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韵文学论坛 回复本帖
巴山楚水

巴山楚水 布衣

  • 4

    主题

  • 8

    帖子

  • 241

    积分

【雅韵文学】读《颜氏家训序致篇》一则

2013-12-08 13:27:56
 

为了便于看清全文脉络,笔者特录全文于此,望诸君勿怪:

夫圣贤之书,教人诚孝,慎言检迹,立身扬名,亦已备矣。魏晋已来,所著诸子,理重事复,递相模学,犹屋下架屋、床上施床耳。吾今所以复为此者,非敢轨物范世也,业已整齐门内,提撕子孙。夫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服。禁童子之暴道,则师友之诫,不如傅婢之指挥,止凡人之斗阅,则尧舜之道,不如寡妻之诲谕。吾望此书为汝曹之所信,犹贤于傅婢、寡妻耳。 

吾家风教,素为整密,昔在龆龀,便蒙诱诲。每从两兄,晓夕温清,规行矩步,安辞定色,锵锵翼翼,若朝严君焉。赐以优言,问所好尚,励短引长,莫不恳笃。年始九岁,便丁茶蓼,家涂离散,百口索然。慈兄鞠养,苦辛备至,有仁无威,导示不切。虽读《礼》、《传》,微爱属文,颇为凡人之所陶染。肆欲轻言,不修边幅。年十八九,少知砥砺,习若自然,卒难洗荡。二十已后,大过稀焉。每常心共口敌,性与情竞,夜觉晓非,今悔昨失,自怜无教,以至於斯。追思平昔之指,铭肌镂骨;非徒古书之诫,经目过耳也。故留此二十篇,以为汝曹后车耳。

    通观全文,以“家”为核心来写家训,家是本训之起点。这可以从《礼记·大学》中找到印证,“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 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修齐治平,家国天下,中国一切人伦关系皆始于家,此处充分体现了中国之集体文化本位形态。而一家之发展、绵延,在于家风,故颜之推做家训就希望它可以整顿家风,教育子孙后代。  

接着作者叙述自己早年的经历增强说服力—他家的门风家教,向来严整周密,每天跟随两位兄长,早晚孝顺侍奉双承,言谈谨慎举止端正,言语安详神色平和,恭敬有礼小心翼翼,好似拜见尊严的君王一样。这就是《弟子规》里面所说的“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之现实体现。后来作者双亲去世,跟随兄长一起生活,诵读《周礼》、《春秋左传》,但受到社会世人的影响,开始写文章。一直没有多少约束,直到十八九岁,才稍加磨砺,只因习惯已成自然,短时间难於去除。人是可以自省的,可以改正过错的,故二十岁以后,大的过错才较少发生,但还经常心是口非,善性与私情相矛盾,夜晚发觉清晨的错误,今天悔恨昨天犯下的过失,自己常叹息由於缺乏教育,才会到这一地步。进而作者回顾一生,将生活经验与读书学习相结合,以长者的期望勉励子孙,写下二十篇训诫,希望可以泽之后世。煌煌二十篇家训,以此为序,诚见先生之真情也,传诵千古,不亦美乎!为人立世,当有规程,读书亦然,《颜氏家训》千古传统,实在是吾辈必需好好学习之妙品也。

 

巴山楚水

巴山楚水 布衣

  • 4

    主题

  • 8

    帖子

  • 241

    积分

2013-12-10 00:06:13
非常感谢各位老师光临,文字粗糙不成敬意!
共1页 1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