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鸣文学论坛 回复本帖
争鸣文学

争鸣文学 布衣

  • 35

    主题

  • 110

    帖子

  • 281

    积分

【争鸣】十五岚作品研讨会实录

2012-03-17 12:45:15
 

争鸣文学社十五岚作品研讨会实录

亲爱的文朋诗友们,争鸣社团为江山及争鸣优秀诗人十五岚召开了第一次作品研讨会。此次研讨会依据争鸣文学社团办社宗旨“民间立场,唯文是举”,取得了成功。此次研讨会汇聚了上至社长下至争鸣全体编辑人员的心血与汗水,对此表示敬意与谢意。

下面将此次研讨会详细情况实录出来,期待更多作者与读者关注争鸣文学社团,也期待争鸣文学社团的明天更美好。

一、邀来四面八方友,梧桐引来凤凰栖

争鸣文学社团作品研讨会邀请函

江山网全体文友:

 为了答谢朋友们对争鸣文学社团的支持与厚爱,为了争鸣社团的宗旨得到最大程度的宏扬,为了争鸣作者的作品得到最大程度的重视,为了让所有作者付出心血和汗水的作品安得其所,争鸣将不定期召开争鸣作品研讨会,欢迎各位文朋诗友们参加。


     
研讨会召开地点:争鸣文学社论坛  http://www.vsread.com/index.php/bbs/index/show/25269

      研讨对象及条件:凡在争鸣发稿10篇以上的作者,无论精推还是社推,一律有资格申请作品一篇参加争鸣作品研讨会。
     
研诗会周期:一般情况下试定为半月一篇次。特殊情况如节假日除外。
     
研讨会参与人员:争鸣文学社团全体编辑与作者。诚邀兄弟社团及其他社团的朋友们以及系统老师们参与研讨。
     
研讨程序:第一步,作者申请;第二步,提前在江山快讯发布入选作者作品研讨会召开的信息,并邀请朋友们前来参与研讨;第三步,研讨会正式开始;第四步,会后总结此次研讨会全过程,并以争鸣文学名义发表,作为永久珍藏。
     
争鸣文学,民间立场,唯文是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期待你的参与,你的精彩!

                                                                                                                                   争鸣文学编辑部
                                                                                                                                      2012-1-14

二、紧锣密鼓看好戏,研讨大会拉帷幕

十五岚现代诗歌作品研讨会即日开始

江山才俊立江山,江山有个十五岚。弱水三千浑不爱,现代诗歌一枝鲜。按照争鸣文学社团召开争鸣作品研讨会的要求,在争鸣文学社团须得发文十篇以上。至目前为止,实力派诗人十五岚已在争鸣文学社发表诗歌与诗评达十六篇,且以高质量的作品立足社团(十六篇诗歌与诗评,十篇为系统加精作品),为争鸣社团的发展壮大立下第一功。故此召开十五岚作品研讨会,欢迎各位诗人墨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大家可就十五岚单篇作品或整体风格展开讨论。少则三五句,多则洋洋洒洒数千言,皆大力欢迎。

江山优秀编辑山泉兄曾如此评价十五岚作品说:十五岚作品有很深刻的内蕴,其风格深沉凝练,低调出手,在借故抒怀中泼洒情怀,没有朦胧之意,琅琅诗风震撼读者,委婉写意却意象纷呈,视线之内,皆诗句也,哪怕一抹霞光,一片雪花,仿佛信手拈来,就足以让人流连忘返,其诗歌有海子之风,不仅能“喂马,劈柴,周游世界”,还能“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山泉兄之评价在争鸣文学社团开了很好的讨论之风。同时期待更多人加入进来,你的作品,我们的用心。或许下一个研讨的作者就是你呢?

