,文人志士纷纷发起相应的变革,在借以西方文化层面的外衣之下,采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开始革新中国数千年的文化传统,以致于后期的新白话运动,把中国传统文化基本全面否定,采而用新的白话文进行书面语言的表达,而这种书面表达必然会影响到口语的表达,久而久之,新的背景下的文化趋向产生。新中国成立以后,而进一步推广和推进简化汉字教育,六、七十年代的超级简化字,相信很多人都会有深刻的印象,给我记忆最深的就是“煤”这个是“火”和“乙”组合成,受那个时期的文字影响,到目前还有一些超级简化了文字在我书写的时候会不期然地想起而用之。这些奇怪的现象,以致后期,我国在大教育背景下把所谓传统文化远远抛开,十年动乱更是加深了这种本质本土文化的深度过滤,使得多少人在这样的背景下迷失了思想,究其本,文化的失败不是某个人的失败,而为国之失体。
或许很多人会以为这是一种强词夺理的诡辩,但若不从根本上分析问题而把一种文化现象的失偏归集为“众多书写分行文字的所谓诗人失去了对自我心灵的审视;对生存痛楚的体味;对名利诱惑的拒绝;对劳苦大众心灵的尊重”则有失偏颇,从古代到今天,我们可以通过各种现象来推断诗歌的发展走向低迷的原因。魏晋时期,经济回升,由于多年的战事,人们的思想意识处于崩溃边缘,就像现代的中国,在开放领域广阔、经济极速发展的背景下失去信仰一样,那时兴起上自朝野下至民众的佛教文化,以至在盛唐时期中原经济文化发展到世界的高潮时,佛教文化同样也达到高潮,。而那时的各方面都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也正是那个时期,中国的诗歌达到了历史发展的巅峰。时下的中国,正处于经济的全面发展时期,处于快速的上升时期,各个层面的改革都在不断地推进,在经济利益的推动下,人们的信仰缺失,文化缺失,并非偶然。所以,仅把诗歌归结为个人的思想意识问题,是有失公正的结论
无论中国当代诗歌是群体失语还是失血,中国诗歌目前的确有一个巨大起伏。任何诗人、爱诗的人都认识到这个问题的存在。在如此泛泛的教育体制下,能有多少真正把中国文化研究到骨髓的人出现?有多少能把诗的意味融入生命的内部?所以,论中国当代诗之失血,并非光看个人的功过,而应放之于整个国民的发展体系里去权衡。教育的偏离,求学宗旨的偏离,更有社会发展的走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在影响着人之群体的思想意识,若以此去苛求诗人们,个人觉得还是不公平的。只有在放大的背景下同,我们才会看清更多的事实。海子先生、骆一禾先生都是我敬重的诗人,但他们只代表那一个时期的一类人,并不能代表整个社会的诗作群体。正如舒洁老师“在今天的中国诗坛,‘著名诗人’很多,可著名诗篇很少。”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我们不需要引经据典去考究其是否真的正确,因为眼前的事实大家比谁都清楚,“在一个狭隘的、彼此表面逢迎实则内心排斥的、庸俗功利的、自娱自乐的、追腥逐臭的、裤腰带以上的、裤腰带以下的、虚荣的、势利的、裙带的、浮躁的圈子里,我们已经难得一见一些人应有的操守。”用本人的语言来讲就是“诗派林林”“山头总总”。从官刊到民刊,几乎都存在着这样现象。更不用说网络诗歌的泛滥之后形成的种种纠葛。许多人都在拼命挣扎,试图在中国的诗歌发展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于是乎开这样的研讨会,开那样的诗会,天南海北,纵横捭阖。“口号连天起,诗文半句多”。
诗歌发展到今天,或者说走到今天的地步,是决非偶然的现象。在失去了精神世界的根本之后,人们所要寻找的就是某种赖以依托的精神寄托,不只是发泄现实生活的感觉,更是精神领域的寄托,没的释放的出口,必然会产生各种各种的所谓文化现象。作为诗歌“大国”的华夏民族,失去诗歌的领地,而再重建这样的精神家园,那并非一时之功可成,无论是诗评家,理论家还是所谓的诗人,都是在不断地探索一种方向,其意图莫不是寻找一条有效的途径重新塑造中国诗歌的体制。正如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我国的诗歌目前形势就是如此,各种名目的诗歌现象层出不穷,就像本人所说“‘诗派林林’、‘山头总总’”。因为整体文化的流散,无法在短期内形成一套体系的诗歌文化现象,更不用某种范畴或者说规矩、或制度。而诗歌本身就是一种无界无疆的泛文化产物,套用哲学的语言就是“从精神到物质,再从物质到精神”这就是诗歌的本质。
从时下的中国诗歌界来看,我们没有里尔克那样的诗人,没有卢梭那样的哲学家,没有阿赫玛托娃那样的“诗歌月亮”,这是毫无争议的。因为我们没有那样的境遇,也没有中国杜李时代的波折,更没宋代辛先生的悲壮,也没有文先生的礼遇。更何况目前国人整体的思想失礼,何谈诗歌这一物质与精神密切结合的泛文化表现方式的整体提高。当然我不们不能否定很多人的坚守,而纵观国内也不过就那么几个人在努力地的坚守着这一片看上去极其神圣的土地,以致于下半身、梨花体等诗歌同样挤身诗坛,当然这些现象并不一定要一棒子打死,这只能说中国的诗歌正在走向一个多元化,多层面的趋向。我们所能做的和所要做的,就是守住精神的本质,像佛学的打坐一样,抱心而居,静观风云,用一颗虔诚的心去在诗歌的领地里努力地耕耘,期待中国诗歌重现光彩于世界。

