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之家 回复本帖
欣雨文萃

欣雨文萃 进士

  • 134

    主题

  • 702

    帖子

  • 10295

    积分

编辑工作中的断句问题

2011-06-12 15:47:31

编辑工作中常常会遇到稿件中某句文字太长却没有断句的地方,其实是没有很好地审定,或只是语文语法不清楚的缘故。当然,文学作品,有时不能死板地套用语法,也就是说,除不合语法,但是有特点和特别语味之外,否则的话,小说、散文这类文学作品,就没了有滋有味的语言和生动的情节了。
说道断句问题,除了上述之外,有一些是编辑中手足无措。比如:“一股携带温馨浓郁之气的诗画般乡村生活的场景顿然浮现眼前。”这个句子没有改动就有点难以接受。应该改为:“一股携带温馨浓郁之气,有如诗画般乡村生活的场景,顿然浮现眼前。”加一个逗点后,用“有如”就在上面,渲染后,就上了一层楼,增加了味道。至于后面的逗点,就是全句文字不变,本来就应该加上的。这篇文章病句不少,如:1、“三毛生前滞留世上最后一封信是写信给贾平凹先生的”,多用一个“信”字读起来绕口,文字上也不漂亮。2、“先前我们家有一爿灌制的木纹唱片”“爿”一般指劈开的成片的木柴。也用作量词,但是不能用在“唱片”上,是专门用在商店、田地、工厂等词句前面的。3、“我小的时候,一个人担不动水,开始就和哥哥姐姐们两个人抬,(应该用‘。’下同)长大一点就一个人挑,担杖钩子长,人矮担不起来,就盘短了挑,开始挑少半筲,后来半筲、多半筲,满筲。”这么长却一逗到底,是应该过来的。4、“说是挑多了人压得长不高个的”多一个字“个”。5、“井绳亦叫“锚绳”,(。)很长年月里我以为“锚”是毛主席的“毛”,但不敢说,(。)毛主席他老人家(是)亿万人民的伟大领袖,恁么伟大,12岁时就写出一首咏蛙诗”也是一逗到底。6、“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出声?!”毛的原作最后是句号,这里用了“?!”。7“除样板戏京剧外,哼唱最多的就是大嫂偷唱我偷学来的那样的歌曲”绕口的文字,不是土话。8“但我最后一次挑水却丢大人了,那是在我尚未过门的新媳妇家里,(。)他们家大门朝东,出门左拐不远有口吃水井,旁边植棵老槐树,那井有年数了,又深又细,黑沉沉不仔细看望不见井底,(。)也许是我有段日子没摸井绳了,也许我处于内心紧张或许是激动,总之(这’总之‘是多余的字)我却把筲弄沉了,(。)偏巧他们家又没捞筲锚子,还得到别人家去借,真丢死人了,倒是准媳妇咯咯笑着开导了我一番。”
这篇加精的文章,用了相当多家乡口语,很有味道,我没有作为病句对待。当然举了几个例子,还有一些,也是文字上的问题,不多说了。都是应该改正过来的。因为,文章是给读者看的,除了有特色的地方土语,又是读者能看懂的之外,太滞涩的句子要改,句子太长应该断句。
一点建议供编辑们参考。

欣雨文萃

欣雨文萃 进士

  • 134

    主题

  • 702

    帖子

  • 10295

    积分

2011-06-12 16:02:42

这篇文章叫做《井子与瓮》。因为让我做副主编,不知如何做。梅,又催我给文章加精。我看了标准,又想看看别的文章如何水平可以加精。直率性子,为了江山。对事不对人啊。如是就了上面一席话。不周之处还请社团和编辑见谅。欣雨文萃顿首。

欣雨文萃

欣雨文萃 进士

  • 134

    主题

  • 702

    帖子

  • 10295

    积分

2011-06-12 16:47:19

又及:选中此文,有其复杂的意义:它既有土话俚语,又有文学语句,如何分辨,如何确定那些土话俚语读者能接受不必改,那些是属于文学语言不能有误,所以,对于编辑,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欣雨文萃

欣雨文萃 进士

  • 134

    主题

  • 702

    帖子

  • 10295

    积分

2011-06-12 16:51:52

更正:1、2楼留言中,“如是就了上面一席话”改为::“如是,就写了上面一席话”。“那些”应为“哪些”。

共1页 1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