不薄新作,不唯名家,民间立场,唯文是举。这是争鸣文学的宗旨。

争鸣文学相信,有一种欢喜是——有人唱歌,有人和。争鸣,就是一种真实而向上的和声。在这里,可以唱出最真挚的歌,写出最真诚的字,认识最真诚的人。

还等什么?争鸣文学欢迎你,来吧。

凡参与的朋友请在论坛单独发贴,统一题目为《我看十五岚作品》,对于精彩帖子,争鸣将申请首页论坛精华,予以展示推介。感谢朋友们支持,期待各位光临指导。

十五岚简介: 十五岚,女,原名李燕。湖北人,居武汉,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曾从事金融工作。2008年开始文学创作,有诗歌和散文作品见诸《青年文学》、《绿风》、《诗选刊》、《新诗大观》、《知音》、《散文诗世界》、《天津诗人》、《大别山诗刊》、《天水日报》、《长白风》、《孝感日报》、《天水晚报》、《天下诗歌》、《原野》、《荆门日报》、《无界诗歌》、《江夏文艺》、《潮白河诗刊》、《核桃源》、《派度诗刊》、《乌江》、《燕赵诗刊》、《大风诗歌》、《中国现代诗人》、《红山诗刊》等国内多家报刊诗刊和诗歌集。参加全国性诗歌征文和同题诗赛,获得过奖次。一个视诗歌为琼浆的人,醉心写作,穿梭于多家文学论坛。诗观是:“一朵花对一只蜜蜂多么重要,我因此进入,同时又离开。”

十五岚江山文集链接:http://www.vsread.com/space/myspace-16684.html

 

争鸣文学社团

 

2012/2/25

三、众说纷纭论佳作,文朋诗友聚一堂

发言人:澜水微静

发言实录:(一)我看十五岚作品《安,我想我依然爱你》

岚真是现代社会中少有的至情至性的诗人!

岚的这是首诗歌以女子特有的视角,细腻的笔调写出依恋、哀怨、幸福、痛苦、无奈和温柔挚爱执着等等情致,层层婉转,层层递深,真实而感人地传达出诗人对爱人复杂变换的情感思绪。看过岚的很多诗歌,诗人复杂而忧郁的感情同她一贯的人生追求和人生信仰结合起来,便构成了这首诗的独特意蕴。这首诗不是以高度的凝聚力显示其魅力,而是以细腻的笔调,通过对一种复杂情思的铺叙,对一种自由流动的心理活动的铺展达到预期的效果。诗歌中有许多细节的描绘,这在艺术表现上或许稍显纷繁琐碎,然而这正吻合了抒情主人公复杂变幻的思绪。在意象上,这首诗通篇借用大自然的一切景物作为情感渲泄的对象,赋予一切物象最温柔的色彩。

诗歌一开始就切入抒情主人公的内心:“安,我想我依然爱你”,从诗句中可以看出,诗人极力让自己变得优雅,变得不在乎。其实,究其内心深处,这份爱并没有远逝。通过自己的种种表现,得出这样的结论“安,我想我依然爱你。”否则,“我”不会在漆黑的夜等待黎明,坚固的心房不会像嫩草一样柔软,“只须羁绊,便豁开一个路口”让思念的情愫汩汩流淌,从心尖一直喊你的名字。

这首《安,我想我依然爱你》它的特色不仅表现在其所表现的情感内容上,还在于其新颖的艺术构思上。“握不住鸟鸣,飞进天空”,想拥鸟儿入怀,但是,鸟儿丢下的只是“一枚青果带来梅雨”,于是思念就这样蔓延开来。就如贺铸在《青玉案》中写的那样“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以大片的烟草,满城的柳絮和梅雨季节的烟雨来形容闲愁之苦,闲愁之多。其实,在这里,岚已经在无意间化用贺铸的诗句来表现思念之浓,之酸楚,之青涩。“碧云天,黄叶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像类似曲折委婉的表达在岚诗歌中也比比皆是。例如诗人在表现泪水决堤时,诗人没有直接说出因为哭泣,因为眼泪肆意流淌而让眼睛红肿,而是说“把雨魂捣碎,将酸楚敷帖受伤的眼眸”,其联想是何等美妙,何等别致!读这句诗,我们不仅没有看到一个悲悲戚戚的女子,相反,抒情主人公招人怜爱的楚楚可怜之态倒显露无疑了,其貌之娇,其情之深令我们唏嘘不已,黛玉似的蹙眉演示了一种古典的美。

岁月荏苒,光阴似箭。思念已经伴随诗人走过四季,走过人生的每一天。又是一年春始至,不知道十二月的河岸,桃花开了没有?是否依然灿烂?人面桃花依旧,但是,潋滟的清池却残留了枯枝败叶。正如抒情主人公的感情一样,心湖的平静已经被打破,婷婷玉立的芙蓉经受了风霜雪雨的摧残。不知道还有没有毅力重新站起?“在旧伤的愈合处,将断枝、枯叶重塑,另一个七月流韵”?诗人把自己比成清水芙蓉,不仅有人格的高洁,更是将“婀娜我自痴”小儿女情态展现得晶莹欲滴,温婉动人。