古渡

古渡 进士

  • 330

    主题

  • 3114

    帖子

  • 7278

    积分

2010-01-25 08:29:19

顶一个!

华意情诗

华意情诗 举人

  • 39

    主题

  • 370

    帖子

  • 5704

    积分

2010-02-01 22:01:09

诗人诗歌,我常常问自己怎样写诗,写什么样的诗,诗是什么?生活是我们的家园,唯有生命和爱情是我们永远歌唱的主题,我想这才是诗歌的本质。至于歌唱的方式,有人喜欢低音有人喜欢高音,有人喜欢朗诵,诗歌的百花园里每一朵都应尽情的开发,我不是园丁,可是我可以开好自己的花。
正像漠海边城所说的:我们所能做的和所要做的,就是守住精神的本质,像佛学的打坐一样,抱心而居,静观风云,用一颗虔诚的心去在诗歌的领地里努力地耕耘,期待中国诗歌重现光彩于世界。

东只艮

东只艮 进士

  • 90

    主题

  • 322

    帖子

  • 6743

    积分

2010-02-02 13:11:37

‘著名诗人’很多,可著名诗篇很少
确实
现在互相吹捧的现象太严重了

白云岛

白云岛 探花

  • 826

    主题

  • 3277

    帖子

  • 14668

    积分

2010-02-11 18:40:23

我敢说,写诗的人应该读读我的诗。
不喜欢的可以批,但肯定读了不会后悔。

美是一次邂逅

美是一次邂逅 举人

  • 167

    主题

  • 1427

    帖子

  • 3011

    积分

2010-02-15 06:56:25

呵呵,都别急,请岛主给我买半张酒票,我走遍漠海边城也要到白云岛看您,现在买票不好买呀!

华意情诗

华意情诗 举人

  • 39

    主题

  • 370

    帖子

  • 5704

    积分

2010-02-19 15:38:33

白云岛咱俩可以握手了,说出了我的心里话,因为每一个写诗的人都想叫别人来批批。我也感到诗歌的茫然,创作的艰辛,当诗歌写出的时候不知道那里有毛病,发表出来得到的评论多是欣赏和好。
我倒是有一个想法要是江山办一个《百家评诗》匿名发稿匿名评论的板块一定很火,但是稿件还要记在作者的名下。

白云岛

白云岛 探花

  • 826

    主题

  • 3277

    帖子

  • 14668

    积分

2010-03-20 16:39:25

楼上,握手!

