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来水榭(本社团不接受非首发稿件,投稿请标注首发,不标注的稿件退稿) 回复本帖
江楼望雨

江楼望雨 举人

  • 120

    主题

  • 2068

    帖子

  • 3978

    积分

【水榭散客】江楼望雨家庭生活厨艺花絮

2013-11-12 08:25:53

这标题挺拗口,可说的就是这么回事。

先把江楼望雨家饮食方面的劳作分工曝一下光:儿子和儿媳妇上班去了,小孙子上学去了,剩下老两口,一般是老伴负责面案(白案),蒸馒头,包包子,包水饺,焖米饭,下面条等等;而江楼负责菜案(红案),煎、炒、烹、馏、炸,一般都拿得起来。儿子两口周末双休没有加班任务时,那面案便由媳妇操作或者插手给婆婆打下手,红案则全部交给儿子了。儿子吹嘘他起码二级厨师的水平(还好,没吹成高级、特级)。

话说,又逢周末双休,头一天(周六)儿子一家三口去一个游乐场疯了一天,第二天在家无事。上午,儿媳陪小孙子完成作业,儿子捣鼓阳台上的花。忽然看到角落里那盆芦荟,平时没大有人去管,却长得蓬勃肥硕,触动了他厨艺的神经,说:“晚上来盘炒芦荟!”他妈妈说:“你别胡来,那可向来没吃过!”他满怀信心地说:“没事!我一个同事说,他吃过鸡丝炒芦荟,挺好!”

下午,先用电磁红泥砂锅炖上了一只鸡,接近6点,当妈妈的已经热好了面食,他剪下了一些胖胖的芦荟叶子,开始了他的灶上杰作。这时江楼望雨正在Q 群里和红袖留香闲聊斗嘴。大约二十分钟后,儿子在厨房里喊了一句:“准备开饭!”于是江楼给香香发过去一句话:“开饭喽。炒芦荟,吃过吗?”红袖回答:“没有,一直想试试,没机会。您快递的话,我愿意。”江楼随手打下了一句话:“那,你得把地址告诉我。”刚想点击“发送”,儿子那里又喊起来了:“爸!不对劲啊!您来尝尝!”江楼放开键盘去了厨房。只见这道特色菜已经炒好,绿的是芦荟,白的是鸡丝,色字具备了,正待出锅;儿子却手拿勺子正皱眉紧鼻地发愣。江楼用筷子钳了一块放进嘴里,略一品嚐,立马“哇”地一声吐了出来:这哪里是菜啊?分明是一盘中药材,黄连一般地苦!说了一声:“工艺不对!你用开水氽过吗?”他说:“氽了啊!”江楼说:“不对!丢了吧。”便赶紧回来爬进电脑,删去了前边要地址的话,对香香另说:“哈!也是第一次。厨师那里失败了!苦。可能是先期处理不好。您可别轻易试。”儿媳也去厨房嚐了一口,挖苦开了:“这水平可以啊!特技厨师!一般人做不出这味道……”QQ里,这时春光也加进来了,接上茬说:“我在一个农业基地吃过芦荟,似乎是专门做菜的那种。”

晚饭后去百度查了一下,原来芦荟只能做配菜,有的说不超过15克,有的说不超过20克,还得先用开水煮5——6分钟,然后剥去外皮。营养价值倒是蛮高,这啊那的。15克什么概念?过去16两的秤,仅仅5钱,一丁点。百度里倒也介绍了另一种清炒芦荟的方法,但大厨已经失去了再炒的兴趣,以后大概不会去操练这道菜了。

阿香还在担心江楼会不会中毒,江凤鸣来了,他说:“我们江南地方几乎每天都要吃到的,也没听说谁中毒了。”

第二天,江楼按照百度介绍的厨艺流程亲自试验了一下,还是失败。也许真的观赏芦荟和菜芦荟不是一个品种?

会不会中毒不去管它,极想去叨扰江凤鸣。但打听了一下,像江楼望雨这情况,乘飞机得带随身医生,想了一下,还是算了吧!

胶东当地大小宾馆饭店,还真没见过芦荟这道菜。一些爱美却美得欠火候的美女切片往脸上贴倒是有。

江楼望雨

江楼望雨 举人

  • 120

    主题

  • 2068

    帖子

  • 3978

    积分

2013-11-13 08:20:13

江楼这人丢大发了。

不过,毛老爷子说: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亲口尝一尝;邓老爷子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还有谁谁说过:实践出真知。江楼实践了,有了真知:芦荟不是拿过来就可以炒了吃的。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领教了。谢谢诸位的围观,尤其得谢谢凤鸣老弟,您咋啥都知道呢?江楼阳台上有一株芦荟,以往真没拿它当回事,也没大去管理,任它自己疯长;现在,它给了江楼真知。

结论:吃芦荟,得到淮扬一带去找江凤鸣。

共1页 1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