第四小节,诗人的联想比较奇特。合欢树象征着花好月圆,象征着珠联璧合。但是,梧桐秋雨,梧桐滴漏,梧桐芭蕉有时候却又在文学作品中被赋予萧瑟而寂寥的意象。这两种相反的意象并列在一起,就让这一节诗句充满无限张力。所谓的张力,是英美新批评所主张和实践的一个批评术语。通俗点说,可看作是在整体诗歌的有机体中却包含着共存着的互相矛盾,背向而驰的辩证关系。就这一小节来说,“合欢树”与“梧桐”就是一对“二项对立”。期盼着和你平平凡凡过一生,但是现实却让人怅惘,落寞。所以,诗人用“二元对立”式的情感态度让这一小节诗歌呈现充足的“张力”。这里,抒情主人公把自己想象成一只鸟儿,跌落进森林,在纷纷攘攘的枝叶间默念你的名字。四周婆娑的枝叶都幻化成你的影子,所以,想来“安,我想我依然爱你”就一点也不为过了。这样的执着又岂止是“我想我依然爱你”这句淡然的话语所能囊括的。

四季轮回,各有其花开凋零之态,但是,诗人赋予内心的情感以第五季。第五季的色彩全是暖暖的绯色,那里有踏歌而和的人,有美丽永不凋谢的朱槿,有你张望的双眼穿透我的心扉,和月儿遥相生辉,“魅惑一地明媚”。可见第五季在诗人的心中万分美好,许多温柔的感情也在这个季节里跌落成一地缤纷。

前五个小节诗人用各种意象分析内心情感,只为证明“安,我想我依然爱你”。但是在第六小节中,诗人却表达对汲水女人的羡慕。汲水的女人过着平凡的日子,每天将陶罐的泉水叮当成一曲优美的田园诗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和相爱的人儿并肩剪裁着生活的画卷。这是一副很恬静很温馨的生活场景,在诗人的眼中成为她最热切的向往。“ 多想唇上的语言,从你的指尖弹落,在星子的深夜,与梦袅袅一种生死”。诗人并不奢望很多,只想在平凡的生活中有你的陪伴,听到你唇齿间流动的话语,在星子之夜,伴着袅袅炊烟,伴着袅袅梦境老去。这让我想起一首歌的歌词“最浪漫的事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爱情的极致或许就是洋溢着浓浓亲情的婚姻。婚姻的缔结让爱情更加巩固。

可是,我们终究没能够在一起,不能一起坐看云卷云舒,花开花落。 “褪不去思念的皮肤,深蓝,是高度的攀登,墨黑,是孤独的洗礼”。诗人用皮肤、深蓝、墨黑和空气来比喻思念,比喻一反常态刺激着读者的想象力。深蓝和墨黑的特质让我们从最深处挖掘、感受诗人浓郁的思念。广袤的天空铺满蓝色的旋律,博大的胸襟却因为思念而变得悲悲戚戚,因为思念,所以孤独,思念是肌体的皮肤,每一寸肌体都有思念的虫子在撕咬,在漫爬。惶惶然若有所失,茫茫然若有所忆。或呓语,或失眠,这些都让读者从心底发出一声沉重的叹息!

伊人戴红妆,可是亲爱,你在哪里?“树叶,如若心瓣,”于是,“我”在绿叶上抒写“我”的思念、悲伤和忧郁。这一节中有两个值得注意的意象,一个为心瓣似的叶片,一种是鹤唳。心瓣似的纷叶片片凋零,在风雨中摇曳,一如诗人浮来荡去的内心,不得安宁。或许月圆月缺的时候你都不会归来,可是,诗人的情感却缀满了秋的枝头,成为片片心瓣。“梦断晓钟,听云间之鹤唳。”清脆的鸟鸣划破长空的静寂,带着振奋飞向远方,丢下的是诗人凄凄惶惶的情感。“我的伤悲与忧悒”化成一声长啸,在清空里漾着。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所以,在诗人听来,那一声声长啸也就有了惊扰忧郁的内涵。

找寻不得,只好躲避。躲避不得,只好独自忍受。明知放弃也是一种美丽,可是偏要作茧自缚,把思念的情感牢牢束缚在灵魂的茧中。不再言语,不再寻觅,把孤独的思念放在心房最温柔的地方,“ 只等轮回,花开彼岸”,在各自的天空中安静地绽放,遥遥相对。在这一节中,诗人看似对这份感情漠然了,淡然了,只求安静地各自守望了,但是,内心里汹涌的感情通过字里行间依然清晰可得。表面的宁静掩埋的是“我的耳边,潮汐跌宕”。潮起潮落的是情感的波澜,洪泻而下的也是情感闸门的决堤。爱情,或许就是这么让人无奈而又难以割舍!