哎,人还是太复杂了。

匿名评论也是有利有弊吧。

长沙开福之路

长沙开福之路 榜眼

  • 175

    主题

  • 999

    帖子

  • 25773

    积分

2010-06-02 12:19:34

所谓诗歌,只是一个泛文学化体裁,因为它并不只是文学范畴的一个门类,更是宗教、哲学、天文、地理等各种可以为领域的综合体。而其物象归结则是通常我们所讲的精神反馈。
从时下的中国诗歌界来看,我们没有里尔克那样的诗人,没有卢梭那样的哲学家,没有阿赫玛托娃那样的“诗歌月亮”,这是毫无争议的。因为我们没有那样的境遇,也没有中国杜李时代的波折,更没宋代辛先生的悲壮,也没有文先生的礼遇。更何况目前国人整体的思想失礼,何谈诗歌这一物质与精神密切结合的泛文化表现方式的整体提高。
对诗歌和之现象很透彻!电影电视网络文化与诗歌真有:目前国人整体的思想失礼!诗歌这一物质与精神密切结合的泛文化整体提高。
大开眼界,令人深思!

白云岛

白云岛 探花

  • 826

    主题

  • 3277

    帖子

  • 14668

    积分

2010-06-12 00:17:12

哈哈,弘扬现代诗歌的目标还是一致的!

高和义

高和义 白丁

  • 126

    主题

  • 724

    帖子

  • -275

    积分

2010-06-22 22:21:45

简评《论中国诗歌现象》

一、前言
这篇大作,真是稀世珍品!这是作者毕生研究的结晶,这是作者“真才实学”的代表作,是作者言行的理论基础、行为的指南!真醒世恒言也!
读后顿开茅塞,得知中国的诗歌现状原来如此。精辟、绝伦!才人也,江山人之精髓也!让兄弟网站刮目相看,给江山增添了光彩和引为自豪!

