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钟雄
|
转一篇,可以读读。2013-01-15 15:15:29缺少优秀评论家是当代诗歌最致命问题
作者:萧英杰
诗言什么?诗什么都不言,只说它自己。如王维《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此诗什么都没说,又把要说的全都说了。这就是纯粹之诗,本质之诗。
诗一旦想揭示些什么,就落入次等。诗一旦要教化些什么,就落入末流。诗一旦要鼓吹些什么,就面目狰狞。诗表现于语言,但它不言。诗是沉默之语言化。不论风动,还是幡动,一落于语言,都是纯粹之诗,自然风姿绰约,见骨见肉。
主义是意识形态,到中国就会变成政治道具,是一派人推倒打翻另一派人的旗帜或幌子。主义是诗的敌人,即便它套上诗的外衣也掩饰不了其变味的特性。主义引导诗,诗会走向死胡同。主义进入诗内部,诗会伤筋动骨,轻则元气大伤,重则暴尸街头。主义是执,是相,是框框,是死态。诗是流动的元素,一旦被主义套上鼻子,就如笼中的鸟,迷宫中的蛇,失去生路困死囹圄。
好的诗歌评论,不但能发现佳作,推介佳作,更能引导佳作,催生佳作。时下评论者众口铄金,声称没有好的诗歌文本。或许,大家需要反省自身专业水准与能力——能不能在新形势新时代,以新心态新思维新理念,发现和解读形式内容全然一新的诗歌文本?
抱残守缺,不学无术,脱离文本,哗众取宠,毫无创意,可以说是当下批评者普遍存在的毛病。病人有病问医生,医生有病却讳疾忌医。评论者不能做到先知先觉,只会离诗歌现场越来越远,视野愈加狭隘,文笔愈加怪戾。
当下诗歌创作风风火火,诗歌评论显然整体缺席,可以说是到了青黄不接无菜下饭的程度。谁之过?是诗歌创作水平普遍低下入不了评论者之法眼?还是批评者队伍不够强大,诗歌多得应付不来?原因不得而知。总之,批评普遍缺席是当下诗歌的一个大问题。 当然,诗歌评论还是有的。惟能刀刀入肉,解剖麻雀的好评论实在难得一见,倒是稀稀拉拉,不痛不痒,应付似的,甚至是幼稚可笑的评论充斥现场。这让当局者和旁观者都觉得:诗歌评论就是溜须拍马、装疯卖傻、耍宝遛狗,无需精读、思考、辨别、提炼等专业程序,只须用八股模子往某个诗人或某首诗歌头上一套,拉拉扯扯就能轻巧完工。这不是评论而是笑话。缺少专业精深、高瞻远瞩、着眼实际的诗歌评论是当下诗歌面临严峻问题。
多年后,读者会发现,当代诗歌其实不缺经典文本,而是缺少经典评论。读者会发现,评论者有过多的愤世嫉俗和满腹怨气,过强的自卑自艾和党同伐异,缺少心平气和的职业修养和远见卓识专业眼光。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当代诗歌不缺少优秀诗人。相反,缺少优秀评论家是当代诗歌最致命的问题。
王东东是位潜力很大的评论者兼诗人,年纪轻轻就写出了不少质量上乘的作品。阅读他,除了激赏也提出质疑:你用西方诗学很出彩地阐述中国当下诗歌文本、诗人以及诗歌问题,然而几乎看不到东方或者是中国传统诗学的运用。莫非只有西方诗学才能解释中国新诗,才能帮助中国诗人深入到诗歌内核?中国诗学是否有类似的深度和底蕴? 还有个不得不说的问题:时下除了诗人、评论者、文艺人士外,芸芸大众几乎不读诗歌,也不买诗集,却异口同贬低诗歌作践诗人。这是能够理解又不能理解的事。大环境,即国情混乱如此,不得不理解。然则不读诗歌却人云亦云糟蹋诗歌,实在让人不好理解。或许只能用劣根性来注解——无聊的旁观者和失去思考和判断的打酱油者,往往善于用跟风、起哄、瞎胡闹的方式显示自身的存在、介入,以及无处不在无所不晓的主人翁参与意识。 |
|
|
瑜儿
|
2013-01-15 16:21:34
缺个栏杆?
|
|
|
小人鱼在天堂
|
2013-01-15 18:07:13
杨兄近日不见,原来是钻研这个去了,有道理。红字部分,尤其深有意味。
|
|
|
小人鱼在天堂
|
2013-01-15 18:08:25
我不是诗人,却有权利说,请不要制造垃圾文字,我们的眼睛和心灵,需要清净。
|
|
|
杨钟雄
|
2013-01-16 09:23:40
恩,写诗的人要争气,别作践自己,不写诗的人要自重,别诋毁他人。 |
|
|
小人鱼在天堂
|
2013-01-22 11:09:51
无聊的旁观者和失去思考和判断的打酱油者,往往善于用跟风、起哄、瞎胡闹的方式显示自身的存在、介入,以及无处不在无所不晓的主人翁参与意识。——————再读一遍,感觉此话甚好,极得我心。
|
|
|
needing1981
|
2013-10-11 19:51:54
额,我一直在读诗歌,像听歌一样频繁,不可或缺,但是我只是芸芸众生之一呵……
|
|
|
故事中人
|
2013-10-12 22:46:15
有道理,说得很现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