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蒲
|
【大筐小篼】古蒲摘转:关于诗的几个交流的话题2012-05-20 00:25:23
■ 关于写诗
我不会写诗,也不善言说,当然就更谈不上在诗的理论上有所研究。关于诗的看法,仅仅是因为在几个论坛当了几年版主,也就是说读了几年别人的诗,有一点自己的看法而已。 一、诗忌直
诗忌直,不但是忌语言的直白,而且还忌讳形式上的平铺直叙。俗话说,猫有猫路,狗有狗道。同理,诗有的语言,诗有诗的技巧。诗与其他文体,最大区别就在于空灵、跳跃,给读者以较大的思维空间。现在写诗的人相当多,其中相当部分以为,断句就是诗,结果是ok。那我们当然就只能无语。 写诗,语言是关键。积累是基础,灵感是触点。古人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也就是说,如果你读的多,读得熟,别人的很多东西就已经融入了你的自身。一旦有所触发,诗情,就会自然而来。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常常有这样的画面,当你到某地,偶遇某一景色与你相熟知的某句诗句相吻合时,你就会忍不住大声吟上那么一两句。成语叫触景生情。其实,这也就是日常生活的积累,找到了突破点。 积累,除了读书、练习,以及审美意识的培养外,我以为,勤记不失为一大捷径。将偶尔闪过的一些东西,包括一些想法和好的句子记下来,沉积多了,你随时都可以拿出来用。就像是写小说的人做卡片一样。这是厚积薄发。是笨人的笨办法。天才不再此类。 诗的语言与其他文体的语言还是有所不同的。诗,常常使用倒装句,或是将物体在拟人的描写中,人与物,物与人的随时置换。这样的结果,就是让诗更有灵气,让句子更具赋有诗意。所以,如何调动语言,让语言随心所欲的为你所要表达的意境服务,这也是诗避免直白的重要因素。在诗忌直的话题中,我也曾有幸读了一个朋友关于诗的大小写的问题,我很是赞同,他的观点,他认为重大的题目,如政治题材,以及诗体小说之类的长篇大叙的诗体,语句可作大写,即不强迫人为的要求语言的精细,而个人情绪的作品则需小写,即精细化。他说:“哪一类诗是属于大写的呢?以社会(政治、经济、新闻)为题材的即时类作品,作者手筋强劲,情绪饱满,近于直抒胸襟,其形式、技巧屈从于题材与主题。这样的诗在阅读与批评时也应从大处着眼。作者的立场、观点乃至于倾向性决定了诗作的品味。评论可以忽视作者在写作时的某些方面的缺陷。 另一类以表现个人(情感、事件、经历、思想)的诗,我们可以称为特写类作品。对这一类作品,因为题材的相对狭隘与主题的暧昧,我们要求有更高的诗的品味与表现力的呈现,而不仅仅是主题。在这些诗品中往往不是题材与主题说了算,而是诗艺在起作用。特写就是细节,细节的真实可信度愈高,处理得愈艺术,则诗的品味愈高。”(引自卢兆玉《大写与特写》发表于中成诗界) 记得拙作《我想有一间书屋》发帖后,跟帖者众,但是涉及话题能点题的不多。大多以为只是表达一种愿望,其实不然。在蓝岸社区论坛就有一位叫晨思的朋友就是这样理解的“一种愤世的情结,一种内省的情怀,以书屋的意象,寄寓着作者的灵魂剖白。欣赏好诗。问好剪灯夜话。”面对这样的局面,我心里一阵发凉,我感觉自己的失败。既然我要表述的东西不为大家明白,这就说明我在语言的组织,意象的阐释上的功力欠佳,没能把一个简单的意象提升,让大家明白意象之外的东西。同时,也说明一个意象除了适当的表达外还需要通过语言的调配、组织来烘托你所要表达的命题。 二、言而无物 尽管诗与其他不一样,不要求完整的故事,也不要求完整的叙事,甚至可以不要求完整的文字。但是,诗毕竟是一种文学作品。需要以情动人,需要你所表达的内容能够感染或者触动人的某一部分。