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树
|
【雅韵文学】公平与尴尬2013-12-04 19:36:34
人人都想分享公平正义的蛋糕,却时常朝遭遇不公的尴尬或无休止的遗憾,这是国人屡见不鲜的常事。于是乎,在当今网络信息化的今天,网民们便在“公平” 与“尴尬” 之间纷纷吐槽、质疑、打抱不平。 近日,据媒体报道,合肥街头出现了“外国人代报案:警方重视,破案率高”的广告。广告出现的背景是:日本人掉了一辆自行车,武汉3天找回;俄国人的一本护照丢了,宁波警察翻遍5吨垃圾找了出来;美国人的马匹丢了,北京警方小跑20多公里找到了。网友评论,这则广告即使是恶搞,也戳到了国人的痛处。 我家也遭过一回贼,也马上跑去报了案,警察来照了相,说一有消息就通知,叫我耐心等候,这一等就是两年。其实我也理解,一个派出所就那么几号人,管的范围一大片,哪能桩桩案子都忙得过来。为啥他们对外国人的案子这么上心呢?不可排除是,我们没有一个健康运转的机制,来确保服务对象享受公平的服务,导致“特事特办”成了“对特种人常办”。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有很多警察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默默努力,仍不幸“躺枪”。 让每位服务对象享受到公平的服务,这是优质服务的大境界,更是人文精神的真写照。当务之急,是要建立一套有效服务机制,确保服务质量不因个人的好恶而发生执行偏移,做到“青山不改,绿水常流”。说具体一点,电网企保电要有保电的流程,业扩要按统一的标准,窗口服务更要严守规定,绝不能干那种对“非普通人”大行方便,对平常百姓先晾一边的傻事。热脸贴冷屁股的后果之一,可能就是一则“外国人代办”的广告,自己扇自己的耳光就不说了,丢的甚至是中国人的脸。 最近,国网某公司在建立公平的电力公益服务机制方面做了一个尝试,将“红细胞在行动”主题活动深化成为“红细胞工程”长效机制。十年来,共产党员服务队架起“连心桥”,为城区客户提供“一呼必应,有难必帮”的超值服务。与此相对应的是,由于居住分散、距离较远等原因,农村客户难以享受党员服务队的电力公益服务。为了传承党员服务队精神,加大国网品牌的辐射力量,“红细胞”服务队应运而生,64个供电所的党、团员和员工,义务为辖区客户提供延伸服务,主动关心孤寡、残障、困难客户。“如今“红细胞工程”长效机制使“红细胞”志愿服务初步实现了“备菜”、“点菜”、“送菜”、“评菜”的一篮子菜单式管理。 作为提供公共能源服务的责任央企,必须将公平服务作为根本的价值追求。这不仅是群众的期盼,更是我们自身职能定位的必然要求。这就是当今信息化时代的我们,在尴尬与公平之间,需织一张“爱心” 的电网、人文“温馨”电网、一视同“人”电网,无论老外还是国人都是一律平等,杜绝蔑伦悖理或分类别论搞炒作,国人无论分穷、老幼也同样需要公平的期待。 仅是群众的期盼,更是我们自身职能定位的必然要求。一张爱心电网、人文电网里,一定流淌着公平的血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