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疆纪行
2010-11-16 14:12:40
一、云中漫步
[新疆之行,旅程万里,所见所闻,感触良多。本人嘴笨手拙,既说不出,又写不好:才思不够敏捷,文思不能泉涌,搜肠刮肚,绞尽脑汁,敲下几篇文字,自忖下笔虽不能千言,但亦不至离题万里。记下流水账,如实汇报,却不能反映新疆风情万之一二,也只能如此了。]飞机在跑道上轰鸣疾驰,猛然抬起机头,腾空而起。
从北京飞乌鲁木齐的海南航空公司737飞机,呈30度角向天上斜刺里爬升,直至升到10820米。是第二次坐飞机,又是白天,心中有些兴奋:能在天上俯瞰祖国的山河,那该是怎样的一种感受啊!
天气不错,能见度很好。从机窗向外面望去,平生第一次看到的景色映在眼前。就象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一般,我贪婪的饱览那别样的美。我想,杨利伟们在太空看到的可能更诱人吧?已经进入一个三维世界:云层上面,湛蓝的天空犹如用清水洗过纤尘不染;云层下面,田野、山川、河流、道路、城市、村庄隐约可辨,好像是一幅精心描绣的美丽画卷。云层渐渐厚起来,遮住了大地。云彩变幻多姿,高耸突兀的似一座座冰山;蔓延起伏的如同北方的雪原;还有的像刚刚收获的棉花,一片片、一堆堆、一团团,十分壮观。云层下厚上薄,薄的如飞絮舞动,不知是云在飞,还是飞机在飞。
云层不时打开一个窗口,使人清晰地看到机翼下的大地,让人领略祖国山河的广袤和壮美。荧屏上显示着飞机所在的位置、高度、速度,报告着飞机运行的情况。过了张家口、包头后,云层稀疏,大地绿色开始减少,荒漠、戈壁出现,褐黄色的沙漠,在阳光下波光粼粼;光秃秃的山脉皱纹遍布,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也有人烟,我为他们的生活、生存忧虑,我真惊叹人类的坚韧精神。九曲黄河蜿蜒在大地之上,高空看如一条弯弯曲曲细带子,两岸郁郁葱葱:伟大的母亲河啊,养育了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啊,你永远是那么的慈爱善良,那么的正直无私,那么的忍辱负重,不屈不挠,奉献牺牲。
飞机穿越天山,皑皑白雪给天山戴上了晶莹的帽子,雪水滋润了这片神奇的土地。用锦绣如画形容乌市再恰当不过了:沃野千里,绿地如毯,一条条,一块块,那是新疆各族人民用辛勤劳动创造的奇迹。
飞机开始降落、滑行,稳稳的停下来。我投入了新疆的怀抱。走出机场,我深深吸了一口气,不禁喊道:新疆,我爱你!
|
|
|
2010-11-16 14:18:47
|
|
|
2010-11-16 14:28:48
|
|
|
2010-11-16 14:38:57
|
|
|
2010-11-16 14:42:34
|
|
|
2010-11-16 14:51:38
|
|
|
2010-11-16 15:02:43
|
|
|
2010-11-16 15:04:40

贴一张专业摄影家的达坂城风车..
|
|
|
2010-11-16 16:28:22
|
|
|
2010-11-16 16:28:50
七、高昌故城
汽车直奔高昌古城遗址。高昌古城遗址大门前搭有苇席大棚,卖各种食品、矿泉水、纪念品、手工艺品等,热闹得很。
高昌城奠基于公元前一世纪,最早由西汉王朝在车师前国屯田的部队建造,由于这里“地势高敞,人庶昌盛”,史称“高昌壁”。公元450年,车师前国被灭后,高昌取代交河,成为吐鲁番盆地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直到13世纪末,在绵延达40年的战火中被毁。荒废700多年后,这座城市仍然流露出恢宏的气势。19世纪,当沙俄的雷格尔第一次面对高昌城时,无疑被深深地震撼了,他说:“那是一座如古罗马城市的废墟”。
高昌城的城市布局大致和当年的长安城相仿,如果想感受隋唐时长安城的风采,就到这里来走一走,就象在千年前唐帝国的都城散步一般———哦,可要注意,虚浮的黄土会十分亲密的与你接触,使你全身布满它神秘的信息,挥之不去,抖之不落,如影随身。若不想自己走,好,给你准备了一种特殊的交通工具:“驴的”——用驴子拉的四轮车。每人20元,每车20人。坐上去吧,向纵深挺进。冒着骄阳,“驴的”在已经轧得很深的车沟里行进,小毛驴十分卖力气,竟然小跑起来,扬起一阵阵尘土。
