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树
|
【雅韵文学】冬至,糍粑香2013-12-30 19:28:35
冬至到了,意味着白昼开始变长,黑夜逐渐变短,而且会经历一个月最寒冷期,季节便立春了。民间以九天为一个计算单位,从冬至那天起叫数九。歌谣曰:“一九二九,怀中抄手;三九四九,雪上行走;五九六九,冻死猪狗;七九八九,春天昂首;九九八十一,庄稼老头田中立。” 家乡每年有冬至打糯米粑习俗,我们都称之为打糍粑。清晨一大早,窗外会响起“咚咚”打糯米粑的声音,声音此起彼伏,在宁静的山村显得格外清脆。我们不顾清晨严寒霜冻,一骨碌从床上爬起。 刚进入冬天,我们还是小孩子时,盼着霜白的清晨早日到来,盼着这个热闹的季节。每次我们这些孩子总是欢天喜地,围在那里看大人打粑。因为村里的石臼不多,大家总要轮着打。看着别人家香喷喷的糯米倒进石臼,香气扑鼻,引诱得口水四溢。再看看伙伴得意的样子,我真的埋怨起母亲为何不早些来。其实,母亲是忙碌的,父亲工作在外,家中里里外外都是她一个人。 打糍粑可是力气活,要青壮年才舞得、玩得转。好不容易轮到了我们家了,只见叔伯哥哥挽起衣袖拿着木槌上阵:首先是把糯米倒进石臼,然后用木槌轻轻的舂捣,至成糊状,才开始花大力气用木槌捶打,母亲在一旁不停的翻动。捶打是要有一定的节奏的,不然会伤到一旁翻动的人。一下一下,大哥外衣脱了一件又一件,身上不断冒着热气,糯米粑也打到粘稠泥状,挑起不断才算好。 打好的糍粑放在盆里,我们嗅着喷香的糯米粑,就像馋猫一样坐立不安,恨不得马上吃到口。大人开始搓成丸子,粘上或裹上芝麻白糖叫可以吃了。我们一个个顾不上拿筷子,用两手左右捏往嘴里塞。由于吃得紧,有时会噎在喉咙里,憋得满脸通红。有时大人叫先去送一碗给邻居家,在路上也会偷偷地捏两个吃,并把面上的糍粑弄平,不要让人看出被动过,那情形现在想来真是好笑。 在那个年代,要吃糯米粑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是糯米没有就是糖没有。记得有年冬至,家里没糯米打粑吃,我们几个孩子哭闹要吃糯米粑。好在邻居听到端了一大碗过来,才让我们几个孩子破啼为笑。那时冬至糯糍粑还算是乡村农家的奢侈食品,不像现在什么时侯都可以吃到,满足孩子们口馋的欲望。上初中后,我就亲自动手打糯米粑了,然后大家围坐在桌上,你一筷,我一筷,品尝香甜软糯的糯米粑。 冬至吃糯米粑能健脾和胃,补中益气,强身健体。如今,生活富裕了,但家乡冬至打糯米粑的习俗从未间断过。在不愁吃的年代里,冬至打糯米粑演化发展成了家乡的不成文的习俗。土地下户后,每年的冬至其乐融融,家家户户都打糯米粑,想尽法子煮羊杂汤或炖狗肉、熬猪蹄花、红烧牛肉等,全家老小或亲朋好友相聚在一起谈天说地,尽兴分享冬至“大锅宴”。 “咚咚咚……”打粑声声,一下一下,在家乡冬至的天地间显得那么悦耳,那么熟悉,那么亲切,那么温馨,胜过世界上所有的声音,让这种美妙的声音驻足记忆深处,成为故土浓烈的乡音。
|
|
|
![]() 树阴凉儿
|
2013-12-30 19:34:16
呵呵,糍粑,看着就眼馋了!带着一种家乡的温馨!好文欣赏,祝老师写作快乐!
|
|
|