一大堆废话,显然达不到目的。这就需要哪怕是一丝的感悟,你也要用某种东西,把它显现出来,从而引起别人的共鸣。现在很多的诗,动辄贴上什么主义的大标签,写得云里雾里,意向杂乱,把各处搬来的还没炖烂的一些大块头,堆砌一气,让人摸不着头脑,而先回避三舍。怪吓人的,想说几句,又怕别别人说你无知,进退不得。他们总以为,把一些光怪陆离的意向和句式安多一点,我就成了现代派。其实不然。那只是在掩饰自己的浅薄无知。诗,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外,更重要的是需要一种传播,希望能引起别人的共鸣。如果别人读不懂,或者感悟不到,诗歌的功能又如何体现?当然,你可以说这是写给自己看的,但是,那有何必拿出来呢?既然拿出来了,就是希望能够有人明白你的思想。 读过外国几本小册子,本来不算什么。要高举什么主义,最好能读懂原作,读懂整个系统的思想。我们不是说外国的东西不好,只是,我们绝大多数人能够读到的都是译本。翻译的过程,不是简单的文字转换,需要译者的理解、修养以及自身文学水平的修为。我曾亲眼见过一个大学老师,被请来做外语翻译,他将“轴承”一词,翻译成圆的,能滚动的东西,意思上没错。如果,听者不是机械行业或者没有正在接触这类东西的人能理解吗?文学作品,文学理论,设及到思想、意识以及摹写等方便的问题,如果你了解作者所生活的背景以及那个时代的背景,那么,就会有过之而无不及。就像马克思主义刚进中国,水土不服那样。我曾有个朋友。她精通外文。在一次朋友聚会上,她提议她背诵一首外国小诗给大家听,大家表示都不懂,要求解释,她谦虚的告诉大家,她也解释不好,只是希望大家能欣赏她背诵的诗的音节。说真的,外国诗的音节真的很美,远不像我们所见的译诗那么苍白。 不管什么文化,都有其精髓。如果只挥舞着皮毛就招摇过市,那只是自身的浅薄。正应了那句老话,“拉虎皮做大旗”所以,要想言而有物,就必须蹲下身子来重新积累。除了外国的,古典的、现代的都应该如此。 有人说,诗无定论。当然这话不错,但是,不能说没一点章法,没一定的规律和技巧。如果没章法,东拉西扯,就像画画一样,这也想画,那也想画,最后画出来的就什么都不像。当然,很多人本心并不愿这样,心中想表达的却是太多,所以最后的结果就差强人意。如果本身能意识到,到也不见得是件坏事,最怕的是,本身意识不到,反而沾沾自喜,其结果不但是言之无物,而且还无中心,无主题。除此之外,还有的就是语言的表述。很多人总觉得别人的东西很巴适,说了很多自己想说而又无法说清楚的东西,这除了技巧和总结以外,重要的是能够熟练地驾驭语言。不能为了完美其形式,而丢掉了内容,这就是典型的因词害意。 三、选择合适的表现形式 其实,诗的表现形式,就像我们每个人穿衣服一样,要根据自己的特点,根据季节的特点,根据环境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这种合适的表达方式,就是为了凸显长处,掩饰短处,以期获得更美的感受。在写诗的实践中,我个人认为主要的还是根据自己的写作特点来决定形式。你喜欢什么,想表达什么;其次,是根据题材的需要。如果自由诗不能很好的表达,不妨换作散文诗;短诗不能尽兴,就写长诗;而长诗难以驾驭,就把它变成组诗。总之,合适的形式才能完美的反应出合适的内容。 有朋友告诉我,要用动词写诗,动词造句。对于这个观点,我不完全赞同。因为它不完全适合我的写作习惯。当然作为提议,我觉得还是可以适当加以注意。中国古典讲究“赋、比、兴”,似乎主要的还是使用形容词,在使用形容词写诗的同时,尝试着用动词造句,写诗,又有何尝不可呢。事实上,在形式上的灵活,就是为了赢得在内容上最大程度的展示。短的以哲理诗、格律诗、十四行诗,中的以抒情短诗、散文诗,长的就写长诗、组诗,如果有合适的题材不妨也可以试试写诗体小说。