所以,诗句结尾接着写到“安,我想我依然爱你”。通过种种细腻的枝节的剖析,挖掘灵魂深处后终于明白,对于这份感情诗人一直没有放下过。因为“依然爱你”,所以在斑斓的秋色,在皑皑的冬季,在一切有生命存在的自然物象中都能够看出你的影子。有你,就有“我的庄园”。有你的地方,就是家的地方。“ 那都是故里,与你同在”深情蕴藉的诗句让人久久不忍释卷。

爱情真是最具个人化的感情,是人的一生中最耐咀嚼品味的情感之一。描写爱情,既可以直抒胸臆,抒发炽烈的感情,也可以表现得含蓄蕴藉,艺术手法和风格是多种多样的。唯其表现得真诚深切,方能打动他人之心;唯其找到一个独特的艺术视镜和表现角度,方能显示出诗的新意和诗人的创造。岚在这首诗歌中,不仅仅有大胆的表白,更多的时候语言含蓄温婉。多角度地铺陈描写应该是这首诗歌最突出的艺术表现手法,也是收到感人效果的最好表达方式。

 

(二)我看十五岚作品《一个跋涉者的朝拜

一直都很喜欢十五岚的诗歌。在我看来,十五岚诗歌在新诗领域中定会开拓出一片新天地。可以说,十五岚的每一首诗歌都是她心血烘焙出的佳酿。前段时间正巧听了一堂秋叶老师关于诗歌赏析与写作的讲座。当今诗歌正处在多元化的审美走向,仍然是复杂而又有些生动的无序状态。在诗坛繁而不荣,昌而未盛的情况下,对照十五岚的诗歌来看,她的诗始终有自己的风格和航向,无疑为那些初学诗歌的朋友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本。读十五岚的诗,会感知她以诗的形式蓄积起来的不可遏制的感情。和清丽婉约相对,十五的诗歌更多的是深沉和悲悯,一种大气豪迈萦绕在字里行间,即便是情诗也一样沉稳有力,像父辈深沉的爱护,像敦煌额头的斑驳,被笼上严肃的色彩。我想,一个感情上成熟的诗人是常常压抑自我的情感,努力以理智的诉诸方式求的与别人思想沟通的。
     
而且,十五的诗歌在语言的运用上含蓄,不张扬,没有奇异的色彩和奇诡的词汇,形式上也不奇特,可是情绪上却很秾挚,在沉静中有一种不易挥发的韵味。在意象的塑造上,纷繁复杂,别具一格。十五岚努力用最新颖的意象给读者带来感官上的享受,用探索的目光去寻找最适合表情达意的意象,融入自己的感情,合成新的艺术体,从而达到诗缘情的效果。而一首优美的诗歌又离不开美妙的意蕴。意蕴的营造又离不开意象的塑造。所以,十五岚的诗歌很重视将不同的意象重新组合排列,像分解化学方程式一样,在平凡的意象中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让诗歌的审美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完成对意蕴的把握。
     
另外,思乡是十五岚诗歌中永恒的主题。十五岚诗歌吟咏的对象是世间万物。它们可以是植物,可以是动物,也可以是器物。但吟咏最多的是人物,是亲情爱情和友情。思乡的主题是自我感情的很好表现。由于思乡情感的浓郁,所以表现在诗歌中便是感情力度的增大,变浓,诗歌语言的铿锵有力,诗意轮廓中鲜明的角色对比。
其实我们说,思乡主题的本身已经不再新鲜。中国的古典诗人早已写下大量的思乡篇章。思乡的主题好像也不能给诗歌带来鲜明的个性和独创性,特别是在有了这么多思乡名篇之后。
     
