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评论部 回复本帖
秋梧飘絮

秋梧飘絮 探花

  • 238

    主题

  • 5392

    帖子

  • 14704

    积分

读ran.t小说《辞旧》有感

2010-02-19 20:38:20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家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是王安石写的《元日》,诗中表达了辞旧迎新的喜悦。今年的春天来得早,梅花未谢,桃花已开,神州大地,春色满园,到处一片红红火火的景象,江山文学网亦不例外,《过年》大型征文活动进行得如火如荼。今天看到陶然的小说《辞旧》,犹如叶绍翁偶遇墙头的“一枝红杏”,细赏良久,颇有心得,不能自抑,纵然我没有画家那细致敏锐的感触和充满灵气的描摹,也要提起手中的秃笔,为眼前这朵奇特的花儿来个清淡的素描。

【一】花瓣——选材

老舍在《创作谈》中说:“小说是人类对自己的关心,是人类社会的自觉,是人类生活经验的纪录。那么,当我们选择故事的时候,就应当估计这故事在人生上有什么价值,有什么启示。”

《辞旧》里的主人公环嘉亲眼看到丈夫许成的高中女同学对着他哭,怀疑他们之间不清白,一气之下就回了娘家,眼见着母亲病情严重,父亲又天生懦弱,一肚子的委屈无处倾泻,便和旧情人史殿祥哭诉以求慰藉,期间丈夫打来电话,故意不接,发来短信解释,她一点都不相信,推不开船头也解不了芥蒂,就只能耿耿于怀。待得烦闷稍解,回到家后,在父亲难得的语重心长下,环嘉重新审视自己,审视婚姻,最终懂得了夫妻之间需要互相理解互相信任,亲人之间的亲近和扶持亦不可或缺。

选材方面,陶然无疑具有精准的判断和精巧的构思,他擅长由简单平凡的故事发掘出深长的意味,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作品便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就像娇嫩的花在眼前一瓣又一瓣缓缓地次第舒展,给人视觉上的强大冲击,让你感慨,原来真善美离我们那么近,近在咫尺。

【二】花蕊——布局

有了好的题材,谋篇布局剪裁联接便成了首当其冲的问题。这些人,这些事,人怎样支配事,事如何影响人,将他们有序排列巧妙组合,这时候作者就像园丁精心培植一粒种子似的,把水份、温度、阳光……极细心极适当地调处,使它发芽、长叶、开花。