常常听人说,“我就只想好了这几句。”其实,暂时写不出来可以放一放,不用勉强。说不一定放上一段时间后你会有意外的惊喜。当有一日,你构思的意象重合时,你就会一条新的思路。如果一定要写,那么就有几句,算几句。只要是好的,实在难续就把它断成短句,或哲理诗一类。现在有人把其称为,短裤档。说句笑话,冥想苦思的去填塞一些无谓的东西,即浪费你的精神,又浪费别人的时间,不如不写。 如果有一天,别人读到你的诗,突然叫到:哎呀!这就是我一直想说,想表达而不知道如何去表达的东西时,你或许就成功了。 最后一个问题,诗人是需要潜质的。你可能在生活的某一段时期,能够写一些东西,但如果没有诗人的潜质,没有诗人锐利的眼光和悟感,尽管你可以很努力,很坚持,但是相信:你的成就不会太大。 说句题外话,诗、书、画同源。都是从摹仿期到成长期,再到停滞期,最后进入升华期。脱俗与否就是成功的关键。
■ 如何写诗
一首诗就是一段情 这段情留于短短几句 写诗看似难但不难 只要有情的人就必定会写诗 还有诗来源于灵感 当有灵感处动心灵的时候 勇敢地拿起手中的笔 就会有一首诗浮现于眼前
■ 关于写诗的方法
一、捕捉和创造诗的形象 (一)诗用形象思维写作 写诗要用形象思维。所谓用形象思维,首先指的是深入生活时,要对生活进行形象的感受,形象地体验生活、观察生活、 分析生活。进行形象思维,要在形象感受的基础上,善于进行形象的捕捉。艾青指出:“形象思维的活动,在于使一切难以捕捉的东西,一切飘忽的东西固定起来,鲜明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象印子打在纸上样地清楚。”因此他说:“写诗的人常常为表达一个观念而寻找形象。”能捕捉到新颖的形象,也就有了写诗的素材。那么怎样才能捕捉到形象呢?这就要靠灵感。马雅可夫斯基举过一个捕捉形象的例子:大约在1913年,他从萨拉托夫回到莫斯科。为了对一个在火车上同路的女人表示他对她完全没有邪念,诗人就说道:“我不是男人,而是穿着裤子的云”。说了这句话之后,他立即考虑到这话可以入诗——但他又担心这句话口头上传出去白白地滥用掉了。那怎么办呢?他十分焦急,差不多有半小时,诗人用许多问题问那少女,直到他相信自己的话已从少女的另一只耳朵飞了出动之后,他才放心。两年之后,他用了“穿裤子的云”作为一首长诗的标题。 (二)诗是“想象的表现” 雪莱:“一般来说,诗歌可以解作‘想象的表现’。”布莱士列特:“诗歌是想象和激情的语言。”艾青说:“没有想象就没有诗”,“诗人最重要的才能就是运用想象。” 诗人的想象和科学家的想象不同。诗是一门学问,在文学的韵律方面大部分有限制,但在其他方面极端自由,并且和想象有关系。想象因为不受物质规律的束缚,可以随意把自然分开的东西联合,把联合的东西分开。这就造成了不合法的配偶和离异。诗使它触及的一切变形。安徒生在他的童话《创造》中写道:一个爱写诗的青年人,因为写不出好诗来而苦恼,于是去找巫婆。巫婆给他戴上眼镜,安上听筒,他就听到了马铃薯在唱自己家庭的历史,野李树在讲故事,而人群中,一个故事接着一个故事在不停地旋转。这里说的其实是,要做一个诗人光凭常人的听觉还不够,还得有诗人变形的眼镜和听筒。所以,我们写诗,既要对生活特征观察得很精确,而同时又不缺乏把这些特征加以变化的勇气。由于变形,诗的形象往往具有象征的意义。例如臧克家的《老马》: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 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 它横竖不说一句话, 它有泪只往心里咽,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眼里飘来一道鞭影, 它把头沉重的垂下!它抬起头来望望前面。