现存的故城遗址,是高昌回鹃时期在唐代高昌城的基础上建设而成的,全城呈不规则正方形,总面积约220万平方米。在许多地方,巨大的古城墙依旧保存完好。这些城墙大约有20多米高,是用泥土夯筑而成。在千百年的风雨中,城墙上端损坏已经非常严重,但城墙的下半部分仍旧十分坚固。它主要有三部分组成:外城、内城和宫城。宫城内留存下的许多高大的殿基,一般高3.5米至4米左右,夯层厚度约35-48厘米,可以看出是一座高达四层的宫殿建筑遗址。高昌故城讲经堂遗址,已经被重建,是用土坯垒砌的圆形建筑物,下阔上小。当年玄类曾经在这里讲授佛法。旁有一座佛塔,高约20米,土坯垒建,四周层层叠叠留有盛佛的龛,据说,上面的佛早被外国人偷走了。曾经缭绕的香火、佛寺里的暮鼓晨钟,早已消散,但是总有一些东西会留下来,等待和后来人的一场不期而遇。
高昌故城自公元前1世纪(西汉)建高昌壁到13世纪末(元初)废弃,使用了1300多年。它不仅战略地位重要,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而且曾是古代西域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现在,它是吐鲁番地区千年历史沧桑的见证。
脚踏遗址,追寻历史,沧海桑田,不禁使人唏嘘不已。想象当年的兴盛,看着今日的废墟,竟让我浮想联翩:一个人,他再骄横,他再狂妄,他拥有天下财富,又当如何?百年之后你又在哪里?现在高昌故城可以见到残垣断壁,任后人凭吊,你呢?一抔黄土,风吹雨刷,隔过两代,再见分晓。
|
|
|
2010-11-16 16:32:17
八、过火焰山
《西游记》里这样描写,日落之处俗称“天尽头”有座火焰山,八百里火焰致使四周围寸草不生。若过得山,就是铜脑壳、铁身躯,也要化成汁呢。我们面前这条自东而西绵延100公里,宽约9公里,横卧盆地正中的山脉,就是火焰山。山高400多米,最高峰海拔851米。亲身走一趟这条神话中的山脉,你会发现吴承恩的描述虽然夸张,但是高温和寸草不生绝不是凭空臆造。这里的气温最高曾达到49.6,地表最高温度达到八十多度。红色砂岩裸露在烈日下,在高温气流的折光中红光闪烁,真的像腾腾燃烧的火焰。据说,把鸡蛋埋在沙里,一会即熟;把面饼置石头上烙,立马就好。史书上过去有记载。王延德的《高昌行记》说:“…北庭山(即火焰山)中出钢砂。山中常有烟气涌起,而无云雾。至夕光若炬火,照见禽鼠皆赤。”岑参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当他第一次经过火焰山时,曾写了一首《经火山》诗:“火山今始见,突兀蒲昌东。赤焰烧瞄去,炎氛蒸塞空。不知阴阳灰,何独燃此中。我来严冬时,山下多火风。人马尽汗流,孰知造化功。”在严寒的冬天,岑参的人马都汗水淋淋,这火海大概一直是燃烧着的吧。只是古人并不知道火焰山中的煤层,为什么会自已燃烧,才说“不知阴阳灰,何独燃此中”。后来,岑参又一次来到火焰山,触景生情,又写了一首《火山云歌送别》,再一次描绘了火焰山:“火同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明代诗人陈诚《火焰山》诗更为形象:
“一片青烟一片红,
炎炎气焰欲烧空。
春光未举浑如夏,
谁道西方有祝融。”
古人的描述,让我们在现场身同感受。红色的岩壁,蜿蜒起伏,横亘在前行的道路上,山脚下是滑落的沙砾,类似泥石流滑落的山体。我们隔着一条峡谷、一道沟壑观赏火焰山,当时温度在40度左右,祝融肆虐,热得汗流浃背,但是一到阴凉之处,立刻就会感到凉爽,没有内地那种潮湿闷热的感觉。火焰山旁有一寺庙,名万佛宫,游之,宫后有绝佳照相之处,但要收费。我想,火焰山这么大,何必去你那儿照什么劳什子像?一赌气,自己找位置拍了几张。效果不知怎样?之后,我们上车,轻松的翻过了火焰山。看来,孙悟空的神通比不上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啊。