二、简评
立论过于偏执,论据单薄无力,主要是:
1,空洞的结论太多。――“……更不用说网络诗歌的泛滥(?)之后形成的种种纠葛……”等没有摆出事实。网络诗歌泛滥以及之后形成的种种纠葛,只是个空洞的结论,没有摆出事实。
2,狂言断语,难以令人信服。――文中断言的“不争事实”,真的是“不争”的吗?
3,以偏代面,,设例滑稽荒唐――如:“假若把阅读本文的您放至那个时代,相信您一定会知道那时的口头语言表达与现在的口头语言就是天壤之别”。这种例证绝顶滑稽,莫非作者已经回到那个时代去体验过?怎么验证读者的体验呢?这分明是耍弄读者!谓古今论文例证所罕见的手法。
4,条理混乱,结论谬误。――结尾,作者既结论诗歌的问题,不争的事实是时局、国策现状造成的,却又去在诗歌的领地里努力地耕耘?按作者的观点努力耕耘有用吗?不只能是“期待”或“静观风云”吗?……
5,大头小身,缺乏事实支撑。――庞大的论文题目,杂谈小议的内容,缺乏论据,难以令人信服。
6,这是个以抄书为主的杂烩拼盘,中间夹杂着抽象、武断偏激的言论。――全篇杂乱无章,自相矛盾,拼凑牵强,谬误比比皆是。
7,社会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必然带来文化繁荣与丰富多彩,这是历史的发展规律。――文中过早地,以一孔之见武断结论是片面的、为时过早而且是有害的,也是经不起社会检验的。
8,立论是为目的服务的。――从这篇“论文”中,看到作者否定格律诗词的“理论”支撑点。用牵强附会之伎是站不住脚的。国家的文学艺术的方针,和格律诗的传承发展政策,还在继续贯彻执行,不管任何人的“高论”如何新鲜,在行动上是必须遵循的。
9,引用自己的言论,作为论据。如:“用本人的语言来讲就是“诗派林林”、“山头总总”。”――这种论证方法新鲜、罕见!你是何等权威人物?通常作为论据的是:公认的实例、权威名人语录、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令等,没有见过引用自己语录作论据的“理论家”,真开眼界。其实作者佷陶醉自己这段“精辟”的语句,在和网友讨论问题时,也见过他的这段话。其实,这段话很不科学,是对“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文艺方针的诋毁,诗派古已有之,“山头总总”杜撰的词,语义不通。其实派别的代表人物不都是各拉山头,乃自然形成的派别的代表思想。
10,空话、大话令人置疑。“纵观中华几千年的诗歌文化或整个世界的诗歌文化”――作者的阅历果然如此吗?你是以怎样的渠道把“中华几千年的诗歌文化尤其是整个世界的诗歌文化资料”尽数弄到手的?!并又通盘阅读的?令人置疑。
 11,思维混乱、断语失真。文中断言:“历数中国诗歌的发展历程,莫不是自然的产生,而后口口相传”――口口相传的不是所有发展历程都是如此,而是在创建文字之前的原始起源,而不是“历数”各种诗体创生的过程。比如格律诗、现代诗,就未必是从“口口相传”开始的,因为到了唐代早就有了文字,并把律诗纳入科考……。诗歌的产生、发展、创新是社会进步、生产发展的相应产物,而并不是凭空“自然产生”而“口口相传的”。试问五四以来的新体诗,是怎样“自然产生”而又“口口相传”到现在的?
12,作者对格律诗的偏见,根源于此。――文中断言:“……其形式的五花八门不过是后人给其加上的门框或者说是枷锁,用各种所谓的格律等对自由的物象情感表达进行了束缚。”――原来诗词的格律是后人对自由的物象情感表达制造的“枷锁”束缚!或许这段话不是作者创建的表述,或许是抄来的引语。但作者是让读者欣赏的。这种“结论”只能用来争鸣,做理论探讨交流,不可以奉为“经典”,不管出自哪位权威之口,和哪部“杰作”之中,我认为都是荒唐无稽的!作为炎黄子孙,这样看待祖先留下的文学遗产,真是可悲。这是哪一家的“历史观”?
做为文学和艺术,它是语言技艺人类生产、生活的进一步发展,而出现的表现形式、方法的多样化,体现在文学上是各种文体的创建(格律只是其中之一),在艺术上有各种剧目等等的表现方式风格……,这是发展进步而不是“枷锁”!如果真的砸碎这些枷锁,不就是复还远古了吗?还能有今天的文学艺术的丰富多彩和人类的文明吗?
 13,散布民族自卑自弃情绪,笼统否定中国现实――。他说:“从时下的中国诗歌界来看,我们没有里尔克那样的诗人,没有卢梭那样的哲学家,没有阿赫玛托娃那样的“诗歌月亮”,这是毫无争议的”――你对中国的时下了解多少?有或没有在于发掘、收集、整理、,非闭门揣度所能替代。或许若干年之后,有的会被后人认可的具有时代代表性的诗家或理论家,有何依据断言没有?不知作者是否阅尽了当代出版的或没有出版的,所有媒体的全部诗歌、当代“名家”?这叫诳语和民族痞子的自卑自弃,为国人丧失民族气节!中国当代的高等院校的著名专家、教授,有的就其现代学术成果和《著树》难道就没有能和古人比美的吗?中国人比不了洋人吗?中国的诗歌,怎么能有外国的“家”?不要数典忘祖,中国的李杜、鲁迅、何其芳、贺敬之、臧克家、郭沫若,还有:唐诗、宋词、元曲、《天安门诗抄》……这些外国洋人有吗?
中国近代著名诗人、诗歌精品(部分连接):http://xy.eywedu.com/xiandai/
14,给“传统文化”前加上“所谓”,显然是蔑视传统文化――文称:“我国在大教育背景下把所谓传统文化远远抛开”其实,是那些数典忘祖的小丑,狂妄地背弃、叛逆祖宗留下的传统文化所致,他们捧着民族虚无主义,一知半解妄下断语,盲目否定一切、破除一切的夺权狂的卑鄙政治伎俩。
15,“十年动乱更是加深了这种本质本土文化的深度过滤”――用“过滤”表述是贴金,其实,十年动乱,以实用主义为了夺权、保权、巩固既得利益者的专治独裁铺路,是对世界(包括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的全面否定。那时的“破四旧”、“批孔”以及近代、当代的绝大多数深受民众喜爱的文学作品全被划为“毒草”,除了几个新编的“样板戏”和“毛主席诗词”之外还有所剩否?这能美其名曰“过滤”吗?而且加上了“深度”,都过滤、破掉了些什么,显然多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的精髓,如其说是“深度过滤”倒不如说是全面破坏。只有文革的打手才会那样褒奖文革对传统文化的毁灭性地破坏。
16,侮辱谩骂性的断言,缺少事实根据――“……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我们不需要引经据典去考究其是否真的正确,因为眼前的事实大家比谁都清楚,“在一个狭隘的、彼此表面逢迎实则内心排斥的、庸俗功利的、自娱自乐的、追腥逐臭的、裤腰带以上的、裤腰带以下的、虚荣的、势利的、裙带的、浮躁的圈子里,我们已经难得一见一些人应有的操守。”这是极端错误的言论!这是以想象、假说为依托,牵强附会编造的浪漫似是而非的荒诞的呓语。“眼前的事实大家比谁都清楚”究竟眼前有几人能够把改革开放的兴盛时期,看得那样黑暗污秽!这个断言,太偏颇、太荒唐了!究竟有多少事实支撑这个带有侮辱谩骂性的断言?难道这不是太狭隘、偏颇、荒谬的结论吗。
17,空洞笼统地把我国的古今诗歌文化说成一片漆黑。污秽、狼藉、没落、无望。作者眼高手低,专门猎取阴暗面,加以夸大制造狂妄谬论哗众取宠,东拼西凑因袭成篇充填自己学术上的空白,以慰力不从心的狂妄的灵魂。
18,此文调子比天高,事实空虚,可信度比地平线还低。自吹自擂、自捧自是。
19,作者对古律,实际上是望而生畏,知其深、惧其难,又想冒充诗歌的全面里手,于是乎异想天开的选择了对古典诗词的全面否定态度,把它当成“八股文”一斧砍掉,就再也看不到它了,之后,我岂不就成了全能手了!到那时江山就唯我独尊了。
-----------------
下篇预报:
三、简评的结论(撰写中)
四、外转――哈巴狗的升官图和如意梦(在构思中)

