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国风
|
2012-03-14 16:41:06
http://www.vsread.com/article-201808.html 1 楼 文友:北国风 2012-03-14 02:57:52
作者面对小学教材书皮上的一个错字,起初拒不承认,继之撒谎,最后在“豆腐桶”老师的教育下,脸红了,主动改正。文章以小见大,让我们看到了一位严父兼良师和另一位良师的高大形象,这不仅是作者之幸,也是和作者一样的学生之幸。作者语言简练,结尾感悟很能代表心声。
|
|
|
北国风
|
2012-03-14 16:41:38
http://www.vsread.com/article-201808.html 2 楼 文友:北国风 2012-03-14 03:20:08
文章充满深情,我都羡慕作者遇到这样的老师了。老师的胖胖形象描写之后,如进一步一句点明其内心之美,我觉得更能突出文旨。改错字,是点,只写了父亲和姜老师的千分之一,如再三言两语扩大到面,则点面结合,入木三分了。
|
|
|
北国风
|
2012-03-16 22:02:39
http://www.vsread.com/index.php/article/showread?id=202160 5 楼 文友:北国风 2012-03-16 09:52:57
第一次读时,有人打扰,心不宁静,搁下了。这次再看,有一种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的恍然,从心中的安然恬适出发,即可到达诗人的境地,意象的组合,塑造了一种生机和美丽,小山坡,长了半生的风景,正是诗人自己。
|
|
|
北国风
|
2012-03-16 22:35:10
http://www.vsread.com/article-202295.html 5 楼 文友:北国风 2012-03-16 07:14:50
四首诗还是那么粗粝而实诚,深沉而慷慨。但我更喜欢《给建筑诗人庄波写诗》,非常朴实,呈现出一种对建筑工人力的赞美以及对奉献的歌颂。“他用舌尖抚摸着砖的影子/我便抓起墨尺为他写诗”,舌尖抚摸的其实是大楼,也是庄波干渴的双唇和疲惫的身体,诗人用墨尺写诗,不仅写形也写神,才能丈量出大美。我“却讽刺他把毫厘挂在嘴角”,实际是以贬低来赞美庄波一丝不苟的执着,因此才有“词被混凝土重重地压扁/挤出的文字像沙浆汩汩流淌/字里行间都是对他的赞美”,在建筑工人的汗水里,字词是承受不了什么重量的,我们汩汩的感动成为赞美,被不断压挤出来。所以诗人跟着他的影子学他的优美,影子还丢在楼底。诗人对庄波由衷地赞美可见一斑。问好作者,敬茶!
|
|
|
北国风
|
2012-03-17 07:46:56
http://www.vsread.com/index.php/article/showread?id=202356 2 楼 文友:北国风 2012-03-17 07:44:29
重庆事件,现在全国人都很关注,作者冷静分析,公正客观,提出好坏是非的标准,举例也很充分,语言沉实,虽简短,但有力,值得一读。问好作者。
|
|
|
北国风
|
2012-03-17 08:36:30
http://www.vsread.com/index.php/article/showread?id=202416 2 楼 文友:北国风 2012-03-17 08:36:02
这是一篇借鸡喻世的散文,以《鸡的眼泪》做题目,写一只鸡面对奋斗却坎坷的命运,仍还不甘,其实也是悲鸣,告诉我们,泪也是抗争的示威,是呐喊和叫唤。如多从鸡的角度来写,将个人的情感融于其中,就会更好一些。
|
|
|
北国风
|
2012-03-17 10:53:36
http://www.vsread.com/article-202383.html 2 楼 文友:北国风 2012-03-17 10:49:54
人生的四季和岁月的四季,都是母亲用辛劳的一生喂饱的,母亲对庄稼、对子女、对于美,对于生活,都是勤俭淳朴深厚和热爱的,让人感动。
|
|
|
北国风
|
2012-03-17 23:06:03
http://www.vsread.com/index.php/article/showread?id=202647 1 楼 文友:北国风 2012-03-17 10:45:40
文题《晚秋》,有双关之意——自然与心情。在作者的笔下,时令正是晚秋,入目枯黄孤寂,而身体的不适,心情的灰暗,都与晚秋对应。这是开始。作者一路登山,友人的盛情,他们夫妻的恩爱,晨练人的生机勃勃、热气腾腾,路中所思,结尾对女孩以绿色画晚秋的感悟,在作者眼里,这些都成了晚秋的晴空一鹤,昂扬鲜亮。所以说,虽双关而又突破双关,翻为对比,两两互衬,前后照应、对比,更见新意。语言很简练,开头干净,结尾言尽意不穷,精彩。作者没有李商隐“只是近黄昏”的感慨,却多了乐游原的诗意。
|
|
|
北国风
|
2012-03-17 23:06:34
http://www.vsread.com/index.php/article/showread?id=202647 2 楼 文友:北国风 2012-03-17 10:50:22
这两个句子很欣赏:1、友接过她先生手里的水壶,接过简单的“带上”两字,一脸的幸福、满足。 2、女孩说这话的时候,阳光正从她脸上滑过,落在灿烂里,一直深了下去!
