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评论部
落叶的飘零

落叶的飘零 布衣

  • 4

    主题

  • 46

    帖子

  • 395

    积分

·★:落叶的飘零的11月评论贴

2013-11-03 19:02:35
  http://www.vsread.com/article-271365.html  

     爸爸结婚了(绝品散文) 

     作者 琴声悠扬

 

         源泉。生活是文学的唯一源泉!
         赏析。淘沙选金,去粗存精归己也!
                                                     ----题记。


         对于一篇绝品文章,我们应该怎么样来读?怎么样来品?怎么样来思之学之?

         来江山文学也一月有余,对文章的精品、绝品的慨念一直不是很清楚。心想精品、绝品无非也就是一些元老们的冠名词而已。在半壁江山文学、子归文学我看多了这样的“精品”“绝品”文章。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逛到了一个月余都没发现的地方----江山评论部。在看了《关于两篇绝品问题与文友交流》的帖子后,我感触颇多,江山真有心啊!首先,为了文友的一个小小疑问,绝品组发了数千字的帖子来解释缘由及其的正确性与必要性;又特意为此事新开讨论帖;其次,又详细的介绍江山文学绝品组的构成、运作,还有绝品文章的评选流程;再到各大社团展开对此事的讨论等等。我深思了,绝品,江山的绝品文章评选这样的严格?那江山的绝品就真的值得去读读了。于是,有了上面的题目《作品赏析-爸爸结婚了(江山绝品散文)》。

         赏析,欣赏、解析。只有我们对文章能接受、赞赏,才会去解析之。一篇好的文章,必须和读者有“共热点”。有了“共热点”,我们在看了一遍后,就会有兴趣再从头品之。如果品之有味的话,才有兴趣去全面思之学之。

         思索,将自己的心沉入作者写作的时间,地点,环境,及当时的社会现状……。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尽量多的领会作者想表达情感、思想。但,仅仅是读懂、理解绝非止境!对于优秀的作品,读懂和理解还是经过我们的努力可以做到的。可是这就是终点吗?不是!一篇优秀的作品,我们要从中汲取养分、精华,怎么样去汲取呢?我们要去欣赏、品味、涵泳、探索。要彻底沉进文字里,用心的去感受、体验、翱翔,去激动、歌咏……。

          所以,作品赏析,是读者心灵的绽放,是一种艺术的创作,也是对写作技巧的掌握。所以,作品赏析,绝非是掠影拂花般的一路看下去就可以写的出来的。


         下面,我就以绝品散文---《爸爸结婚了》为例,开始欣赏、解析。

       《爸爸结婚了》这篇文章,一路读下来就会发现,文章主要以三部分组成:一,对妈妈恶疾缠身,病友的康复和妈妈的无望治疗与妈妈最后的离去的记叙。二,对爸爸经人介绍想续娶一个女人,作者对此事的看法和意见。最终爸爸还是结婚了的描写。三,对爸爸婚后,作为女儿的无言抗拒及后妈为已长大成人的儿女们用心的付出。作者最终冰山融化,接受并爱上后妈的心理转变之程的精细记叙和详细的心里描写。

         现在,我们先来看看文章第一部分:妈妈去世的前后。

         文章开篇写到:“站在西京医院的楼前,多少次仰望三楼的病房,窗前妈妈来回走动的身影,让我的心痛痛的摇曳着。”

         作者以“医院”“仰望病房”“妈妈来回走动的身影”“我的心痛痛的摇曳着”等句,为读者迅速融入文中第一部分“妈妈病逝”撑起一个重要的支点。“妈妈病逝”就可以以这个重要的支点后续下去,读者也就用心的跟着作者的笔一路走下去。作者用“多少次仰望妈妈的病房”“我的心痛痛的摇曳着”等句,刻画出对妈妈恶疾缠身的担忧、害怕、却无力为妈妈做点点什么的沉重心理,“痛痛”两个字让读者的心也跟着狠狠的“痛痛”了两下。“窗前妈妈来回走动的身影”十数个字就淋漓尽致的写出妈妈因对病的惶恐,无助,及读者对人生的多变性和作为一个人对很多事的无力而遗憾、蹉叹。接着笔锋一转,开始写到妈妈手术,写到开腹腔却发现妈妈的病已经没有手术的必要。妈妈却不知情,以为自己病可以好……。

         接下来写到同病房的病友康复的离开,妈妈的乐观态度。文“手术没做几天,妈妈就下了床,在楼道里走动锻炼着”。就这短短的几句话,却是很沉重,含义很深的几句话。这里,作者有三个意思要表达:其一就是想表达儿女们的善意谎言。善意谎言,是爱的一种比较另类的表达方式。我们每个人都应有过经历,这就不多做分析。
         二,生命永不服输,永远向上精神的体现。人类,之所以能凌驾万物生灵之上,我想这点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天下每时每刻都有多少这样不向病魔屈服、在病魔面前绽放无比绚丽的生命之花啊!有了这些艳丽的花朵,我们身体健壮的人类在失意、跌倒或是沮丧的时候,你还弯的下自己的腰?低的下自己的头? 
         其三,作者用苦良心的刻画出病魔的无情、残酷。为什么这样说呢?有句话讲得好:希望越高,失望就越大。妈妈以为自己康复了,以后就可以重新回到家中,可以重新为儿女们操劳,以后可以好好的享受儿孙满堂之天伦了。“嘭”希望水晶突然摔个粉碎。妈妈的心空再次漆黑一片。而且是最后的一次漆黑,永无明亮……。何其残酷哦!   

          第一部分最后是写妈妈最终无可挽回的离去,作者开笔就先以家乡的殡葬习俗:“唢呐震天、纸钱满地”铺路,随即转笔“母亲走的那天,天一直下着细雨,没有唢呐,没有鼓乐”。为什么会写出这样反常规的对立面呢?为什么作者不写出母亲走的时候多多的、怎么怎么的热闹呢?这里,作者想表达的有重要的两点:一,继而加深作者对妈妈离去的伤悲。想啊,人都走了,最后一程却走的多麽的孤单,多麽的落寞啊。身为儿女,你心里会好过?会舒服吗? 同时,为后文埋下伏笔。此处就不多说了。
           二,为后面的情节发转而留的一条心理暗线。而且是重要的一条,影响作者心理走向的一条暗线。想想啊,妈妈去世了,妈妈为了家庭,为了老公,为了儿女们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走的时候却这般的凄凉,以后有谁对不起妈妈,作者心里会怎么想呢? 这里同样先留读者思考。   


