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钟雄
|
【争鸣专栏】那些花与我相互途经2012-02-29 00:15:15
那么多漂亮的文字,如花如露,曾经,我只闻香即止。 相互途经便是有缘,采着采着便是一束,听凭心灵,听凭手指。 此时此刻,只言片语,皆为心知。
【即日起,对发表于争鸣社团之文章,我将不定时、不定数、不定篇幅挑选一二,进行评论,随心随性而已。】 |
|
|
![]() 杨钟雄
|
2012-02-29 00:15:46
爱已开始,尚未结束
—— 评析十五岚作品《不曾开始,也就不会结束》
·不曾开始,也就不会结束
遗忘了风从哪个方向吹来
取得春天的地址。激流与暗涌,时间上的箭头
—— 节选自十五岚作品组诗《橡树的小庄园》
先说说我跟十五岚的交情吧,三个字:淡如水。未曾谋面自不必说,隔网交谈也甚少,仅有的几次接触,仍可感觉其谦逊、善良与感性。不容否认,存在于我们之间的山川江河定是无数,但缘分指引诗歌,终究穿越了诸多阻隔,感谢在某种时刻,可以诗心相对,暖意彼长。 我极少写诗评,此次做出赏析十五岚作品这个决定,也是暗自衡量了许久,十五岚本身也写诗评,且相当优秀,深怕写不好贻笑大方,同时也不知从何下手,毕竟十五岚作品题材涉猎广泛,数量颇丰,待到最后,只选了这一小个 ——《不曾开始,也就不会结束》,若将十五岚的诗歌看做一场春雨,那么这只是其中极为微小的一滴。究其原因有二:第一,这个短诗给我印象很深;第二,一枝红杏可表春意,何必贪图春色满园?奢望可四两拨千斤而已。 好吧,我们开始进入诗歌。 首先是题目,它已经呈现一种低回的状态,因为当你尝试开口去念这句话的时候,语气肯定不能是高昂的,而且在念的同时,你甚至是在本能地微摇着头。另外,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在我看来,它并不是在期待任何赞同,它甚至只是一个略显无力的假设,其实很多事情已经开始了,此时的怅惘是因为它们的结束,潜伏的忧伤无可避免。 对于接下来的开篇,也许有人会觉得它与徐志摩的“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相似,只是简单变相了一下,其实不然,此处的风是被“折”了一下腰的,作者将其做了稍稍的停顿,关键在那句“又去了哪里”,隐隐透出一种迷茫感。我觉得,这阵风只是一个喻体,所谓的“遗忘”也是在暗示一种久等,不论这阵风带来的曾经是冷是暖,“我”依然关心着,并泄露着一种迫切。 “相对于一条河流而言”,此处是一种微缩,也是一种象征手法。这条河流可以是整条时光的蜿蜒长河,也可以只是某个人记忆中的某一截动荡,在那里,多少机遇与悲喜在漂浮,在发生,又逐一地不如意地结束了,经历过的人会说出那句:不曾开始,也就没有结束。多矛盾啊,我们总是如此言不由衷而又乐此不疲,其实,若然真的未曾开始,我们又何尝真的会欣喜? 此时,我谨慎地在开始与结束之间,填上一个动词,相遇。是的,这是美好的相遇,于是,诗歌之后出现的“链条”摇摆了一下,思念是多么顺理成章的事,冬至的河流该是一条雪白的链条了,它的凝固是一种承载,它的指向会是“春天的地址”,关键在于你是否具备耐心与信仰而已。 激流与暗涌无处不在,它们的“面无表情”也是一种警示,在特定的时刻,我们都是充满戒心而又十分无助的。看,我们多情地露出皱纹,轻易地长出白发,但时光不老,它一如既往催促我们去丢失,又逼迫我们去追寻,而它永远不会留情,半点不会。 诗歌到了这里,突然写道:“有一群山雀擦过头顶 / 谁能联想到周围的某些东西 / 正是它们的遗物”,这三句不露声色的话,在我读来,是心头一颤的。