比如众人皆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的《静夜思》),王维的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益窗前,寒梅着花未?(《杂诗》)等等都是耳熟能详的经典。余光中的诗更是把思乡情结推到顶峰,极致。所以说,十五岚的思乡主题很难创造出与前人不同的、崭新的而且具有生命力的意象来。然而实质上,十五岚在这首诗中却能冲破旧有的束缚,脱离前人的影响,跳出前人的窠臼,敢于运用独特的事物来表现这一主题,从而让这首诗读起来富有韵味,给人强烈的刺激,并产生共鸣。
      “
白色的天空/我用六角雪花/收拢乡情,它静止在一只鹰的身上,那时,我们能想到的是诗人对家乡的依恋与向往。天空因为雪花的映照更加洁白,如诗人纯净的感情。做一只展翅的雄鹰,在暴风雪来临的夜晚,隔着山川,以滑行的翅膀牵出北风抵达那个朝思暮想的故乡。这里的雪花无比轻盈,而雄鹰则强健有力,雪花和雄鹰这两种意象就把诗人和故乡连接了起来。故乡的温柔可爱怎不让游子感念于怀?这种浓郁的离情别绪从语言上来说很形象,很感人。
      
高原,湖泊,来自体内的弱水,星宿,青稞,旌旗都不能安顿下诗人的故乡。于是诗人想象天堂的窗口飘扬的风铃/我多么愿意躲在一片雪下,/聆听/五谷丰登/生养蕃息/”。年愈近,思乡的情怀就越浓,故乡的山山水水早已嵌在肌肤深处,成为不可剥离的一体了。
于是,请让太阳奔跑在地平线上,和肃杀的冬对抗,让它温暖因思家而颤动的指尖。等待冰雪融化,长年在外的心也融化,用这一腔春潮绿了大地,绿了故乡,也绿了心湖两岸,即使收获一尾夜半的月光/我将它含香吐露,凝结成花朵或蛙鸣/还给村庄,珍藏住七月和粮仓……”这样深情的诗句谁能不为之动容?不管他乡的鸟儿如何鸣翠柳,他乡的花儿如何独自开,在诗人的眼中都抵不过田野中阵阵蛙鸣和殷实的粮仓。所以我们说诗人的故乡是世俗的,弥漫着风尘,稻香和亲情。是人间的,湖畔的,秧田中央的,是听得见蛙鸣,看得见花开的故乡。故乡的美是清新而温存的,是一首诗,一幅画,一个期盼的眼神,一句深情的叮咛。
      
这就是我们的女诗人十五岚的思乡情结!没有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似的惆怅,没有可否将我一腔热情/满目湿润的泪光捎回似的悲哀。厚重、饱满、朴实而大气的诗句久久回荡在读者心中,引起极大共鸣,深入脊髓,深入灵魂。
除了思乡情结,十五岚的诗歌中表达较多的主题还是关于爱情。《在深冬》是一首很含蓄的爱情诗。爱情让人仰慕钦羡,浮想联翩。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是我们温馨的梦。这些情绪在诗中含蓄地表现出来。
      
爱情在严冬中酝酿,像一枝寒梅,在瑟瑟冷风中为你释放所有的热情,为你倾城,倾国。我哆嗦的皮肤,开始皴裂,内心里的激动不安在抖动的笔端,在颤动的心田表达得淋漓尽致。我们仿佛看到诗人正极力握住笔杆,把对爱情的渴望付诸文字,用最真诚的感情,最压抑的语言缓缓轻启。
     
在这首诗中,诗人最强调的色彩是白色。苍白无力的爱,像雪花像月光,纵然有少许柔和,可浸透在心底的依然是冷。冷冷的色调贯穿在诗歌的始终。上苍的声音是一种雪花,或月光/它们都是白色的。爱情是一种暖色,没有白的苍凉,白的冷漠。它更多的应该是玫瑰红,是霞,是枫叶、红豆的颜色。如今,她像挂在枝头的月色,散发着冷冷清清的光芒,而且,在可望而不可即的遥远中,更显一份落寞与惆怅。或许,爱情也如雪花,跌进水中,被冻僵了四肢而无力释放自己的热量。除此之外,剩下的北风被一群乌鸦,挟持天空。现实中总会有黑暗的一面,因此,这个冬天是泛着黑白底色的老照片,发黄的记忆中总找不到感情的突破口。
      