           文章组成的第二部分,爸爸经人介绍续娶。作者巧妙的先从爸爸的童年开始,文写爸爸“小时候受尽人间疾苦贫穷,十五岁就开始在西山里拉碳”“含辛茹苦把我们养大”“人到中年却丧妻”等等句子。这里,作者干净的跳过妈妈去世的悲伤,着重写爸爸的艰辛与不易。可又是为什么呢?是因为爸爸要续娶了,作者是想要表达对苦命的爸爸为儿为女超劳一生,却中年丧妻的怜惜,想爸爸续娶一个回来一起度过晚年,却又想起妈妈的不值,福都没享就永远的离去的矛盾、纠结的心理。文对妈妈的回忆“她出生大户,知书达理,会做很多女活”“勤劳持家,为小叔姑子缝缝补补,支持他们完成学业”等句的出现,皆是有此涵义的,方向直指下文。

           二部分中段,突然出现一段好似与本文无关的家乡建设描写“建一座宏伟的大桥”,“昼夜兼程,灯火通明……”。有何用意呢?重要吗?读者朋友们,我们看下去就知道了。 你看,主角出场!!!就这样突然的切入读者心中。恰是后妈突然的闯入作者心空一样,让人那么的难以接受。 就这样,作者在读者还没反应过来之前,就把以前的伏笔、暗线都有向着明面走的迹象。让作者和读者的心一起跟着渐渐开始上浮。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后妈来至工地。因为爸爸和后妈好上了,因为他们要结婚了……

           不得不佩服作者的功底。本来,读者以为这就是上了情节发展的快轨道时。可,作者(天公)不作美。作者心里接受不了了。想啊,经过作者上面的感情流露,天下还有几个可以平心接受“一个坟里埋两个女人”吗?人之常性啊。文“不行,我妈对这个大家庭付出太多,那个女人有什么资格和她比啊?”。作者以激烈的言辞,激动的语气对爸爸“兴师问罪”,更加的凸显出作者的抵抗后妈到来的心理。又以“要找就找老婆去世的”“我还是不能接受,尤其是一个刚离过婚的女人”的“借口”“理由”,来安慰自己因抗拒爸爸续娶而带来的愧疚。随后,作者又以爸爸的绝然、迅速的“爸爸笑容满面,热情的招待女方的七大姑八大姨”的结婚了。

           本文到此,作者要凸显的中心思想终于出来了。作者作此文的目的显现,但我们先放一放,回头再看看作者以前的铺垫。有多少伏笔,多少暗线的埋下?为了直达本文中心,为弘扬作者想弘扬的精神,有如此垫底,何事不成? 又说,如此真金价实之绝品,作为一个文字爱好者的我们,难道不应该读之、品之。思之学之吗???



            现在,我们开始赏析本文的最后一个部分。

            文章组成的第三部分,也就是文章的中心。是写作者对爸爸婚后,作为女儿的无言抗拒及后妈为已长大成人的儿女们用心的付出。作者最终冰山融化,接受并爱上后妈的心理转变之程的精细记叙和详细的心里描写。

        “过年的时候,我们没有像往常一样,假期留在家里陪父母。而是象征性的待了一会,就头也不回的走了”作者写道。 此处,慢慢来,因为这句话作者又有数个意思要表达。先是作者通过字面还是表达对后妈的抗拒,但又担心爸爸难受的纠结心理。二,作者通过自己对后妈家如此的反应来拷问自己的良心,为下面的人心凸显推至高峰而准备。也是让读者对作者,不,应该是对人性自私一面的拷问。此般情景,试问天下有几许人能有此?我是见多了父亲续娶换来的却是儿孙的漠似路人,甚至反目成仇的悲剧。悲哀的老父啊,为儿为女操劳一辈子,容颜逝,鬓角苍。只为晚年有个讲话的伴。却丧妻之痛都还在彻心扉时,离子之憾又至。悲哀啊,老父。悲哀啊。人性……

           终于,被沉沉的文字压着的我,开始了卸肩。终于,我的心也慢慢的跟着文字升华。我知道,我的心、灵魂将有一次洗礼了。压的又多重,升华就将有多高啊!

           终于,读者希望的场景,一幅幅、一幕幕的浮现。终于“父亲骑了很远的山路,给我们送来了一袋油糕”终于“你阿姨非要我来,她包了一夜,还热着呢。”来了。哎,轻松了,啊,终于阳光明媚了。啊,舒畅!…… 可是,作者又狠狠的一盆冷水泼来-----“我一个都没吃,这个女人可真会演戏啊。”

           读者看到此,或是本人写到此,就想说一句话:这文章还要不要人活了啊。煎熬啊,人性的煎熬啊。

           我们继续往下,“她是个粗人,不能和你妈妈比。你妈是一等人,她是三等人,没办法啊,就这样的胡活吧。”爸爸嘴里的一句话。感叹啊!其一,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爸爸对妈妈的感情,并不是像作者想象的那般。听了这句话,内疚吗?惭愧吗?其二,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爸爸为了作者能接受后妈,刻意的降低后妈的形象。有此爸爸,你高兴吗?以前的想法使你脸红了吗?其三,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爸爸在社会、人伦、纲常中的微小、无力及努力的、泪往心里流的、故作姿态的、一把老骨头的迎合着。而我们,就是那中间的一份子。你感觉到了吗?

           文章到此,我们暂停一下,想想作者前面的暗线和伏笔。想想作者以前对老父的抗拒、及对后妈的反感………



            该来的,需要来的,必须来的,铁定的规则来了。所有的伏笔、暗线全部浮出,来的晚,却一点都不迟!!!    让读者挂着暗线,伏笔开始读下文。

            后妈病了,花费不少。“她总是催父亲把钱还给我”“逢年过节,父亲照例会走很远的山路,”送后妈做的点心。“给父亲擦洗后背,弾身上的灰尘。”“给他煎两个鸡蛋,煮半斤村里奶牛挤出的牛奶。”“我”送女儿去北京考试,回来后老公说“这次多亏了阿姨,你走后阿姨一直坚持给建筑工人烧水、做饭。一刻也没停。”后妈见面就说了句“闺女,你回来就好了,我就有主心骨了”。后妈夸“我”女儿“我们小囡真争气,一下就考到北京了”“第一次,我面对她,轻轻的说:阿姨,你辛苦了。”就这样,一段随着作者之笔起起伏伏的心,终于平静了下来。读者们,你们感觉到什么了吗?我的心摆放位子却变了,比以前提升了整整一个刻度……

            没想到,文章的结尾,又让我惊奇不已。不得不佩服作者的功力与良苦用心。本来,由此文爆发的颂扬,我以为一定会达到历史的新高度,作者却寥寥数笔,心平气和的道出“父亲后半生有她陪伴也是一件幸事吧”。淡,淡的好像脱了尘。再一次,把无穷的意蕴留给了读者。本来,准备赏析结尾的我,不得不继续自己的思考……