圣子传人

圣子传人 秀才

  • 11

    主题

  • 79

    帖子

  • 2652

    积分

2010-06-26 00:08:26

新意总以赋心声
言文遍下触感情
诗经垂炼写出美
时代强音天地惊

圣子传人

圣子传人 秀才

  • 11

    主题

  • 79

    帖子

  • 2652

    积分

2010-06-26 00:42:51

谁是著名诗人敢跟网络写手赛诗吗
全国各地都举行过同一首歌比赛
试问
各诗刊各网站敢立同题诗作赛吗
1点名让一著名诗人先作首诗让平民网络写手比作选好的最后在网络上列出让大家评试问其著名诗人敢先拉马临阵吗
2让网络写手报奋勇拿出自己最好的诗让著名诗人也写出来让大家网上评
若搞此活动网络写手们会大欢迎可就难为著名诗人了
为什么
人一出名了保名要紧怕丢不起人吧

海涵

海涵 白丁

  • 0

    主题

  • 31

    帖子

  • 55

    积分

2010-08-05 08:04:22

因袭拼凑,结论空洞,谬误甚多!

潇潇夜雨

潇潇夜雨 举人

  • 34

    主题

  • 1162

    帖子

  • 4331

    积分

2010-08-09 21:43:20

江山的悲哀-------

潇潇夜雨

潇潇夜雨 举人

  • 34

    主题

  • 1162

    帖子

  • 4331

    积分

2010-08-09 21:46:37

请看看社会现象,全民诗潮的今天也有这种论调。
江山的悲哀-------

TIANLUEN

TIANLUEN 白丁

  • 5

    主题

  • 34

    帖子

  • 5

    积分

2010-08-16 14:10:05

立论过于偏执,论据单薄无力,主要是:
1,空洞的结论太多。――“……更不用说网络诗歌的泛滥(?)之后形成的种种纠葛……”等没有摆出事实。网络诗歌泛滥以及之后形成的种种纠葛,只是个空洞的结论,没有摆出事实。
2,狂言断语,难以令人信服。――文中断言的“不争事实”,真的是“不争”的吗?
3,以偏代面,,设例滑稽荒唐――如:“假若把阅读本文的您放至那个时代,相信您一定会知道那时的口头语言表达与现在的口头语言就是天壤之别”。这种例证绝顶滑稽,莫非作者已经回到那个时代去体验过?怎么验证读者的体验呢?这分明是耍弄读者!谓古今论文例证所罕见的手法。
4,条理混乱,结论谬误。――结尾,作者既结论诗歌的问题,不争的事实是时局、国策现状造成的,却又去在诗歌的领地里努力地耕耘?按作者的观点努力耕耘有用吗?不只能是“期待”或“静观风云”吗?……
5,大头小身,缺乏事实支撑。――庞大的论文题目,杂谈小议的内容,缺乏论据,难以令人信服。
6,这是个以抄书为主的杂烩拼盘,中间夹杂着抽象、武断偏激的言论。――全篇杂乱无章,自相矛盾,拼凑牵强,谬误比比皆是。
7,社会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必然带来文化繁荣与丰富多彩,这是历史的发展规律。――文中过早地,以一孔之见武断结论是片面的、为时过早而且是有害的,也是经不起社会检验的。
8,立论是为目的服务的。――从这篇“论文”中,看到作者否定格律诗词的“理论”支撑点。用牵强附会之伎是站不住脚的。国家的文学艺术的方针,和格律诗的传承发展政策,还在继续贯彻执行,不管任何人的“高论”如何新鲜,在行动上是必须遵循的。
9,引用自己的言论,作为论据。如:“用本人的语言来讲就是“诗派林林”、“山头总总”。”――这种论证方法新鲜、罕见!你是何等权威人物?通常作为论据的是:公认的实例、权威名人语录、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令等,没有见过引用自己语录作论据的“理论家”,真开眼界。其实作者佷陶醉自己这段“精辟”的语句,在和网友讨论问题时,也见过他的这段话。其实,这段话很不科学,是对“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文艺方针的诋毁,诗派古已有之,“山头总总”杜撰的词,语义不通。其实派别的代表人物不都是各拉山头,乃自然形成的派别的代表思想。
10,空话、大话令人置疑。“纵观中华几千年的诗歌文化或整个世界的诗歌文化”――作者的阅历果然如此吗?你是以怎样的渠道把“中华几千年的诗歌文化尤其是整个世界的诗歌文化资料”尽数弄到手的?!并又通盘阅读的?令人置疑。