渴望与无奈交织在一起。亦步亦趋,接近一株寒梅。在这里,寒梅分明是爱的象征。在黑和白之间散发淡淡的粉红。令人向往的颜色,春天的颜色。于是,心潮为此澎湃了,感情的潮水为此泄闸了。温柔高贵的爱神何时能将丘比特之箭射在黄昏的河岸?以一支天空的游牧族洒下一地金路标,带着诗人寻找丢失的爱情。看到这里,突然又想起《桃花源记》来。一样是追寻理想的乌托邦,一样是刻下了标记,但是最终的结果还是不复找寻。是不是美好的事物一旦失去,就再也难以找回?那里是不是也有你的气息。比如散步、沉思,河畔下的夕阳见证我们执手相望过,见证我们呢喃细语过,见证我们彼此望着对方的眼睛,说下冬雷震震夏雨雪,乃敢与君绝的诗句!夕阳曾经拉长我们的身影,让你的沉思融入在河水中,浩荡流逝……这样的回忆让诗人沉浸在甜美中。于是,我多么情愿,安于冬天的山河/能不能省去白雪、月光/以及零度的河流。只给爱/使我煨热黑色寒夜/用梦/织补身边的暗香,举重日子/抵达你,也抵达次次的黎明。在黑的夜里,细数黎明到来前的分分秒秒,这该是怎样的一种煎熬!是的。爱情本来就给以人丰富的情感体验。或站立在高山之巅,尽情享受大自然亲昵的抚摸,看蓝天白云徐徐从身边穿过,或跌落于低谷,于万劫不复中亲历锥心之痛,看破红尘之悲。但是,爱情又时刻给人以新生的力量和渴望,即便前方阻碍重重,浓霜暗路,也会拨开云雾见彩霞。
     
无论怎么说,在这首爱情诗歌中,十五岚的联想是出奇的,别出心裁的。这也可以说是她诗歌的一个显著的特点:撷取生活常景,用最意想不到的方式组合,塑造一系列巧妙的意象,从而表现出诗歌曲折含蓄表情达意的审美特征。我们不能说十五岚擅长的是爱情诗,其实对于其它题材,她一样能熟练驾驭。她的诗歌中融进太多的理性思考。亲情,爱情,友情,人生,家庭,事业……凡能写进诗者,十五岚无不以女性特有的敏感的心去感知,去表达。在十五岚构筑的典雅的艺术世界中,我们觉得,诗句中的每一个音节都来自她内心,都是她内心思想的写照,经过精心的组合安排,为读者展现一个细腻而丰富的情感世界,一个诗人的浪漫情怀。
     
之前我曾经说过,世间一切万物,都在十五岚的笔下熠熠生辉,都成了诗意的化身。如果说她把乡愁凝进诗句,把爱情融入诗句,那么,剩下的当是她对人生的思考,对时光匆匆流逝的叹息。
      “
为了努力使艺术与生活之间取得统一与调和,诗人们常常把自己搁置在现实与理想之间,像顺水的船与那反逆的风所作的抵御一样,使自己的生命在不安定与颠簸中前进……”十五岚在这首诗歌中所表现出来的矛盾和追求就和谐地统一在一起。
       “
允许一朵雪花住进体内/不用黏土。又是岁末,雪花肆虐飞舞,冷湿躯体,而我不用渴水/只用我的骨骼、血液和呼吸/安静它失血的唇。可以说,诗歌一开篇,我们便被诗人的笔引到白雪茫茫,凄风苦雨的境界。匆匆岁月年又至,感叹光阴催人老!
        “
冬天。我不断用想象抬高目光/越过楼顶,引一群鸽子在天空穿插/俯冲而下的身姿只是看到可爱的群鸽以俯冲而下的身姿划出一个优美的弧线。其实,诗人在这句中已经把空间扩大到无限。由地面到空中,到楼顶,到目光之外,到思想之外。在时空的无限性中,我们躲在其心脏内,任岁月像疾驰的列车呼啸而过。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间不以人的意志而定格。东坡曰: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在生命之短暂,人生之渺小的喟叹中,我们或许会迷失了方向吧?所以,在诗歌的前半部分中,诗人的感情倾向于茫然和苦闷。不经意间春风又绿了江南岸,二月的城池时常又被迷雾笼罩,偶尔起一阵风。细想,这哪是城池,这分明是诗人的心湖!心湖中涟漪微漾,时而明媚开朗,时而愁云惨淡,如易安在词中云: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了。
       
