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丕耀
|
《故里感怀》评改2011-11-23 19:31:40《故里感怀》评改
康丕耀 原作:
年来长忆旧乡村,
陋室凡花只独赏,
荒园断垄无荫树,
髫友偶逢同一醉,
这首七律的作者,本是一位有才气、有情怀的诗人,在他以往的诗作中,不乏思想性与艺术性达到很好统一的佳构,可圈可点的好句子,更是不胜枚举。 作者的故里是一个干旱少雨的地区,民谚云: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诗人先后在这里生活、学习、工作长达20年之久,故乡是他永远梦绕魂牵的地方。这首诗的立意很好,感情很真挚,语言有功底,尤其难得的是涌流奔突于字里行间的那种忧患意识和悲悯情怀。王国维曾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词然,诗亦然。下面我们来具体评析这首诗的得与失。 思念,感怀故土是中华诗词的传统题材,贵情深而意远。应该说,这首诗做到了这一点。首句“年来长忆旧乡村”,入题极为自然、贴切,且给人以茫远之感。但有一个字动一下似乎更好些,把“乡”改为“山”——因为作者故里地处阴山前后,“山”字更有地域特色,此其一;其二,节约下的“乡”字留作二句用,让它到后句发挥作用。 次句“岂奈秋凉老病身”,总体承接的还不错,但“秋凉”二字与首句的“长忆”联系品读,语意微微显“隔”;另外,“岂奈”二字下于句首,略显急促,对首句的深长情绪是一个阻断。现改作“乡梦沉萦老病身”,如此,语言的节奏放缓了一些,但情感并未削弱,还借“势”加入了一个“乡梦”的意象,使对故土的牵挂更加深长而悠远,也好象多了一些韵味,并为颔联的展开做好铺垫。另外,此处放缓一些节奏,似乎与首句的情感“潜流”更相一致——说得远一点,因为诗歌情感的表达,并非一味渲泄就好,有些时候要有所节制,以“少”而胜“多”,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下面来看中间四句。颔联“陋室凡花只独赏,拙诗半卷自闲吟”;颈联“荒园断垄无荫树,故宅空檐少旧邻”。应该说,这四句在总体谋篇上(亦即颔联和颈联内容的前后安排上)出了问题,有悖于起承转合的一般规律。上下联虽未完全合掌,但两联句式的构成情况基本相近,缺少变化。再有,“荒园”与“断垄”、“故宅”与“空檐”,词意上稍显重复。鉴于上述情况,把中间四句的字词与位置调整、增减,并修改为——“断垄春深无郁树,空檐秋远少芳邻。几枝寒蕊常孤赏,半卷清歌自苦吟。”“寒蕊”寓陋室、“清歌”寓乡愁,词易而意不变。将“旧邻”改为“芳邻”,与首句“旧山村”的“旧”字,避重。在颔联中增写“春深”、“秋远”四字,其作用,一可使诗的意境更加深远;二可与首句的“长忆”相呼应,与次句的“乡梦”相依托;三可使全诗有了历史的苍茫感,从而使感怀故里的情境与韵致更加空茫而辽远,力求达到言有尽,意无穷。 最后看尾联:“髫友偶逢同一醉,天涯浊酒解忧颦。”尾联结得还好。但“髫友”一词用得过实,意显窄。建议将“髫友”改作“故人”。“偶逢”,似不如前移后改为“偶遇”,“逢”与“遇”,字义虽相近,但“遇”比“逢”更具偶然性,更显自然,也更近于作品的情境。结句的“解忧颦”,建议改为“解愁颦”。如此修改,除字义的考虑外,因“忧”仅隔一字而前有“酒”字,整句诵读,诗的音韵感(即诗的音乐美)有所削弱;前句(第七句)字,词作上述调整与修改,亦有此因。 这样,整首诗改作如下,未知妥否?期与诗人作进一步推敲。
改作:
年来长忆旧山村,
断垄春深无郁树,
几枝寒蕊常孤赏,
偶遇故人同一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