[imghttp://www.vsread.com/bbsuploadimg/2010-11-16/1289896305.JPG)
|
|
|
2010-11-16 16:49:32
|
|
|
2010-11-16 17:14:08


葡萄沟内的阿凡提故居
|
|
|
2010-11-16 17:16:05
十、西天瑶池
天池,早在我的心中占据很长的位置了。小时候,看《西游记》,就知道王母娘娘的故事,还知道她在“瑶池”沐浴洗澡,那时就想,如果去西天瑶池偷偷看一看,也许能遇见织女、七仙女一样的仙女呢,晚上做梦还梦到了天池。如今,梦想将要成为现实,毫没来由地,心里不觉怦怦直跳起来。
当汽车转向天池方向时,树木渐多渐密起来,几乎全是榆树。据说是清乾隆朝将军明亮所植。树皮如刀刻木雕,那深深的条纹记述了百年沧桑。越往上走,树林愈密愈茂,树种也多了;景区四周星星点点分布着哈萨克族人的毡房;从天池流下的湖水在哗哗地淌着,不知流淌了几千几百年。
汽车穿过石门,向上慢慢爬行,山路盘旋而上。石门是进入天池风景区的门阙,石壁巍峨,高达数十米,犹如两扇敞开的大门板,门道最宽处仅10余米,两壁夹峙,一线中通,取其“山势两崖对,天门一线通”之景,定名“石门一线”。汽车在险峻风光中到达乘缆车的地方。排队在等缆车进口处绕了七八个弯,我们同行的与不认识的人绕来绕去,都忍俊不禁笑了起来,哈哈,绕一圈见一次面,都绕成熟人了。乘缆车上天池,在高处鸟瞰,与在飞机上又是另一种不同的风景:山色青黛,绿色如茵,杉树茂密,天马在山坡上悠闲地吃草,溪水如一条白带蜿蜒曲折,远处的房屋时隐时现——还没有到天池,心已经迷醉了。
下缆车,上电瓶车,直达小天池。在高大的青松林中,沿着弯弯曲曲的林荫小路,一直向山下走,石头垒的阶梯陡峭狭窄,我们都小心翼翼,慢慢的下行,来到小天池。沿着湖岸,透过树林,看到一个披着碧绿纱巾的深闺少女在羞涩的梳妆,我们都不愿打扰她的平静,悄悄地从她的身旁走过,一会儿,一阵阵轰鸣声传来,近前看去:雷鸣般的瀑布如银河落地,吐珠溅玉,打破了刚才的宁静。在石阶上继续下走,瀑布陪伴着我们,已经充耳不闻其他声音了。瀑布溅起的雾气在空中弥漫,空气潮湿清新,到达一亭,登亭观瀑别有情趣,几十米的落差尽收眼底:眼可见帘卷池涛,松翠水碧;耳可闻水击岩穿、声震裂谷;身可试雾水扑衣,凉爽宜人。
从瀑布处回走,又来到小天池,奋力向上攀登,眼前风光绮丽,松涛如潮,溪水潺潺,如诗如画。哦,一片碧绿清澈的湖水出现——是天池!正是天池!!被誉为高山明珠的天池展现在眼前。
天池比小天池的小家碧玉、藏身深闺不同。此时望去,她益发雍容华贵,婀娜多姿。站在她的面前,我不由得感到自惭形秽。她的气质那样高雅,她的胸怀那样宽广,她的神态是那样安详,神秘间带有亲近,安详中自有威严,风度翩翩而朴素,纤尘不染更高洁。这就是我梦中的瑶池么?
不来时想来,来之后有些不安:怕惊扰了王母的大驾,怕玷污了瑶池的美誉,怕打破了仙界的宁静,怕带来凡间的俗气,怕冲撞了正在沐浴的仙女,………
忐忑不安中在远处观望了海拔高6445米博格达主峰,山峰终年积雪,闪烁着皑皑银光,与天池澄碧的湖水相映成趣。近处看了定海神针-------一棵长在湖边的老榆树,传说是王母的金钗所变,湖水涨没不过根部,有些神奇。其他的景点未能一一去看,只能留下遗憾了。
不过,能来这里,可以说是天赐良机,是一种神秘的力量把我吸引到此,圆了年少时的梦,冥冥之中是否暗合天意?来瑶池作仙游,亲身体验了做神仙的感觉,不觉飘飘然起来,此一趟真是不虚此行了。来时坐飞机,就像是神仙一般,来到神仙住的地方,做一番逍遥游,身上不免沾染些许灵气,岂不是不是神仙,胜似神仙?
“天池”一名来自清乾隆48年(1783年),新疆都统大臣明亮到博格达峰天池题“神池浩渺,天镜浮空”石碑。天池是“天镜”、“神池”二词,分别取首尾二字而来。古称“瑶池”,神话中西王母宴群仙的蟠桃盛会就在这里大宴群仙,西周穆王也曾驾八骏御辇漫游至此,与王母相会,欢筵对歌,留下千古佳话。这些美妙的神话传说,给优美的天池自然景色增添了神秘的色彩。这里群山环抱,云杉相拥,一泓湖水,波平似镜,颜如碧玉,雪峰青松倒映其中,景色十分迷人。
天池美景确是人间罕有,吸引了中外众多游客来此游玩,我们来这里是到了“西天胜境”,那么,西方游客来这里要做什么呢?