《辞旧》中,陶然把需要具体描述的事件分别置于几处不同的地点发生,可谓独具匠心。
场景一,厨房内。环嘉悄声询问“妈的病……最近好些?”(女儿担忧母亲的心理通过简单的一句问话就刻画出来了),父亲叹气,坦白告知动手术的成功率只有50%之后,禁不住老泪纵横,关键时刻偏偏缺少主见的样子惹得她“不禁一阵厌烦”,连带父亲的秃顶,都让她觉得有些闹心,(男儿有泪不轻弹,用传统的角度出发,男人是家里的顶梁柱,灾难面前的脊梁骨,然而环嘉的父亲偏偏很懦弱,虽然哭泣的出发点是关心母亲担心母亲,却也惹得她“神色不屑”)就算是打开微波炉时父亲怕她烫着,替她拿盘的细心关怀,也让她尴尬,(爱屋及乌,恼屋也及乌啊!)恰好这时手机响,原来是史殿祥,曾经的男友。父亲犹豫了一下依然劝她注意影响,没料到反而激怒了她,她连珠炮似的说:“看见了又怎么样?熟人了不起啊?好大出息,专翻这些陈谷子烂芝蔴,嚼烂他的舌根子!我跟史殿祥是多少年前的事了?谁没有个过去?再说了,许成能跟别的女人约会,让人家对着他哭哭啼啼,我就见个朋友也不行啊?我还活到古代去了我!”再不搭理父亲,风风火火地出门了。(怒火中烧的气话,一意孤行的行为,正是“身正不怕影子歪”的最佳体现。)
事件二,“必胜客”里。环嘉见了史殿祥,其子的跟随恰好是“巧妙的不着痕迹的监视”(聪明!估计天下女子心里的那点小九九差不多,不管气度多大,对丈夫和过去的情人相见都不会太放心),和他说起母亲的情况——病前是怎样的生龙活虎、热心要强,病后却弱怏怏的,在女儿面前还强撑着坚强,再加上丈夫所谓的“不忠”给她造成莫大困扰和伤心,悲从中来,不禁落泪。(对于她的家庭,史殿祥是知情人,定能懂得她的倾诉,所以,在适当的人面前,她毫不掩饰,也不必掩饰)稍稍止住眼泪之后,丈夫的电话来了,她赌气不接,短信又至,环嘉对徐成的解释不相信,话锋很是尖锐,然而凶猛的“扣杀”遇上了徐成的“弧线球”,千斤被四两拨开,终是无可奈何,只得一口咬定“是心中有鬼吧?”(寥寥几笔就把一个醋意浓浓、不依不饶的妻子形象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事件三,的士车上。司机误以为他们是一家三口,自作聪明的搭话使得“四个人里倒有三个人脸红”(是闲笔吗?不然,仔细嚼嚼,其中颇有意味。外人眼中尚且如此,若是熟人呢?为下文环嘉的幡然醒悟做了极好的铺垫。)史殿祥打破了僵局,“谈谈工作,谈谈家庭,含蓄的劝她对许成要多谅解”,也宽慰她对母亲的病乐观一些,(读到这里,我也感受到了史殿祥的宽厚平和,怪不得环嘉要找他倾吐心声,如此细心稳重,实在是个不可多得的朋友。)外面的雨、车上的歌勾起了环嘉关于童年的怀念,亦让她看清了自己内心深处对父母的爱,丝毫也不亚于他们对她的情怀,这种“柔柔的酸,惬意的痛楚”,相信会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儿女和父母之间不言爱,但是不言不等于不爱,相反,等你在某一个特殊的日子或情况下猛然感悟到这种已经渗入骨髓的爱时,才更体会到它的深切醇厚。
事件四,阳台上。回到家,母亲已经入梦。她从在外张望到跪在床前打量,这段不长不短的距离亦是心路,她轻轻巧巧、踏踏实实地走过去,焊合了过去和今天,也链接了曾经和现在。(此时在读者心里也情不自禁地随之涌起别样的柔情。)环嘉的内心终是忐忑不安的,纾解不了,索性跑到阳台上发呆,父亲细心地拿了件外套给她披上,在女儿的微笑中终于说出了心里话,正是这番话,环嘉才“全身一凛,有种醍醐灌顶的震惊”,才开始摒弃埋怨,设身处地,换位思考,忆起丈夫的种种好处,最后茅塞顿开,解开感情的迷局,接着反过来安慰父亲,给他支持的力量(此时耳畔恍若回响着一曲熟悉的旋律,细细聆听,正是——“浮云散,明月照人来”,心头涌起一种复杂的况味,欣慰有之,领悟更深。)

桩桩件件娓娓道来,使我目不暇接,而不觉得紊乱。记得幼年时玩过一种玩具叫做“套筒”,用空木头做成的娃娃,上着鲜艳的颜色,外型一致,规格不一,可以一字排开,可以错落有致,可以以大套小……想象力丰富的人儿,大可从中衍生出故事,玩法多样,故事繁杂,而万变不离其宗,乃是排列组合的趣味。陶然的文字针脚细密,行云流水,又脉络清晰,条缕分明,事件的选择与线索的穿插就像玩“套筒”,吸引读者兴致盎然地阅读下去,直至掩卷,尤觉余韵绕梁,尚可沉吟回味。

【三】花托——细节

一部好的小说中的描写绝对不仅仅是描写。细节关乎成败,如果拿捏精准,会使作品增色不少,收到“锦上添花”之功效。且从《辞旧》中看陶然把握细节的功夫:

环嘉回到家,“母亲躺在床上,本来右手按着胸口,一见女儿,忙把手移开了,做出轻松的样子笑道:‘饭在厨房里,你爸爸做了你喜欢的滑蛋虾仁。’”再看这一段:父亲在旁边娓娓的说:“今天下午你突然打电话说要回来,你妈就猜到是两口子闹了矛盾。她说你自己也有女儿了,还小孩子似的沉不住气,一生气就往娘家跑。大过年的,夫妻俩不作兴拌嘴,分开来过节更不吉利。你妈身体不行,说话吃力,叫我好好劝劝你呢。”母亲恶疾缠身,生死莫测,操心的倒还是她。这一细节的展现,让母亲的形象熠熠发光。
父亲在诸多细节的刻画烘托下也是个性鲜明,极为立体。环嘉回到家,开了门,帮她接过包来说:“累了吧?”说到母亲的病时,“一语未了,老泪纵横”。她打开微波炉,父亲说“小心烫”,一手就伸过来替她拿盘子。接到电话,环嘉和史殿祥相约到必胜客,父亲犹豫了一下依然说:“你才跟许成吵了架,回来就跟史殿祥出去吃饭,万一有熟人看见……”环嘉回到家,父亲拿着件外套过来,递给她说:“阳台冷,还是进去吧?”依然是她熟悉的询问口气,不确定的,怕得罪了谁的。环嘉说一家人不要太客气时,父亲讪讪的笑,顿了一顿才说:“那爸爸就说句心里话。你跟许成……准备什么时候和好?”环嘉语气强硬不屈不挠,父亲犹豫了一下,终于说道:“你眼睛红红的,是跟史殿祥哭过的吧?你想啊,你和史殿祥两个不也清清白白吗?哭……能代表什么呢?”环嘉想通了之后,父亲出了一口长气,显然如释重负。在环嘉就母亲的病给父亲鼓励和信心时,他抓住这句话,像溺水的人抓到一块木板,连连点头:“都会好的,都会好的。”女儿略一踌躇,拉住了父亲的手,父亲怔住了,记忆中这样的亲近还是在环嘉十岁以前,父女俩拉手过街买水果糖的时候。过了片刻,他才欣慰的笑了出来。这动情的一幕幕,就像电影中的长镜头一点一点地推进,在这个夹杂着酸楚、煎熬、甜蜜的过程中,我们重新认识了这位父亲,理解了这位父亲,也喜欢上了这位父亲。
另外一个容易让人忽略的细节是手机铃声的设置。环嘉的手机响了两次,一次是史殿祥打来的,一次是丈夫打来的。旧情人的彩铃是一个抒情的男声:“爱若去了,就由它吧,谁不是在爱情起起落落中浮沉。那些去而复返的情节,总有人重温……”专为丈夫设计的,曾经被丈夫许成大加赞赏的铃声则是“如果你疲倦了外面的风风雨雨,就留在我身边做我老婆好不好?我一定会承受你偶尔的小脾气,或许我还能给你,一点意外,一份欢笑,一个简单安心的小窝;陪你日出,陪你日落。到老。”手机铃声贴合人物身份,也隐隐昭示了她的感情走向,结局也初现端倪。

【四】花香——语言

老舍说:“我们写风景也并不是专为了美,而是为加重故事的情调,风景是故事的衣装,正好似寡妇穿青衣,少女穿红裤,我们的风景要与故事人物相配备——使悲欢离合各得其动心的场所。小说中一草一木一虫一鸟都须有它的存在的意义。”陶然是深谙其道的,他的景色描写看似漫不经心,随手拾来皆成妙趣,犹如花香渺渺,暗香盈袖。依然从《辞旧》中攫取几个个人认为相当精彩的片段:

境由心生。环嘉心生不快,自然而然眼里的所见皆不合时宜——喜庆的音乐“太吵”,花花绿绿的圣诞树“碍眼”,服务生的笑容“太职业化”“好像是写了一个‘笑’字,集体贴到脸上去的。”“最要命的是一众食客。环嘉邻座有位女士,头发烫得风起云涌,一担柴似的堆在肩上。隔着过道又有一个,耳环、项链、戒指、手镯、手链,凡能佩戴的地方无不填满。金的玉的,叮当作响,人未到而声先至。精心打扮的结果是反客为主,全身配饰光彩夺目,本身则大可忽视,再没有比这更合适的珠宝广告。陪着她的男人业已发福,啤酒肚蓄势待发,后劲大概非同小可。笑声也同样非同小可,第一声爆出,直冲屋顶,颤动盘旋,良久才曲线下降,在你以为即将消失的一刹那又忽然发力,再次上扬,如此往复,几个回合方止。如果有人写文章写得这样跌宕起伏,一定是第一流的文学家。”一连串的比喻和想象,幽默中带着机俏,海绵里藏着绣花针,让人哑然又会心。
再看这句,“三人衔着各自的吸管,不声不响的啜着饮料,在大厅里一片热闹说笑声中挖了一个安静的窟窿。”强烈的动静对比,使热闹的更热闹,安静的更加安静,是极为出彩的一笔。
车上,“环嘉看着车外,想象着下雨的情形:雨‘啪啪啪’的打在窗上,模糊了视线;遇到霓虹灯,染上艳丽的流光,鲜妍明媚,纵横交错。可这娇艳只是一瞬,到了暗处依旧恢复本来面目,丝丝缕缕,像人的愁绪。况且冬天下雨又特别不同。春雨绵绵,万物滋长,给人希望;夏雨阵阵,气势惊人,来去如风;秋雨霏霏,萧瑟如诗,倍添情致。只有冬雨,那样无表情的漠然的落下来,像在医院里挂水,一滴一滴,冷到人的筋脉、血液里去。”这样的冷力透纸背,恍惚中,它摆脱了文字的禁锢,丝丝缕缕地沁入我们的心里。
“辛苦最怜天上月”,月也承载着人的喜怒哀乐。环嘉担着双重的心事,在冷风中走着的时候,“月亮银灿灿的,寒光四射,把整个天空冻成了冰蓝色。仅有的几缕云丝也像冰上的裂纹,全无韧性。连空气中此起彼伏的鞭炮声都是硬梆梆、直通通的,像套了一层冰壳子。”
在阳台上发呆时,“月影迷离,倒像山水画的洇染,又像隔着满眼泪水,不似几小时前的澄澈冰洁。”心结打开后,“月亮由白色渐转为浅黄色,夜空原先像冰,这时像玉。天河解冻,多了视觉上的弹性。尘世间的一花一树、千房百舍、万家灯火,都随之镀上了一层莹润的暖光。”这样的描诉,别致、精准、独特。
……
总之,陶然用精妙的语言告诉我们,境随心转,景语即情语,理应细细品味。