            《爸爸结婚了》。

           不愧为江山绝品。文章笔调质朴,叙中见情,叙中深情,情中有叙,有叙有情,情叙交融。但文章绝非因叙来体现情,也非是以情来感动人。文章作者是立身生活,立身平凡,以敏锐的触觉伸入生活、大众,伸入社会、人性中,用自己带血泪的感知而作。

           本人感性,但绝非惟情论之辈。我相信,一篇好的文章,情与理是不可分的。任何感情都应建立在一定的理性基础上。只有这样,才有深广的内涵。

           文,亦于此。才可载道,才可言志。

           最后,向作者敬礼-----颂扬人间真情者都应受尊敬。


                                                                                                                                                       飘零。于曦。

 

落叶的飘零

落叶的飘零 布衣

  • 4

    主题

  • 46

    帖子

  • 395

    积分

2013-11-06 01:29:42

http://www.vsread.com/index.php/article/showread?id=372054

江山诗歌—秋雨话凄凉《作者 瞳若秋水》

又见秋水老师佳作,拜读!诗律规范,诗意深远。

恰是诗人屹立愁煞人的秋风秋雨中,

求解着宇宙万物的一切未解之谜。

欣赏。问老师安好!~

落叶的飘零

落叶的飘零 布衣

  • 4

    主题

  • 46

    帖子

  • 395

    积分

2013-11-06 03:25:31

 http://www.vsread.com/index.php/article/showread?id=364134&pn=1&pn2=2 

【笔尖】感谢有你的日子(小说)

       拜读佳作,文以一位平凡朴实的乡村中学教师,以一泓池水微澜温润青春叛逆期的

问题少年陆琛俊使其改头换面的故事。老师呕心沥血为百年教育大计奉献一生,就连离

开人世的最后一刻,都不忘写信鼓励俊,且以善意“谎言”和其相约三年。终于俊不负文

老师遗愿,考上重点大学。。。朴质、流畅、老练的文字,不仅仅表达出“蜡烛成灰泪始干”

精神,不仅仅体现“浪子回头金不换”的可贵,还发掘出当代为金钱利益而忽视“留家青少年”

的教育问题。欣赏。问作者安,期待再出佳作!

落叶的飘零

落叶的飘零 布衣

  • 4

    主题

  • 46

    帖子

  • 395

    积分

2013-11-06 19:17:58

http://www.vsread.com/index.php/article/showread?id=375154 

【杨柳】爱上自己(散文)作者 暗雪

拜读佳作,作者以《西游记》为开篇,抓住读者眼球,在以孤芳自赏慢慢过渡哲

理方面。很好的诠释出人性中存在的危机感、唯一性,继而向着自爱发转,说到

自爱,就必然先要认识自己,也就是品读自己,品读,自然而然就是读书了。品

读自己,了解自己。只有了解自己,才不会过渡自卑、过渡自爱。终于,又回到

文章中心,爱上自己。。可是认真想想,一个人要爱自己,必须先爱他人,只有

多为他人想,多施爱,自己才能永恒于爱的海洋。。。  难得一见佳作,全篇伏笔

无限,哲者可哲思,人伦可盈感性,纲常可见理性。欣赏佳作,受教!~!~祝作

者永安。。。

落叶的飘零

落叶的飘零 布衣

  • 4

    主题

  • 46

    帖子

  • 395

    积分

2013-11-06 22:21:34

http://www.vsread.com/article-353411.html  

 文缘】一块幻想花季的石头(散文)作者 大路白杨

 

欣赏佳作,作者以大千世界最平常朴实的石头为贯穿

全文的精神纵贯线,以物喻人,以喻示理。以石头不

变的特性,反衬出人性的复杂、多变、自私、自大多

样与生俱来的弱点。文章把石头活化,哲理通过石头

向四周开枝散叶,留给读者宽广的思考余地。览之流

水般行文,品之美文,思之哲文。拜读,遥祝安好。

落叶的飘零

落叶的飘零 布衣

  • 4

    主题

  • 46

    帖子

  • 395

    积分

2013-11-06 23:53:36
http://www.vsread.com/index.php/article/showread?id=19150  

【小说家族】贾岛“撞秋风”里的悲欢经历   作者  聆听花香

 

       拜读佳作,文章诙谐轻松,错落有致。角度跨越宽广。。。

看毕,无本的形象性格好像就在自己身边乃或自己身上,无本并非无才或无能,

他只是一个古今文学青年冲动的一个典型。对的时间上错车,错的时候更上错车

。像这样性格不管在那个时代,都会有代表性。这不是无本自身的问题,这是人

性之陋根。过于自爱、过于自恋,都会成为无本第二。、。。

落叶的飘零

落叶的飘零 布衣

  • 4

    主题

  • 46

    帖子

  • 395

    积分

2013-11-07 11:49:45

http://www.vsread.com/article-367045.html 

【春秋】迟来的爱(小说)作者 巽行天下

   拜读佳作,文章朴质流畅,去铅存精。开篇即以反常规理论紧扣读者眼球,

另人欲罢不能。整篇文章作者未加半点褒贬,全篇娓娓道来,是非公道在读者

心上。在讴歌人性之美好的同时,不忘稍加匠心:人性之本能反应。这是此篇

点睛之笔。有此点睛,后篇才得一步一感动,越步越高。出此佳作,离不开作

者关注了解乡村习俗。《人丁的第一,经济第二。》看似世人皆知,无关重要,

否也,此处将再次点睛,话说李山想多生,有何不是更衬柯凡肩负之重?最后

对作者一些民间俚语,警句,谚语的运用深感佩服。最简洁文字,表现最丰富

意境,最平常乡村事的记叙,效果是人性的升华,伦理凸显,欣赏佳作,问安。

期待再出精品。。

落叶的飘零

落叶的飘零 布衣

  • 4

    主题

  • 46

    帖子

  • 395

    积分

2013-11-08 12:34:13

http://www.vsread.com/index.php/article/showread?id=374906&pn=1&pn2=4

 关于两篇绝品问题与文友交流

 

江山一小插曲,也许就会是文坛又一闹剧,最恨乱放厥词者。想问问板桥先生,好的作品

要不要学习?要不要推荐?先生博览天下巨作,经典鸿篇手到捻来,可小子就江山这一泓

清泉,先生天下文海任意翱翔,鸣渧冠宇,可知有几多像小子般无先生翱翔之能,却过先

生学习之心者,还在静静等待这小小的一泓甘泉临照阳光????在说,先生博览惊天经

典,道出惊天之语,可见先生惊天之高尚,却为想何扼杀沫浴学海的晚辈们于路途???