|
|
|
2010-11-16 18:50:24
|
|
|
2010-11-16 19:09:36
|
|
|
2010-11-16 19:17:22
定海神针
西人游天池
|
|
|
2010-11-16 19:19:41
十一、一直向北
一夜火车的朦胧中,8月12日黎明到达了博乐市的地界。似睡非睡只听到轰隆轰隆声响的我醒了。向车外望去,天地之间处于混沌时分,一片茫茫,什么也分辨不出来。有时可以看到一星半点灯光,也不知是什么地方。连打了几个呵欠,洗了一把脸,清醒了一下头脑,想欣赏戈壁日出情景,便找出相机,等待着。
东方地平线渐渐呈现鱼白色。红晕揭开了戈壁之夜的幔帐。云彩开始变成五彩,朝霞将戈壁渲染得分外美丽。开始出现胭脂色的斑点,晨光熹微,太阳又以新的面孔喷薄而出,戈壁上的景物由模糊变清晰,大地新的一天开始了。铁路两边有宽十几米由芦草栽成的网格状物,那是人们为固沙用于保护铁路的,是凝聚几代人的智慧,费尽心血艰苦劳动的成果;准葛尔盆地最大的湖泊----艾比湖在眼帘中出现,沿湖长满了芦苇、杂草、杂树。下火车上汽车,在颠簸不平的路上向博乐奔去。博乐市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接壤。全名是博尔塔拉蒙古族自治州。红柳、骆驼刺、梭梭草等戈壁植物被甩向后方。在博乐市招待所吃早饭,品尝了奶茶,味道咸、香、鲜,好喝!博乐市很美,匆匆浏览市容,给人印象十分深刻。接着出发到博乐敖包——新修的那达慕会场游览。人们按着导游的讲解,合掌许愿并围着敖包转圈儿。
中午时分,到达赛里木湖。是一个神奇的湖泊。据说湖水无进口无出口,且年年上长,已淹没了湖边两条公路。湖水碧蓝,清澈明净,水波浩渺,起伏荡漾。湖里有特产——高山鲑鱼,极名贵,是冷水鱼,出水就活不成;湖边草地绿色茸茸,牛羊在吃草,游客在骑马;湖边有用蒙古包建成的度假村,午饭在此吃,蒙古姑娘唱着敬酒歌,为我们敬酒,我们用刚学的礼节,接过酒杯,先用右手无名指蘸酒弹向天、蘸酒弹向地,再蘸酒抹姑娘的额头,笨拙的样子逗得大家哈哈大笑。一狠心,我们品尝了价值200元一公斤的高山鲑鱼,味道鲜美。还第一次品尝了“手抓饭”,大米饭硬一些,但味道不错。汽车进入伊宁地区,果子沟天保自然林工程映入视线。在陡峭的山坡上,一片片云衫形成巨大的屏障,就象一条浩瀚的绿色长城,苍翠葱茏,峻峭森然,蔽日遮天,煞是壮观。山坡被草坪或苔藓一般的低矮植物覆盖,不是亲眼看到,还真想不到啊。顺路游览了位于霍城县的惠远古城,登上了钟鼓楼。依稀可见远处的残留城墙。老城早被沙皇摧毁,现在的“新城”是百年前重新建造的。
到伊犁,在伊犁河大桥走了一遭儿。是一条著名的向西流的国际内陆河,河水湍急,由哈萨克斯坦流入伊犁地区,转折后西出伊犁地区再入哈萨克斯坦境内,注入巴尔哈什湖,全长1500多公里。中国境内流域长422公里,年径流量166亿立方米,约占新疆河流量的五分之一,其中四分之三的水量流出国外。河里的游船在疾驰,不少少年在戏水。桥上看到有准备结婚的婚车,据说是这里的一个风俗。我突然想起了民族英雄林则徐。为了中国的强盛,竞遭贬斥发配至此,令人可叹、可悲、可敬。他是被迫来到这里的,他有工夫领略新疆的大好风光吗?他留下了怎样的诗文呢?“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虽然不是秋天,我们来此,心境却有天壤之别啊,不知林公泉下有知,作何感想??
|
|
|
2010-11-16 19:24:25
|
|
|
2010-11-16 19:30:11
|
|
|
2010-11-16 19:35:58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