读到此处,不禁扪心自问,我们与那些山雀又有何异?人们或盲目地忙碌着,或懒散地荒废着,如同“山雀擦过头顶”,而人世短暂,红颜易老,转眼间,我们就会成为过去,不如一抹云烟。诗句在此处犹如劝诫,若是入信,定是告诉对方惜时惜人,莫待追忆之时徒增扼腕。以如此波澜不惊的悲哀之句打动人心,胜过长篇累牍,恰到好处,创作手法相当独到。 紧接着,作品突然转折,将悲凉情绪稍稍按住,“还在足够的视角和听觉中 / 期待一场大雪”一句带着慰藉,让人稍露宽色,因为我们终究不是山雀,我们尚且来日方长,尚有期待之心。此处,作品择用的意象是“大雪”,在我读来,用意有二:一,大雪纷飞铺成“素笺”,盛住这满腹的心语,终究也是空白无语代替千言万语,无声胜有声。二、雪之洁净,让人深感“一片冰心”,爱恋不变。 作品末尾“养蜂人”的出现是适时的,它让之前的所有感慨与倾诉有了着落,甚至连作品开头的“那阵风”都找到了本体。有的读者或许会问:为什么要说是“养蜂人”呢,却不说是樵夫,也不说是花农?呵呵,在此不禁要赞叹一下十五岚的用心,整篇作品,她不提及爱情,也不提及苦心,当然也不提及对至亲回归那种深切期盼,养蜂人自然是携带甜蜜风尘仆仆归来的那个人,他的甜蜜对“我”而言,自然是独一无二的,相信他的甜蜜依然记得回家的路,也记得尚在日夜守候的这个人。 整篇作品如同一串珍珠,所有的起伏都是随心,所以感情颇为真实,而且其间有一条线始终牵引着我,那就是“爱”。其实,我更愿意将作品读作一封家书,殷殷深情只为期盼“养蜂人”早日归家,其用词用句皆发自内心,经得起揣摩,也经得起解读。可以肯定的是,心中无“爱”的人笔下绝对不会涌出如此清澈的情感流水,也许人生充满迷途,生活遍地荆棘,然而爱是始终忠诚的灯盏,同时,它也在等待我们的信仰与激情。 从创作手法上看,作品意象十分节约,呈现明朗,表达到位,并无多余枝节,另外,整体透着一股圆润,构思也相当用心,虽无法体现十五岚在其它某些作品上体现出来的大气与雄浑,但仍体现其细腻笔法亦有功底。 曾经听过有人批评十五岚的诗歌很难读懂,很难领会,因意象繁杂、隐喻太多等等,其实这可以理解,毕竟当下,能有几个人愿意花时间读别人的诗歌呢?诗歌的凝练与节奏特点鲜明,就算是一篇散文,也并非每一句的含义你都能一眼洞穿吧,每种体裁都有各自的艺术手法与创作方式,因各位作者的功底与水平而呈现出不同的状态,诗歌更多时候需要你用心地感觉,这点我理解为“互动”,别总强求诗歌主动给你带来什么,你是否怀揣平和之心了呢?另,诗歌创作的个性化是非常必要的,否则千篇一律,还有何意义?在此也期盼阅读的人们可以怀着包容之心。 我这篇评析的题目是“爱已开始,尚未结束”,并非在唱反调,而是一种挽留与祝福,我对十五岚的诗歌之喜爱也已开始,尚未结束。借此祝愿属于十五岚的那份“爱”永远都是甜蜜的,并在其小范围内可以“源远流长”,也希望她的诗歌可以继续给读者们带来温暖,带来美好,这便足矣。此篇评析很大程度上仅为个人主观臆断,若有偏差,还请十五岚及诸多喜欢十五岚作品的读者谅解。
2012-2-29 尚在修改完善中。 |
|
|
![]() 杨钟雄
|
2012-03-03 14:34:35
问好李兄。稀客来,我之幸。 记得在某处论坛看过一句诗,好像是这样的: 万水千山不如一个花园。 |
|
|
![]() 杨钟雄
|
2012-03-21 10:26:41
·海之背
海背靠着一位老人
老人悠闲地哼着民歌
谁说大海只有胸膛 1993.5.29
(待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