最后小子想问先生,能教育出的先生此般惊天之才的鸿篇巨作在哪里?小子可观模观模??

小子也想学的先生稍许皮毛,以光宗耀祖,百年后八代祖宗也好欢天喜地迎接小子的归程!

无天无地无昼无夜的期待中。。。。。。

落叶的飘零

落叶的飘零 布衣

  • 4

    主题

  • 46

    帖子

  • 395

    积分

2013-11-10 17:52:51

 http://www.vsread.com/index.php/article/showread?id=376196  

  【心灵】聚(散文)作者-小桥流水深圳

              欣赏,一篇感人肺腑之作。早想学学评论,终于开始。只是,看完该文后,
  我停下了敲打赏析的念头,实在无力敲打下去。。。满心满眼盈溢着波涛欲涌而
  出。
         看到文中上篇主人-舟-之举动,也就是善意的谎言,我冲动、愤怒了。要是
  在现实,我真的会打人,这样是算爱她?还是不信任她?也许主人公会有自己的
  理由,比喻1=1+1云云。。一个人的痛苦并不会由两个人承担而减少一丝。。。
  又比喻伟大的说,我是男人,我愿用我自己的痛苦还换她的无忧无虑。。。真的
  ,看到这,我悲哀了,但绝不是为男人悲哀,我是为那位不知情的太太悲哀。
   自己老公的心事可以对同事说,让别人知道,却不让自己的爱人知道。这还是爱吗?
  这样的爱能维系多久?舟啊,你是想用自己最后的时光在你爱人心里刻下永远难
  以忘却的名字?好让你走了之后十年、二十年、五十年、甚至到你爱人最后轮回
  的时候还记得你?还在说着“我这一辈子唯一的遗憾就是没陪我永远的老公走完
  他最后的一程?没有为他分担痛苦??
         家,如果不能是港湾,爱人不是知心,那,家是什么?天堂里的快乐之居?理
  想中的水晶屋??
         当然,作者的老练、及功力。迅速抛开这小爱,转向另一人间大爱升华。也是
  最最欣赏之处。到此,文章也开始一步一高升,直达人间大爱之巅,让爱的经典在
  文字里的人物、荧屏前的读者心中荡气回肠,用爱的歌谣铸就永恒。
         文章最后,作者笔峰一转,点睛即止。留下人生的诸多不确定性,不可变更
  性的残酷现实让大家思考。是啊人生路上必有真情,生命之旅必遇爱的滋润。寻寻
  觅觅,情深绵绵。可当真正的绵绵深情来寻觅,又能寻得几多相濡以沫?几许白首
  同老?当真爱以遥望之眼来望尽前世今生,看见的又是多少的分离和茫然?几多的
  幽怨与悲伤?
         最后,像作者学习-----为爱而歌咏的人,是多麽的让人敬佩。
  
                                                                                             飘零。

落叶的飘零

落叶的飘零 布衣

  • 4

    主题

  • 46

    帖子

  • 395

    积分

2013-11-10 19:30:30
作品赏析--聚(散文)
http://www.vsread.com/index.php/article/showread?id=376196  

                                                                 【心灵】聚(散文)作者-小桥流水深圳

              欣赏佳作,一篇感人肺腑之作。早想学学怎么样写好一篇评论。只是,看完
       该文后,我停下了敲打的念头,实在无力继之。满心满眼盈溢着波涛欲涌而出。

         文中上篇提及主人-舟-之举动,也就是善意的谎言,得绝症怕自己担心而隐
       瞒自己深爱的女人我冲动、愤怒了。要是在现实,我真的会打人,这样是算爱她?
       还是不信任她?
              也许主人公会有自己的理由,比喻1=1+1云云。。一个人的痛苦并不会由两
      个人承担而减少一丝。。。
       又比喻伟大的说,我是男人,我愿用我自己的痛苦还换她的无忧无虑。。真的
  ,看到这,我悲哀了,但绝不是为男人的病魔加身而悲哀,我是为那位不知情的
       太太悲哀。自己的药品可以带到公司而不带回家,心事可以对同事说,让别人知
       道,却不让自己的爱人知道。这还是爱吗?这样的爱能维系多久?
              文中写到“他只能把心事抱紧,护在胸前如同珍视出绽的苞蕾。他不能让它
       开出花朵,正如不能让他们知道。”我想问问舟同志,你是想让这恶疾之花在你
       胸口迅速的绽放?抑或紧紧捂住,在恶疾彻底蚕食你之后再遗留给你深爱的女人,
       让她用自己的无知及遗憾去浇灌一辈子?你是想用自己最后的时光在你爱人心里
       刻下永远难以忘却的名字?好让你走了之后十年、二十年、五十年、甚至到你爱
       人最后轮回的时候还记得你?还在说着“我这一辈子唯一的遗憾就是没陪我永远的
       老公走完他最后的一程?没有为他分担痛苦??
         家,如果不能是港湾,爱人如果不能是知心,那,家是什么?天堂里的快乐之居?
       理想中的水晶屋?
         当然,作者以其老练、功力深厚的文笔,迅速抛开这俗世之小爱,转向另一人间
       大爱升华---友爱。也是本人最最欣赏之处。文中病者舟学生时代的死党“五人帮”强、
       平、岩、华志得知舟之情况,在散落天涯的情况下都回到舟的身边。几个都有着自己
       的事业家庭,并平常联系都少之又少的人,为什么能因一友的病事,而抛事业于千里
       之外?作者并不是想赞扬病者之人格魅力的体现,而是要讴歌我们身边随手可及却又
       被很多人为现实利益而随手弃之的朋友之间的交往纽带---友情。文“先给他能量与精
       神的支撑,然后再用爱的力量联营运作。”运作什么呢?大费周章的为什么呢?其实
       为怕舟难以接受兄弟们提供经济而想出的办法。试问天下人,友情至此,可比世间任
       何一种感情差?
              在舟生日,众友皆携妻或女朋友共赴三亚游玩。到此,文中开始走一明一暗双线。
       明写朋友关爱之心合家欢乐之意以让舟心情阳光。暗线却开始向病魔的凶恶、诀别的
       必然埋下伏笔。文章也开始一步一高升,句句盈溢感动。
              后篇描绘出友人聚会,互报“丑闻”。三千长篇绵绵叙情。平为强代写情书。华
      志为裹众兄弟之腹而“偷鸡摸狗”。红识出平字迹并戏说“要平来找我谈恋爱”强气的
   “发布校文”等红十年、一辈子云云,却在短短几年后拜倒于现在妻子石裙之下。看似
      兄弟之间的玩闹,却也是作者为文字直达人间大爱之巅而刻意描写,友情升华之外还有
      加强暗线的浮出而为。暗叙出人生路上变化无常之不确定性。让友爱经典在文字里的人物、
      荧屏前的读者心中荡气回肠,用友爱的歌谣铸就永恒。
         文章最后,作者笔峰一转,点睛即止。留下人生的诸多不确定性,不可变更
  性的残酷现实让大家思考。是啊人生路上必有真情,生命之旅必遇爱的滋润。寻寻
  觅觅,情深绵绵。可当真正的绵绵深情来寻觅,又能寻得几多相濡以沫?几许白首
  同老?当真爱以遥望之眼来望尽前世今生,看见的又是多少的分离和茫然?几多的
  幽怨与悲伤?
         最后,像作者学习-----为爱而歌咏的人,是多麽的让人敬佩。
  
