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来水榭(本社团不接受非首发稿件,投稿请标注首发,不标注的稿件退稿) 回复本帖
喜有此李

喜有此李 举人

  • 37

    主题

  • 1053

    帖子

  • 5105

    积分

『流年编按』☆言之有李☆喜有此李编者按

2013-05-25 17:21:19
在我们的印象中,陕北是高原、干旱的代名词,乃苦焦之地,而这篇文章所介绍的野菜时蔬,应该是当地的土特产了,令人耳目一新。作者将各种陕北的蔬菜一一罗列,从蔬菜的品类、生长特点、储存方法等诸多层面下笔,琳琅满目,娓娓道来,绘声绘色,富有地方的特色,彰显了当地的文化风俗及风土人情,以及作者浓浓的乡情,内蕴丰富,令人大长见识的同时回味良久。语言上的朴实是这篇文章的一大特色,不事雕琢,不求技巧,看似土得掉渣,却是犹如经过火的淬炼,显示出作者深厚的功力及成熟的文风,这显然是辛勤笔耕的积累及人生丰富阅历的沉淀。凡人小事俱入怀,一草一木皆成文,好的文章题材在我们的生活中比比皆是,就看你如何彻底地融入生活中观察与思考了。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此文不正是如此么?推荐阅读!【编辑:喜有此李】
喜有此李

喜有此李 举人

  • 37

    主题

  • 1053

    帖子

  • 5105

    积分

2013-05-25 19:21:22

【流年】所有梦想都开花(散文)                   作者:温亚军

人生总是在不断地编织梦想,汇聚成色彩斑斓的生活篇章和情感彩虹。然而,每一个人的梦想都不一样,即便同一个人,他的梦想在每一个阶段也是不一样的,有时候要历经碰碰磕磕、坎坎坷坷,有时候一帆风顺、触手可得,这大约便是生活了,融汇了喜怒哀乐、酸甜苦辣。《所有的梦想都开花》,叙述了一段段难忘的经历,细说曾经的酸甜苦辣,读来唏嘘叹息、令人动容。文章以记叙的方式,缅怀过去,细数往事,流露出真挚的情感世界,展现了那些人和事,反映了时代的深刻印记,藉此表达了梦想之路的起起伏伏、曲曲折折,厚重深长,意味悠远。心若在,梦就在,铭记就是最好的激励与鞭策,愿所有的梦想都开花。给人以启迪的文字,推荐共赏!

喜有此李

喜有此李 举人

  • 37

    主题

  • 1053

    帖子

  • 5105

    积分

2013-05-26 21:49:33

【流年】伊犁走笔四章(散文)       作者:毕亮

如艾青的诗句所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正因为热爱乡土,所以家乡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河、一塔一园都会时刻牵挂在心里最深的地方,无论身居何处,无论岁月如何变迁,都无法淡却记忆,犹如流年里一帧永不褪色的水墨画,在时光深处熠熠生辉,或者如一坛美酒,随着年代的久远而越加醇香浓烈,熏染年华。《伊犁走笔四章》,以家乡的多个物件切入,融汇了文化特色、风土人情、生活风貌及历史典故,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真挚而又炙热的情感世界的同时,从多个角度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伊利印象。描写细腻,详略得当,情感真实而又流露自然,十分耐品。推荐阅读。

喜有此李

喜有此李 举人

  • 37

    主题

  • 1053

    帖子

  • 5105

    积分

2013-05-26 23:10:59

【流年】从银武威到大敦煌(散文)       作者:梁晓阳的马场

武威、敦煌都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商埠,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作者以时间为轴,以空间转换为切入视角,带读者走入了一个个西域重镇。武威的银的传说、张掖的文化底蕴、酒泉的历史典故、敦煌的艺术气息……行走在这篇文字,我们时而领略到苍凉的西北韵味,时而在耳畔响彻着猎猎的风声,时而在脑海展现出黄土沙漠的厚实,感觉十分真实,彷如亲临其境。诚如作者所说:“如今我走进这片土地,这片土地于我就是母体与子体的关系了。我与她有缘,与她有默契,所以就有了这些年的来来往往,以至乐此不疲。从兰州西去,这千里河西走廊,九年里就是我思接苍茫,目通万里的宏大载体,我在这千里河西走廊上,坐享一份淡定的痴情与固执的追梦感觉。”那么,让我们随着作者对这片土地所表达出来的痴情与固执,一起对这河西走廊投以最深沉的关注。欣赏美文,推荐共赏!