【五】花茎——技巧

得到承认的作家和初学者之间的真正区别只在于,他们掌握技巧、运用技巧的能力是不同的。陶然是个中高手,情景转换,时空交接的技巧,已经达到了无痕的境界。《辞旧》中这些例子俯拾即是,随意抽取几处:

首先是从食客的描写引出史殿祥父子。“还有对面这一大一小……这男人越看越眼熟……‘怎么啦?不认识啦?’环嘉定睛一看,修眉俊目,笑吟吟的,不是史殿祥是谁?右边的是个小男孩,爬上爬下,没半刻安宁,是史殿祥的儿子小海。”
其次是“史殿祥喂小海吃了一叉子面,笑着说:‘小摩擦也伤感情,有台阶你就下吧。他这几年也不容易。’环嘉没吭声,心里说:‘是不容易,可就是没奋斗出成绩。’顺利地过渡到徐成在工作中的不如意来,又从“环嘉当场给他一个白眼:‘气饱了!’‘吃饱了。’小海一声叫,拉回了环嘉的思绪。”又转接回必胜客,如此严丝合缝,让我想起了《红楼梦》中的晴雯巧补孔雀裘一事来,虽然用这个比喻并不很恰当。
再看这句——环嘉耳朵一亮,听那歌唱道:“天冷你就回来,别在风中徘徊。妈妈眼里有明白,还有一丝无奈。天冷我想回家,童年已经不再。昨天的雨点洒下来,那滋味叫做爱。”女歌手声线细细的,却在环嘉心弦上狠狠拨了一拨,儿时的一幕幕在眼前活现。

最后的结语“鞭炮声遥遥响起。明天,就是旧历的最后一天了。”尤其耐人寻味,既点题明旨,又呼应开头,更昭示着明天的希望——辞旧之后,是迎新。

铺陈了若无痕,开头和结尾惯常的低调出入,从不泛滥多余的煽情,更不会故弄玄虚地提炼出一些人生要旨来说教。陶然的聪明是均摊在字里行间的,不构筑宏大的叙事规模,也不一击三叹迂回前进,这使得他的小说蕴藉厚实,犹如一幅浅淡的水墨画,妙处若隐若现,犹抱琵琶,曲径通幽处,随意春芳歇。


其实,看过陶然的不少佳作,一直很想找个词概括他的小说,翻遍词典我只找到一个成语——“恰到好处”。这样的恰到好处,是洞穿世事的明澈,以及对人事的包容,和一丝丝潜藏其内的悲悯。“一叶一菩提,一花一世界。”走进一朵花,就走进了春天;同理,看懂了《辞旧》,就懂得了该如何对待生活。

附:
陶然的小说《辞旧》网址:
http://www.vsread.com/article.php?aID=92178

秋梧飘絮

秋梧飘絮 探花

  • 238

    主题

  • 5392

    帖子

  • 14704

    积分

2010-02-19 23:08:02

貌似发错地方,请版主帮忙删了吧
顺祝新年快乐,天天快乐

共1页 1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