这里写的并不仅仅是一匹可怜的老马,而主要是写三十年代北方农民忍辱负重、坚韧不拔的精神素质。“老马”是个有象征意义的形象。 (三)诗歌形象的创造 创造形象就是“寻找思想的客观对应物。具体方法 很多,例如:虚与实转化;人与物转化;物与物转化;内与外转化;大与小转化;远与近转化;少与多转化;部分与整体转化;历史与现实转化;现实与未来转化等。 需要强调的是:诗中的诗人形象和景物形象都是为表现情感、情绪、情趣服务的。诗的情感性重于形象性,离开抒情需要去胡乱堆砌形象,只能损害诗歌。 二、巧妙地进行诗的构思 (一)诗的灵感 构思是诗歌创作过程中一个最重要的阶段。构思是什么引起的?简单的回答是:创作的冲动——灵感的爆发。 艾青说:“所谓灵感,无非是诗人对事物发生新的激动,突然感到的兴奋,瞬即消逝 的心灵的闪耀。所谓灵感是诗人的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最愉快的邂逅。” 对于一首诗来说,灵感是因;对于客观世界而言,灵感是果。由客观世界获得灵感,由灵感开始创作。这是诗人写诗的过程。 在“灵感”爆发之后,创作就进入具体的构思。 (二)诗的构思 诗歌构思十分重要。关于诗的构思的内容,黑格尔在《美学》中指出:“首先关于适合于诗的构思的内容, 我们可以马上把纯然外在的自然界事物排除在外,至少是在相对的程度上排除。诗所特有的对象或题材不是太阳、森林、山川风景或是人的外表形状如血液、脉络、筋肉之类,而是精神方面的旨趣。诗纵然也诉诸感性观照,也进行生动鲜明的描绘,但是就连在这方面,诗也还是一种精神活动,它只为提供内心观照而工作。什么是诗的构思方式呢?诗的构思方式是内心体验。黑格尔说:“诗既然能最深刻地表现全部丰满的精神内在意蕴,我们就应该要求诗人对他所表现的题材也有最深刻最丰富的内 心体验。”诗人必须从内心和外表两方面去认识人类生活,把广袤的世界及其纷纭万象吸收到他的自我里去,对他们起同情共鸣,深入体验,使它们深刻化和明朗化。所以,诗人写诗虽然并不是每首诗都在写自己。但是,每首诗都由自 己去写——就是通过自己的心去写。遵循这个构思方法,在写作抒情诗时,由于抒情的真正源泉就是创作主体(诗人自己)的内心生活,诗人应该只表现单纯的心情和感想之类,而无须就外表形状去描述具体外在情境” 诗歌构思的过程包括以下的内容: (1)提炼诗情。就是从一般感受中寻觅显示一般感受的独特感受,从共同感受中寻觅表现共同感受的具体感受。 (2)选取角度。抒发诗情应选择合适的角度。一般地讲,有两个大角度,一是直抒胸臆,诗人直接站出来抒情,用这个角度写诗,应忌空泛,要创造出鲜明的个性化的诗人形象,否则容易直露。另一个角度是象征寄托,借物寄情,借人表意,借景写感。 (3)布局谋篇。诗的开头、结尾怎么写,各部分之间如何组成有机的整体,需要认真考虑。这就要思索在这首诗中,我用什么把诗情串连起来一般抒情诗,总是以情绪(感情)的变化的层次来贯穿的。 (4)锤炼语言。语言是诗的表现的最重要因素。在构思过程中极为重要,这是一个漫长而反复的过程 写诗应该重视诗歌构思的技巧。郭小川主张:“没有新的构思,没有新的创造,就不要 动笔”。因此,构思必须做到:新、奇、巧。总结前人的经验,有一些技法是可以借鉴的。 如:象征构思,辐射构思,“道具”构思,借代构思,命题构思,矛盾构思,虚拟构思,反 意构思,侧面构思,对比构思,对话构思,等等。 *诗歌的语言 诗实际是一种语言”、“作为诗的观念的传达手段,文字这个因素也和用在散文里的表现有所不同,它在诗里本身就是目的,应该显得是精炼的。”“诗也不能停留在内心的诗的观念上,而是要用语言把意造的形象表达出来。