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馨
|
【酒家*深蓝】读《芸斋小说》(之二)2013-10-16 10:34:38
今天读第二篇《女相士》。 依然简洁、真实。结尾文言、白话夹杂,带调侃和讽刺意味,一句“惜未允许其张榜坐堂,以售其技。不然所得相金,何止盖两座洋楼哉”,让人在心酸中看到“文革”对国家稳定及国民生活、心理、人性的巨大影响。在无比清晰、真实的叙述中,加上末尾这一段评论性的文字,尤其是文字居调侃、讽刺的基调之上,小说的意味便深远了。 跟读《鸡缸》一样,最困惑我的还是文体。无论是《鸡缸》还是《女相士》,记录的都该是老先生实际的经历,貌似散文,或者说是类似古代纪传体。怎么去靠,都与现今的小说形式搭不上边。 为什么呢?如果不是小说,老先生不会以《芸斋小说》为题,而且里面的几十篇小说,他花费了十年才创作出来。如果是,那么,是不是就是自成风格的小说——“芸斋体”?老师推荐我仔细研读此集子,自然有他的道理。那么,根本的原因,是不是就在对“芸斋体”的体悟上? 我领悟力尚不够,能够体会到老先生小说的简洁、真实,却看不透文体的秘密。为了便于理解,搜索了相关评论来读。不少人说老先生的小说观念更接近于古代文言小说观念,同时又极大地吸收了现代小说的创作方法,把古代小说发展中的实录精神与现当代文学的现实主义精神结合,强调尊重作者的观察、体验、思考,作者应以自己的学养、阅历及人道主义精神去接近事实,发现真相。 在相关评论里面,提得最多的就是老先生尊崇的“实录精神”。何谓实录?如班固所说:“辩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其文直,其事核”,指的是对真相的叙述要求,而“不虚美,不隐恶”,指的是对真相的实事求是的态度。这种态度是与作者的思想、阅历乃至修养直接相关的,也就是说,实录首先是一种态度,然后是一种认识,二者相辅相成才能达到叙事要求。换而言之,实录是在实录精神支配下的写实活动。 老先生对“实录精神”作了新的诠释,他说:“创作的命脉,在于真实。这指的是生活的真实,和作者思想感情的真实。这是现实主义的起码之点。”生活真实的写作原则是“生活自是生活,现实自是现实,粉饰不得,歪曲不得……个人的企图,个人的打算,自然不能强加给生活,不能强加给现实。”所谓感情真实,“就是如实地写出作者当时的身份,处境,思想心情,以及与外界事物的关系。” 而要达到这两种真实,一个至为关键的因素是作者的识见,这有赖于作者具备“丰富的艺术修养,更主要的前提,是他对当时的社会生活,有了充分的认识,并得出了结论,提高了自己的思想。”同时,阅历也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只有完全体验了人生的各种滋味,即经历了生离死别,悲欢离合,兴衰成败,贫富荣辱,才能了解全部人生。” 西方小说是在虚构的形态下以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一定情节和环境的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达到艺术真实。而中国古代文言小说,则要求以“非虚构”的实录,在这一原则下记人记事,于历史真实中寻求艺术的真实。故而理解“芸斋体”,首先应当看到老先生在小说观念及创作精神上对中国传统的继承,其次看到在这种小说观念支配下,老先生对古代小说各种文体的借鉴与融合,从而找到适合于自己的小说表达方式与小说文体。可以说,“芸斋体”小说区别于同题材小说,在于作品的真实性与老先生个人的抒情性、思考的独特性三者完美的统一。 由此,我更进一步地明白了老先生在代后序的《谈镜花水月》中,那一番言论、表白的真实意图。或许,能有所启发。
|
|
|
冰城深雪
|
2013-10-17 15:55:42
素馨好认真,话说我看书从来都木有这么仔细研究过,向素馨学习。 问好素馨。 |
|
|
素馨
|
2013-10-17 20:55:52
回复深雪:丫头好!你没看我是想到啥写到啥嘛,根本没讲规矩。嘿嘿,反正乱写的东西多,拿来发帖子,凑个数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