美丽的句子。
|
|
|
北国风
|
2012-03-17 23:07:19
http://www.vsread.com/index.php/article/showread?id=202647 3 楼 文友:北国风 2012-03-17 11:00:19
提一点意见:“记得在那个唱着《在希望的田野上》、《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的年龄里”,语言本身没有毛病,但到底多大年龄,一般人不清楚;“一直来可是波澜不惊的”当做“一直以来……”;“晕头转向中完成疏忽了身体的保养”当做“晕头转向中完全……”;“还是身体的脱变”应做“还是身体的蜕变”;“山顶最适合人独自呆一会的地方”,少“是”字;“孓然隐身山海”用错了。另外省略号、冒号用法基本不对。
|
|
|
北国风
|
2012-03-17 23:07:48
http://www.vsread.com/index.php/article/showread?id=202647 4 楼 文友:北国风 2012-03-17 11:03:28
文中说:“像陶渊明、李白、苏轼等那么多的古人,执著地要蹬上山顶,然后选个地方住下,与青灯黄卷,孤月竹影为伴,把自个深埋红尘之外。”不知作者从何处得出如此结论?
|
|
|
北国风
|
2012-03-17 23:26:30
http://www.vsread.com/index.php/article/showread?id=202647 5 楼 文友:北国风 2012-03-17 11:23:56
从行文来看,若自然的秋景笔墨再多一点,不仅双关之意更突出,对比之味也会更浓厚。个见,问好作者。
|
|
|
北国风
|
2012-03-18 22:06:12
http://www.vsread.com/index.php/article/showread?id=201921 3 楼 文友:北国风 2012-03-18 10:02:23
文章从多个角度解读老鼠,发人深省,很有意思。另外,不解的是,都是妙文了,却连精品都不是。问好作者,敬香茶!
|
|
|
北国风
|
2012-03-19 19:09:21
http://www.vsread.com/index.php/article/showread?id=202998 2 楼 文友:北国风 2012-03-19 07:07:35
语言很有味,真性情,真风骨,后更胜前。就前文说,生命的芳菲是不以别人的不关心为转移的,这是一株杜鹃花绽放给作者的花语,所以作者行文结束时感慨“她将以带血的分娩,绽放这个春天的红颜……”实际托物言志,因而,我觉得这篇文章,能否再简练一些呢,被太阳灼伤,买太阳镜似乎冲淡主题,除非围绕坚强写。其他看花草、八哥感悟生命也是如此。
|
|
|
北国风
|
2012-03-19 19:20:19
http://www.vsread.com/index.php/article/showread?id=203064 楼 文友:北国风 2012-03-19 07:18:49
云在青天水在瓶,不记得何处看到的,但已有19年多了,至今还是喜欢,所以急切地看了文章。文章静心见月,风轻云淡,可见一斑,但觉失之东鳞西爪,不见在意,前人曲径通幽,禅房花木,必定有景,也必有在。个见,海涵,问好。
|
|
|
北国风
|
2012-03-19 20:58:22
http://www.vsread.com/index.php/article/showread?id=202926 4 楼 文友:北国风 2012-03-19 08:56:03
病重的父亲,是如许的坚强,让人感动而佩服;淳朴的语言,是那样的深情,让人沉醉而流泪。正反多次对比,加强了情感的抒发,突出了父亲的高大,好文章,好父亲。错误也很明显,我觉得,是行文太匆匆了,或者是,情不能已,心有所动。希望为文严谨些。
|
|
|
北国风
|
2012-03-20 09:49:52
http://www.vsread.com/index.php/article/showread?id=202972 1 楼 文友:北国风 2012-03-20 09:48:47
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这是世间法则。作者从化工企业生产实际出发,举例说明,很有意义,如能再跳出化工企业,从社会各个层面阐述,语言在活泼一些,就好一些。问好,海涵。
|
|
|
北国风
|
2012-03-20 10:51:19
http://www.vsread.com/index.php/article/showread?id=200852 1 楼 文友:北国风 2012-03-20 10:50:44
作者就民生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并以普通老百姓的身份,再三拜托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立法规范,尊重维护法律,值得肯定。
|
|
|
北国风
|
2012-03-20 14:41:51
http://www.vsread.com/index.php/article/showread?id=203263 1 楼 文友:北国风 2012-03-20 02:32:41
标题质朴亲切,意蕴悠长,正文情感细腻,生动真挚。题目与内容可谓相得益彰。文章如同一张怀旧的老照片,我们又如读一篇深情款款的怀旧小说,看到的是纯真的年代,纯朴的同窗,纯洁的友情,让人心中升起无限的美好和向往,不禁想走进那年那月。暮海图的背景,留言的浪漫,同学的记忆,点点滴滴都是真,字字句句都是纯,前后相连,语言流畅,表达紧凑,少年时代的含蓄和朦胧尽在简约的文字中,意思因而更丰富,令人回味。这句话“但我早已在他删除之前,复制画面,粘贴心底,永久保存,时时刷新。”有味道,很有新意,读来温馨。
|
|
|
北国风
|
2012-03-20 14:42:21
http://www.vsread.com/index.php/article/showread?id=203263 2 楼 文友:北国风 2012-03-20 02:40:13
文章原用《暮海图》做标题,现在作者修改后,编者觉得很好。行文多用短句,简洁而有力,配上深情的叙述,令读者感动。文字上相比以往,圆熟一些,但还是有一点文字上的疏漏,已改。恭喜作者不断进步。祝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