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评论部 回复本帖
耕天耘地

耕天耘地 进士

  • 65

    主题

  • 791

    帖子

  • 9757

    积分

荡气回肠颂英魂

2010-03-08 19:46:57

晋忻李先生(以下简称李先生)的剧本《国殇》(http://www.vsread.com/article.php?aID=87693&page=1)以抗日战争中的忻口战役为背景,以抗日英雄郝梦龄为国捐躯的壮举为主线,用力可抗鼎的如椽大笔,浓墨重彩地勾勒了那个烽火连天、鲜血涌流的战争年代的悲壮故事,成功塑造了郝梦龄这个抗日军人的伟岸形象,声情并茂,血肉丰满,堪称一曲为英雄铸魂的荡气回肠的颂歌!
当代戏剧创作一直有一种无法剥离的误区,有的偏重于描绘特定场景和感受;有的以曲折多变的故事情节取胜;多少忽视或者说没有塑造出典型的人物形象,这是当代戏剧久存的一个弱点。《国殇》则不然,它汲取了话剧、歌剧、地方剧种等其他戏剧艺术门类的长处,有意识地加强人物形象的刻画,通过抗日战争这个典型环境,铁面无私惩叔父、亲临前线血洒疆场等典型情节,塑造了郝梦龄这个抗日英雄的完美形象,没有概念化倾向,体现出严谨的现实主义创作态度。
作者塑造郝梦龄,选取了几个典型情节,着墨细腻,刻画深刻。通过“廓大”的方法或者通过人物唱腔、对白,或者通过其他人物衬托,把人物形象波浪式推向前台,融进读者心里。那个不徇私情,惩处违反军法叔父的场景,表现了郝梦龄治军从严,铁面无私的一身正气;那个与爱妻女儿话别并亲书遗书的画面,凸显了郝梦龄充满人性光芒的情怀。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那个振臂呼唤,亲临前线的身影,折射出郝梦龄的忠肝义胆,在民族大义面前的义无反顾。如此层层递进,一个严谨、真情、忠义、视死如归的英雄形象就在不知不觉中立起来了,润物无声,水到渠成,没有突兀感。
剧本结构严谨完整,戏剧冲突单纯尖锐,具有艺术上的鲜明特色。整部剧本加上尾声总共十幕,采取了渐进式地舞台手段,显得剧情紧凑,没有拖泥带水的感觉。对白精炼,口语化,不繁琐。唱词韵律规整,手法灵活。当然,一些舞台上的东西在上演时,需要导演的二次创作,在此不赘述。
老耕不才,12岁即经常在礼拜天、节假日被当时的县文工团抽去饰演一下小脚色,后来在作协也写过将近十个剧本,其中有六个被搬上舞台,三幕豫剧《税暖宁家寨》获得全省文艺调演三等奖,也导演过几个小戏,对剧本创作和舞台艺术很是激赏。在此不揣拙陋,提几点技术上的建议:第一、剧本的格式不够规整,人物对话前面要用冒号。例如:郝得宝这是何意?
郝梦龄这是侄儿半年来的薪水,敬奉给您归乡支用。
郝得宝梦龄,我好悔呀!
没有冒号,读者读来比较吃力,应该改成:郝得宝:(白)这是何意?
郝梦龄:(白)这是侄儿半年来的薪水,敬奉给您归乡支用。
郝得宝:(白)梦龄,我好悔呀!
道白要用“白”,而不适合用“念”。第二、唱腔后面不仅要用“唱”,还要用唱腔的板式,例如西皮、流水、二黄等等。这些都是白璧微瑕,不说也罢。不敬之处,请李先生海涵!
我与李先生素昧平生,也不曾在QQ或者其他场合有过交往。但是,读罢《国殇》,我有一种要为此剧鼓与呼的冲动。先生此作,豪情万丈,大气辉煌,血热志壮,不可多得。因此,斗胆杜撰此文,借以表达无限欣赏之情并祝李先生创作丰收!

共0页 0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