                                                                                             飘零。

落叶的飘零

落叶的飘零 布衣

  • 4

    主题

  • 46

    帖子

  • 395

    积分

2013-11-12 17:47:26
   散文 > 家乡的湖  作者 小乔初嫁了
 
 欣赏佳作,《家乡的湖》。
 
           湖,陆地上聚积的大水泊。
           湖,孕育内陆万物生灵之基本。湖,升华精神灵魂之孕床。
           湖,五千年璀璨文化之传承。湖,承载民族历史兴衰荣辱之记忆。  
 
           湖。順之则养人,育人,教人,感人。
           湖。逆之则祸人,害人。
 
           自然界一切-------同上。
 
           文章以一个离人的角度写出对家乡的湖的感情,把湖在作者心中的重要地位,以忆、春、夏、秋、冬、感,用各种笔调娓娓道出。读者不仅领略湖在各个时候、季节的各个美妙画面,还在文中强烈凸显出亲情。让血脉的无私伟大极致淋漓的宣扬、歌颂。。。

        “快过年了”文章以这一传承千古盛世中华的最最重大的传统节日开篇,将读者眼球锁住。“过年”“大团圆”。可赶不回去过年的或还在路上赶的呢?就会想家啊,想家人啊,想家里的朋友啊,像小时候的伙伴啊,想一起玩的事、玩的地点、玩的时候啊。     好!点题-----想起了湖。让读者迅速的找到一个支点。可以很好的融入文中,领略作者想表达的意思。这段文字除了点题还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呢?想起了湖又怎么样呢?下文铺垫开始: “湖是小孩子快乐的摇篮。”为下文留下无尽的空间。。。

   春,作者用对湖光的描写,花香鸟语、波光粼粼等。几点笔墨,作者稍稍带过。这里颇见作者之功底。春天的湖是美得让人淋漓往返的。作者却为什么有意抛开这天作美卷?是有意让读者不忘情于蓝天白云阳光明媚的春色中,因为下文才是作者要在文字中表露的心声。

   夏,重墨刻画。作者以小伙伴割草的场景作笔。到那边割草就得下水,写出小孩们在湖水里面的单纯、快乐、顽皮。每个人都有童年,无忧无虑的童年永远是那么的快乐。共鸣!使读者捧着别人的文字沉入自己的回忆!~!!先赞一个!

   又写到远离湖区之人所接触不到难以知晓的鱼触水里的身体来区分大小,潜水下抓鱼、杀雨及晒鱼、烧鱼就可以吃,掏鸟蛋、抓令人胆寒的蛇等等等等来勾起好奇之心。紧扣读者于字里行间不愿抬首。

   写到“看到滚滚东流的黄黄的湖水”“大大的漩涡在旋转”湖水的涨落及湖水遇险。“手臂粗的水蛇游到姐姐背后草捆上,”“我看到一排排的血。。”作者怕蛇咬到姐姐,数次挥刀斩蛇。到此文章进入紧张、高潮,文章主旨开始凸出。作者用精心细腻的细节,雕刻出人性崇高的一面。让人不得不跟着作者的笔而起起落落,心惊肉跳。人单力小,亲情却爆发出巨大无比的力量。
 
        感慨,一个小孩,为救姐姐,可以让一天的劳作付之流水,可以数次冒着被洪流冲走的危险,可以挥刀向血淋淋。
 
        试问,物欲横流的现在、伟岸如山的男子汉们,你们又有多少能做到此般?我自愧汗颜。

   秋,大人割芦苇,编席子,织草鞋;小孩们采野果吃等。此处又是寥寥数笔带过。看来之后必将再临高潮。

   冬天到了,作者和哥哥一起跟着大人检材火。果然高潮骤起,小时候的笔者不会划船,遇险湖央。“我从来没划过这样的船”“在中央打转转”“淌水过来接我”“水很刺骨”,哥哥不顾刺骨寒,要下水救弟弟于险中,看的我紧张至极同时又一次感叹亲情之伟大。恩,就一个念头:快点往下看,好得知其结果到底怎么样?呵呵,正如作者意,深深的掉入作者文字之中,而且是甘愿的。。。老到的功底,人性理解的透彻。作者在本段又一次重笔刻画出亲情对作者重要。也拽紧牵到读者心弦的线。。 。

   “现在想来,我对湖不仅有亲情有感情,还有感恩。。。”文章最后写出对湖像亲人般的感慨。
 
            文章以一个离人的角度写出对家乡的湖的感情,把湖在作者心中的重要地位,以忆、春、夏、秋、冬、感,用各种笔调娓娓道出。读者不仅领略湖在各个时候、季节的各个美妙画面,还在文中强烈凸显出亲情。让血脉的无私伟大极致淋漓的宣扬、歌颂。使读者品过之后,脑海的画面还在一幅幅的飘荡。赞。作者笔锋沉稳,文字质朴,流畅。整篇错落有致、轻重分明。亲情、友情。美丽的湖乡。质朴的湖乡人等等等等溢出荧屏直达。。。

             看毕,我轻轻的后靠。文章另一面反射出的N个问题却在脑海里不停萦绕。。。

文中写到:
       “花也会给我灰黑的童年带来一些快乐。。。”
         小孩子“每天就会去湖那边割草”“吃烤鱼”“烤蛇吃”“织草鞋”
        “果腹和提供日常用品”。。。

         为什么一篇美好金色童年的回忆作品会有这样的字句?
         作者小时候的日子很苦吗?
         为什么?

         那时候的小孩就要做事?
         吃那些是为了好玩还是别的?
         那个时候和现在很不同?????
        