可春天依然款款而来。又是一年轮回,又是一个新的开始。痛心流逝的光阴,接近春天的步伐/ 都会踩疼路口,回首往事,平日里自己又何尝做过许多值得骄傲的事情,创下辉煌的业绩?如今,面对春暖花开,搁置心尖的山坡,该向阳哪个方向。如果,我们能够理解十五岚的思虑,便能感受到她青丝一样纤细的感情。她惯于在诗歌里感受人生,思索生命。迷茫只是暂时的,可以说,诗歌的后半部分基调是昂扬的,明朗的,是全诗的亮点,也是主旨的升华。潜藏在诗人内心的倔强和勇于追求的精神又展露在读者面前。这样诗歌在内容上就具有了跌宕起伏,一波三折之美。由失意彷徨到坚定奋起,这中间的心路历程,情绪波动,情感煎熬远非诗句所能完整表达。
      
做一只勤奋的鸟儿,辗转布谷的情怀,打开的心扉,让阳光走进来,用温暖融化体内的积雪,让一只马车追赶二月早春/所布下的故事,并使蹄音穿过。在得得中唱起早春的歌谣,看桃花雪的羞涩中掩藏跋涉者朝圣的模样。
       
艾青说我们的诗种是驾着纯金的三轮马车,在生活的旷野上驰骋的。那三个轮子,闪射着同等的光芒,以同样庄严的隆隆声震响着的,就是真善美。诗歌贵在以优美的形式表达真情,给人感官上的享受。十五岚在《雪》这组诗中,为艾青的诗论做了诗意的阐释,让我们感受到什么叫美好,什么是热爱!至此,我们便完全明白十五岚的感情依托。她在诗歌最后这样写道:一枝馨梅,一朵夭桃。前生都是雪的胎骨。于是,我们何方潇洒一点,艳丽一点,在时光的长河里留下倩影一抹,馨香一缕?如此,则心安矣!

发言人:杨钟雄

发言实录:我看十五岚作品《不曾开始,也就不会结束》

先说说我跟十五岚的交情吧,三个字:淡如水。未曾谋面自不必说,隔网交谈也甚少,仅有的几次接触,仍可感觉其谦逊、善良与感性。不容否认,存在于我们之间的山川江河定是无数,但缘分指引诗歌,终究穿越了诸多阻隔,感谢在某种时刻,可以诗心相对,暖意彼长。

我极少写诗评,此次做出赏析十五岚作品这个决定,也是暗自衡量了许久,十五岚本身也写诗评,且相当优秀,深怕写不好贻笑大方,同时也不知从何下手,毕竟十五岚作品题材涉猎广泛,数量颇丰,待到最后,只选了这一小个 ——《不曾开始,也就不会结束》,若将十五岚的诗歌看做一场春雨,那么这只是其中极为微小的一滴。究其原因有二:第一,这个短诗给我印象很深;第二,一枝红杏可表春意,何必贪图春色满园?奢望可四两拨千斤而已。

好吧,我们开始进入诗歌。

首先是题目,它已经呈现一种低回的状态,因为当你尝试开口去念这句话的时候,语气肯定不能是高昂的,而且在念的同时,你甚至是在本能地微摇着头。另外,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在我看来,它并不是在期待任何赞同,它甚至只是一个略显无力的假设,其实很多事情已经开始了,此时的怅惘是因为它们的结束,潜伏的忧伤无可避免。

对于接下来的开篇,也许有人会觉得它与徐志摩的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相似,只是简单变相了一下,其实不然,此处的风是被了一下腰的,作者将其做了稍稍的停顿,关键在那句又去了哪里,隐隐透出一种迷茫感。我觉得,这阵风只是一个喻体,所谓的遗忘也是在暗示一种久等,不论这阵风带来的曾经是冷是暖,依然关心着,并泄露着一种迫切。

相对于一条河流而言,此处是一种微缩,也是一种象征手法。这条河流可以是整条时光的蜿蜒长河,也可以只是某个人记忆中的某一截动荡,在那里,多少机遇与悲喜在漂浮,在发生,又逐一地不如意地结束了,经历过的人会说出那句:不曾开始,也就没有结束。多矛盾啊,我们总是如此言不由衷而又乐此不疲,其实,若然真的未曾开始,我们又何尝真的会欣喜?

此时,我谨慎地在开始与结束之间,填上一个动词,相遇。是的,这是美好的相遇,于是,诗歌之后出现的

共0页 0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