喜有此李

喜有此李 举人

  • 37

    主题

  • 1053

    帖子

  • 5105

    积分

2013-06-04 23:26:08

【流年】逝(小说)       作者:吴昕孺

很有味道的一篇小说。是不是意识流倒不必执着地争论,文学作品如果囿于明辨固有的格式、甄别所属的流派,文字的鲜活度也就黯然失色了,主旨的表述也许因此而淡化。文章的好坏,从来都不是流派来决定的。小说以“逝”为题,简单凝练,却是一字千钧,含蕴丰盈。善福寺、彭家井、11号房子、东方若兰、外婆、躺在藤椅的老人……一个个物件与人物,像迷一样存在,从主人公无意的相遇,到深入的接触,再到复寻之后上述一切的杳然无存,其过程纵然刻骨铭心,但终归为不复存在的“逝”,由此而带来对现实的思索,诚如文末所说:“让我在喧嚣烦乱的日子里想起清纯的爱情、相依的命运和悄悄逝去的一切。”这又是一种深层次的“逝”。小说以主人公一次神奇的经历,在近乎于《聊斋》式的灵异基调里,隐含着对浮躁失真的现实的反思与批判。文字穿梭于虚幻与现实之间,手法别致,天马行空,意到笔随,渗透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自然而然地流露出生活中的人世沧桑、世态炎凉,却是点到为止,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像空间与无穷的意蕴,值得细细品读、回味与咀嚼。荐之共赏!【编辑:喜有此李】

喜有此李

喜有此李 举人

  • 37

    主题

  • 1053

    帖子

  • 5105

    积分

2013-06-08 07:14:44
 

【流年】靰鞡草(散文)     作者: 郭宏文山屯物事

靰鞡草,看似很寻常的一种植物,却源于一个感人的故事,在它身上,散发着血肉亲情的温度,所以它已经不仅仅一株野草,而是成为了一种象征,代表着血脉相连的生命。文章以“我”的视角切入,以靰鞡草为载体,以物喻人,借物抒情,反映山屯人朴实无华、顽强不息的精神,表达了作者热爱乡土的浓郁情怀。文字质朴,表述通畅,情感流露自然,结尾意味深长、余韵悠悠,深值品味。荐之共赏!

喜有此李

喜有此李 举人

  • 37

    主题

  • 1053

    帖子

  • 5105

    积分

2013-06-13 14:39:00

【流年】眼睛(短篇小说)   作者: 白连春


小说的主人公恰似契诃夫笔下《万卡》的小学徒,自小为父亲所抛弃,为了挣上初中的学费,不得不利用假期进入城里干活,早早承担起与年龄并不匹配的生活重担。于是,也就早早地接触到了社会的酸甜苦辣、万千景象。小说以眼睛为题,具有很深的寓意,值得反复品味。从的角度来说,拥有的是一双求知的眼睛,里面溢满了人性最初的善良;而新华书店里那一个陌生的男人,他眼里充满着的是关怀、期许及希冀的力量,直达心灵;至于那一个瞎子,却是以自己的眼病博取他人的同情,最后欺骗了别人的善良。小说以主人公一次难忘的亲身经历为题材,以不同的眼睛为视角,通过对比、反衬、暗示的手法,打量着人性的虚虚实实,审视着社会纷繁的世事。小说人物刻画细腻传神,情节发展曲折起伏,结尾更是意味深长,触动人心。推荐共赏!

喜有此李

喜有此李 举人

  • 37

    主题

  • 1053

    帖子

  • 5105

    积分

2013-06-13 15:25:30

【流年】多强(短篇小说)    作者:桐城阿华


在那一个特殊的年代,政治运动成了主流,土改、反右、四清、文革……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这样的环境下,意志替代了一切法律准则,私欲战胜了所有的道德规范,于是人人自危。为了自保,不得不随波逐流,不折不扣地成了政治的牺牲品,以致扭曲人性、沦陷道德、泯灭亲情。而小说的主人公多强在那个时代是深具代表性的,他从贫农到村干部,再到反革命分子,命运的历程像极了过山车,概括起来,不过是成也阶级斗争,败也阶级斗争。至于黑娃、妻子及其他村民对他前前后后的态度转变,都深具时代的特色。读完这篇小说,我们当该深思的是:是时代泯灭了人性还是人性蹂躏了时代?相信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杆称,也都会从中获得一份别有分量的醒悟。小说描写令人深思、引人警醒。推荐阅读。