         作者开篇的思家,回忆,是为什么?
   一个人长大了却要离开安心快乐温暖的家乡是为什么?
         家里的小孩有人带吗?
         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的开心、温暖、教育怎么办?

   家里的小孩现在还可以去湖里游泳?
         在大人的“关心”“保护”下,现在的小孩会不会游泳?
         湖水是不是还和作者小时候一样纯净?
   芦苇荡还在?
   鸟儿还栖息在哪?
   鱼虾还是不是和以前一样多?
   抑或没有了? 

         敢不敢为姐姐拿刀砍蛇?
   知道怎么抓鱼、抓蛇?
   知道烤鱼烤蛇?
        
    现在的小孩要写作文《我的某某》或《家乡的某某》,
         是不是写《我的电脑》或《家乡的钢筋水泥森林》?

                                                                                                问作者安。

                                                                                                               飘零。 
落叶的飘零

落叶的飘零 布衣

  • 4

    主题

  • 46

    帖子

  • 395

    积分

2013-11-14 11:14:14

 西江月。梅(作品赏析)

      玉骨哪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幺凤。
  素面常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西江月.梅》,印象中第一次与这首词的遇见,还是在色彩斑斓的青春骚动期,无特别的印象。当时,捧着自以为是的天长地久偷笑着:我才不需要咧!对老师解析特别反感,总觉得我不应接触此类“消极之物。”因为我的阳光将普照我的每一个角落,日夜不落,直到永远。可是,还未来得及感受阳光给予我的暖意,朝阳突然西下……
  年龄渐长,再次开启老父的书柜,又恰与一段感情纠结至天昏地暗、日月无光。整日捧着一书离殇,挥泪浇遍庭院的花花草草。终,三天后的晨起,苏大才子的情深切意不见了踪迹,连老父书柜的所有诗词选本全部消失殆尽。最后,满庭院的悲愁也就在老父慈祥明亮的目光中蒸发。
  数年前,突然山崩地裂,我的世界分崩离析,暗无天日。在悲送自己的女朋友“姐姐”西去后,自己就开始背上忧伤和行李,家人的牵挂,将自己放逐于远方。也许此“词殇”是我人生必受之痛。当我满身疲惫的投奔在岭南惠州的弟弟时,心中的忧伤卷成一缕幽丝,直直的把我牵至西湖孤山上的“六如亭”。我傻傻的望着“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使我。独谈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强迫自己麻木近年的神经剧烈的抖动起来,根根寸断。断的“蹦”“蹦”的响,脑海同时闪出一道闪电。 
  醒来,已是在医院。想啊,要不是弟弟、弟妹将我送至医院,我醒来后的第一件事绝不会是看看自己的衣服烂没,绝不会是感觉自己身上哪里痛不。此情,此景,最希望做的就是静静的、长长的睡去啊!能长眠此,不正是天下几多遗情余恨、痴男怨女的心愿吗?静静的躺在销魂千古的香冢旁,听着头顶的飞花雪月低诉千年前的缠绵,看着卓约娉婷、温婉贤淑、善解人意的朝云挥泪唱下“天涯何处无芳草”时的千古绝唱,夫复何求?
  终于,一个月前的偶然,我来到一个全新的地方。因我的消极言辞,激起数点回响。波涛滚滚而来,一次,又次的撼动着我那静止千年的岸。开始,我紧紧的捂住自己的心胸,一如捂住彻心扉的痛,拒绝着一切的情感波浪。前几天,一道波涛汹涌而至,悴不及防的掀开我心头的积瘩。我血淋淋的心肌直接外露,一滴一滴的流了三天的血。而汹涌的波涛又化为疗伤的温泉。整整三天,到凌晨的一两点的训导、沟通、疏流,让我知晓到,伤、痛还可以化为文字,可以随着噼噼啪啪的敲击声溢出。终于,我的心跃出体外落到了键盘上,也就有了今天这段文字。
  《西江月.梅》,这首词是苏轼在他中晚年被贬惠州时,悼念一直陪着他到香消玉损的第三位妻子朝云而作。词中所明面描写的西湖的梅花,实却为怀念朝云美丽、清雅的姿容和万世难得一见的专一。
  上阕主要写出梅花的英姿飒爽、万千仪态、超尘脱俗。开首两句“玉骨哪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说出梅花生长在蛮荒之地、瘴疠之乡,却不怕环境恶劣、不怕瘴气的侵袭,是因这它有冰雪般的玉体、神仙般的风骨。梅花,何惧环境之苦呢?古今天下哪朵傲雪绽放的花儿恶寒来?杜甫的“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齐己“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等等赞美咏梅的句子数都数不过来。梅,如是温室孕育而来,怎会有如此多名家大师为其感叹呢?
  接下来两句“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幺凤”是说梅花的高贵、典雅、不惹纤尘的气质,引起了海外神仙的注意、欣赏及爱慕,神仙都会经常派遣使者来到西湖的梅林中来看望;就是倒挂在树上如桐花凤的绿毛小鸟。“不信今春晚,俱来雪里看”“几家门户重重闭,春色如何入得来”不亲眼看着冷香来至寒雪中,怎么敢相信梅花真的有那般精神啊。。。
  
  下阕追写梅花的形貌。“素面常嫌粉涴”。岭南梅天然洁白的容貌,是不屑于用铅粉来妆饰的;施了铅粉,反而掩盖了它的自然美容。恰是朝云首次遇见苏大才子歌舞毕卸妆后,素面对之,苏惊叹其清雅而作“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装浓抹总相宜”。
   “洗妆不褪唇红”岭南的梅花,叶四周皆红,即使梅花谢了,而梅叶仍有一晕红色,称得上是绚丽多姿。
   “高情已逐晓云空,”。苏慨叹爱梅的高尚情操已随着朝云的离去而灭,再也梦见不到梅花了。“不与梨花同梦”不象王昌龄梦见梨花云那样做同一类的梦了。(句中“梨花”即“梨花云”,“云”字承前“晓云”而来。晓与朝叠韵同义,这句里的“晓云”,可以认为是朝云的,)
  全词空灵蕴藉,言近旨远,给人以深深的遐思。词虽咏梅,实有寄托,其中蕴有对朝云的一往情深和无限思恋。作者既以人拟花,又借比喻以花拟人,无论是写人还是写花都天衣无缝的结合。
  
  三十四岁的王朝云,歌姬出生的朝云同样验证了“红颜多薄命”。临终前,还不忘安慰苏:“人生就像幻梦泡影,又似露水和闪电,转瞬即逝,请不必太在意……”
  如梦幻般的她化为了孤山的一掬净土。留下伤心的苏大才子,留下了“淡抹浓妆总相宜”的句子,还在1000年后的今天留下了一个凌晨两点半还在噼噼啪啪敲着键盘的傻子。
   1000年的距离,是两个不同的文明? 
  最后抄两首苏的诗词,望今宵梦回1000.
  