 11,思维混乱、断语失真。文中断言:“历数中国诗歌的发展历程,莫不是自然的产生,而后口口相传”――口口相传的不是所有发展历程都是如此,而是在创建文字之前的原始起源,而不是“历数”各种诗体创生的过程。比如格律诗、现代诗,就未必是从“口口相传”开始的,因为到了唐代早就有了文字,并把律诗纳入科考……。诗歌的产生、发展、创新是社会进步、生产发展的相应产物,而并不是凭空“自然产生”而“口口相传的”。试问五四以来的新体诗,是怎样“自然产生”而又“口口相传”到现在的?
12,作者对格律诗的偏见,根源于此。――文中断言:“……其形式的五花八门不过是后人给其加上的门框或者说是枷锁,用各种所谓的格律等对自由的物象情感表达进行了束缚。”――原来诗词的格律是后人对自由的物象情感表达制造的“枷锁”束缚!或许这段话不是作者创建的表述,或许是抄来的引语。但作者是让读者欣赏的。这种“结论”只能用来争鸣,做理论探讨交流,不可以奉为“经典”,不管出自哪位权威之口,和哪部“杰作”之中,我认为都是荒唐无稽的!作为炎黄子孙,这样看待祖先留下的文学遗产,真是可悲。这是哪一家的“历史观”?
做为文学和艺术,它是语言技艺人类生产、生活的进一步发展,而出现的表现形式、方法的多样化,体现在文学上是各种文体的创建(格律只是其中之一),在艺术上有各种剧目等等的表现方式风格……,这是发展进步而不是“枷锁”!如果真的砸碎这些枷锁,不就是复还远古了吗?还能有今天的文学艺术的丰富多彩和人类的文明吗?
 13,散布民族自卑自弃情绪,笼统否定中国现实――。他说:“从时下的中国诗歌界来看,我们没有里尔克那样的诗人,没有卢梭那样的哲学家,没有阿赫玛托娃那样的“诗歌月亮”,这是毫无争议的”――你对中国的时下了解多少?有或没有在于发掘、收集、整理、,非闭门揣度所能替代。或许若干年之后,有的会被后人认可的具有时代代表性的诗家或理论家,有何依据断言没有?不知作者是否阅尽了当代出版的或没有出版的,所有媒体的全部诗歌、当代“名家”?这叫诳语和民族痞子的自卑自弃,为国人丧失民族气节!中国当代的高等院校的著名专家、教授,有的就其现代学术成果和《著树》难道就没有能和古人比美的吗?中国人比不了洋人吗?中国的诗歌,怎么能有外国的“家”?不要数典忘祖,中国的李杜、鲁迅、何其芳、贺敬之、臧克家、郭沫若,还有:唐诗、宋词、元曲、《天安门诗抄》……这些外国洋人有吗?
中国近代著名诗人、诗歌精品(部分连接):http://xy.eywedu.com/xiandai/
14,给“传统文化”前加上“所谓”,显然是蔑视传统文化――文称:“我国在大教育背景下把所谓传统文化远远抛开”其实,是那些数典忘祖的小丑,狂妄地背弃、叛逆祖宗留下的传统文化所致,他们捧着民族虚无主义,一知半解妄下断语,盲目否定一切、破除一切的夺权狂的卑鄙政治伎俩。
15,“十年动乱更是加深了这种本质本土文化的深度过滤”――用“过滤”表述是贴金,其实,十年动乱,以实用主义为了夺权、保权、巩固既得利益者的专治独裁铺路,是对世界(包括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的全面否定。那时的“破四旧”、“批孔”以及近代、当代的绝大多数深受民众喜爱的文学作品全被划为“毒草”,除了几个新编的“样板戏”和“毛主席诗词”之外还有所剩否?这能美其名曰“过滤”吗?而且加上了“深度”,都过滤、破掉了些什么,显然多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的精髓,如其说是“深度过滤”倒不如说是全面破坏。只有文革的打手才会那样褒奖文革对传统文化的毁灭性地破坏。
16,侮辱谩骂性的断言,缺少事实根据――“……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我们不需要引经据典去考究其是否真的正确,因为眼前的事实大家比谁都清楚,“在一个狭隘的、彼此表面逢迎实则内心排斥的、庸俗功利的、自娱自乐的、追腥逐臭的、裤腰带以上的、裤腰带以下的、虚荣的、势利的、裙带的、浮躁的圈子里,我们已经难得一见一些人应有的操守。”这是极端错误的言论!这是以想象、假说为依托,牵强附会编造的浪漫似是而非的荒诞的呓语。“眼前的事实大家比谁都清楚”究竟眼前有几人能够把改革开放的兴盛时期,看得那样黑暗污秽!这个断言,太偏颇、太荒唐了!究竟有多少事实支撑这个带有侮辱谩骂性的断言?难道这不是太狭隘、偏颇、荒谬的结论吗。