喜有此李

喜有此李 举人

  • 37

    主题

  • 1053

    帖子

  • 5105

    积分

2013-06-13 16:30:10

【流年】秘密(短篇小说)    作者:吴昕孺

一对老夫妻,一起走过了漫长的岁月长河,经历了人世众多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在平淡中起伏着波澜,在波澜里折射着平淡,若果以一词形容之,无疑相濡以沫最为之准确。也许因为一起经历了太多的惊涛骇浪、暴风疾雨,老头某日醒来后对老伴不在身边并不在意,仿佛是习以为常,直至某个电话响起,才在不经意间触动了心灵最深处的牵挂……小说取材现实,书写生活,虽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构建及重彩浓墨的情感宣泄,却在平平缓缓的笔触中,透过平凡人物的刻画及寻常生活事例的描写,反映了人世间最真挚、最动人的情感,自然而然,朴实无华,感染人心,值得品味。推荐阅读。

喜有此李

喜有此李 举人

  • 37

    主题

  • 1053

    帖子

  • 5105

    积分

2013-06-18 23:01:15

【流年】茗墨塘印象(散文)    作者: 蔡猜

茗墨塘,其实是一间工作室,里面氤氲着墨香,弥漫着浓郁的文化味道。在茗墨塘里,无论是乐观爽直的项姐,还是淡定从容的梁先生,都充满了人生的智慧,给人带来无限的启迪。这既得益于他们良好的文化修为,也得益于丰富阅历的沉淀,可谓参悟了浮生世事。“他们生命中所有经历过的艰辛,不从话语中诉说,全部倾洒于一张白纸之上。这样的纸,承受着时间的洗涤,却在日渐变得坚韧。”这是作者对他们的高度概括,也是这篇文章传递给我们的正能量。淡淡叙述的笔触,娓娓道来的行文,在写人的同时,穿插着对世事的思考及对生命的参悟,悠悠的哲思与禅意游走与字里行间,惹人沉思,引人回味。力作,荐赏!

喜有此李

喜有此李 举人

  • 37

    主题

  • 1053

    帖子

  • 5105

    积分

2013-06-21 00:01:01

【流年】严凤英在大通(纪实散文)             作者:桐城阿华




严凤英,一代黄梅名角,是黄梅戏表演艺术家,是文艺界的一座丰碑。这篇文章,介绍了严凤英在大通演出的前因后果,内容详尽,层次分明,

人物刻画绘声绘色、细腻传神。既让读者从中了解了严凤英的艺术形象与表演特点,也可以了解她为革命所作出的贡献及当时的历史背景。遗憾的是,

就是这样一名为传统文化、为革命事业作出过贡献的人,后来竟然被定为国民党潜伏特务,不得不自杀身亡,其结局无疑令人扼腕叹息,而最后的平反

昭雪亦算是对亡灵作出应有的告慰。读完这篇纪实性散文,足以引发我们对严凤英这一黄梅戏表演艺术宗师的缅怀,传承她在黄梅戏表演上的艺术成就

,无疑意义深远。荐读

喜有此李

喜有此李 举人

  • 37

    主题

  • 1053

    帖子

  • 5105

    积分

2013-06-21 11:28:27

【流年】桥西,桥西(散文)   作者:指尖

桥西,一个毫不起眼的地方,它灰土弥漫,孤独冷清,与热闹非凡的桥东相比,俨然是被现代文明遗忘的一角,它让见证了荒凉、凄怆与屈辱,然而,它又见证了一段岁月,见证了一段青春,见证了一段爱情,在记忆的深处,成了孤独与依靠、冷漠与温籍、残缺与完满的融合,令人百感交集。也许,所有刻骨铭心的记忆对于灵魂来说,都是一次难得的洗礼;所有疼痛的经历于人生旅途而言,都是一笔不菲的财富,所以,在经历了太多的人情世故及渺茫灰暗的时光之后,桥西之于,已经成了生命的回归点,成了心灵的栖息地……这篇散文,文字简约凝练,笔触深沉大气,手法娴熟自如,思绪穿梭于历史记忆与现实心境,突出了生命旅途里一次洗礼式的心路历程转变,散发着淡淡的伤感,更多的是厚重的人文思想在字里行间游走,百转千回,主旨深邃,值得反复品味。荐赏!