  《朝云诗》
  
  不似杨枝别乐天,恰如通德伴伶元。
  阿奴络秀不同老,天女维摩总解禅。
  经卷药炉新活计,舞衫歌板旧姻缘。
  丹成逐我三山去;不作巫山云雨仙。
  
  《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落叶的飘零

落叶的飘零 布衣

  • 4

    主题

  • 46

    帖子

  • 395

    积分

2013-11-19 06:00:57

http://www.vsread.com/index.php/article/showread?id=303531

拜读佳作。每个人都渴望拥有一份安心踏实的爱情,

可又有几人明白“爱到深处是无声”之境界呢!

多么伟大的爱情都要经过生活的洗礼,时间的磨合的

并不是所有的爱情都经得起考验的。欣赏佳作 。冬安


落叶的飘零

落叶的飘零 布衣

  • 4

    主题

  • 46

    帖子

  • 395

    积分

2013-11-24 15:43:01

http://www.vsread.com/article-379897.html   

散文--寒梅,你为谁绽放

 

把支离破碎的句子组成忧伤的画

看到就揪心 听那悲伤的旋律

猜测你的心事看世界模糊点好,看的太清楚,

伤的越痛苦 现实的社会,我们还是虚幻点比较好

要么生活会把我们糟蹋的遍体躏伤

当然本人也一样

同是透过文字宣泄之人 拜读佳作 学习了

落叶的飘零

落叶的飘零 布衣

  • 4

    主题

  • 46

    帖子

  • 395

    积分

2013-11-28 05:11:54

           http://www.vsread.com/article-256486.html

           【绿野荒踪、散文百家】再看红楼泪再流

           作者:新月如钩

 

               《红楼梦, 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章回体长篇小说,原名《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本书前80回由曹雪芹所著,后40回高鹗(一说是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 《红楼梦》是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通过对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大家族衰亡过程的描绘,对封建社会末期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许多方面,包括经济、政治、文化、教育、法律、道德、宗教、婚姻等制度以及与这些制度相联系的封建思想体系,进行了一次深刻、系统的解剖和批判。

 

              《红楼梦87版》是由王扶林导演,由陈晓旭 、欧阳奋强 、张莉 、邓婕 、李婷等主演的内地言情剧 、古装剧 、家庭剧。于1987上映,共36全集   
             
                 有幸看到《红楼梦87版》的赏析文章《再看红楼泪再流》。先是惊,而后就是讶。诗云“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颖题诗在上头”就打消多少文人想对红楼赞赏、评论的念头啊。对《红楼梦》的赏析,今古何止千万?多少大家名家都曾有对其的赏析。于是,我的鼠标轻轻的点击在《再看红楼泪再流》上……

                《再看红楼泪再流》  这篇读后感似的赏析,让我们更好的从红楼中人物的经历中,将红楼的精髓凸显。读者看了后将更加的对原著中所体现的感情分析透彻。本文作者用了人生的几个阶段对《红楼梦》数种版本的理解,才能这样深刻的感受作品,才能在作品中获得情感的体验。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才能对《红楼梦87版》作品的魅力感悟之透彻。作者用独特的角度开拓阅读鉴赏的空间。抓住照应性语句;与原著的人物特点联系起来,文赏析的时候淋漓尽致的再现《红楼梦87版》的图景画面,概括所营造的氛围。使读者的头脑里构成出栩栩如生的形象。让读者的联想构思于文字当中,真正欣赏《红楼梦87版》的内涵。

                 文章开篇就以对新版红楼的拒绝始笔。“活活的把那个红楼碎了”一句就直接导出作者对87版的眷恋,87年版红楼却是经典,新版红楼怎么看都好像是穿着古装唱新戏的感觉(个人意见)。接着作者用“人生过大半再看红楼,似乎知道为何流泪 ”“ 那黛玉质本洁来还洁去 ”“林妹妹,我来迟了,我来迟了” 等句子对原著人物的进行重点解剖及自己的感慨之幽怀。一字一句的验证自己的感叹。虽说这字里行间显露路出的的社会的世态炎凉着实能令人如作者一般忍不住仰天长叹,然而其中也有美丽的,善良的一面,如“宝玉痴痴的说 ”“ 我想那应该是入眼吧”“   湘云就不是十分认可”“  无论黛玉怎么使性子 ” “不是任何人都使性子,只有在宝玉面前”等句所描写。作者就是这样,把大观园中的一家人爱恨幽怨以读后感的方式表现出来。亦如宝玉面对黛玉时的那一份讨巧与能言善辩,一家人在一起的温馨,也使读者在阅读时嘴角不禁泛起一丝浮萍.使红楼在我们面前再次绽放出靓丽的花,让我们对87版的红楼再次生出涟滴。让我们更加的感觉,林妹妹是仙女,是凡尘没有的。经典,是不可代替的。红楼是唯一的。林妹妹永远也只会有一个脱俗的林妹妹。

                 接着回忆曾经笔者和广大群众对红楼的痴迷程度。文以“于是方圆几里的乡亲们都聚到会议室,等着电视开播”等句来印证。

                 下面文章以“特别是宝玉哭灵那一段,”“只知道旋律很是凄凉,”“别人大喜之日,成了她玉殒之时”“宝玉呼天抢地 怎么能不肝肠寸断”“ 而当得知被骗后”等句, “对当林黛玉知道贾宝玉和宝姑娘要成婚,忧愤郁郁而终。”等句,将贾宝玉在发现和自己成婚的不是林黛玉而频频质问老祖宗、母亲和宝姑娘及丫鬟的时候,却被宝姑娘告知自己的林妹妹已经死了的时候,“泣不成声。”。“当来到林黛玉灵堂前,”“就有了这一段凄惨欲绝的《宝玉哭灵》唱段。”。虽说这字里行间显露出的社会的世态炎凉着实令读者忍不住仰天长叹,把《红楼梦》的结局变的越显得沧桑凄凉,越觉得不舍,若不是如此,作者那凄美的语言和矛头也不会直指人们内心的最深处,如此伤感。也表明了作者内心对社会的失望和与伤感,令读者不觉为之一颤,再次对《红楼梦》及现实社会的思量。       
         