在这方面,诗又有两种事要做:第一,诗必须使内在的(心里的)形象适应语言的表达能力,使二者完全契合;第二,诗用语言,不能象日常意识那样运用语言,必须对语言进行诗的处理,无论在词的选择和安排上,还是在语言的音调上,都要有区别于散文的表达方式。” 诗的根本语言是意象语言。意象是具象化了的感觉与情思。意象语言具有直觉性、表现性、超越性等特点,它更应该符合诗人主观的感觉活动与感情活动的规律,而不是客观的语法规律。这是诗性语言与实用语言的本质差别。所以,诗歌这种艺术无法以日常实用语言为媒介。 诗人只有对实用语言加以“破坏”、“改造”,如艾略特所说那样“扭断语法的脖子”,才能使之成为诗的语言。为此,作诗必须研究诗的语言修辞,也就是要掌握诗的语言的表现手法。诗的语言表现方法主要有:比喻,起兴,借代,反衬,象征,通感,矛盾修饰,虚实组合等。此外还有其他的一些修饰方法,它们都有助于诗情诗意的表现。习作者唯有通过阅读、研究和多写才能掌握诗的语言修辞技巧。 写诗,不仅要重视修辞,还要重视词句锤炼。古今的著名诗人都注意诗句的推敲和锤炼。诗句的推敲,决不是单纯的形式技巧问题,它与诗意、诗味,和表现诗的主题密切相关。像“黑夜过去了就是光明”这样一个意思,如果平白地直说出来,会令人觉得淡然无味,臧克家反复寻思,最后才把它写成:“黑夜的长翼底下,/伏着一个光亮的晨曦。”
■ 怎样写诗
有人请我为刚起步的作家提一些有用的建议,年轻的诗人们,我只好现身说法了,因为诗是我最了解的艺术。老实说,让我来扮演一位充满智慧的年长的说教者,实在让我觉得有点不自在。因为我既不老也不睿智,而事实上连我本人也还需要听听别人的意见哩。要是真的可能,请让我和罗伯特·弗罗斯特,或约翰·克罗依·兰瑟姆,或W·H·奥登谈一谈,关于诗这门优美而艰难的艺术,我有多少问题要问他们呵。何况,那些前辈大师们留给后辈的箴言总是出其不意地涌上心头。不过没关系,我还是打算说两句,它们可能非常容易理解,听上去也几近是陈腔旧调了,而且还有人不断地在重复他们。 最重要的就是生活。经历,观察,反映和记忆,要努力将它们作好,因为它们将带给你全部生活的感受(亨利·詹姆斯语)。你的经历不必多么广,但是要深。想一想埃米莉·狄金森是怎样生活的吧!没有性,没有旅行,没有毒品,没有职业,也根本不求什么生活方式,可是却很少有几位美国人能像她那样生活得充实而认真。认真过你的生活吧,一个人是不能仅凭书本来写作的。 阅读。话说回来,一个人又正是通过大量的阅读来进行写作的。诗是来源于诗的,读写不分家,一个不懂得阅读的人也不会成为一个作家。读历史书籍、小说、科学著作,读一切你喜欢的书,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诗。读书也同生活一样,要求深人,而不贪多。要读一流的书,如荷马的、维吉尔的、但丁的、莎士比亚的,还有詹姆斯一世钦定的《圣经》。要坚持不懈地阅读。 要反复修正自己写的东西。当然你不一定一辈子都不断地把自己写的东西改来改去,但是,严谨、生动而充满灵气的作品来自于你长期地坚持写作和重写,漫长的考验和失败必将结出丰硕的果实。最早的想法不一定就是最好的想法,而且诗歌又不是爵士乐,它并非总是即兴而作。事实上,最早的想法常常显得平庸和不集中,沿袭传统,而且也不大协调。大部分诗歌会要求打许多次草稿,有时可能是20次,还可能是50次呢。不要太容易满足。 以上是三条最基本的要求。如果你遵守起来不那么容易的话,可能你命中注定作不成诗人。 你必须学会写韵诗,不是“胡诌”的韵诗,而是真正的韵诗,完全符和节奏和韵律,或随便你怎么叫它们。大约一个世纪以前的诗人们都是这么写诗的,而只是近几十年来非韵体诗才开始流行,渐渐成为新的规范。如果硬要给这种新规范下个定义的话,那么它该叫做违反规范的规范吧。 