喜有此李

喜有此李 举人

  • 37

    主题

  • 1053

    帖子

  • 5105

    积分

2013-06-28 19:22:12

【流年】明朝旧事(散文)       作者:指尖


红颜寺、倾城、双妃村,一个个古老的村庄,已经没法考究它们具体的年岁,只知道,它们一定是经历过明朝那个富有代表性的年代,至今已经走过了漫漫的岁月长河,见证了无数的时代变迁、山河转换。遥想在过去,村庄们或者热闹非凡,或者风光旖旎,或者淳朴高雅,而如今的它们,早已是物是人非,繁华不再,给时光老人刻上了厚厚的悲凉与沧桑,或者破落,或者颓败,或者苟延残喘。它们,如同一本本厚重的史书,记载了历史的种种,更重要的,它们代表着某种失去,而这种失去,也许是在某个年代被突然扼杀了的美好,或者一个梦,又或者是我们鲜活的思想,而所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矢志不渝地去追求的,所以作者在文末寄望:某一天,它玩乏了,就会回来,回到那条叫细水的河中,欢畅地吟,轻巧地唱,安心,惬意,如大地。文章以隐喻、衬托、对比、暗示等多种手法,藉着村庄这一载体,思索着世事与环境,展现出不凡的思想境界。文字凝练,笔触深沉,字里行间散发着淡淡的愁绪,流露出来的隐晦表述,值得反复品味。推荐共赏!

喜有此李

喜有此李 举人

  • 37

    主题

  • 1053

    帖子

  • 5105

    积分

2013-06-28 23:02:57

【流年】也谈诗论道之一(杂文)     作者:长白怪兽

诗歌的起源由来已久,它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历经传承与发展,成为文学家族里一种不可或缺的体裁,被誉为文学殿堂里的一项挂冠。诗歌的表现手法也好,流派也罢,都是多样化的,所以总免不了争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因为有争论,所以,诗歌才能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本文作者,立足于争论的基调,就诗歌的意境、手法、韵味等诸多内容阐述了自己的看法。全文没有居高立下的说教,没有故弄玄虚的深沉,而是以轻松活泼的笔调,旁征博引,有理有据,深入浅出,着力于诗歌学识的探讨,展现了作者不凡的文学功底及独到的见解,所陈所说,对于诗歌的认识、诗歌的了解及诗歌的创作,都是有指导意义的,读后自然受益匪浅、获益良多。推荐共赏!




喜有此李

喜有此李 举人

  • 37

    主题

  • 1053

    帖子

  • 5105

    积分

2013-06-28 23:02:57

【流年】也谈诗论道之一(杂文)     作者:长白怪兽

诗歌的起源由来已久,它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历经传承与发展,成为文学家族里一种不可或缺的体裁,被誉为文学殿堂里的一项挂冠。诗歌的表现手法也好,流派也罢,都是多样化的,所以总免不了争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因为有争论,所以,诗歌才能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本文作者,立足于争论的基调,就诗歌的意境、手法、韵味等诸多内容阐述了自己的看法。全文没有居高立下的说教,没有故弄玄虚的深沉,而是以轻松活泼的笔调,旁征博引,有理有据,深入浅出,着力于诗歌学识的探讨,展现了作者不凡的文学功底及独到的见解,所陈所说,对于诗歌的认识、诗歌的了解及诗歌的创作,都是有指导意义的,读后自然受益匪浅、获益良多。推荐共赏!




喜有此李

喜有此李 举人

  • 37

    主题

  • 1053

    帖子

  • 5105

    积分

2013-07-04 17:53:13

【流年】危楼(散文)    作者:指尖

一幢危楼,在我们的身边显得那样寻常,寻常得也许不值得花费任何的笔墨,作者却对其投入了深沉的关注,关注它的存在和消隐。它其实也是有一个生命的个体,它给人以温情的安置;它身上的裂痕,正是岁月消逝的印记;它犹如一位沧桑的老人,虽是冷守寂寞、默然无言,却以一种特有的悲凉姿态,反映了生命的厚重与苍凉,见证了形形色色的世相,印证了林林总总的世事。文章以凝练的文字,冷峻的笔调,以危楼这一独有的视角切入,延伸至生命的审视、世相的剖析、世事的思索,字里行间游走着厚重的人文思想,给人思考,引人回味。推荐共赏!