                最后一段写到“在看现如今,爱情是什么?”“我想起一句话:爱情就像鬼一样,只听说过,没看过。果真如此吗?”“曾经为一个人守候,曾经为一个人心颤不已,曾有过揪心的牵挂,这是爱的感觉么?”“如果对方也曾这样,这样就是爱情吗?”“或许爱情来过,”“只是在对方放弃之时,爱情已着了一个华丽的转身,”“思想灯火阑珊处?”…………    作者最后通过对《红楼梦》的理解,感叹自己的感情经历,想着曾经的某某以烟火盛妆般的转身,奔赴另了一场荼蘼花事。作者只有在寂寞飘过的夜,捡拾三两旧梦,捡拾流光中零散的影子里感慨世界很大,人心很小,思念很浓,缘份很浅的残酷现实。也许某某在作者的世界里留下的也许只有惊鸿一瞥,可作者的一生却被定格在那掠过的那一瞬间里。(若有不当处,敬请原谅。)

              哎。有情人儿难结缘,千古遗恨宝黛情只要这个世界存在一天,类似悲剧重演一场。几点青墨,成却一场红楼秋梦,一片情深切意,散落灯火阑珊处…………

              《再看红楼泪再流》。读《再看红楼泪再流》而泪在流啊…………

                最后,抄“宝玉哭灵”越版歌词一首,祝作者永安,愿天下有情人都终成眷属。。。 

林妹妹 林妹妹 宝玉来了
妹妹 我来迟了 我来迟了
妹妹呀
金玉良缘将我骗
害妹妹魂归离恨天
到如今
人面不知何处去
空留下
素烛白帷伴灵前
林妹妹 林妹妹
如今是
千呼万唤唤不归
上天入地 难寻见
可叹我
生不能临别话几句
死不能
扶一扶你七尺棺
妹妹
想当初
你孤苦伶仃到我家来
只以为暖巢可栖孤零燕
我与你情深犹如亲兄妹
那时候两小无猜共枕眠
到后来
我和妹妹都长大
共读西厢在花前
宝玉是
剖腹掏心真情待
妹妹是
心头早有口不言
到如今
无人共把西厢读
可怜我
伤心不敢立花前
记得你
怡红院尝了闭门羹
你是日不安心夜不眠
妹妹呀
你为我
一往情深把病添
我为你
睡里梦里常想念
好容易
盼到洞房花烛夜
总以为
美满姻缘一线牵
想不到
林妹妹变成宝姐姐
却原来
你被逼死我被骗
实指望
白头到老多恩爱
谁知晓
你竟黄土垄中独自眠
我恨
我恨世上风刀和霜剑
逼迫你林妹妹丧九泉


                                                                          飘零,于晨。
落叶的飘零

落叶的飘零 布衣

  • 4

    主题

  • 46

    帖子

  • 395

    积分

2013-11-28 08:18:22

http://www.vsread.com/article-296685.html 

散文:我和我的父亲 作者 唯梦随心飞扬

 

给我们生命,美好的年代
让我们稳稳踏上人生路
你的苦却从不透露
只是悄悄拭去的汗珠
刚刚学步
就学会了撒娇可以得到礼物

稳健的一步一步
我们慢慢长大
你慢慢老去
华发添一簇一簇
我们的快乐与美好
你用流年肩负

以为女朋友就是我们的归宿
我们没有留下遗憾
为女朋友可以对你发怒
抽烟、玩游戏、喝酒
丢开了你的眷顾
我们开始横霸你的每处

终于,听不到你的脚步
见不到你的归途
终于,你用思念
作为对我远离的惩罚
终于,黄泉杳然
隔了棺椁,隔了泥土
终于,轮回的路
美好、遗憾、思念无数


我无望地守着你
看残烛燃尽
走进无边无际的黑影里
思念如虹
似乎你无处不在
却又茫然不知以

微风拂过
是你的絮语
树木默然
是你在旁伫立
仰头看天
笼罩在你的注视里
思念如秋
这么的想你

                                        -------- 题记


             当我们回望过去,总是有着太多的美好与遗憾。在我们的内心深处,有不可触摸的疼痛 。因为“父亲走了,永远的离开了我,成为了我记忆的一部分”。父亲走后我们感叹生命之脆弱,也许我们的眼泪浸透了思念的心灵,但父亲在世时,我们那个感恩的心又去了哪里?到那时我们的眼泪和思念都将苍白无力。我们的父亲也许不会呤风弄月,没有细腻之处,亦少儿女情长。他的许多观点,我们并不在意,他的处事方式,我们甚至很反感。所以,我们把和父亲的差别冠以--------代沟。

            也许“读书无用”“重男轻女”的思想还困扰着我们,可是,“望着两鬓斑白,辛苦半辈子的父亲”  你还会 “对父亲产生怨,觉得他偏心吗?”父亲为家里“呕心沥血、废寝忘食;”为我们通宵达旦、劳心费神的为儿女们奉献一生,我们会“满怀内疚,深深的自责”吗?迟了,一切都迟了。我们和我们的老父已经阴阳两隔了。父亲死后就好像墙倒了,一些东西也永远随着去了我们的父亲在世的时候,

             忘不了父亲“中年丧妻,对他是个沉重的打击”;忘不了“父亲的唉声叹气”曾在正午“不停的抽着闷烟”,曾为我们“放弃续娶的念头”。  所以我们才会 这样的无尽的感怀和思念一个粗线条的人。“父亲好好的,说没就没了”。我们终于知道刻骨的悲伤,才会想想父亲长眠在冰冷坚硬的地下,冷吗?黑吗?孤独吗?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我们曾经给父亲的承诺又有多少无法兑现或没来得及兑现呢?  当我们远行回家,看到父亲坟头半人高的荒草,父亲瘦削苍老的脸也许才清晰的浮现在我们眼前,父亲衰弱痛苦的咳嗽声才将我们被物欲横流的心灵叩击。“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他终于与他打了一辈子交道的泥土融为一体,极其平凡却又极其伟大!

             父爱无私,他不求回报;父爱是一种默默无闻,寓于无声之中的一种情感,只有用心的人才能体会。父爱犹如一座大山,它可以使你倍受温暖。总之,在你最需要的时候,它可以会直至陪伴在你的身边。在你无助时,它就会来陪伴你;在你伤心时,它会来鼓励你;在你哭泣时,它会来安慰你,在你为自己的胜利而欢呼时,它也会为你喝彩。

             舔犊情逝,天上人间,与父亲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将深深的在我们的怀想中。而我们呢,能做的也就用这浅薄的文字,记下父爱里的点滴悲伤。当悲痛被习惯,时间渐渐抹去或消弱,剩下的便是那如丝如缕的永远的怀念了。

             最后,愿天下人多珍惜在世的人儿。愿作者安好。

                                                                                           飘零。于晨。

共1页 1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