在你打破规则之前,你应当先了解那些规则;在你寻求新颖的创意之前,你应当宣称你对前人的成就都已了然在心。这只需要最简单的诚实和谦虚就可以做到,否则你就还不够格把自己称作诗人。一位不能用韵文来写作的诗人就像一位不会画素描的画家,或者像一位不懂得如何运用科学方法来工作的科学家。其实,一旦你已经掌握了这种本领,你一定会发现写韵诗将使你的诗句更加完美,它将开启你的思想,引你步人原先你从未想到过的境地。而且你终将明白许多诗人早已知道的道理,那就是自由体诗并不比韵诗更容易,而是要难得多,只有极少数人才能写出好的自由体诗来。正如安德烈·纪德曾经说过的,艺术源于约束,而毁于过度的自由。 一首诗,它来自可信的、人类生活的根本,而意象正是通过这类感觉使主题生动活跃起来的。对于大多数诗人来说,意象是他们作品中的绝对核心。诚然,某些伟大的作家非常善于在诗歌中运用有力的抽象表达,华莱士·斯蒂文斯就是因为这么做而被誉为一名现代派作家的。但是在大多数新手的作品中,思想和感情不是通过意象来转述,而是采用直接的抽象表述,效果往往显得虚假而平板,甚至可能把诗歌毁了。威廉·卡洛斯·威廉斯说的“思想诉之于有形”,似乎是专为那些雄心勃勃的写诗新手们写下的。由于记住了威廉斯的话,一位年轻的诗人就把自己特别钟爱的一句诗“由于你的缺席,我怀着热望彻夜无眠”改为“你走了,街灯熄灭/那蓝白色的光芒掠过我的床前”。这一改将视觉和触觉融为一体,使诗句顿时生辉。诗是一种美的体验,而不是什么浅薄的哲学思想,也不是无聊琐事的堆砌。对于大多数诗人来说,意象是使作品生动起来的重要方法。正如诗人米勒·威廉姆斯所说的那样,“让它如电影般一幕幕流过。” 我们永远也不会明确地知道我们是否已经成功地写出了一首重要的诗。但是,这样的进程——阅读、起稿、迈向形式的完美,正是一条由雄心勃勃走向意味深长的人生之路,缺少任何一环都意味着对诗歌的愚弄。 一个灵感还不是一首真正的诗,但假如灵感真的来临,只要你肯下功夫,并且努力去创造一个相应的影像,灵感就一定能变成一首真正的诗。 ——彼德·门克 分歧永远是存在的。有些人崇尚“本能冲动”,他们很少重写(如爱伦·金斯堡),也有人喜欢“反复推敲以至优美”(如叶芝)。其实谁也没有错。有一些句子是上天赋予我们的,这叫灵感;而另一些句子正是为了实践这灵感而反复推敲出来的,这叫辛劳。任何一首诗都是这两者的混合物。当然,一旦我们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我们多么希望能多多地得到那些“天赋”的诗句呵。金斯堡最早是从写布莱克风格的韵诗开始的,正如亚历山大·蒲宁所说: 诗艺之精巧来自推敲而非偶然,正如善舞者之步履轻盈。 如果你属于那种一出手就能写出最好的句子而不需要任何改动的诗人,愿上帝祝福你。我也会嫉妒的。当然,这种情形在几乎每个人身上甚至包括我也偶有发生,就像一把牌摸了四张A。但是作为对作家们的忠告,我的诗稿中有百分之九十九的东西是需要重写的,此话绝无虚言。灵感还不是一首真正的诗,但假如灵感真的来临,只要你肯下功夫,并且努力去创造一个相应的影像,灵感就一定能变成一首真正的诗。
|
|
|
古蒲
|
2012-05-20 00:32:24
众家观点,兼容并收,灵活运用,自成一格,一定不是传说。
|
|
|
古蒲
|
2012-05-20 00:33:37
写诗,关键在灵感、情绪和认知。 |
|
|
古蒲
|
2012-05-20 21:54:20
交流,总会取长补短的,总会相得益彰的。
|
|
|
古蒲
|
2012-09-09 20:22:59
断句,加重的是诗味;留白,深刻的是诗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