暮雨

暮雨 布衣

  • 5

    主题

  • 60

    帖子

  • 213

    积分

2010-08-17 13:35:19

满纸荒唐言,一把忘本泪。脑后魏延骨,莫谓此人痴!

华夏子民

华夏子民 举人

  • 41

    主题

  • 497

    帖子

  • 5534

    积分

2010-08-17 18:44:52

学习了、问好。祝福秋吉!

潇潇夜雨

潇潇夜雨 举人

  • 34

    主题

  • 1162

    帖子

  • 4331

    积分

2010-08-20 20:29:38

空洞,不符合实际的片面言词,对发展江山诗歌极其不利。

海涵

海涵 白丁

  • 0

    主题

  • 31

    帖子

  • 55

    积分

2010-09-15 07:15:11

理论是行动的向导。有什么样的理论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学术观,是一个人搞学问的观念和指导,代表他的学术取向。他的一切探索、努力、追求无一不是在他的学术观指导下进行。因之,不怕偶尔有失当的言行,只要肯交流切磋,就怕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错误指导思想,看不见事实、听不得异己意见、一意孤行,有的带着花岗岩的脑袋去见上帝,连一瞥也不肯回顾。这样的学者的理论只可留着孤芳自赏,此外没有半点学术和社会价值。

共2页 12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