喜有此李

喜有此李 举人

  • 37

    主题

  • 1053

    帖子

  • 5105

    积分

2013-07-05 00:02:00

【流年】在暗夜里穿行(散文)       作者:嘎玛丹增

 

在暗夜里穿行,穿行在阿尔泰山脚下的荒原旷野,远离尘嚣,回归自然,抱拥着那一份特有的原生态的美。身心触及之处,阿尔泰山的耸峙、喀纳斯河的奇幻、山林草地的旖旎、牧场木屋的气味、图瓦族人的淳朴,还有暗夜里迷路的惊慌,无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既是给久居闹市的“我”来了一场灵魂的洗礼,也由此对生命展开了重新的考量。文章文笔老练,文辞考究,在移步换景中将层层叠叠的思绪于字里行间穿梭,借景寄情,以景抒怀,信手拈来的意境交融揭示无痕,文末的一笔将主旨悄然升华,引人回味。荐读。

 

喜有此李

喜有此李 举人

  • 37

    主题

  • 1053

    帖子

  • 5105

    积分

2013-07-05 00:33:04

【流年】杨永康向何处去(散文)       作者:涂国文

 

这是一篇关于文学艺术的探索。杨永康的散文尽管饱受争议,但没法阻止世人对它的关注,也没法阻止它对文坛所产生的影响。诚如作者所说:“就‘模式’而言,杨朔的‘诗意散文’——余秋雨的‘大文化散文’——杨永康的‘幽微散文’,才是中国当代散文模式的发展脉络。所不同的是,前两种‘模式’,属于‘过去时’,是举世公认的;而后一种‘模式’,属于‘现在进行时’,是前途未卜的。”那么,杨永康向何处去,其实就是他先锋性散文探索之路的去向,也许,坚持前行,才是唯一的选择。理论深厚,视角深邃,论述有力,见解独到。荐读。

 

喜有此李

喜有此李 举人

  • 37

    主题

  • 1053

    帖子

  • 5105

    积分

2013-07-05 20:13:06

【流年】回首依依勒马看(散文)   作者:梁晓阳的马场

故乡,一个饱含深情的字眼,一个难以割舍的地方。“格登山色伊江水,回首依依勒马看。”这是当时林则徐离开伊犁时吟出的诗句,而作者对此更是体会颇深。随着一片一片草原、一座座的雪山往后移去,与故乡伊犁的距离便越来越远,作者的心情也越发沉重。这一别,便是要到相隔15万里的南方;这一别,也不知何时才能再回来一次,所以作者与他妻子流露出来的惆怅、失落、伤感、不舍便是如此真挚,如此自然。一步一回首,一字一深情,文字醮满了浓烈的情感,表达了对故乡深沉的爱,极富感染力。荐读。

喜有此李

喜有此李 举人

  • 37

    主题

  • 1053

    帖子

  • 5105

    积分

2013-07-05 21:16:04

【流年】空庭(散文)   作者:葛芳

作者的文字,总是渗透着一股思考的力量,缓缓流动着充满人文关怀的思想,习惯以底层人物这一视角切入,着力于人性的剖析,及生命与世事的思索,犹如一面镜子般,映照出形形色色的世相及林林总总之世象。而本文也是如此,文字裹挟着跳跃性的思维及诗般的意象,非冷眼旁观,非逃避超脱,而是对发生在身边的一切,投入最热切而又略显悲凉的关注,字里行间流露出悲天悯人的情怀,体现了参透尘世的惆怅与凄美,并触动着读者的灵魂,然后,便是留给读者无尽的思索——这大约便是空与庭之境界吧。好文字,荐之共赏!

喜有此李

喜有此李 举人

  • 37

    主题

  • 1053

    帖子

  • 5105

    积分

2013-07-05 21:51:06

【流年】陕北农田劳作图(散文)  作者:高宝军

读完文章方才感叹,原来收玉米、收高粱、刨红薯洋芋还有这么讲究的学问;原来这些极容易为我们忽略的事情也可以成就一篇美文。关于农耕,对于我们这一片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来说,自古至今,无不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一个亘古不灭的话题。作者以朴实无华的文字,以收玉米、收高粱、刨红薯洋芋这三个场景,呈现出一幅陕北农田劳作图,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富有特色陕北的习俗文化、风土人情,表达了作者对陕北人民及那一片黄土地最深沉的热爱。观察入微,描写细腻,情感流露真挚自然。荐之共赏!

共5页 12345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